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液体菌种已在黑木耳菌包工厂化生产中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但提高黑木耳液体菌种发酵生产效率仍是菌包生产企业的重要技术需求。为深入探究发酵营养条件、环境条件及其交互作用对黑木耳液体菌种生产效率的影响,为黑木耳液体菌种高效生产提供有益参考。试验以国家认定品种黑木耳2号为试验菌株,以发酵醪中菌丝量为响应值,采用经典的响应面法对液体菌种发酵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基质营养与环境条件对黑木耳菌丝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试验范围均出现影响峰值;基质营养条件中的碳源浓度、环境条件中与溶氧水平密切相关的装液量和摇床转速都与其他发酵条件有很强的交互作用。结合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分析和验证试验,确定最佳配方为葡萄糖22.3 g/L、蛋白胨2.7 g/L、KH2PO4 2.0 g/L、MgSO4·7H2O 1.5 g/L,同时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3 g/L,菌丝生物量达13.22 g/L,与预测值13.05 g/L相比,相对误差为1.3%;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0℃、时间7 d、摇床转速165 r/min、装液量105 m...  相似文献   

2.
探索了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对杨树菇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树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40g/L蚕蛹粉、20g/L可溶性淀粉、2g/LKH2PO4和1g/LMgSO4·7H2O;最优培养条件为:装液量320mL/L,接种量100mL/L,pH6.5,摇床转速180r/min,在(25±0.5)℃条件下恒温振荡培养8d,菌丝体生物量可达0.03g/mL。  相似文献   

3.
采用液体深层发酵的方法,研究了培养条件对棘豆蠕孢菌(Embellisia oxytropis)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棘豆蠕孢菌液体发酵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6.5、培养温度24℃、装液量32%、接种量12%,在此条件下100mL发酵液的菌丝体产量为0.573g;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5%、马铃薯20%、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8%。菌种扩繁次数对液体发酵的影响较大,第3代开始生物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适宜玉蕈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培养基。[目的]以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方法筛选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氮源,再进行正交试验筛选其碳源与氮源最佳配比,进一步采用单因素方法筛选其最佳无机盐及VB1浓度配比。[结果]玉蕈菌丝体最佳液体培养基为麦芽糖30 g/L,蔗糖30 g/L,酵母粉3 g/L,麦麸10 g/L,KH2PO41 g/L,Mg SO4·7H2O 0.5 g/L,VB19.0 mg/L,p H自然。25℃培养288 h,其菌丝体生物量干重可达10.394 g/L。[结论]该研究为玉蕈菌丝体深层发酵生产及其液体菌种的生产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马尾松松针-绣球菌双向液体发酵条件,并探究绣球菌菌丝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为绣球菌菌丝体的高效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向液体发酵法,即在绣球菌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适量马尾松松针粉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马尾松松针添加量(0.50,0.75,1.00,1.25,1.50 g/L)、发酵时间(12,16,20,24,28,32 d)、绣球菌接种量(25,50,75,100,125,150 mL/L)、pH(4,5,6,7,8)对绣球菌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优化双向液体发酵条件。以未添加马尾松松针粉的处理为对照组,提取菌丝体多糖,采用红外光谱对菌丝体的多糖结构进行分析。测定菌丝体多糖对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当马尾松松针粉末添加量为1.25 g/L、发酵时间为24 d、接种量为100 mL/L、pH为5时,绣球菌菌丝体生物量均较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马尾松松针 绣球菌双向液体发酵的最优条件为:马尾松松针粉末添加量1.25 g/L、发酵时间24 d、pH为4、接种量125 mL/L,在此条件下绣球菌菌丝体生物量可达到(11.16±0.22) g/L。与对照组相比,双向液体发酵绣球菌菌丝体生物量提高了约162.10%。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松针-绣球菌双向液体法发酵得到的菌丝体多糖的红外主要吸收峰与对照组一致。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绣球菌菌丝体多糖对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均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结论】得到了马尾松松针-绣球菌双向液体发酵产绣球菌菌丝体的最佳条件,此条件下得到的菌丝体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桦褐孔菌菌丝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碳源、氮源、琼脂、天然物质在桦褐孔菌菌丝体液体培养基中的配比。结果表明:培养基配方以葡萄糖20.0 g/L、淀粉50.0 g/L、蛋白胨3.5 g/L、KH2PO43.0 g/L、MgSO41.5 g/L为最佳,菌丝生物量达0.181 2 g/100 mL。在最佳培养基配方基础上,桦褐孔菌菌丝体摇床培养5 d、培养液装量为容器的1/3时菌丝体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为0.041 4 g/50 mL。  相似文献   

