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究黑水虻幼虫不同加工方式下的营养价值,试验选用微波烘干、脱脂、酶解三种加工方法对黑水虻幼虫进行处理,对常规营养指标、氨基酸、矿物元素和卫生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并以50~75 kg生长猪营养需要量(NRC,2012)为参考蛋白,采用国际通用的评价方法对其蛋白质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微波烘干、脱脂和酶解虫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及总能分别为5.79%、38.34%、28.83%、20.29%、20.95 MJ/kg,7.35%、48.18%、1.14%、27.35%、14.94 MJ/kg,7.78%、48.53%、1.16%、29.45%、15.29 MJ/kg;总氨基酸(TAA)含量分别为34.20%、45.05%和46.99%,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分别为16.20%、21.98%和23.66%。微波烘干、脱脂、酶解虫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必需氨基酸组成与参考蛋白中的必需氨基酸的组成较接近。三种加工方式虫粉中都含有丰富的Cu、Fe、Zn、Mn、Na、Mg等矿物元素,其中微量元素Cu、Mn含量高于鱼粉,Mn、Na含量高于豆粕。微波烘干、脱脂和酶解虫粉中...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干虫、虫粉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选取初体重为(6.87±0.62)g的乌鳢幼鱼135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用黑水虻幼虫干虫(BSF,粗蛋白33.30%、粗脂肪39.20%)、黑水虻幼虫虫粉(DBSF,粗蛋白53.00%、粗脂肪11.80%)替代基础饲料(鱼粉含量40%)50%的鱼粉。试验包括鱼粉组(D0组)、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三种硬颗粒缓沉性饲料,开展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黑水虻干虫和虫粉替代50%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饵料系数和成活率等无显著性影响(P>0.05)。与鱼粉组(D0组)相比,黑水虻干虫对乌鳢的摄食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P<0.05),脏体比显著提高(P<0.05)。黑水虻干虫和虫粉替代试验饲料50%鱼粉对鱼体和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干虫组(D1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肌肉粗脂肪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替代50%鱼粉后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肌肉部分必需氨基酸含...  相似文献   

3.
采食不同有机废弃物黑水虻幼虫饲料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处理有机废弃物黑水虻幼虫(Hermetia illucens)的饲料价值,选取采食餐厨垃圾和鸡粪的黑水虻幼虫为研究对像,采用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幼虫的常规营养指标和卫生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风干虫粉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甲壳素含量分别为1.40%、5.97%;35.14%、39.05%;38.17%、10.58%;13.03%、25.31%;4.81%、5.42%;蛋氨酸含量为12.43、14.04 mg/g蛋白质;赖氨酸含量为58.07、54.76 mg/g蛋白质。餐厨虫的不饱和脂肪酸与必需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的60.85%和23.72%,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达30.7%和21.3%。鸡粪虫的不饱和脂肪酸与必需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的34.61%和8.2%,且含有十三烷酸和十五碳一烯酸奇数碳脂肪酸。两种黑水虻虫体微量元素含量高于鱼粉和豆粕;其卫生指标Pb、Cr、Hg、As、Cd、F及微生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均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要求。综上所述,处理餐厨垃圾和鸡粪的黑水虻幼虫富含蛋白质、脂肪以及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饲料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黑水虻是一种能处理畜禽粪便并获得有机肥料与昆虫蛋白原料的资源昆虫。为了解黑水虻处理养鸡场鸡粪的资源化利用潜力,以养鸡场鸡粪饲养黑水虻幼虫,对处理后得到的虫沙及幼虫进行营养评价,并利用黑水虻幼虫粉替代10%豆粕饲喂肉鸡。结果表明:(1)黑水虻幼虫处理之后的虫沙各项指标均符合有机肥料标准,可直接作为有机肥使用或经过加工成为商品有机肥销售。