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闽-粤东族大黄鱼象山港养殖群数量与质量性状,结果认为:象山港养殖大黄鱼第Ⅱ背鳍软鳍条数,鳃耙数可数性状比自然大黄鱼在数目上减少,性状指标头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体长/体高等5项可量性状在均值上减少,而体长/头长,头长/吻长两项可量性状指标在均值上呈上升趋势,象山港养殖大黄鱼的脂肪含量远比自然产大黄鱼高(6.4倍),而鱼体中的各氨基酸含量及总量前者比后者低。  相似文献   

2.
<正>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鱼属(Larimichthys),是近海集群暖温性洄游鱼类,素有海水“国鱼”的美誉,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等海域。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养殖技术的突破,大黄鱼养殖业在我国福建、浙江、广东、江苏等沿海省份相继发展起来,象山港作为浙江省最早的大黄鱼养殖区域,网箱养殖是其最主要的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3.
象山港是宁波市最重要的网箱养殖港湾,网箱养殖带来丰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养殖污染物。文章以象山港内某新增大黄鱼网箱养殖基地为例,利用Deflt3D二维对流扩散模型预测养殖废水中的污染物对海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增大黄鱼网箱养殖产生的三种污染物浓度增量均是在网箱养殖点较高,在网箱养殖区外污染物随潮流运动迅速扩散,浓度增量降低,由于本项目规模小、时间短,其产生的养殖污染物对象山港水质的影响不大。但是,由于象山港内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已超标,对新增网箱养殖仍要严格评估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以切实保护象山港海域环境,促进该海域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新增网箱养殖污染物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和掌握象山港海域鱼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的变化,2015年4~5月,对象山港海域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鱼卵数量分布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结果表明:象山港海域鱼卵平均丰度为10.02粒/m3,仔稚鱼平均丰度为4.46尾/m3,其中蓝点马鲛仔稚鱼丰度平均值为0.84尾/m3;共鉴定仔稚鱼12种,优势种为大黄鱼、蓝点马鲛鱼、梅童鱼、银鱼、棱鲻、梭鱼等。春季鱼卵数量分布以象山港港口和中部较为集中,仔稚鱼以港中部站位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5.
(十七)大黄鱼 【品种来源】野生大黄鱼亲鱼,经驯养、保活与多代人工繁育、网箱养殖而成,已实现全人工育苗与养殖。 【特征特性】大黄鱼体形匀称、体色金黄,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相对其他养殖种类肉质细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区在国家“加速发展水产养殖,养护和合理利用近海资源”的方针指导下,加大了对区内海水养殖的开发力度,推动了渔业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特别是象山县、奉化市、宁海县等地借助象山港的资源,大力发展海水网箱养殖,使其成为象山港浅海渔业资源开发的一项主要模式。到目前为止,象山港区网箱数量达到1.8万余只,年产名优海水鱼3200吨,规模占全省海水网箱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已初步形成以西沪港为主的海水网箱养殖基地。网箱养殖品种也从过去单纯的石斑鱼发展到现在的幼鱼。真鳅黑绍、大黄鱼等多样品种。截止…  相似文献   

7.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曾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鱼类。80年代后由于资源衰退,产量大减。通过多年的研究,大黄鱼人工繁殖已获成功。近年来浙江的宁波、舟山、温州、台州等沿海地区都已进行人工养殖。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生产水平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大黄鱼的病害已经发生,且日趋严重。从近期对我省各地养殖大黄鱼病害发生情况的调查及取样分析结果来看,不同规格的大黄鱼其病因、病原、疾病种类亦不相同,现将目前我们了解的危害较大的大黄鱼养殖期间病害及防治方法简述如下:一、苗种期间的病害及防治:1.…  相似文献   

8.
大黄鱼mtDNA ND5和Cytb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祖兴  李明云  朱俊杰 《水产科学》2006,25(12):626-631
2004年4月,将采自浙江省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的大黄鱼样本,提取总DNA,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大黄鱼线粒体DNA(mtDNA)的辅酶5(ND5)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检测、纯化后直接测序。得到ND5的序列1839 bp和Cytb基因序列382 bp。应用primer premier5和MEGA3软件包所作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依据大黄鱼ND5序列所作的进化树总体支持传统的分类地位,大黄鱼更接近塘鳢鱼科。而基于Cytb基因所作的分析表明,黑鳃梅童鱼是大黄鱼在石首鱼科中是遗传距离最小的。  相似文献   