7.
为缩短黑木耳新品种森盛1号的液体种生产周期,提高菌丝体产量,拟为黑木耳液体种应用于生产提供技术参考,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筛选到葡萄糖含量、磷酸二氢钾含量、初始pH值为影响菌丝生物量的3个显著性因子,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得到其最佳相应区域,最后应用响应面Box-Behnken分析法和验证试验对森盛1号黑木耳菌株的液体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森盛1号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马铃薯200.0 g/L、葡萄糖50.27 g/L、蛋白胨4.5 g/L、麦麸15.0 g/L、磷酸二氢钾4.93 g/L、七水硫酸镁1.0 g/L、初始pH值5.1、接种量4%、温度28.0℃、160 r/min摇床发酵8 d,菌丝干质量可达到21.57 g/L,比优化前提高了23.53%,误差仅为1.75%。该模型能准确地预测出菌丝体产量变化情况,证明响应面法优化黑木耳新品种森盛1号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法优化双孢蘑菇菌株W38液体菌种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中心组合设计对双孢蘑菇新菌株W38液体菌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模型并确定其最佳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小米粉49.90g·L~(-1),黄豆粉13.60g·L~(-1),KH_2PO_4 2.00g·L~(-1),MgSO_4·7H_2O 1.067 5g·L~(-1),初始pH 6.5,发酵时间7d,发酵温度24℃,摇瓶转速180r·min~(-1)。在此条件下,双孢蘑菇菌株W38液体菌种的菌丝体每100mL生物量可达2.35g,与初始培养条件下的菌丝体生物量相比提高了3.05倍,平均菌丝生长速度加快了14.7%。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巴西蘑菇(Agaricus blazei Murrill)的液体发酵培养,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菌渣提取液(A)、酵母浸膏(B)和玉米粉(C)用量作为影响因子,巴西蘑菇的菌丝体干重(Y)为响应值,采用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巴西蘑菇液体培养基各参数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因素A、B、C及AC的交互作用对巴西蘑菇菌丝体干重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优组分为:杏鲍菇菌渣153.5 g/L,酵母浸膏9.7 g/L,玉米粉30.5 g/L,其菌丝体生物量最大为1.785 g/100 m L,与试验模型预测值(1.796 g/100 m L)的相对误差值仅为0.62%。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两种桑树原料(桑树粉和桑树枝)水提物对桑黄液态深层发酵的影响,对平板培养基桑黄菌丝体生长的关键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得出桑树粉可作为生长因子;通过种子培养和发酵培养试验,探究桑树粉或桑树枝对桑黄液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3%桑树粉及2%桑树枝对桑黄菌丝体在种子培养基中的生长具有促进效果,且该条件下的菌丝体干重达到最大,分别为7.75 g/L和5.16 g/L,较空白对照分别提高了133.43%和55.42%。发酵培养基中,3%桑树粉促进桑黄菌丝体生长作用最显著,最大生物量达到17.15 g/L,较空白提高了16.43%,而桑树枝对桑黄菌丝体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该两种桑树水提物对桑黄液态深层发酵的研究,能为桑黄液体发酵及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元蘑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优化液体菌种培养工艺。[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不同的接种条件(包括不同菌龄、不同接种量)和不同的培养条件(包括不同转速、不同培养时间),以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密度及菌丝球形态为指标进行元蘑液体菌种的筛选。[结果]液体培养元蘑菌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200 g马铃薯、150 g稻草粉、10 g玉米粉、20 g葡萄糖、3 g蛋白胨、2 g酵母膏、维生素B_11片;最佳接种菌龄为5 d;最佳接种量为9%;最佳培养转速为160 r/min;最佳培养时间为7 d。[结论]元蘑液体菌种经过优化培养,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密度及菌丝球形态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对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富硒条件及菌丝体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旨在寻找新型富硒抗氧化物质并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资料。以黑木耳菌丝体的富硒量为测定指标,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富硒条件进行优化,以DPPH(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清除率为测定指标,采用DPPH还原法对黑木耳液体发酵菌丝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最适富硒条件为:葡萄糖20 g·L~(-1),酵母膏2.5 g·L~(-1),硒浓度7.5μg·m L~(-1),p H 6.5,温度28℃,转速140 r·min~(-1),培养时间5 d。该条件下黑木耳液体发酵的菌丝体富硒量可达853.16μg·g~(-1),较优化前提高了66%。黑木耳菌丝体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76.12%。优化后的培养条件较好地提升了黑木耳菌丝体液体发酵的富硒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猪苓菌发酵三七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以提高总皂苷得率,试验以猪苓为发酵菌种、三七为发酵培养基中的添加物,以发酵液中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猪苓菌发酵生产三七总皂苷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3 g/100mL,蛋白胨0.2 g/l00mL,磷酸二氢钾0.3 g/100mL,硫酸镁0.1 g/100mL;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中药添加量5g/100mL,温度25℃,初始pH 7,发酵8d.采用优化后工艺总皂苷得率为7.233%.  相似文献   