(2)处理之后幼虫虫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较高,并含有丰富必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可作为蛋白饲料原料添加使用,并通过添加黑水虻幼虫粉替代10%豆粕饲喂肉鸡,发现部分添加黑水虻幼虫粉饲喂肉鸡能够明显增加肉鸡重量。综上可知,利用黑水虻处理养鸡场粪便能够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究蓖麻粕代替豆粕作为饲粮对黑水虻幼虫生长发育及其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将黑水虻幼虫分为3组,分别是豆粕组(SM组)、50%豆粕和50%蓖麻粕组(SCM组)以及蓖麻粕组(CM组),每组3个重复,测定幼虫存活数、体重和体长等,检测分析幼虫和虫沙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等变化。试验期12 d。结果显示,CM组虫沙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显示,蓖麻粕对幼虫肠道细菌的主要类型、丰富度和多样性无明显影响(P>0.05)。CM组的黑水虻幼虫生长更快,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SM组(P<0.05),而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蓖麻粕代替豆粕作为饲粮更有利于黑水虻幼虫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饲料工业》2019,(18):59-64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餐厨虫沙替代豆粕对罗非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使用黑水虻餐厨虫沙替代豆粕的可行性。在基础饲料(含豆粕35.0%,豆粕粗蛋白质含量为45.59%)中,用黑水虻餐厨虫沙分别替代0(G0组)、10%(G10组)、20%(G20组)、30%(G30组)、40%(G40组)和50%(G50组)的豆粕,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将840尾初始体重为2.02 g左右的罗非鱼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分别投喂对应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3 d。结果显示:黑水虻餐厨虫沙替代豆粕提高了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其中G1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G0组(P<0.05),各组饲料系数和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罗非鱼幼鱼的肥满度、肝体比、腹脂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G20组和G40组幼鱼的脏体比显著低于G0、G10组和G50组(P<0.05)。与G0组相比,各试验组全鱼粗蛋白质、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G30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全鱼粗灰分、钙、总磷含量随着替代量的增加而增加。与G0组相比,试验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显著差异(P>0.05),但G30组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豆粕用量为35%的基础饲料中,黑水虻虫沙替代豆粕的水平可达50%,对罗非鱼生长性能有促进作用,替代10%水平的豆粕时生长性能最佳(P<0.05),并且当替代水平达20%时,罗非鱼全鱼粗灰分、钙、总磷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黑水虻幼虫处理猪粪在实际推广应用中的成效,在云南省4个示范点同时开展黑水虻幼虫处理猪粪效果研究,比较不同示范点间猪粪的转化效率、处理前后猪粪理化特征参数变化、虫体、虫沙营养价值。结果显示,4个示范点猪粪减重率为59.92%~71.13%,全氮减少率为42.83%~61.73%,全磷减少率为42.83%~61.73%。黑水虻幼虫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粗蛋白含量为38.08%~41.04%,粗脂肪含量为28.27%~33.75%,4个示范点间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禄丰、曲靖示范点的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武定、石屏示范点间差异显著(P<0.05)。亮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氨基酸含量在示范点间差异显著(P<0.05),谷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组氨酸含量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绝对优势,为46.65%~53.81%,尤其以油酸、棕榈油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8.57%和16.10%。虫沙中有机质、总养分、pH、蛔虫死亡率、大肠杆菌数均符合国标中有机肥的标准,有机质含量特别丰富,为73...  相似文献   

8.