9.
网箱养殖大黄鱼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和RAPD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PAGE)和RAPD技术对象山港网箱养殖大黄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分析的12种同工酶共记录了27个基因座位,其中3个基因座位Est-2、Est-3和m-Adh-2为多态,其多态座位比例为11.111%,平均杂合度为0.0279。16个RAPD随机引物共检测出11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0个(16.81%),个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44~0.972,遗传变异度为0.0927,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6.326,多样性值为0.0532。不论是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还是RAPD分析结果,均表明象山港网箱养殖大黄鱼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不同养殖模式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对于养殖大黄鱼的风味评价和养殖模式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小网箱、深水网箱和围网养殖大黄鱼的鱼皮、鱼鳞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网箱(X)、深水网箱(S)和围网(W)养殖大黄鱼的鱼皮(P)、鱼鳞(L)中共检测出醛类、醇类、酮类、脂类、烃类及其他共11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醇类、酮类和烃类含量较高。3种模式养殖大黄鱼的鱼皮、鱼鳞中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羰基化合物和醇类含量变化较大。在3种模式养殖大黄鱼的鱼皮中,围网养殖的鱼皮(WP)羰基化合物和醇类含量最高,SP次之,XP最低(P0.05)。在3种模式养殖大黄鱼的鱼鳞中,WL的羰基化合物和醇类含量显著高于XL和SL(P0.05),而XL与SL的羰基化合物和醇类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法,在3种模式养殖大黄鱼的鱼皮中分别筛选出5、15、13种主体风味成分,与XP相比,WP和SP主体风味成分数量和种类更多。在3种模式养殖大黄鱼的鱼鳞中分别筛选出9、10、16种主体风味成分,与XL和SL相比,WL中主体风味成分数量和种类更多。结论显示,W组羰基化合物和醇类含量最高,风味物质构成最优;主体风味成分的数量和种类最多,风味最丰富。  相似文献   

11.
大黄鱼是闽东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养殖面积占福建省的85%以上。随着大黄鱼网箱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受养殖环境污染,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频繁发生且日趋严重,已给养殖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大黄鱼网箱养殖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探索大黄鱼网箱养殖鱼类病害的防治方法已成当务之急。 本文在对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疾病种类、主要症状、病理变化、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大黄鱼发病的主要原因、病害预防的主要措施和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报道如…  相似文献   

12.
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有两种方式:网箱养殖和围塘养殖。大黄鱼的网箱养殖起步较早,已有比较成熟的工艺,但网箱养殖大黄鱼因投资大,就目前大黄鱼的市场价位,效益不明显;同时,网箱养殖大黄鱼因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存在较大的养殖风险;网箱养殖还因换网操作和气候及潮流等变化而影响鱼的生长;网箱养殖在海上作业、管理、交通等也十分不方便。大黄鱼的围塘养殖可以克服上述网箱养殖的缺陷,同时,因池塘比海区网箱更接近于大黄鱼的自然生活环境,故池塘养殖的大黄鱼具有生长快,体形、体色好,肉质嫩,饲料系数低等优点。鉴于此,我公司用…  相似文献   

13.
<正>大黄鱼是浙南地区的主要海水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在大量资本注入和科学技术的支撑下,浙南地区生态大黄鱼养殖模式异军突起,通过改大、改深网箱、网栏、管桩式围网、深水网箱模拟野生大黄鱼生活环境,养殖出高品质生态大黄鱼产品,并在水产品消费市场受到热捧。  相似文献   

