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浒苔(Ulva prolifera)不仅是绿潮暴发的主要生物种类,也是海洋中重要的碳汇生物。浒苔生长速度快、繁殖方式多样、抗逆能力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生物量,本文在此基础上评述了中国近海浒苔生物在生长和漂移过程中的固碳特点:浒苔具有独特的高pH诱导HCO3–利用机制,可提高HCO3–的吸收效率,并促进漂浮浒苔对空气中CO2的吸收,同时,C4固碳途径增强了漂浮浒苔在高光辐射时的碳固定效率,这种多样化的碳吸收和碳固定模式,使漂浮浒苔光合固碳能力增强,漂浮状态下可以快速积累生物量。以上特点使得浒苔的固碳效率显著高于主要养殖藻类,如海带、裙带菜和紫菜等。2007年以来,黄海海域连续15年暴发世界上最大规模浒苔绿潮,最大分布面积年均在3万km2以上,最大覆盖面积年均超过500 km2,浒苔生物量年均在150万t以上,据此估算,2008―2020年净碳汇量为2.5~27.5万t,年均超过7.8万t,高于主要养殖藻类,如江蓠、紫菜和裙带菜的年均固碳量,仅次于海带的年均固碳量。浒苔巨大的生物量和强大的碳固定能力使其成为一个潜在的、不可忽视的海洋碳汇和碳储途径,建议浒苔绿潮暴发时,进一步加强浒苔打捞力度和资源化利用程度,实现碳利用和去富营养化的双赢,推动浒苔碳汇产业早日加入碳市场,使其成为一个新的低碳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漂浮绿潮藻浒苔孢子/配子的繁殖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引起绿潮灾害的漂浮优势种浒苔(Ulva prolifera)为材料,对其繁殖过程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漂浮浒苔多以配子体形式出现。每平方厘米单层藻体叶片可以产生2.84×10P6P~6.62×10P6P个孢子或1.14×10P7P~2.65×10P7P个配子,放散的生殖细胞中91.6%~96.4%可以成功萌发形成新的藻体,在绿潮暴发高峰期,平均1 g浒苔藻体30%的叶片所形成的生殖细胞囊完全放散生殖细胞后,可以产生0.84×10P8P~8.21×10P8 P株新藻体。漂浮浒苔强大的繁殖力是生物量快速扩增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沿海绿潮暴发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浒苔(Ulva prolifera)绿潮在我国南黄海已经连续发生了9年,呈现连续性和常态化的暴发趋势,给我国沿海城市的水产养殖业、旅游业、居民生活等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此外,绿潮近几年也陆续在我国沿海多地暴发。本文依据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综述了南黄海浒苔绿潮发生发展的关键过程和重要机制,分析了绿潮发生的关键要素,以期为制定积极有效绿潮监控和防治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南黄海浒苔绿潮的连续发生凸显了我国沿海海洋环境近十几年日益恶化的状况;有效改变当前灾害频发现状,还需要我们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黄海绿潮浒苔的形态学观察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2008年6月初,黄海中南部海域出现罕见的大面积的绿潮现象,经初步鉴定,认为造成本次绿潮的种类为浒苔属(Enteromorpha)藻类,但是其种一级分类地位的确定成为自绿潮爆发以来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在黄海海域采集的22个浒苔样品及青岛栈桥海域的漂浮浒苔样品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站位的浒苔样品均具有主枝,且高度分枝,但丝状体的长度及宽度有较大差异;藻体色泽也有较大差异,有深绿色、鲜绿色和黄绿色之分;藻体细胞大小差异较大;切片观察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浒苔典型的管状结构,且细胞位于单层藻体的中央;ITS及5.8S rDNA序列分析表明23个浒苔样品序列完全一致,由此确定这些浒苔样品均属于同一种浒苔属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  相似文献   

5.
<正>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是一种大型绿藻,为绿藻门石莼目浒苔属的藻类植物,又称苔条、青海苔等。我国浒苔资源丰富,多为野生藻种,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海域均有分布,自然繁殖能力特别强,产量巨大。近4年来山东省近岸海域连续暴发浒苔绿潮,2008年青岛及邻近海域更呈现了罕见的大面积浒苔漂浮聚集态势,浒苔总生物量估计约百万吨,已经影响了海洋渔  相似文献   

6.
和赤潮一样,大量繁殖的浒苔能遮蔽阳光,影响海底藻类的生长;死亡的浒苔会消耗海水中的氧气,腐烂后能够释放大量氨氮,并使水中硫化物浓度上升,对海洋生物具有明显毒性。现在国外已经把浒苔一类的大型绿藻暴发称为“绿潮”,视作和赤潮一样的海洋灾害。  相似文献   