凡纳滨对虾对黑水虻幼虫粉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凡纳滨对虾对餐厨垃圾和鸡粪饲养的两种黑水虻幼虫粉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以0.04%的氧化钇(Y_2O_3)为外源性指示剂,按照30%的待测原料和70%的基础日粮配制试验饲料。试验挑选360尾平均体重(6.54±0.06)g的凡纳滨对虾放入9个圆柱形玻璃纤维缸(水体体积为300 L)中,每缸放养40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采用饱食投喂法分别投喂3组饲料,每天投喂3次,于投饲2 h后用网捞法收集粪便,连续收集粪便到试验结束。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对鸡粪养殖黑水虻幼虫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能量和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2.44%、88.85%、90.43%、83.42%和92.17%,各种氨基酸的消化率在87.98%~94.77%之间。凡纳滨对虾对餐厨垃圾养殖的黑水虻幼虫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能量和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2.15%、86.81%、90.51%、85.24%和92.10%,各种氨基酸的消化率在87.01%~95.43%之间。由此可见,黑水虻幼虫粉是凡纳滨对虾优质的动物蛋白源,可替代一定比例鱼粉。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黑水虻幼虫作为鲤鱼饲料原料的可行性,采用离体处理和在体饲喂的方法,分别测定了建鲤和框鳞镜鲤两种鲤鱼对黑水虻幼虫的消化率。结果表明:(1)建鲤对黑水虻幼虫干物质消化率(29.93%)与黄粉虫(32.35%)、鱼粉(32.63%)的干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黑水虻幼虫粗脂肪离体消化率(55.56%)与黄粉虫(57.45%)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者均显著低于鱼粉(79.36%)(P0.05),对黑水虻粗蛋白的离体消化率(26.08%)与黄粉虫(27.95%)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著低于鱼粉(32.45%)(P0.05)。(2)框鳞镜鲤对黑水虻幼虫的干物质(61.28%)、粗蛋白(82.53%)、粗脂肪(86.02%)的表观消化率均低于鱼粉(干物质63.15%、粗蛋白87.36%、粗脂肪88.31%),其中粗蛋白消化率显著低于鱼粉(P0.05)。研究提示,黑水虻幼虫可用作建鲤和框鳞镜鲤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10.
黑水虻虫粉中干物质含量≥92%,粗蛋白含量约45%,粗脂肪含量约33%,钙含量约0.96%,总磷含量约0.80%。此外,黑水虻粗脂肪中,中链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60%以上,其中月桂酸含量占脂肪酸的40%以上。尽管黑水虻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关于黑水虻产品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基于现有的文献报道,简述了黑水虻产品的开发前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用不同辅料(木屑、麦麸)调节鸭粪含水率,研究黑水虻处理鸭粪的可行性及效果。选择孵化好的9日龄黑水虻幼虫,按投放量不同,分别加入木屑、麦麸调节笼养蛋鸭鲜粪含水率的基料中,待5%黑水虻幼虫蛹化时结束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不同辅料对虫沙产量、13日龄百条虫重、黑水虻幼虫总磷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17日龄百条虫重、虫沙中总磷含量、幼虫粗蛋白及总氮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预蛹产量、增重、虫沙总氮与总有机质含量、幼虫粗脂肪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不同添加水平对上述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结论:本试验进一步说明黑水虻处理鸭粪可行,处理效果与基料营养成分有关;采用木屑和麦麸作为辅料调节笼养蛋鸭粪含水率均可行;处理1 t鸭粪,黑水虻适宜投放量为60-70g虫卵对应的幼虫;黑水虻幼虫的营养成分、虫沙成分与基料的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肌肉氨基酸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约2.00 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6组试验鱼分别投喂用黑水虻幼虫粉(由采食花生麸的8日龄黑水虻幼虫制成)替代基础饲料(基础饲料中鱼粉含量为30%)中0(对照)、10%、20%、30%、40%、50%鱼粉的6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记为G0、G10、G20、G30、G40、G50组。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黄颡鱼幼鱼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G10、G20、G30组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与G0组差异不显著(P0.05);当替代比例超过30%时,与G0组相比,黄颡鱼幼鱼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脂肪沉积率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差异不显著(P0.05)。