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驼绒藜属牧草是耐旱、抗寒、高产、优质的半灌木优良牧草。各种家畜均喜采食,用于冷季补饲更为理想。内蒙古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区分布有驼绒藜,干草原及荒漠草原区分布有华北驼绒藜。探讨了内蒙古驼绒藜属牧草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种类分布及利用情况、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2.
驼绒藜属植物全世界有7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经多年调研及栽培测试,发现内蒙古驼绒藜属植物有3个种群,分别为华北驼绒藜、驼绒藜、内蒙古驼绒藜.介绍了内蒙古驼绒藜属植物牧草的生物学特性,以期为该属牧草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驼绒藜属植物全世界有7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经多年调研及栽培测试.发现内蒙古驼绒藜属植物有3个种群,分别为华北驼绒藜、驼绒藜、内蒙古驼绒藜。介绍了内蒙古驼绒藜属植物牧草的生物学特性,以期为该属牧草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 (J.F.Gmel.) Reveal et Holmgren],又名白柠角,分布于内蒙古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地带.驼绒藜是耐旱、抗寒、高产、优质的半灌木优良牧草,其当年枝及叶片等为各类家畜喜食.综述了驼绒藜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并介绍了驼绒藜的植苗移栽、直播、营养钵植苗等播种方法,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气候干旱变化和重牧利用对草地的影响,我国北方草原退化日益加重,沙化的面积逐步扩大,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平衡.研究适应北方干旱环境的旱生、超旱生植物资源,改良退化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是我国目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驼绒藜属[Ce ratoides(Tourn.) Gagnebin)]植物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植被类型中的重要植物,属旱生、超旱生半灌木,在荒漠和半荒漠化草原地区是马、羊、骆驼等家畜四季喜食的优良饲草.此外,该属植物还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作用,被誉为沙漠中的"绿色卫士",是改良天然放牧草地最有前途的牧草之一.因此,驼绒藜属植物在改良草原及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驼绒藜属牧草是藜科一个最古老的属.全世界共有7个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世界分布范围较广,在欧亚大陆,西起西班牙、东至西伯利亚、南至伊朗和巴基斯坦都有分布.我国有4个种和1个变种,分别为: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驼绒藜(C.latens)、心叶驼绒藜(C.ewersmanniana)、垫状驼绒藜(C.compacta)和长毛垫状驼绒藜(C.compacta var.longipilosa),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西藏等省(区).  相似文献   

6.
驼绒藜[Ceratoideslatens(J.F.Gmel.)Revealet Holmgren],又名白柠角,分布于内蒙古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地带。驼绒藜是耐旱、抗寒、高产、优质的半灌木优良牧草,其当年枝及叶片等为各类家畜喜食。综述了驼绒藜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并介绍了驼绒藜的植苗移栽、直播、营养钵植苗等播种方法。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驼绒藜是一种耐寒、耐旱、耐瘠薄、营养丰富的多年生藜科牧草,饲用价值较高.在荒漠草原区大规模人工种植,可以恢复植被,改良草场,提供饲草,改善生态环境,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介绍了荒漠草原区驼绒藜资源的概况、经济价值、驼绒藜的培育与管理方法,以及种植驼绒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驼绒藜是一种耐寒、耐旱、耐瘠薄、营养丰富的多年生藜科牧草,饲用价值较高。在荒漠草原区大规模人工种植,可以恢复植被,改良草场,提供饲草,改善生态环境,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介绍了荒漠草原区驼绒藜资源的概况、经济价值、驼绒藜的培育与管理方法,以及种植驼绒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驼绒藜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驼绒藜属7份材料在分子水平上,采用RAPD技术进行遗传距离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驼绒藜种的宁夏生态型、新疆生态型和荒漠生态型以及科尔沁生态型的华北驼绒藜种与华北驼绒藜聚成一个大类群。驼绒藜种和华北驼绒藜种的遗传关系较近。将北美驼绒藜种和心叶驼绒藜种划成两个独立类群。驼绒藜属内的种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随机引物S64扩增的7种谱带类型可以区别7份材料。  相似文献   

10.
驼绒藜属植物为多年生强旱生半灌木,是干旱荒漠草场的优势种或建群种,是半荒漠区草原较为珍贵的野生优良饲用植物资源之一。由于野生驼绒藜种子寿命较短,败育现象严重,因此,我国野生驼绒藜群落正在逐渐减少,这也制约了该植物资源的推广、发展和利用。就驼绒藜属植物种子发育生理、败育生理、贮藏生理、劣变生理、萌发生理等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驼绒藜属植物种子生产及推广利用等提供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