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进一步验证维大利(VDAL)产品在小麦的抗病性、产量及品质方面的效果,分别设置拌种、小麦拔节期喷施、拌种+拔节期喷施、拌种+常规用药、拔节期+常规用药、拌种+拔节期+常规用药、CK1常规药剂处理、CK2不施药等8个处理开展VDAL产品对小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维大利拌种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增加分蘖数和苗期的干物质积累;用维大利药剂拌种且不同时期喷施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强对小麦病害的防治效果,同时可增加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最终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酿酒用小麦的产量,促进桐梓县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以贵农麦31和贵农29为材料,比较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农麦31播期为10月17日时,成熟期为5月16日;产量最高,为460.04 kg/667m2;株高较高,为77.40 cm;穗长最长,为10.38 cm;有效穗数为17.26万穗/667m2,穗实粒数为45.3粒/穗;千粒重为62.6 g。贵农29播期为10月24日时,成熟期为5月22日;产量最高,为486.83 kg/667m2;基本苗数、最高苗数、主茎叶片数均最多,分别为7.37万株/667m2、23.77万株/667m2、4.68片/株;株高为84.84 cm;穗长最长,为10.38 cm;有效穗数为18.56万穗/667m2,穗实粒数为46.8粒/穗;千粒重57.8 g。因此,在桐梓县种植贵农麦31的推荐播期为10月17日,种植贵农29的推荐播期为10月24日。  相似文献   

3.
烯效唑对小麦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不同浓度烯效唑的小麦分蘖期、拔节期的喷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能增加小麦的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于小麦拔节期喷施50mg/kg烯效唑增产效果最佳,每公顷增产达516.7千克,增产13.0%。  相似文献   

4.
受劳动力素质、种植习惯、耕地条件等因素影响,岑巩县水稻种植密度普遍偏低,极大制约水稻单产水平的提升。为提升水稻单产,夯实岑巩县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同时促进当地水稻种植业发展,以泰优808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栽插密度及谷粒秧组合的水稻种植试验,分析栽插密度及秧苗谷粒数对水稻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筛选水稻高产栽培最佳的栽插密度及谷粒秧组合。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及不同谷粒秧组合水稻的株高、穗长、千粒重无明显差异,有效穗随栽插密度及秧苗谷粒数增加逐渐提升,栽插密度为12 000穴/667m2、3谷粒秧的水稻有效穗最多,为18.12万穗/667m2,栽插密度为8 000穴/667m2、1谷粒秧的水稻有效穗最少,为13.44万穗/667m2;穗实粒数随栽插密度及秧苗谷粒数增加逐渐降低,栽插密度为8 000穴/667m2、1谷粒秧的水稻穗实粒数最多,为172.4粒,栽插密度为12 000穴/667m2、3谷粒秧的水稻穗实粒数最少,为155.7粒。相同栽插密度下,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肥力高对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肥力高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株高增加2.08cm,茎粗增加0.31mm,穗长增加0.27cm,小穗数增加0.97,穗粒数增加3.93,不孕小穗降低0.68,千粒重提高0.98g,平均增产22.34%。肥力高对小麦株高、茎粗、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的影响为叶面喷施>拌种,对不孕小穗和千粒重的影响为拌种>叶面喷施。小麦植株性状达预定目标和产量≥4500kg/hm2的肥力高用量为拌种5.45~15.43kg/hm2,叶面喷施浓度9.48~20.78g/kg。  相似文献   