黄颡鱼幼鱼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含量以及肌肉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G50组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G30组肌肉中精氨酸和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黑水虻幼虫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黄颡鱼幼鱼肌肉中4种呈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G30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尿素和甘油三酯含量与G0组相比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谷丙转氨酶活性则较G0组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对于鱼粉含量为30%的黄颡鱼幼鱼基础饲料(干物质基础下,粗蛋白质含量为44.55%、粗脂肪含量为7.94%),黑水虻幼虫粉(由采食花生麸的8日龄黑水虻幼虫制成)替代鱼粉用量的30%(占饲料蛋白质的12.78%)后能够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尿素和甘油三酯含量,且不影响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呈味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17,(6)
为研究黑水虻幼虫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选择2龄期幼虫作为试验动物,自由采食餐厨垃圾浆料。结果发现:1)黑水虻幼虫处理餐厨垃圾浆料在幼虫重12.37~16.15 mg和27.02~46.23 mg阶段虫子采食速度和增重速度较大,幼虫重达88.34 mg以后采食速度和增重速度开始下降,这表明黑水虻幼虫可能存在发育高峰期。幼虫采食速度和增重速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7。2)黑水虻幼虫处理餐厨垃圾浆料,经8 d养殖虫体增重95.67 mg,干物质转化率达到31.81%,单位面积虫产量11.10 kg/m~2,虫卵比1.85 kg/g,养殖成活率85.58%,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探讨利用黑水虻资源化处理集约化鸡场养殖废弃物技术。研究结果显示:黑水虻虫卵最佳孵化条件为环境温度30℃、环境湿度80%,处理鸡废弃物时间为7~10天,每m~3养殖废弃物可收产30 kg幼虫;黑水虻虫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48.1%、12.9%,锌、铜、砷含量分别为336.46 mg/kg、31.21 mg/kg、0.19 mg/kg,不存在重金属超标现象,具有替代部分蛋白原料的可行性。黑水虻虫沙pH值为8.95,有机质、N、P、K含量分别为76.5%、1.84%、2.15%和0.83%,可作为果蔬优质有机肥。综上所述,利用黑水虻生物处理集约化鸡场养殖废弃物,能有效解决养殖废弃物堆积问题,并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国标及通用的方法,对饲用羽毛肽粉中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其它饲料蛋白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饲用羽毛肽粉粗蛋白、粗脂肪、糖分和粗灰分、盐分含量分别为85.05%、7.9%、1%7、.76%、0.9%。饲用羽毛肽粉含有18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分别占总量的70.47%、27.78%、38.70%,总氨基酸占蛋白质的82.86%,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9.42%和54.92%。饲用羽毛肽粉作为鱼粉替代品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Lys)、组氨酸(His)、色氨酸(Trp)、蛋氨酸+胱氨酸(Met+Cys)。饲用羽毛肽粉含14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ω-3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25%、15%、10%、2%,EPA占脂肪酸含量的2%,未发现含有DHA。饲用羽毛肽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其作为水产动物饲料蛋白源在氨基酸平衡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鱼粉差,可通过调整营养配方,改善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麦虫幼虫粉营养成分及其储藏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麦虫幼虫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测定分析幼龄和老龄大麦虫幼虫粉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灰分、部分维生素、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分析幼虫粉的储藏特性.结果表明,幼龄期和老龄期鲜活幼虫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58.13%和52.65%、16.68%和18.03%、18.71%和16.84%、1.52%和1.89%;幼龄期和老龄期幼虫粉中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0.02%和33.8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分别为58.12%和58.68%,尤其是油酸和亚油酸所占比例较高;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所占比例分别为41.88%和38.12%,其中棕榈酸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0.63%和28.80%);幼龄期和老龄期幼虫粉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9.12%和45.70%;两者均含有17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2.66和39.36 g/100 g,其中畜禽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44.82%和44.41%;此外,幼虫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维生素中维生素E(VE)、维生素C(VC)及维生素B2(VB2)含量较高,矿物质元素中钾(K)、磷(P)、锌(Zn)及铁(Fe)含量较高.