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投饲策略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两种粒径饲料(2 mm和3 mm),进行4种不同组合,分别为FS1组(3 mm粒径饲料投喂60 d)、FS2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1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50 d)、FS3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2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40 d)和FS4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3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30 d),对克氏原螯虾幼虾(7.73±0.05) g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各组间存活率、肝体比、肥满度和腹部含肉率均无显著差异。克氏原螯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且在FS2组达到最大值。FS2组和FS3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各组间肝胰腺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胰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且在FS2组达到最高水平。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投饲策略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以及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与单一粒径组(FS1组)相比,FS3组克氏原螯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  相似文献   

2.
不同开口饵料对克氏原螯虾幼虾发育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采用丰年虫无节幼体、草鱼鱼糜、水蚯蚓、1号人工配合饲料和2号人工配合饲料为克氏原螯虾的开口饵料,观察幼虾存活率和生长情况。经过40d的培育,对幼虾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的实验组幼虾存活率最高,为75,增重率和增长率也最大,分别为4746.00和171.00。幼虾的胃蛋白酶活性与投喂的饵料密切相关,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组幼虾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分别为2.18U/mgprot和0.96U/mgprot,极显著高于投喂草鱼鱼糜实验组。实验的5种开口饵料中,丰年虫无节幼体是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最佳开口饵料。摄食丰年虫无节幼体可能提高了主要消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克氏原螯虾幼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姚海行  陈效儒  袁汉文  罗凯  方刘  陈燚  郜卫华  田娟  刘永胜 《水产学报》2023,47(12):129610-129610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配合饲料经发酵处理后的饲喂效果,分别用未发酵和发酵饲料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饲养体重为(4.91±0.18) 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8周,采样分析发酵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肌肉品质、消化力、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发酵饲料水中溶失率显著低于未发酵饲料;(2)发酵饲料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但对存活率、肝体比、含肉率和体成分无显著影响;(3)发酵饲料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肌肉硬度、弹性、咀嚼性和胶黏性,降低了黏附性;(4)发酵饲料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及肠道中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血清和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5)发酵饲料显著提高了肠道绒毛长度和宽度;(6)发酵饲料改善了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结构,显著升高了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同时提高了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表明,饲料经发酵处理后可以有效提高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品质、消化力和抗氧化能力,改善了肠道组织结构,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结构,为克氏原螯虾新型环保饲料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3种不同蛋白质水平及能量蛋白比(E/P)水平饲料投喂克氏原螯虾,分析比较不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1.86%、E/P为35.85 kJ/g时,克氏原螯虾生长最快.随着饲料蛋白质含的上升, 克氏原螯虾肠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肝胰脏、胃蛋白酶活力显著增强(P<0.05);饲料E/P水平未引起胃、肠、肝胰脏蛋白酶活力的显著变化(P>0.05),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1.47%、E/P为40.42 kJ/g时,克氏原螯虾蛋白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5.
肖鸣鹤  肖英平 《水产学报》2012,36(7):1088-1093
以体质量(0.015±0.004)g克氏原螯虾幼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0、100、300、600、900尾/m25种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消化酶活力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幼虾的终末体质量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表现出减小趋势,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在5种养殖密度下变化规律不显著(P>0.05)。克氏原螯虾幼虾体内水分含量在5种养殖密度下差异较小(P>0.05);粗蛋白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升高呈增高趋势,由54.02%增高至60.75%(P<0.05);粗脂肪含量不断减少(P<0.05),由26.19%减少至19.19%(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克氏原螯虾幼虾肌肉葡萄糖的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甘油三酯、总蛋白、尿素氮和胆固醇含量呈不断增多趋势(P<0.05)。克氏原螯虾幼虾肝胰腺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和尿素氮含量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呈不断增多趋势。结果表明,高密度养殖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和消化酶活力具有一定负面影响,体内蛋白、脂肪、葡萄糖和尿素氮等物质的含量也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摄食和饵料利用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体重(0.015±0.004)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0、100、300、600、900尾/m25种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摄食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实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幼虾的体长、特定生长率、平均日增重、存活率和蜕壳率都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日增重由(0.007±0.002)g下降为(0.002±0.001)g,蜕壳率由(100±0.000)%下降为(37.222±3.928)%,降幅明显;体长、体重变动系数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每组个体的平均摄食量和摄食率均与养殖密度成反比。此结果表明养殖密度的增大总体来说不利于克氏原螯虾幼虾的生长和摄食。在饲料利用方面,饵料转化率在各养殖密度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蛋白质特定生长率、脂肪特定生长率和脂肪储积率随养殖密度增大呈减小趋势,蛋白质储积率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对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效果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将生物絮团技术应用到克氏原螯虾养殖的可能性,本实验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和普通饲料投喂2种方式短期养殖体质量为(9.70±0.32) g的克氏原螯虾30 d。比较养殖期间2实验组的水化学指标以及实验结束时2实验组幼虾的生长情况,肌肉及肝胰腺营养成分组成,胃、肠和肝胰腺组织的消化酶活性,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①在养殖期间,絮团组水体总氮(TN)、亚硝态氮(NO2--N)、硝态氮(NO3--N)的质量浓度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②本实验条件下2实验组虾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R)均无显著差异。③絮团的粗蛋白含量可以达到36.8%,能够满足克氏原螯虾对于蛋白的需求。但絮团的粗脂肪含量较低,这也影响了絮团组幼虾肌肉组织的粗脂肪沉积量。④絮团组幼虾肝胰腺中α-淀粉酶(α-AL)、脂肪酶(LPS)、纤维素酶(CL)活性均显著高于饲料组幼虾,而饲料组幼虾在胃、肠组织中的α-AL活性较高,2实验组幼虾的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差异。⑤絮团组幼虾的抗氧化能力与饲料组幼虾相比,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高,丙二醛(MDA)含量较低,但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以及溶菌酶(LZM)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技术在克氏原螯虾的养殖中具有积极作用,可以达到与饲料投喂相同甚至更好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对克氏原螯虾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大小一致、附肢完好的克氏原螯虾幼虾[初始平均体质量(9.84±1.17)g],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D1,投喂普通商品料),另一组为试验组(D2,投喂功能性饲料).连续投喂40 d,分别于试验前(0d)、试验后第10、20、30、40天采...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选取600尾初始体重为(4.00±1.00) 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随机分为5组(L1、L2、L3、L4和L5组),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2.86%、5.11%、7.67%、10.19%和13.02%的等氮实验饲料,养殖周期为60 d。结果显示,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SGR)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饲料系数(FCR)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L3组的FCR显著低于其余组(P<0.05);对SGR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得出最适脂肪含量为6.82%。饲料脂肪水平对克氏原螯虾肌肉的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肌肉的蒸煮损失率、粗脂肪含量、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呈上升趋势,L5组的二十碳五烯酸(EPA)显著高于其余组,L5组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L1和L2组(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肌肉硬度、弹性、凝聚性和黏性呈下降趋势,且L1~L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L5组的总鲜味氨基酸(∑FAA)、丙氨酸(Ala)及天门冬氨酸(Asp)的含量显著低于L1组(P<0.05)。综上所述,适宜的饲料脂肪含量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幼虾的生长性能和肌肉的营养品质,在本实验条件下,克氏原螯虾幼虾饲料中脂肪的建议添加量为6.82%~10.19%。  相似文献   

