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能够保证淡水鱼养殖产量和品质,渔业部门也在不断研究科学池塘养殖管理方法,为推动当地淡水鱼养殖产业发展做出努力。病害是影响淡水鱼产量的重要因素,加强病害防控、降低病害危害程度,是确保淡水鱼池塘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淡水鱼池塘养殖管理方法,进而分析病害有效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渔业养殖技术在近几年获得快速发展,传统的大宗淡水鱼养殖方式也开始出现变化,更多的养殖户也开始使用投喂配合饲料的方式进行大宗淡水鱼养殖。若是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病害,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养殖户的综合效益产生危害。综上所述,本文将对江苏省大宗淡水鱼养殖常见病害与防治方法进行分析,以期加强大宗淡水鱼的病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由于大宗淡水鱼养殖过程中疾病多发且难以防控,已经严重威胁到该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不少传统的鱼病防治药物被禁用,允许使用的一些渔药也规定了休药期,养殖大宗淡水鱼的从业者面临药物防控病害与保障水产品安全优质的两难困境。为解决此难题,宝应县小官庄镇1位有多年养殖经验且擅于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的大宗淡水鱼养殖大户王青,  相似文献   

4.
<正>为提高河北省淡水鱼的养殖技术水平和病害防控能力,8月11-13日,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淡水养殖创新团队邯郸大宗淡水鱼和冷水鱼养殖综合试验推广站、石家庄中华鳖和冷水鱼养殖综合试验推广站、唐山大宗淡水鱼高效养殖综合试验推广站以及中华鳖和冷水鱼繁育及高效综合养殖岗位联合邀请全国知名鱼病专家-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特别是"食"的要求越来越高,民以食为天,日常饮食能够最为直接体现人们生活水平状况,现如今人们对于营养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的需求日渐高涨,从而促进淡水鱼养殖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集约密集化养殖发展,致使养殖鱼类发病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分析探讨当前淡水鱼养殖工程中常规发病情况及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淡水鱼养殖过程中的发病情况,减少养殖专  相似文献   

6.
小瓜虫病是全球性淡水鱼类普遍流行的一种水产养殖疾病,在我国传统养殖鱼类和名优养殖鱼类中每年都有大批发病死亡的实例,造成惨重经济损失,是当今水产鱼类病害中危害最大、治愈率最低的体外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7.
江苏大宗淡水鱼重点养殖区病害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爱军  李佳佳 《水产养殖》2009,30(12):39-41
2009年对宝应、楚州、武进、金坛、兴化的大宗淡水鱼池塘养殖塘口进行现场监测和分析研究,初步摸清了近三年病害的种类、流行、发病特点及造成的损失情况。细菌性、寄生虫性疾病仍是大宗鱼类的主要病害,特别是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中华鳋病等发病非常普遍,5-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多数病害在调查区域均有分布;发病后死亡率较高,草鱼出血病有回升的趋势,2007-2009年江苏大宗鱼类病害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6.2亿元。  相似文献   

8.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是当前水产养殖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这几年在我市时有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损失。笔者根据自己几年来的观察与实践,将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防治鱼虾病害的新型药物──“病免”朱选才,金龙(上海市水产研究所,200433)近几年,全国各地养殖的对虾和淡水鱼类相继流行暴发性病害,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惨重损失。目前,鱼虾病害的种类较多,加之基层养殖单位、养殖专业户普遍缺乏科学的诊断手段,选用水产...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大宗淡水鱼池塘养殖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养殖方式,养殖设施简陋陈旧,养殖模式单一,养殖病害频发,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宗淡水鱼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宗淡水鱼养殖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2013年4月下旬-12月中旬,针对湖北地区大宗淡水鱼养殖及产品质量问题,调研工作组每月抽出3~5天时间,深入荆门、鄂州、洪湖、新洲、长阳等五个试验示范县市及其养殖基地,采取走访渔户、实地考察、蹲点调查、工作座谈等方式,取得了较为详细、完善的第一手调研资料,现将2013年度大宗淡水鱼养殖调研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天津地区大宗淡水鱼类养殖池塘盐碱度高,除蓟县、宝坻外池塘水质盐度范围为2~7,pH值常年在8.5~9.5。大宗淡水鱼类养殖由于受到病害、养殖品种种质退化以及养殖成本升高等因素的影响,养殖效  相似文献   

