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罗非鱼溃烂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松  郭斌 《内陆水产》1996,(12):24-24
罗非鱼溃烂病的防治罗非鱼溃烂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的嗜水亚种引起的,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的肠道中和池塘水体中,属于条件性致病菌。1996年2月中旬,四川广安县一罗非鱼越冬池中的尼罗罗非鱼种发生鳞片松动、脱落、体表充血、溃烂,少数溃烂呈孔穴状;同年4月初,...  相似文献   

2.
卵甲藻病又叫卵鞭虫病,是由嗜酸性卵甲藻(嗜酸性卵鞭虫)寄生鱼体而引起,其病症初看与小瓜虫病相类似,主要症状:初期病鱼在池水中拥挤成团, 环游不息;病鱼体表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白点逐渐蔓延至尾柄、身体两侧、头部和鳃内。仔细观察,可看到白点之间有红色斑声、(充血),尾柄部特别明显。后期病鱼食欲减退,游动迟缓,不时呆浮水面,鱼体上白.点连接成片重叠象裹了一层米粉,故有“打粉病”或“白鳞病”之称。“粉块”脱落处发炎溃烂,并伴有大量的水霉菌寄生。最后病鱼瘦弱,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3.
信息与动态     
鲈鱼越冬技术通过专家鉴定于晓平山东省莱州市过西镇党委由山东省莱州市过西镇政府承担的“北方护鱼池塘规模养殖技术”最近通过了专家鉴定。1993年,这个镇投资3万元,在海上建起了第一个占地35立方米的塑料大棚进行鲜鱼越冬试验。1994年,又投资35万元建起了一个500立方米水体的固定式越冬大棚,一次越冬鲜鱼12万尾,获得成功。1龄护查当年长成体重达150~200克,2龄护全长成体重达750克,kbl龄护全每条增值20元。1996年,该镇又投资400万元,建成5万立方米水体的大型越冬池,一次越冬护鱼200万尾,实现增值30005元。几年来,过西镇利用这…  相似文献   

4.
人工生态条件下鲥鱼保种越冬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低盐度人工生态条件下鲥鱼保种越冬获得成功。在总密度为56.13尾/米~2(鲥鱼0.37尾、淡水白鲳55.76尾/米~2)的条件下,鲥幼鱼成活率达92.0%,3龄鱼达100%;在鲥鱼密度为8.99尾、淡水白鲳密度为7.80尾/米。的条件下,鲥幼鱼成活率达89.4%,3龄鱼达100%。试验表明,鲥鱼越冬期间可摄食人工饲料,无需投喂浮游生物;鲥鱼的商品化养殖越冬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1997年春季,我场一4.5亩越冬池发生球虫病。该地越冬鲤鱼种4000kg,球虫感染率达100%。在实践中,我们采用禽用“中国抗球王”(马杜霉素铵1%预混剂)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分述如下:一、病血症状及诊断结果从4月12日开始.发现该池鱼摄食不佳,只有少数鱼在饵料台下缓慢吃食,大部分鱼呈团球状集结于水面,人为惊动也不下沉,也有一小部分鱼在池边缓慢独游。病鱼体色发黑,逐渐死亡。4月12日死鱼14尾,到4月14日,死鱼数已增至28尾,病情日趋严重。我们对20尾色进行了检查,发现病鱼体表无伤,鳞片完整,腹部膨大,个别鱼鳃丝苍白。…  相似文献   

6.
禽用“中国抗球王”治疗鲤鱼艾美球虫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科学养鱼》1997,(9):28-28
1997年春季,我场一越冬池(45亩)发生球虫病。该池越冬鲤鱼种40O叭g,球虫感染率达IOO%。在实践中,我们采用禽用“中国抗球王”(马杜霉素按1%预混剂)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分述如下:一、症状及诊断结果从4月12日开始,发现该池鱼摄食不佳,只有少数鱼在饵料台下缓慢吃食,大多数鱼呈团球状集结于水面,人为惊动也不下沉,也有一小部分鱼在池边缓慢独游。病鱼体色发黑,逐渐死亡。4月12日死鱼14尾,到《月14H,死鱼数已增至28尾,病情日趋严重。我们对20尾鱼进行了检查,发现病鱼体表无伤,鳞片完整,腹部膨大,个别鱼鳃丝苍白,…  相似文献   