6.
为综合应用土壤调理剂提高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土壤调理剂对小麦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基施土壤调理剂可显著提高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其中NPK+土壤调理剂1 500 kg/hm2处理的效果最好,其穗数为619.5万穗/hm2,每穗实粒数为41.1粒,千粒重为38.9 g,产量为8 397.0 kg/hm2,分别较其余处理增加33.0万~168.2万穗/hm2,2.8~7.5粒,0.4~2.8 g,502.5~3 343.5 kg/hm2。小麦基施土壤调理剂可显著提高化肥的利用率,NPK+土壤调理剂1 500 kg/hm2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43.7%,磷肥利用率为33.6%,钾肥利用率为50.9%,比NPK处理分别高2.1百分点、4.2百分点和5.6百分点;小麦基施土壤调理剂可显著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NPK+土壤调理剂1 500 kg/hm2处理前后相比,土壤pH提高0.21个单位,土壤容重降低0.09 g...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吨田宝施用时期、施用量对杂交水稻品种科优21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吨田宝不同时期(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不同施用量(50 mL/667m~2、100mL/667m~2)对科优21产量和性状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施用吨田宝对照相比,叶面喷施吨田宝能促进科优21增产增效,每穗粒数增加1.2~23.6粒,每穗实粒数增加0.1~6.4粒,群体有效穗增加616~1 548穗/667m~2。其中,以科优21分蘖期叶面喷施吨田宝100mL/667m~2的产量最高,达684.68kg/667m~2,极显著高于对照,增加纯收入71.3元/667m~2。株高与施用量呈负相关,每穗实粒数、群体有效穗、群体产量与施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寻百绿丰液肥在小麦生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小区试验设计,在上海市上海农场2队、4队、12队选择不同播期的3个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别于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每667m2喷施百绿丰液肥100mL,通过检测小麦叶绿素值、群体变化,以及最终产量、产量构成和形态特征等来判断百绿丰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百绿丰液肥后,小麦拔节期分蘖数、叶绿素值会相应增加,最终群体增加作用不明显,穗粒数增加,千粒重有所增加,最终理论产量增加。考虑到百绿丰的施用价格,从净收益上看,早播小麦降低,晚播小麦与对照收益持平或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简称VDAL)对稻茬小麦生长、抗旱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淮麦40为供试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试验,在大田条件下设置VDAL拌种、分蘖期喷施、拔节期喷施、拌种+分蘖期喷施、拌种+拔节期喷施、拌种+分蘖期喷施+拔节期喷施和空白对照(CK)7个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麦苗素质、群体茎蘖数、抗旱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分蘖期喷施VDAL能促进个体分蘖的发生,利于弱苗转壮;拔节期喷施VDAL有助于提高最终成穗率;经过VDAL处理的小麦可以延缓剑叶衰老,使其提供较长的光合功能期,有助于减弱干旱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产量提高3.50%~15.83%。综上,在沿淮下游稻麦轮作区,VDAL拌种与喷施均具有促进小麦生长、提高抗旱性和产量等作用,且在不同生育期多次喷施效果更好,可作为绿色高效栽培措施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选择适合郓城县种植的早熟、产量高、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强的小麦品种,对12个小麦品种进行1年种植对比试验。结果发现,12个小麦品种出苗率为83.3%~90.3%,株高为69~81 cm,穗数为31.7万~48.2万/667 m2,穗粒数为32.3~44.1粒,千粒重为34.5~45.1 g,产量为417.3~612.8 kg/667 m2。相同管理条件下,“中筋麦”“鲁麦21号”“登峰168”等品种籽粒饱满,商品性好,产量高,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强。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验证蛋白制剂维大利(VDAL)对小麦抗病性及产量的影响,为该产品在小麦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使用维大利(VDAL)进行拌种或不同生育期时期叶面喷施处理,以常规药剂处理为对照,测试和评价维大利(VDAL)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对小麦抗病性及产量等性状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对于纹枯病,在拔节期与初花期施用维大利(VDAL)效果不明显,对于赤霉病,在分蘖期施用维大利(VDAL)无明显效果;由于2021年赤霉病发生轻,维大力对赤霉病的影响没有完全显现出来。由试验结果可知,拌种+拔节+初花期施用维大利(VDAL)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小麦抗病性,对纹枯病与赤霉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新型肥料在江苏省句容市小麦生产上的具体应用效果,特进行了不同新型肥料的田间应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基肥施用普通肥料,基肥施用新型肥料能进一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表现为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质量均有所增加,进而实现了小麦增产增收。其中,以基肥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Ⅰ型的小麦产量、产值较好,分别较基肥施用普通肥料的小麦每667 m2增加42.95 kg、103.08元;以基肥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含腐植酸)的小麦纯收入也较好,较基肥施用普通肥料的小麦每667 m2增加89.23元。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以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 6号为功能性成分的GGR微量元素拌种剂(玉米专用)和GGR含氨基酸水溶肥(玉米专用)在玉米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与大田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GGR微量元素拌种剂(玉米专用)和GGR含氨基酸水溶肥(玉米专用)配合施用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玉米播前拌种和叶面追肥时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以及苗期幼苗株高、茎粗、根系数量、壮苗指数、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等生长指标,最终提高玉米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指标。2 g GGR微量元素拌种剂(玉米专用)拌种1 kg、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25 g·L-1尿素+7.5 g·L-1磷酸二氢钾+0.5 g·L-1GGR(玉米专用)、灌浆期叶面喷施25 g·L-1尿素+10 g·L-1磷酸二氢钾+0.5 g·L-1GGR(玉米专用)施肥配比下,玉米种子萌发指标、幼苗生长指标和产量构成指标均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在阴雨天气影响下,稻茬晚播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罗麦10号为研究对象,研究在稻茬小麦晚播情况下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共生小麦在播种期提前19 d情况下,全生育期增加17~19 d,成熟期提前1~2 d,有效穗数增加2.1%~4.6%,穗实粒数增加1.8~7.2粒,千粒重增加1.4~1.9 g,产量增加7.2~27.1 kg/667 m2,同时对稻茬晚播小麦的茎秆性状也有显著的影响。在水稻迟收又遇到连阴雨天气的情况下,选择零共生套播种方式可以使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冬小麦精量穴播栽培模式效果,为滴灌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播种量处理的示范田内样点调查,采用固定和随机取样等方法,调查与分析空穴率、基本苗、冬前总茎数、越冬总茎数、平均单株分蘖数及可能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产量等,与龙王庙村常规播种地块对比产量和效益。【结果】获取精量穴播冬小麦播种量6.3 kg/667m2、8.3 kg/667m2 2个播种量的空穴率分别是20.6%、9.1%,基本苗分别是10.3×104/667m2、14.4×104/667m2,冬前单株分蘖数分别是3.1和2.8,冬前分蘖成穗率分别是98%和65%,平均单株成穗率分别是403%和283%,收获穗数分别是41.5×104/667m2和40.7×104/667m2、实收单产分别是628和632 kg/667m2等,精量穴播2个处理均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分别比同等条件下条播16 kg/667m2播种量处理实收单产分别增加38和42 kg/667m2,节约种子分别是9.7和7.7 kg/667m2,增加效益分别是494.16和488.84元/667m2【结论】冬小麦产量高低与播种量没有明显关系;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平均单株成穗率和冬前分蘖成穗率逐渐减少;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收获穗数随着播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平均穗粒数随着平均穗数增加而减少;精量播种冬小麦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种植效益;播量为6.3 kg/667m2时,冬前分蘖数与分蘖成穗数接近,有效分蘖数和收获穗数最高,平均单株成穗率达403%,冬前分蘖成穗率达98%,节本增效金额达494.16元/667m2,节本增效最多。  相似文献   