14.
通过摇瓶液体培养试验,对皱柄白马鞍菌液体深层培养中培养基成分、pH值、装液量及摇床转速、培养时间等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含小麦粉20 g/L、硫酸氨2g/L、MgSO40.5 g/L、KH2PO40.46 g/L、K2HPO41 g/L,最适pH 5.5-6.5,装液量300-400 mL/L,接种量5 mL培养菌液,温度26-28℃;摇床转速100 r/min,培养时间7 d。适宜条件下最大菌丝生物量可达5.867 g/L。  相似文献   

15.
以一株分离自天津七里海湿地野生苇蘑为研究对象,以其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测量指标,对其菌丝体液体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不同碳源、氮源进行单因素初选,再结合正交设计,最终得到其菌丝体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 g/L,蛋白胨4 g/L,Mg SO_4·7H_2O1.5 g/L,KH_2PO_43 g/L,V_(B1)0.004 g/L,p H值自然。29℃培养20 d,菌丝体生物量达到1.980 g/L。  相似文献   

16.
对苦参内生真菌BS003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最大的发酵产物。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以生物量为考察指标,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液体发酵最佳条件组成为:250mL锥形瓶中的培养基装液量为75mL、接种量104 cfu/mL、硝酸铵1.22g/L、马铃薯200g/L、蔗糖10g/L、乙酸钠1.66g/L、温度27℃、pH=7、转速150r/min、时间4d。回归分析表明,整个模型显著,此方法合理可行,相比优化前产量提高38%。  相似文献   

17.
以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菌丝生物量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厂化栽培灰树花液体菌种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得出麸皮和玉米粉是影响灰树花菌丝生物量的主效应因素,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进行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及响应面法分析,得到最佳配方为麸皮38.48g/L、玉米粉48.92g/L,对应灰树花液体菌种最大生物量为49.25g/L。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降烟秆木质素粗毛栓菌(Trametes hirsuta)S13液态发酵生物量,获得菌龄整齐、特性稳定的菌丝体,采用正交设计及单因素分析技术优化了粗毛栓菌S13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获得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 g/L,玉米粉20 g/L,豆粕60g/L,K2HPO41.0 g/L,MgSO40.5 g/L,KCl 0.5 g/L;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初始pH 5.0,接种3块菌塞,500 m L三角瓶装液量80mL,180 r/min,30℃发酵5 d。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粗毛栓菌S13液态发酵生物量得到显著提高,可达49.83%(V/V)。该液态发酵工艺为粗毛栓菌S13在工业上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以菌丝长速和浓密程度、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及多糖产量为考核指标,从22个国审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品种中筛选高产多糖的菌株,并对其发酵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2号菌株菌丝浓白、生长速度快,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获得多糖产量是其他菌株的2倍以上,是较优的液体发酵高产菌株;发酵第五天多糖产量最高,在后续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试验中可在此时终止发酵。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鼠李糖乳杆菌ZQ-55发酵生产L-乳酸的产量,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L-乳酸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ZQ-55发酵生产L-乳酸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6g/100mL、蛋白胨0.25g/100mL、酵母粉1.0g/100mL、乙酸钠0.3g/100mL、K_2HPO_40.1g/100mL、吐温-80 0.1g/100mL、Mg_SO_4·7H_2O 0.02g/100mL、MnSO_4·H_2O 0.05g/100mL。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72h,接种量10%,温度37℃,转速150r/min,装液量为100mL,一次性添加碳酸钙10g。以该培养基为最适L-乳酸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发酵,在摇瓶水平上的L-乳酸产量为120g/L。进行5L发酵罐上罐发酵生产L-乳酸,产量为160.5g/L,产L-乳酸速率为2.23g/(L·h),葡萄糖的总添加量为187g/L,糖转化为L-乳酸的转化率为85.56%,L-乳酸的光学纯度为95.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