7.
我市引拉渔场1988年培育出杂交鲤鱼秋片3500多公斤,鱼种规格每尾平均36克。培育池底质是碱性黑粘土,淤泥层厚达40厘米,鱼种出培育池入越冬池时,是排干池水,在稀泥中用拉网往外筛鱼,然后直接投入越冬池。入越冬池鱼种3000公斤,全是“挂浆”鱼种(即鱼的全身、鳃等沾满泥浆)。越冬池12亩,是多年老池,平均水深2.5米,冰层最大厚度80厘米,保水力极强,越冬密度每立方米水体0.22  相似文献   

8.
用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早杂交经处理后获得的子一代全雄性罗非鱼,在廉江老鸭塘养殖场进行越冬和生长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1992年11月17日放苗入塘自然越冬,规格1.5—3cm,越冬期间,最低气温5℃,最低水温6.5℃,无任何越冬设施,在周围池塘的越冬罗非鱼大批死亡的情况下,该鱼成活率为99.6%;在以鸭粪肥水进行成鱼试养过程中,经80天养殖,平均水温23.5℃,鱼体重由193.0克/尾增至705克/尾,平均尾日增重6.4克。  相似文献   

9.
罗非自溃烂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的嗜水亚种引起的,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的肠道中和池塘水体中,属于条件性致病菌。1996年2月中旬,四川广安县一罗非鱼越冬地中的尼罗罗非鱼种发生鳞片松动、脱落、体表充血、溃烂,少数溃烂是孔穴状;同年4月初,笔者在江津市热带鱼场的罗非鱼鱼种培育池中也发现类似情况,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 该病对苗种和成鱼都有危害,特别对于鱼体受伤、水质恶劣,水温16—18℃、溶氧低,密度高的越冬池,因鱼体抵抗力下降而导致发病。对于越冬池,从发病开始,如果不及时改善环境条件,可引起鱼群大批发病和死亡。 二、症状及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正>鱼类越冬前,对越冬池的淤泥杂草和野杂鱼都应进行清除,然后用生石灰清塘。对渗水严重的越冬池,要采取防渗措施,使冰层达最厚时,冰下水深能保持在1.5米以上。加强鱼类越冬前的育肥期培育,越冬密度可根据越冬鱼类、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灵活掌握,一般每亩可放10厘米/尾的鱼种2万尾左右,或2.5~3.5千克/尾的亲鱼30尾左右。封冻前全池泼洒杀虫杀菌药一次,并施肥调水,防止封冰后缺氧。冬季鱼病主要是三毛金藻中毒,症状是所有的鱼集中  相似文献   

11.
一、水霉病的发病条件与发生季节常见的水霉病是因捕捞、运输、转池操作时引起鱼体表受伤、鳞片脱落造成,水霉菌侵入伤口,向内外长出菌丝,分泌毒素,引起组织溃烂,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棉毛状菌丝。鱼体表被寄生虫咬伤,或因饲料中营养不良引起表皮溃烂,水霉菌随溃烂部位侵入,也可引起水霉病。水霉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其是早春和冬季,越冬鱼种、鱼卵、鱼苗易染此病。同属真菌病害的鳃霉病多发生在5~10月水质恶化、发臭的鱼塘,也可用成都芳草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水霉净复合药防治。二、水霉净的使用方法:浸泡或泼洒1.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在饶阳县姚庄鱼种场搞非洲鯽鱼越冬试验已有四年之久,现已试验成功。第一年越冬是从一九七五年开始的。这一年冬用三百九十尾非洲鲫鱼,在一个养水葫芦的地窖里越冬,用四个缸、周围填马粪保温。由于水温底,大部份鱼死亡,到一九七六年春放时只剩了三十六尾,成活率9%。一九七六年冬,建了简易温室,安装了玻璃窗,增  相似文献   