10.
将体质量0.527 g(幼虾)和6.100 g(亚成体虾)的克氏原螯虾饲养在底面积为113 cm^2 、高为12 cm的圆形塑料盒中,一组放入内径为1.9 cm的PVC管作为隐蔽所为隐蔽组,以不放PVC管为对照组,其他条件同隐蔽组,定期测量各组克氏原螯虾的体长、体质量增长量、存活率和蜕壳率等指标,研究隐蔽所对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2个月的饲养结果显示,试验第1个月隐蔽组幼虾组体长增长、体长相对增长率、体质量增长及蜕壳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05),第2个月两组各数据无显著差异( P >0.05);隐蔽组亚成体螯虾摄食量、体质量及蜕壳量均小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隐蔽所在螯虾的早期生长阶段对其生长有促进作用,但随着螯虾体格的增大,隐蔽所的促进作用随之减弱,甚至最终抑制螯虾的生长。本研究围绕克氏原螯虾穴居的习性以及趋触性等行为的特点,为生产提供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投喂患白斑综合征病毒病(WSSV)的南美白对虾组织的方法人工感染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利用PCR检测实验克氏原螯虾的感染情况;同时比较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和感染病毒的克氏原螯虾体内ATPase活性.结果显示:白斑综合征病毒可以感染克氏原螯虾,受感染的克氏原螯虾体内病毒含量与其死亡呈正相关;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和感染病毒的克氏原螯虾体内的ATPase活性分别为7.337 U/mgprot和4.212 U/mgprot,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唐建清 《水产养殖》2009,30(2):40-41
第二讲 克氏原螯虾养殖场地选择与设计 克氏原螯虾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一些常规的鱼、虾、蟹类不能存活的水域,克氏原螫虾也能生活。克氏原螯虾养殖追求最高的产量和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能有效地提高克氏原螯虾养殖产量,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建立一个克氏原螯虾养殖场,首先要考虑场地是否适宜克氏原螯虾的生活与生长,根据克氏原螯虾昼伏夜出,营浅水底栖生活,喜逆水,冬夏穴居,  相似文献   