7.
浒苔(Enteromorpha)属绿藻门、石莼目、石莼科,是形成绿潮的主要藻类之一。自2008年以来,青岛近海已不同程度暴发大量漂浮浒苔,浒苔暴发频率的增长及地理范围的扩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浒苔营养成分全而,将浒苔打捞上岸后简单掩埋或沤肥处理造成了很大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种海洋资源,变废为宝,挖掘其巨大的生物资源价值成为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8.
去除杂藻,防治病害,是生产质量好的紫菜的一个关键。紫菜养殖,一般是利用干出来驱除杂藻和防治病害的。但是,在外海进行浮流养殖的紫菜,由于不容易干出,要防治杂藻和病害就要花费很多的劳力和时间。虽然,用低温冷藏和药物处理能够去除浒苔,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9.
黄海绿潮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生活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实验室条件下对2008年6月黄海中南部海域暴发的绿潮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样品进行培养,观察记录绿潮浒苔生活史不同世代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显示,成熟藻体释放出的雌、雄配子结合后固着,随后发育形成新个体;刚释放出的孢子具有聚集生长的趋势,随后发育形成具有假根和叶状体分化的新个体;在生长衰败期,部分藻体体细胞发生明显变化,细胞膨胀后发生分裂,发育形成新个体并能在死去的藻体上附着生长;培养的叶状体片段两端迅速愈合,并显示生长极性,两端分别形成叶状体和假根.后两种单性生殖方式目前尚未见公开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4种海藻多糖对鲫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将鲫鱼[(50±5)g]暂养2d,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浒苔组、条斑紫菜组、铜藻组、坛紫菜组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平行10尾,准确记录体质量。养殖60d后,注射菌体密度为10~7cfu/mL嗜水气单胞菌,24h后称取鱼的体质量,解剖脾脏称量质量,并取鱼血测定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球蛋白活性。试验结果显示,浒苔组、条斑紫菜组、铜藻组鱼的质量增加率相比普通饲料组有所提高,其中浒苔组效果最好,质量增加率为47.50%。浒苔组、条斑紫菜组、铜藻组、坛紫菜组鲫鱼的脾体比均有所增加,且浒苔组和条斑紫菜组较好,脾体比增加量分别为23.76%和27.73%,4组培养基中菌落数较普通饲料组有所减少。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浒苔组的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均高于普通饲料组。由结果数据分析可以看出,4种海藻多糖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鲫鱼生长并能提高其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 吕四紫菜养殖海区,每年九、十月份是浒苔硅藻繁殖、附生旺季。其危害紫菜出苗和单孢子附着,轻者减产、重者失收。防除紫菜苗网上杂藻,除用柠檬酸海水液浸泡和冷冻外,采用干燥法——晒网,也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洋近岸环境的变化,出现浒苔大型绿藻异常繁殖和聚集现象,严重影响了海洋环境。2008年日照、青岛、海阳、乳山等地海域发生大面积浒苔绿潮,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浒苔过量繁殖形成的绿潮已成为影响养殖池塘不容忽视的现象。实验表明,温度、盐度和光强是影响条浒苔生长的最重要的3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富营养化与生长密度对绿潮藻浒苔暴发性生长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海海域富营养化导致的氮(N)和磷(P)增加,是绿潮藻浒苔快速增长的物质基础,而浒苔在海洋中的生长密度也会对浒苔的快速生长产生影响。通过设置不同的起始生物量浓度,研究不同生长密度与N、P对浒苔生长特性的影响,同时研究其光合生理特性的响应,以探讨浒苔暴发性增长的可能机制。结果显示,起始生物量越大,浒苔的相对生长率就越低,而N、P对浒苔的生长速率有明显的促进效应,并且N、P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低密度时,+N+P处理的浒苔,最大生长速率可以达到0.75,其加倍时间仅为0.92 d,这个生长速率足可以维持浒苔在早期的暴发性增长。+N或+P都显著提高浒苔光合色素水平,这也导致+N+P组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Pmax)比+N组、+P组和对照组分别高17%、45%和57%。富营养化和低生物密度是维持浒苔高速增长的重要条件,这也是绿潮早期暴发性增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江苏各大紫菜生产企业就开始试制条斑紫菜收割机,进行机械化采收试验.苍南县是全国坛紫菜养殖大县之一,养殖面积高达5万亩,产值近2亿元,但是紫菜收割仍然停留在传统手工作业阶段,劳动强度大,且费工费时,生产效率低下,从而阻碍了紫菜产业的发展.自90年代末以来,苍南县引进紫菜插杆式养殖方式,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支柱式(或称半浮动式)养殖方式,由于插杆养殖方式的筏架与全浮流筏架相似,因此在苍南县开展紫菜机械化收割是可行的.苍南县水产研究所积极引进、创新及推广紫菜机械化收割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从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1、从筏架材料、结构、养殖区布局及操作模式研制有较强抗风浪能力的养殖筏架及其配套技术,以适应开敞性滩涂海区养殖期较长、筏架负荷大的实际情况;2、引进江苏连云港紫菜收菜机,消化、吸收、创新;3、引进国家级紫菜种质库高产品系(Ⅱ系)、福鼎种系(Ⅲ系)、宁波大学HML坛紫菜品系(Ⅳ系),以苍南龙沙种系(Ⅰ系)作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养殖筏架、布局能抵御2~3d的11级阵风,能规避损毁;改进后的收菜机能及时、高效地采收成菜,具有较高工作效率;筛选出Ⅳ系可作为后备推广品系,但有待进一步检验。该养殖技术模式将使坛紫菜养殖实现从港湾滩涂向开敞性滩涂空间突破,有望使类似滩涂的坛紫菜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江苏滨海县海域漂浮浒苔(Ulva prolifera)的光合生理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Rubisco活性、光合速率)和组织含碳量,并分析了浒苔暴发海区水体溶解性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浓度及pH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浒苔漂到滨海海域时藻体状态良好,藻体Fv/Fm达到0.67,Yield为0.57,总光合速率为66.99μmol(C)·g-1(FW)·h-1,叶绿素a和b的含量分别为0.91 mg·g-1和0.65mg·g-1,Rubisco活性达到11.39μmol(CO2)·g-1(FW)·min-1;2)覆盖区域不同位点海水无机碳体系各参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从浒苔覆盖区边缘到中心,海水中DIC和HCO3-浓度逐步降低(P0.05),而海水pH值却逐渐升高(P0.05)。3)2008~2013连续6年暴发的绿潮藻生物量累计约达9 832.8×104t湿重,可固定CO2量达1 843.67×104t,说明浒苔对DIC的吸收能力较强,能促进海水无机碳体系循环,提高海水pH值,能一定程度上增加海洋碳汇强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8年7月9~14日对黄海绿潮暴发区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了调查海域温盐、溶解氧和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绿潮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溶解氧的平均值为9.22mg/L,整体处于过饱和状态,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溶解无机氮的平均值为9.07μmol/L,呈现出南高北低,苏北沿岸向离岸方向逐渐降低的趋势;活性磷酸盐的平均值为0.19μmol/L,呈现出东高西低,自外海向海洲湾方向递减的趋势。在调查海域的东部出现营养盐高值区。通过分析温度、盐度、溶解氧、营养盐与绿潮发生的关系发现,温度、盐度和溶解氧均处于浒苔藻体生长和孢子释放的适应范围内。大面积浒苔聚集区的表层海水DIN和PO34--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89和0.27μmol/L,营养盐含量要明显高于调查海域其他海区营养盐的含量,表明充足的营养盐是绿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同时调查海区表层、10m层和底层N/P(摩尔比)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702、194和411,均远大于Redfield值,由此可见,该调查水域主要受到磷的潜在限制。  相似文献   

