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甲鱼(鳖)的野外池塘养殖,是目前最普遍的生态养殖模式之一,但因野外池塘养殖面积大,养殖水环境又受气候的影响,所以疾病的发生概率与治疗难度也相对要大。特别是随着国家对水产养殖用药监管力度的加大  相似文献   

2.
<正>秋季是水产养殖动物育肥的好时期,但由于气候多变,光照相对减少,而池塘载鱼量有所增加,故易造成缺氧浮头,同时也会因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浓度升高而导致水质恶化,所以环境管理不能松懈。此外,秋季仍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关键季节,养殖户千万不可麻痹大意。一、环境管理1.加强水质监测管理要定期测定水质状况。如溶氧、pH值、透明度、氨氮、  相似文献   

3.
海南由于受原养殖模式及环境气候因素的影响,单胞藻培养多以室外高位池或水泥池为主,高位池培藻常作为粗放式池塘养殖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净化并稳定水环境,由于这种方式在操作过程中不能严格做到消毒,防污染,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南京郊区3~6月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水体小气候的观测分析,指出藻类的数量和光合产物与池塘的水体小气候环境有密切关系,而水体小气候环境又与当地的天气气候条件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典型岸基半开放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为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构建冻融期刺参养殖池塘沉积物菌群16S rRNA基因测序文库,解析封冰期、融冰期和化冰期刺参养殖池塘沉积物菌群结构特征,并查明影响菌群结构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冻融期刺参养殖池塘沉积物菌群丰度和多样性表现为整体下调趋势,在融冰初期呈现显著性波动(P<0.05)。冻融期刺参养殖池塘沉积物菌群结构呈现显著性差异,封冰期、融冰期和化冰期差异菌群分别隶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尽管不同阶段微生物相对丰度比例不同,但第一优势菌门均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高于49.04%;次优势菌门则呈现出显著性变化,其中,封冰期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融冰期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化冰期为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环境因子与菌群相关性分析表明,冻融期刺参养殖池塘沉积物菌群结构与环境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温度、盐度、总氮和总有机碳是沉积物菌群的主导环境因子。本研究将为刺参养殖池塘精细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乐都县属高原地区,平均海拔2200m,由于气候寒冷多变,多年来池塘养殖主要以“四大家鱼”为主,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于2006年首次在乐都县进行了池塘养殖河蟹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高原地区池塘养殖河蟹经验,现总结如下。一、池塘的选择选择在乐都县下杏园渔场,每口池塘面积5亩,试验池3口,平均池深1m~1.5m。渔场环境安静,池塘进排水方便,养殖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7.
半封闭循环水养殖池塘水质环境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掌握养殖池塘的水质环境随时间、气候的变化趋势,寻求最适合水产养殖动物生存的水质条件,2009年7-10月对秦皇岛江鹏水产养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3个半循环水养殖池进行了水质监测。分析监测数据表明,适当使用微生态制剂对改善水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调节养殖池塘水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辽宁省营口地区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构建不同季节刺参养殖池塘沉积物菌群16S rRNA基因测序文库,解析刺参养殖池塘沉积物菌群的季节性差异和共性,查明影响沉积物菌群构成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显示,营口地区刺参养殖池塘沉积物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以夏季最高,春秋次之,冬季最低。不同季节刺参养殖池塘沉积物差异菌群呈显著性季节演替特征(P<0.05)。其中,春季差异菌群主要隶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s),夏季差异菌群主要隶属于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秋季差异菌群主要隶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冬季差异菌群主要隶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尽管不同季节沉积物细菌组分比例不同,但第一优势菌门均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43.19%)。环境因子中,影响刺参养殖池塘沉积物菌群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温度、总有机碳、总氮和pH。本研究将为刺参养殖池塘微生态调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重庆因受特殊地理、气候、水源等条件限制,存在渔业发展起点低,商品鱼塘规模和规格不高,总产量不大,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本文提出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挖掘出了池塘养殖的内在潜力,使水产养殖产量、效益成倍提高。重庆渔业由于受特殊的地理、气候和水源等环境条件限制,一直存在着水产养殖面积小,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水产品总产量偏低,质量  相似文献   

10.
池塘养殖是我国的传统养殖方式,通常情况下,池塘经过3~5年的养殖,池底沉积有机物质或淤泥越来越多。特别是广大的农村池塘普遍存在,本来池塘水位就不够深,致使很多养殖池塘的水位过浅,养殖的水体空间窄小。这样的池塘如果不加以改造、整修,养殖环境条件就会恶化,养殖生产效益也会降低。但是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人力、资金、技术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想改造、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北方,池塘主养鲤鱼已成为淡水养殖的主要模式,随着大规模连片池塘的开发,高密度精养鲤鱼已逐渐成为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养殖模式。由于与之相配套的养殖技术在许多地方不够规范,导致多处养殖产量不够稳定,甚至亏本。现将主养鲤鱼成鱼规范化养殖综合技术综述如下。 1池塘及池水环境条件 饲养鲤鱼成鱼的池塘环境条件包括池塘位置、水源水质、水深、面积、土质及池塘形态与周围环境等。应尽量采取各种措施,创造最适宜的环境条件。 1.1位置 应选择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电力设备完善的地点建精养池,既有利于注排水,又方便养殖…  相似文献   