12.
江西赣北地区大宗淡水鱼类病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赣北地区大宗淡水鱼类养殖、常见病害情况、病原种类、分布及流行规律、发病季节和防治措施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根据病原,该地区病害包括四大类:1病毒性;2细菌性;3寄生虫类;4真菌类,以细菌性疾病为主。根据鱼病种类、流行情况、危害程度等,主要常见的鱼类病害有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烂鳃和细菌性肠炎,其发病率占鱼病发病率的80.5%。造成疾病高发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养殖户对鱼类病害防控意识薄弱,亲本、苗种种质退化,养殖水质过肥,池底淤泥过厚等。  相似文献   

13.
鱼类越冬期间处于“休眠”状态,极易感染各种病害,如果防治不及时,易引起大面积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养殖经验,把淡水鱼类越冬期间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向大家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一、竖鳞病 1、发病症状:病鱼体表粗糙,在尾部的部分鳞片,多数像松球似地向外张开,鳞片基部的鳞囊水  相似文献   

14.
南美白对虾已在我国海水、半咸水、微咸水池塘中大面积养殖,并成为我国海水、淡水集约化养殖的优良对虾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病害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重,养殖效益增速缓慢;淡水鱼类虽是微咸水池塘的主要养殖对象,但受到病害、养殖品种种质  相似文献   

15.
淡水鱼发病原因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百瞻 《淡水渔业》2001,31(3):39-40
苏南地区的淡水养殖业较为发达 ,淡水鱼养殖在农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集约化养殖程度较高 ,病害流行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笔者通过几年来对鱼病的诊治情况 ,就本地区淡水鱼发病的现状及可采取的防治技术作一分析 ,供广大水产工作者和养殖户参考。1 发病现状1 1 发病的特点。( 1)发病范围广 ,危害面积扩大。由于水域相通、鱼种传染等多种原因 ,目前苏南地区环太湖周围及氵鬲湖、长荡湖、阳澄湖等养殖水面都有严重的发病情况。( 2 )流行时间长 ,危害日趋严重。目前基本上鱼类生长的季节都有鱼病发生 ,危害增强 ,已成为养殖户最为担…  相似文献   

16.
东北大口鲶是一种优质淡水鱼类,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介绍了东北大口鲶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问:近几年大宗淡水鱼高温季节一般会暴发哪些病害?答:夏季是养殖鱼类生长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鱼病暴发的高峰期。伴随高温季节的到来,养殖鱼类受环境变化影响应激反应加剧,抵抗力下降,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近年来,大宗淡水鱼类高温季节暴发的病害主要包括: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症、鲤疱疹病毒病、鲤鱼浮肿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等。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淡水鱼类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新的养殖病害不断被发现,鱼类诺卡氏菌病为近年来在乌鳢、加州鲈养殖中新发现的多发、影响严重的疾病,此病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会对养殖业业造成较大损失。现简述该病的流行特点、发病症状以及防治方法。1流行特点诺卡氏菌病在水温15~30℃均可发病,对应季节约为4—11月,25~28℃为发病高峰期。通常情况下潜伏期较长,病程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传染率较高,达到15%~30%。发病后死亡率可达到60%以上。池塘养殖中发现加州鲈、乌鳢死亡率甚至达80%。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水产事业一直备受国民关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池塘养殖的淡水鱼经常暴发病害而影响养殖质量,为了改良这一现象,笔者进行了池塘养殖淡水鱼类的病害监测与防治的研究。经过设立监测点对部分池塘进行监测工作并得出监测结果,由此制订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消毒处理、科学投喂、及时隔离染病鱼群,以起到降低鱼类染病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齐鲁渔业》2007,24(5):35-35
4月份,全省各市对15个养殖品种(鱼类7种,甲壳类3种,贝类3种,藻类1种,棘皮动物1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鲫、虹鳟、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河蟹、扇贝、牡蛎、缢蛏、海带9个养殖品种没有病害发生;草鱼、鲤、乌鳢、牙鲆、大菱鲆、刺参6个养殖品种发生了7种病害,其中细菌性疾病6种,真菌性疾病1种。测报数据显示:由于水温较低,大部分地区刚开始放苗或未放苗,因此养殖品种的发病率及损失情况都比较低,淡水鱼类病害比去年降低,海水鱼类病害种类比去年减少,但牙鲆的病害发病率比去年同期高,刺参的病害发病率也比去年同期高。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