13.
<正>黄颡鱼是我国传统名优鱼类,近年来随着人工养殖面积增大、养殖密度增加,各种病害也日益突出,特别是溃烂病,引起的损失异常惨重。笔者将2015-2017年在浙江湖州地区成功治愈的十多起案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总结,以期对无鳞鱼类似溃烂病的治疗提供借鉴。一、案例基本情况塘口面积在5~15亩,水深1.2~2.0米。存塘黄颡鱼150~250克/尾,3月中旬-4月初陆续  相似文献   

14.
杨慧 《科学养鱼》2024,(2):60-61
<正>养殖户在追求增加放养密度、提高亩产量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黄颡鱼的病害也越来越频发,治疗难度也越来越大,2023年7月4日笔者接到滨海县一起由于黄颡鱼身体溃烂引发大面积死亡的诊疗求助,现将治疗心得做简要总结,以供参考。一、现场检测和取样1.池塘情况发病池塘为精养黄颡鱼池塘,规格为24~32尾/千克,面积约15亩,初始放养密度约为6 000尾/亩。塘口鱼死亡已有2天时间,前一天刚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当天死亡由原来每天300多尾变为500尾;  相似文献   

15.
池塘养殖鱼类的越冬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冬季池塘水温较低。鱼类摄食较少,其生长速度也随之缓慢。往往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鱼“不吃不喝”,放松了管理。导致第二年开春销售放养时。苗种成活率低,鱼遍体鳞伤,病害流行,损失严重。造成病害的主要原因:一是越冬鱼池和越冬鱼体没有严格清塘消毒,使大量的病原体带入越冬水体。二是越冬鱼类肥满度过低,体质虚弱,抗病力差。三是在拉网并塘操作时鱼体损伤严重。四是越冬鱼密度过大。所以鱼类越冬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鱼类的越冬成活率和降低损伤程度呢?现介绍一下其越冬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张春云 《水产学报》2006,30(1):118-123
2003年春季,山东省青岛地区刺参养殖场暴发了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一“腐皮综合征”,该病引起的死亡造成约30%的损失。养殖刺参的发病症状表现为:厌食、摇头、肿嘴、排脏、身体萎缩、口部溃烂乃至体表大面积溃疡。从患病个体溃疡部位分离得到一种优势细菌KL-1,KL-1经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明对健康刺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感染病参的症状与自然发病海参的症状相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进行的分类鉴定表明,导致养成刺参“腐皮综合征”的致病菌是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本文首次揭示了该地区“腐皮综合征”导致养成刺参大规模死亡的致病原因,对刺参病害防治和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区现有罗非鱼越冬点十一处,面积4739平方米,具有年产幼苗2500万尾,存活春片鱼种150万尾的生产能力。由于苗种能够基本自给,罗非鱼养殖得到迅速发展。一九八三年全区推广罗非鱼面积6300余亩,产鱼1.3万担,占该年鲜鱼总产量的17.5%。罗非鱼不仅在我区“安家落户”,而且成为城郊池塘养殖的一个新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8.
红尾皇冠鱼,学名Aequidens rivulatus,英文名Green Terror,1999年从南美输入我国香港,不久传至大陆的广州、天津、北京等地。2000年在国成功繁殖。2002年冬季,在北京的全国观赏鱼会展中,北京昌平立水桥热带鱼养殖场养殖的红尾皇冠鱼,以其特有的丽姿,获得中型鱼组第一名。从此,红尾皇冠鱼由市场的“冷面孔”,逐渐成为鱼友们的“热情侣”。  相似文献   

19.
春季回暖时,越冬后的鱼往往会有一次死亡过程,主要症状为:眼球突出,体表充血,鳞片竖立,部分病鱼伴随水霉继发感染,称之为“越冬综合症”。  相似文献   

20.
吉富罗非鱼登场为尽快改变本地“四大家鱼”养殖生产徘徊不前的局面,文登市淡水养殖试验场于今春从青岛国家级淡水鱼良种场引进了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产量高、效益佳的吉富罗非鱼种400尾。经精心繁育已孵化鱼苗8万余尾,目前长势良好,待越冬后即可向社会养殖户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