16.
为引进适宜松桃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2021年对荃优华占、晶两优1237、宜优2108等9个水稻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生育期为150~152 d;晶两优1237、兆优国泰、荃优华占、中浙优H7表现良好,其产量分别为565.17 kg/667m2、552.41 kg/667m2、536.00 kg/667m2、529.621 kg/667m2,与对照品种兆优390(474.93 kg/667m2)相比分别增长19.00%、16.31%、12.86%、11.52%;晶两优1237、兆优国泰、荃优华占、中浙优H7经济性状良好,株高、穗长、有效穗、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为85.5~101.0 cm、22.0~23.9 cm、16.5~18.6万穗/667m2、120.5~129.6粒/穗、84.44%~88.79%、24.5~28.3 g;所有品种均未发生发现稻瘟病及纹枯病,有稻曲病发生。晶两优1237、兆优国泰、荃优华占、...  相似文献   

17.
不同拌种剂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简化施药操作条件下实现小麦防病高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6种不同药剂拌种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剂拌种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拔节期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清水对照(CK)相比,不同药剂拌种处理均可降低冬前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质重,增加小麦冬前和拔节期的单株根干重,其中,高巧2 mL/kg+立克秀0.8 mL/kg处理、福蝶套装2.5 g/kg+益微6 g/kg处理、福蝶套装2.5 g/kg处理和40%甲基异柳磷5 g/kg+益微6 g/kg处理均增加了冬前和拔节期的次生根条数,以及拔节期的单株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质重;不同药剂拌种处理均降低了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了其穗粒数和千粒重;不同药剂拌种处理均可增加小麦产量,但与CK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中,高巧2 mL/kg+立克秀0.8 mL/kg处理产量最高,较CK增产3.4%。  相似文献   

18.
以漯麦18为材料,研究了增产抗倒化控剂劲丰谷德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同时选用多效唑、烯世宝作为对照药剂,清水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几种抗倒伏化控剂无论是在拔节期使用还是在破口期使用,都能够有效防止小麦倒伏的发生;在破口期使用劲丰谷德,无论是与烯世宝(拔节期)叠加使用,还是单独使用,都能够显著减少小麦不孕小穗形成,破口期喷施劲丰谷德1 500 mL/hm~2较对照减少13.6%;小麦穗粒数增加显著,烯世宝1 500 mL/hm~2+劲丰谷德1 500 mL/hm~2、劲丰谷德1 500 mL/hm~2分别较对照增加2.2粒/穗、2.3粒/穗,小麦千粒重分别较对照增加1.1 g、1.2 g,增粒增重,增产显著,分别较对照增产8.4%和9.0%。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叶面喷施硅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新冬33号和高产品种2012J176进行麦田硅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硅肥使2个供试品种较不喷施硅肥的对照生育期延长,株高、穗粒数降低,茎粗、667米2收获穗数和千粒重增加;667米2新冬33号和2012J176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30.27千克、52.13千克,增幅分别为5.31%、8.83%,667米2收益分别增加30.68元、85.33元。建议进一步进行多品种筛选示范试验,以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和生育期组合喷施澄清的沼液,测定其对小麦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和灌浆期2次喷施沼液,穗粒数有明显增加,增产显著;在起身期、拔节期、灌浆期3次喷施沼液,对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影响显著,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