14.
宁德地区养殖大黄鱼形态组织结构与品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德地区是我国大黄鱼养殖的主产区,揭示养殖大黄鱼的形态和消化结构与品质特性可为大黄鱼的精深加工和可持续养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本研究采用生物解剖和食品理化分析等方法,对大黄鱼的形体参数、各部分比例及采肉率,消化道各器官参数、肌原纤维直径、质构、色泽、蒸煮损失率、失水率、pH、氨基酸组成与滋味、脂肪酸组成等诸多方面的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宁德地区养殖大黄鱼肥满度高,为2.25%,鱼片占到体质量的57.32%,采肉率高;鱼头、鱼排和鱼尾共占体质量的27.35%。消化系统中胃发达,有15条环形幽门盲囊,肠长度适中,体现了养殖大黄鱼饲料喂养的消化特点。其内脏占体质量的10.73%,而肝脏占内脏重的36.65%,内脏中鱼鳔较厚,占内脏重的15.74%,肝脏与鱼鳔是值得深加工的原料。养殖大黄鱼肌肉色泽洁白,pH 6.66~6.74,大黄鱼肌纤维直径为104.21μm、肌纤维密度153.13个/mm2,肉质较细嫩;其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1.93%,且赖氨酸含量较高,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5.92%,鱼肉鲜甘甜;肌肉中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脂肪酸总量的62.04%,其中必需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8.45%,EPA与DHA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0.01%,是人体补充必需脂肪酸和高不饱和脂肪酸的优质食材。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大黄鱼产量达16.55万吨,居海水鱼类产量之首,是我国最大规模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和八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在大黄鱼养殖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海岸带土地局限性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发展大黄鱼的低盐养殖技术,将可能使大黄鱼养殖业能够在内陆地区开展起来,解决大黄鱼养殖所面临的问题。目前,已证实通过缓慢淡化,大黄鱼可在低  相似文献   

16.
养殖大黄鱼和天然大黄鱼的理化指标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养殖和天然大黄鱼的理化指标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为养殖大黄鱼的肉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养殖和天然大黄鱼的体长、体质量以及水分、脂肪等指标的测定采用常规分析法,并对大黄鱼的肥满度进行分析。养殖大黄鱼体长和体质量的自然对数值成正比;无论是养殖还是天然大黄鱼,其肌肉中水分含量和脂肪含量成反比;肥满度的大小与脂肪含量成正比,但两者的变化范围以及变化速率都不尽相同。养殖和天然大黄鱼的主要差别在于其脂肪的变化,养殖大黄鱼的肉质改善重点在控制其脂肪含量上。  相似文献   

17.
<正>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rea)俗称黄瓜鱼、黄花鱼,是我国四大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被农业部列为我国八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素有中国"国鱼"之称。福建省是大黄鱼的主要养殖区,2013年福建的大黄鱼养殖产量为9.655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饲料作为大黄鱼养殖的重要投入  相似文献   

18.
<正>据椒江区近年来对养殖大黄鱼的病害测报和监测,网箱养殖大黄鱼主要疾病有内脏白点病、寄生虫病、弧菌病、虹彩病毒病等,其中冬春季以内脏白点病为主。台州市椒江区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于2017年1月着手开展大黄鱼杀香鱼假单胞菌诊断与控制技术研究,现将大黄鱼杀香鱼假单胞菌实地操作汇总如下。一、大黄鱼杀香鱼假单胞菌现场采集分析根据2016年大黄鱼内脏白点病发病情况,编写大黄鱼疾病调查方案和操作指南,调查包括大黄鱼养殖基本情况、养殖群体最近一个阶段的摄食、异常活动、有无发病、主要外表异常和解剖  相似文献   

19.
正大黄鱼是我国规模养殖的海水鱼和八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是福建省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海水养殖产品之一。福建省宁德市是大黄鱼主养区,2020年养殖总产量约17.9万吨。目前,大黄鱼养殖主要集中在内湾,主要模式为网箱养殖,部分为滩涂栏网、浅海围网和池塘养殖;少量在湾外养殖,主要模式为抗风浪大网箱养殖等。  相似文献   

20.
不同养殖模式对大黄鱼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工厂化养殖模式、网箱养殖模式养殖的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进行了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模式和网箱养殖模式的大黄鱼粗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大黄鱼必需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网箱养殖大黄鱼,但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大黄鱼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均显著高于网箱养殖的而显著低于野生大黄鱼(P0.05)。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大黄鱼可以生产出肉质营养结构和风味优于传统网箱养殖的大黄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