12.
自1992年以来,珠三角地区池塘淡化养殖南美白对虾,带动了一大批养殖户脱贫致富。但是,最近两年由于环境污染,气候多变,同时对虾出口受阻、饲料涨价,南美白对虾养殖风险之高、养殖利润之低,已经使很多养殖户难以承受。许多养殖户改为池塘养殖卵形鲳鲹(俗称金鲳鱼)等品种或采取混养的方式降低养殖风险。  相似文献   

13.
刺参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刺参的增养殖模式主要包括室内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围堰养殖、浅海底播增殖及筏式养殖等,其中池塘养殖刺参面积最大。池塘刺参养殖受气候影响较大,尤其在夏季持续高温、多雨天气下,极易导致池塘养殖刺参大面积死亡甚至绝产,如何避免夏季极端天气下刺参的大面积死亡,使池塘养殖刺参安全度夏,已成为水产养殖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隶属于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是福建省主要养殖贝类之一。缢蛏在我国东南沿海有着较为广阔的消费市场,但池塘的养殖产量不高。福建莆田沿海地区的缢蛏养殖苗种大多从外地购入,但由于运输路途远,海区水质环境存在差异,养殖成活低。为了更好地进行缢蛏的池塘养殖,提高养殖总体效益,现在福建莆田北高开展缢蛏苗种海水池塘强化培育试验。  相似文献   

15.
<正>鱼、蛙等水生动物病害的发生是病原、环境和机体三者之间的平衡失调所致。随着养殖密度提高,水环境的恶化往往是病害增多的主要原因。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和山泉微流水养殖,改变了以往恶化的养殖环境,采用清洁水源,水质溶氧较好,相对病害少。但笔者2016年在加州鲈跑道式  相似文献   

16.
花(H.machlatucs Bleeker)隶属鲤形目、鲤科、鱼骨属,俗称季鱼、季郎鱼、鸡骨郎,为长江流域江河湖库野生中小型名贵鱼类,其营养丰富,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养殖前景十分广阔。为推广这一优质养殖品种,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江苏省涟水县水产工作站从2002年开始引进花鱼骨苗种进行池塘养殖,连续3年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池塘条件养殖池塘面积一般为5亩~15亩,池塘面积过小,水体的缓冲能力差,溶解氧不足,养殖单产不易提高;池塘面积过大,管理相对困难,也不利于提高单产。所选池塘要求东西走向,环境安静,四周无高大树木和建筑…  相似文献   

17.
文君 《内陆水产》2002,27(1):25-25
月鳢俗称七星鱼、山花鱼,属鲈形目、鳢科、鳢属。该鱼个体虽小,但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在民间享有“保健生鱼”的美称,其价格远高于其它鳢属鱼类,是一种开发前景颇好的名优水产品种。近年来,在广东、广西等地已普遍养殖,其它地区也开始引种试养。月鳢具有耐低氧及对不良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对养殖环境条件要求不高,特别适合于农户庭院养殖;养殖可采取多种方式,如池塘养殖、水泥池养殖、网箱养殖等,养殖户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养殖方法。现将池塘养殖方法介绍如下。1池塘要求1.1池塘选择池塘宜选择…  相似文献   

18.
鳜鱼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具有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等优点,正逐步为养殖企业所接受,并将成为未来水产养殖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循环流水养殖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利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消除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等,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从而实现养殖水体自循环利用和高密度养殖。近年来,国内在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试验示范,安徽省也引进了此项技术,并在全省多个  相似文献   

19.
EM(有益微生物菌群)调节蟹池水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目前河蟹池塘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养殖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河蟹品质和食用安全性的问题,探讨在河蟹养殖过程中采用EM(有益微生物菌群),调节池塘水质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对比试验,测定了池塘水化学因子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变化的原因,为河蟹养殖过程中有效调节池塘水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鱼池的环境保护,就是采取人为的手段,为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栖息环境,要达到养殖生产的高效益,加强池塘自身环境保护就显得十分重要。人们一般认为渔业水质污染是指外来环境因子对池塘养殖用水的污染,往往忽视了池塘在人们养殖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身身污染。据我们调查了解,近几年来,我省池塘养殖因水质富营养化问题经常造成减产,甚至大面积暴发鱼病,给渔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另外还由于池塘本身的自然环境、饲养管理、放养品种搭配、鱼病防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池塘的自身环境污染。保障池塘高产稳产,给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是我们渔业环保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