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2 毫秒
1.
<正>河蟹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2016年养殖产量823259吨,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已开展了河蟹的人工增养殖。2015年起,陕北地区开始河蟹成蟹养殖,并且达到一定规模,但是由于陕北地区温度较低,而水温对甲壳动物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未经选育的河蟹大多当年上市时成熟度不足,因此本试验选用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营养与繁殖团队选育的河蟹早成品系(申江1号)进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蟹二龄早熟和晚熟品系选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背景 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是我国最重要养殖蟹类,近年来成蟹养殖总产量近80万吨.我国河蟹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辽河、黄河和长江流域,分别养殖辽河、黄河和长江种群河蟹,其中长江流域的河蟹养殖产量通常占全国的85%左右(刘青等,2015).多年养殖实践表明,长江种群河蟹养殖性能较好、商品蟹规格大和品质好,因此长江水系河蟹是我国最主要的养殖群体(李晨虹等,2002;赵恒亮等,2016).但是由于多年来,部分河蟹育苗和养殖单位采用小规格亲本进行人工育苗、近亲繁殖和不同水系间的盲目引种等原因,长江水系河蟹种质退化严重,商品蟹规格变小和品质下降(Sui et al,2009;王武等,2013).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又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蟹类。全国河蟹养殖遍及全国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养殖面积达666666.6 hm2左右。河蟹在全国平均每667 m2产量约77 kg,江苏地区2019年平均每667 m2产量达100 kg。2020年出现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江苏地区河蟹平均每667 m2产量在75 kg以下,较多养殖户产量仅有30~50 kg。这种产量养殖户很难收回成本,更难赚钱。河蟹产量低,养殖周期长,池塘空间利用率低。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又称为澳洲淡水龙虾、澳洲淡水小青龙等,是澳大利亚东北部虾种。澳洲淡水龙虾个体大,生长速度快,养殖3至4个月能长到100 g以上,最大个体能长到500 g左右,是普通小龙虾的4~5倍。2018—2020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水产实训中心开展了中华绒螯蟹和红螯螯虾生态混养试验,养殖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供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中华绒螯蟹养殖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根林 《内陆水产》2000,(11):23-24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是洄游性、广盐性的甲壳动物。 19世纪前仅分布在中国与朝鲜西部,后来逐步扩大到欧洲,并已形成一定的产量。我国的学者从 50年代开始从河蟹的解剖学方面入手,进行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 河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市场需求量日增,是我国淡水养殖名优水产品之一。由于河蟹的市场价格一直呈良好势头,使得河蟹养殖业得以蓬勃发展,主要养殖的省份是江苏、浙江、 安徽、上海、江西、湖北、辽宁等,全国的产量可达 10万 t左右。河蟹的集约化养殖日趋普及,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诸如河蟹种质资源的混杂…  相似文献   

5.
克氏原螯虾在河蟹养殖中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俗称河蟹,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而深受消费者喜爱。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河蟹养殖业发展很快,养殖方式多样,有大中型湖泊的增养殖、小型湖泊的投饵养殖、大中型湖泊的围拦养殖、池塘精养及稻田养殖等。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市场价格逐渐下降,人民“吃蟹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缓解。湖南省河蟹养殖在近几年也掀起了高潮,岳阳、常德的许多河蟹养殖单位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大水面及池塘河蟹养殖过程中,河蟹池中普遍出现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大量繁衍的现…  相似文献   

6.
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又称河蟹,主要分布在长江、辽河、瓯江三大水系,其中,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以个体大、肉质美、膏脂丰满而著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非常重要的河蟹种质资源。然而,随着我国河蟹产业飞速发展、养殖产量成倍增长、养殖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河蟹主  相似文献   

7.
赵明森 《内陆水产》2001,26(4):40-41
近几来,我国的河蟹养殖生产快速发展,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养殖领域不断拓宽,养殖产量大幅度增长。 1999年,全国的河蟹养殖面积已达 40多万公顷,养殖产量 2l万吨, 2000年河蟹养殖产量预计可达 24~ 25万吨。河蟹养殖生产已成为我国淡水名特优新品种养殖中的主导产品,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产业,在推动我国淡水养殖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江苏是全国河蟹养殖的重点产区,河蟹产量占全国产量的 60%以上。 随着我国河蟹养殖生产的快速发展,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商品蟹的销售价格也随之下降,加上近几年来河蟹养殖病害增多,投入…  相似文献   