18.
<正>一、青苔、浒苔、钢丝藻的危害青苔、浒苔、钢丝藻对常见水产养殖动物品种具有很不利的方面,具体有以下几点:1.腐烂时损害水质、底质青苔、浒苔、钢丝藻大量繁殖后,青苔会遍布全池,至衰老时丝体断离池底,浮在水面。在高温季节,青苔、浒苔、钢丝藻变黄发白,有的沉底变黑,严重地危害池底,使之散发一种恶臭味,败坏水质。高温季节,大量青苔、浒苔、钢丝藻腐烂的过程容易产生硫化氢,污染底质,导致水产动物死亡。  相似文献   

19.
赤潮与绿潮、浒苔等都属海洋性灾害,是指海洋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导致的海水富营养化,使某些有害藻类在短时间内数量急剧增加,引起水色突变、水质恶化的一种生态灾害现象。  相似文献   

20.
紫菜升降式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民 《水产养殖》2006,27(4):41-42
从1977年开始,在敖江口、闽江口贝藻养殖区,坛紫菜一直沿用筏架浮水式养殖,到1998年经过官岭村菜农们不断地实践创新,坛紫菜改用定柱悬浮吊调模式的养殖。该养殖模式可向10m深线浅海扩展,能充分利用两江口海域的富营养盐,起到净化优化水质的作用,取得安全生产,而且具有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