13.
以初始平均体质量为(3.69±0.05)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为研究对象,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7.72%、30.09%、33.05%、35.31%和37.57%的5种等能、等脂的配合饲料,进行为期47 d的饲养试验,探索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  相似文献   

14.
实验用不同的维生素E(VE)含量的饲料投喂克氏原螯虾亲虾,研究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目的是为研制亲虾的人工饲料提供指导。结果显示,在添加VE量分别为基础饲料干重的0%、0.004%、0.02%、0.1%和0.5%的5个饲料组中,0.02%VE组不仅可以增加产卵雌虾的数量比例,而且也能提高克氏原螯虾雌虾的产卵量。随着VE含量的升高,产卵雌虾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单个雌虾的产卵量与0.02%VE组差不多,这表明饲料中适当添加VE可促进克氏原螯虾产卵,但饲料中VE含量过高对克氏原螯虾的繁殖产生负面影响。在饲料节添加适量的VE能够提高亲虾繁殖能力,方法简单,效果明显,适合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不同遮蔽物对克氏原鳌虾幼虾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向阳面的6个水泥池,利用茶树枝、稻草、枯树叶、棕榈皮、泥巴为遮蔽物,从池塘捕捉克氏原螯虾抱卵亲虾。在不同的遮蔽物下孵化以及苗种培育,研究不同遮蔽物对克氏原螯虾幼虾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遮蔽物条件下,幼虾成活率具有显著差异。以茶树枝和棕榈皮为遮蔽物的幼虾成活率极显著高于以稻草、枯树叶、泥巴为遮蔽物的幼虾成活率。其中不设遮蔽物的水泥池中,克氏原螯虾幼虾的存活率最低。在所收获的幼虾个体中,以棕榈皮为遮蔽物的幼虾平均个体重量显著高于以茶树枝、泥巴为遮蔽物的幼虾。  相似文献   

16.
湿地大水面克氏原螯虾养殖就是根据螯虾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在湖泊、大水面等湿地水域中,补放抱籽虾和幼虾,实施克氏原螯虾养殖.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维生素C作为饲料添加剂短期投喂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对其肝胰腺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并寻找出最适的添加量,将规格相同(27 g±3 g)、健康无伤的克氏原螯虾暂养7 d后分5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4个试验组投喂的饲料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添加量分别:0.1、0.2、0.4、0.8 g/kg)。投喂5 d后,取试验虾肝胰腺进行免疫相关酶活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添加0.2 g/kg的维生素C可以显著提升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SOD、CAT、T-AOC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对于免疫酶ACP、AKP的活力依然有显著提升作用。并且对于肝胰腺中MDA的含量有降低作用(P<0.05)。0.4 g/kg添加组,能够显著提升肝胰腺中CAT活力,并且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由此可以得出在饲料中添加0.2~0.4 g/kg维生素C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的非特异性免疫。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E对克氏原螯虾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用不同的维生素E(VE)含量的饲料投喂克氏原螯虾亲虾,研究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目的是为研制亲虾的人工饲料提供指导.结果显示,在添加VE量分别为基础饲料干重的0%、0.004%、0.02%、0.1%和0.5%的5个饲料组中,0.02%VE组不仅可以增加产卵雌虾的数量比例,而且也能提高克氏原螯虾雌虾的产卵量.随着VE含量的升高,产卵雌虾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单个雌虾的产卵量与0.02%VE组差不多,这表明饲料中适当添加VE可促进克氏原螯虾产卵,但饲料中VE含量过高对克氏原螯虾的繁殖产生负面影响.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VE能够提高亲虾繁殖能力,方法简单,效果明显,适合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芡实(Euryale ferox)提取物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免疫的影响,本实验按照饲喂饲料芡实提取物的添加浓度分为对照组(0 g/kg)、0.5%芡实组(5 g/kg)、1%芡实组(10 g/kg)和2%芡实组(20 g/kg),连续投喂克氏原螯虾28 d,实验结束后测定克氏...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亚硝酸盐(NO2--N)和硫化物(S2-)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死亡率随着NO2--N和S2-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NO2--N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08.09、90.08、73.02、69.74mg/L。S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96、9.57、7.62、4.63mg/L。克氏原螯虾幼虾对NO2--N和S2-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6.97mg/L和0.46mg/L,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35倍和2.3倍,说明克氏原螯虾对NO2--N和S2-的毒性具有一定的耐受力,且对NO2--N的耐受能力强于S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