8.
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帆 《水产养殖》2017,(8):49-50
正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大阐蟹和螃蟹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海域沿岸和通海的河流和湖泊中。自20世纪70年代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后,中华绒螯蟹的人工养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养殖模式由大水面粗养发展到围栏精养,从鱼蟹混养发展到稻田养蟹,产量成倍增长,已基本解决了百姓的吃蟹需求。由此,中华绒螯蟹的养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态养殖。河蟹池塘生态养殖,就是遵循河蟹生态习性,通过人工营造和维护养殖水体的生态系统,使养殖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的河蟹养殖生产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养殖产量大幅度增长。河蟹养殖生产已成为我国淡水名特优新品种养殖中的主导产品,在推动我国淡水养殖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江苏是全国河蟹养殖的重点产区,河蟹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 随着我国河蟹养殖生产的快速发展,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商品蟹的销售价格也随之下降,加上近几年来河蟹养殖病害增多,投入加大,河蟹养殖的比较效益有所下降。尤其是饲养一龄小规格商品蟹的,比较效益下降幅度更大,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出现亏损。这是当前河蟹养…  相似文献   

10.
正基于多年养殖生产管理经验,笔者团队构建了我国北方地区河蟹大眼幼体运输、放养与养殖田苗种培育标准化养殖管理技术模式,有效提高了河蟹大眼幼体成活率、苗种产量和质量,并在北方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为广大蟹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正>近两年,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产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产量高、规格大、成本投入高、大规格成蟹价格下降,而消费者对河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养殖户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更加关注养殖品质的提高,其中饵料投喂模式是决定河蟹产量和营养品质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户的饵料投喂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从众性,缺乏相应的科学投喂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前河蟹养殖模式主要为单养,为了降低河蟹单一品种养殖的风险、减小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提高综合养殖效益,笔者在河蟹池塘套养红螯螯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一、前期准备 1.池塘条件 池塘为河蟹养殖池塘,要求交通便捷、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电力与进排水设施完善.池塘面积8~10亩,池塘四周设环沟,宽约6...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为我国特有的名贵水产品,近年来蓬勃发展,产生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养殖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养殖生产的主要因素。1994年在江苏养殖成蟹池塘首次发现了河蟹“颤抖病”,1995年后迅速蔓延,至1998年已扩大到上海、福建、江西、浙江以及辽宁等地,几乎覆  相似文献   

14.
我国河蟹产业发展迅速.本文着重探索我国河蟹生产状况,包括河蟹养殖产量与养殖成本.笔者提出一些养殖对策,将对河蟹产业进一步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一、2015年我国河蟹生产情况 1.2015年产量下降2015年上半年气候特点是连续低温阴雨,光照相对不足.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涝灾严重,下半年虽然没有遭遇长期持续高温天气影响,但由于放养密度的增加和有的养殖生态环境趋于恶化,部分地区河蟹病害发生较严重,河蟹死亡率也高于2014年,势必影响河蟹产量.  相似文献   

15.
<正>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动物,20世纪90年代,我国河蟹养殖产业发展很快,2010年成蟹产量达50万余吨,"吃蟹难"的问题初步解决~([1])。但目前,在河蟹的饲养过程中,存在用药不科学、不规范,甚至乱用、滥用药物的现象~([2-3]),影响了河蟹养成品的品质和养殖环境。目前,水产品追溯系统可以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水产品竞争力而成为国  相似文献   

16.
<正>甲壳动物和其它无脊椎动物一样,缺乏脊椎动物所具有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其免疫反应主要依靠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为达到增强河蟹免疫机能、提高河蟹抗病力的目的,研究河蟹的免疫机制,开展免疫刺激剂的研究和开发,是执行有机水产养殖标准的有效手段之一。本试验设计的测定河蟹内脏中的机体非特异免疫相关的几种重要酶类活性指标,探讨中草药添加剂提高河蟹非特异免疫力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目的为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由于河蟹养殖成本的增加及河蟹市场销售价格下降等原因,影响了河蟹养殖效益的提升。为改变上述状况,泗阳县桃源村河蟹养殖基地根据地域特点和优势,在河蟹、青虾混养池塘增加放养泥鳅和小草虾(中华锯齿米虾),在不影响其他品种产量的前提下,亩增收2 500元以上,亩利润超万元。现将该蟹塘混养高效养殖模式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单个池塘面积为10~20亩,底部平坦,土质为沙土,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河蟹养殖回捕率低、价格不稳定等因素使养殖风险越来越大,而青虾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稳中有升,养殖效益好。因此提高套养品种青虾的产量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规避养殖风险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昆山市锦溪镇狭港村渔业科技入户示范户采用河蟹雌雄分养套养青虾的养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姜峰 《科学养鱼》2004,(6):27-27
现今,我国的河蟹养殖技术不断成熟,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但仍有不少不利因素制约着它的发展。蟹性早熟就是其中因素之一,性早熟的河蟹,规格一般在10~40克左右,不生长,还会因难以蜕壳而大量死亡,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本文仅简单介绍如何判定、预防和控制河蟹性早熟。  相似文献   

20.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名特产品之一。有关河蟹的资料多在对河蟹的天然捕捞和养殖及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河蟹人工育苗方面的探讨,在河蟹的生物学研究方面则重于形态解剖,胚胎发育,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研究。有关河蟹耗氧率的资料至今未见报导,为此,我们进行了河蟹幼蟹耗氧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