幼虫粉随贮藏时间延长,温度、相对湿度及水分含量越高,酸败越明显;幼虫粉合理的储藏条件为:温度≤20 ℃,相对湿度≤60%,水分<10.0%.因此,大麦虫幼虫粉营养价值极高,可作为新型饲料资源应用于动物生产中.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蛋白源饲料对仿刺参幼参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120头平均体质量为3.29 g幼参,随机分为4组,分别投喂以鱼粉、贻贝肉粉、豆粕粉和虾糠粉为蛋白源的饲料,试验30 d。结果表明,在不同蛋白源饲料组中,幼参体壁中粗蛋白和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在鱼粉组与豆粕组间差异显著(P0.05),贻贝肉组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各饲料组间蛋白酶和淀粉酶比活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豆粕组和鱼粉组纤维素酶比活力显著高于虾糠组和贻贝肉组(P0.05)。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浆生化指标和组织结构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为5.2 g的鲈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6组试验鱼分别投喂以黑水虻幼虫粉替代基础饲料(含28.00%的鱼粉,鱼粉中粗蛋白质含量为67.50%)中0(G0,作为对照)、10%(G10)、20%(G20)、30%(G30)、40%(G40)、50%(G50)鱼粉的6种等氮(粗蛋白质含量为39.9%)等能(总能为17.9 MJ/kg)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鲈鱼幼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以及存活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各组鲈鱼幼鱼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G50组的脏体比和肝体比显著高于G0组(P0.05)。全鱼粗蛋白质、粗灰分、水分、钙、总磷以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G20~G50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除G20组鲈鱼幼鱼血浆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外,其他血浆生化指标各替代组(G10~G50组)与G0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肝脏组织出现胞浆疏松、溶解或空泡状,部分或较多胞核消失;各替代组的肠道绒毛长度均低于G0组,且G0组与G10和G40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除G20组外,其他替代组的肌层厚度与G0组相比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黑水虻幼虫粉替代基础饲料中50%的鱼粉(黑水虻幼虫粉在基础饲料中的添加量为27.8%,占饲料蛋白质的23.7%)对鲈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高替代比例会使鱼体脂肪沉积增加,肝脏组织出现病变,肠道结构发育受损。  相似文献   

19.
《饲料工业》2017,(24):36-39
文章研究了黑水虻幼虫虫粉替代仔猪饲料中血浆蛋白粉或鱼粉等蛋白质原料的可行性。以血浆蛋白粉和鱼粉为对照组,黑水虻幼虫虫粉为试验组,选用(40±3)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240头,按体重一致的原则,将仔猪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栏),每个重复20头。通过测定仔猪生长性能比较黑水虻幼虫虫粉替代血浆蛋白粉以及鱼粉对断奶仔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仔猪25 d后,使用血浆蛋白粉、鱼粉和黑水虻虫粉饲养仔猪对应平均日增重分别是(0.361±0.015)kg/d、(0.399±0.020)kg/d和(0.364±0.021)kg/d,料肉比分别为(2.014±0.051)、(2.027±0.101)和(1.944±0.071),腹泻率分别为(5.60±0.014)%、(6.90±0.008)%和(6.28±0.008)%,存活率分别为(95.00±0.035)%、(98.75±0.013)%和(96.25±0.024)%,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黑水虻虫粉代替血浆蛋白粉和鱼粉用于保育猪的饲养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正已烷处理法(S2)和水煮处理法(S3)两种工艺对蚕蛹粉(silkworm pupae meal,SM)进行脱脂处理,以未经任何处理的蚕蛹粉(S1)为对照,通过比较三种蚕蛹粉物理性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必需氨基酸评分和脂肪酸组成,评价两种处理工艺对蚕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己烷处理的蚕蛹粉无臭,无色,容重、粗蛋白、粗灰分含量显著提高(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水煮处理法对蚕蛹粉脱脂和脱色效果甚微(P> 0.05),但有除臭效果。正己烷处理后显著提高了蚕蛹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P<0.05),且处理后的蚕蛹粉更接近FAO/ WHO 规定的理想蛋白源标准。正己烷处理显著影响蚕蛹粉脂肪酸组成,其中C18∶0、C18∶2n-6水平较其他两组显著提高(P<0.05),C18∶3n-3水平显著降低(P<0.05),C18∶1n-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1),但与水煮法组(S3)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正已烷脱脂不但操作简便,费用低廉,且可以达到除臭、脱色、脱脂、生产优质蚕蛹蛋白粉应用于饲料工业中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