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利用网箱吊笼养殖刺参是我市近期实施的海参养殖新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养殖的刺参具有发病率低,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网箱吊笼养殖刺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对刺参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因而刺参成为当前我国海水养殖中极少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的品种之一。目前,刺参养殖模式随不同地域环境条件的差异不断开发呈多样化,如:池塘养殖、潮间带围堰养殖、浅海网箱(笼)养殖、虾参混养、鲍参混养、参藻混养、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殖等,其中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殖以其管理方便、养殖周期短、收取方便、增产增效等优点成为近年来我国刺参养殖产业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3.
辽东湾沿海刺参池塘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内目前几种主要的刺参养殖模式目前,国内刺参养殖主要有池塘养殖、潮间带围堰养殖、海上筏式养殖、海底沉笼养殖、工厂化养殖及参、鲍混养,虾、参混养等多种养殖模式。这里简要介绍生产中较常见的几种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刺参养殖模式随不同地域环境条件的差异呈多样化,如:池塘养殖、潮间带围堰养殖、浅海网箱(笼)养殖、虾参混养、鲍参混养、参藻混养、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殖等,其中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殖以其管理方便、养殖周期短、收取方便、增产增效等优点成为2007年我省刺参养殖产业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在传统养殖刺参的模式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了浅海吊笼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日照市东港区在传统养殖刺参的模式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了浅海吊笼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剌参养殖近年来发展迅速,各地都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养殖,基本采取虾池养殖、海上筏式养殖、海底沉笼增养殖、潮间带垒石养殖、室内工厂化养殖等模式,在刺参混养方面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在烟台滨海地区以高密度、集约化为特点的刺参工厂化海水养殖模式发展迅速,据统计,2021年烟台市刺参养殖面积58.9万亩,年产值达到60.6亿元。刺参工厂化海水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尾水直排入海、排放量大以及尾水中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特征指标较高的问题,对排放区域周边海洋环境构成较大压力。目前,国内对刺参工厂化海水养殖尾水处理缺少技术研发和成熟案例,本文依托烟台某刺参工厂化海水养殖基地,研究构建适合的尾水处理系统并实施应用,有效提高了尾水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产》2013,(10):28-28
本刊讯近几年,大连市长海县养殖业按照“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方式调多、效益调高”的发展原则,积极调整海水增养殖业结构,到目前已见成效。一是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基本形成。虾夷扇贝浮筏养殖规模控制在18万亩以内,同时充分利用内湾空闲的浮筏进行刺参、鲍鱼吊养;刺参底笼以及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10.
浙南沿海港湾众多,饵料生物丰富,冬春季水温适合刺参生长,是发展刺参养殖的良好场所。为了引进北方刺参养殖,我们于2006年11月份开展了刺参浅海吊笼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仿刺参工厂化养殖策略,于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配有温控设备的室内水泥池中,以波纹板养殖筐作为附着基,开展了小规格仿刺参全年工厂化养殖和大规格仿刺参阶段式工厂化养殖两种模式的生产试验。试验结果:小规格仿刺参全年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单位面积产量为6.93 kg/m~2,平均体质量59.2 g,出皮率70.9%;大规格仿刺参阶段式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单位面积产量为9.08 kg/m~2,平均体质量118 g,出皮率66.8%。试验过程中,观察并分析了附着基的颜色、规格和放置方式,温度、密度、光照、投饲比例等养殖参数和养殖管理等因素对养殖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隶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槽手目、刺参科,是我国20多种食用海参中品质最佳的一种。因福建省闽东海域具冬季水温高、水质生态优良、人工养殖藻类丰富等资源优势,近几年刺参筏式吊笼养殖迅猛发展。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2010年全市刺参产量611t、2011年4652t、2012年11284t,估计2013年养殖近1.5亿头大规格苗种。  相似文献   

13.
刺参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刺参的增养殖模式主要包括室内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围堰养殖、浅海底播增殖及筏式养殖等,其中池塘养殖刺参面积最大。池塘刺参养殖受气候影响较大,尤其在夏季持续高温、多雨天气下,极易导致池塘养殖刺参大面积死亡甚至绝产,如何避免夏季极端天气下刺参的大面积死亡,使池塘养殖刺参安全度夏,已成为水产养殖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宋锋  孔祥青 《齐鲁渔业》2008,25(6):19-19
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大菱鲆养殖场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探索和总结了工厂化流水养殖刺参新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工厂化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全镇已发展工厂化流水养殖刺参50家,2万余立方米水体,养殖幼参150余万头。现将工厂化流水养殖刺参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黄勃 《渔业现代化》2003,(5):25-25,31
杂色鲍 (H .diversicolor)是近几年推广养殖的品种 ,养殖形式多样 ,有工厂化养殖、沉箱养殖和笼式吊养等。目前海南省工厂化养鲍场达44家 ,养殖水体约 1 8万m3;沉箱养殖达 7万箱 ,已投苗 3.6万箱 ;陵水县黎安镇黎安村农民还根据本地自然条件 ,采用笼式吊养 ,目前共吊养 2万笼。 2 0 0 0年全省鲍产量 30 9吨 ,2 0 0 1年全省产量42 0吨 ,鲍养殖业发展速度较快。海南目前种鲍主要来源台湾及本地野生杂色鲍 (H .diversicolor ) ,在养殖过程中虽无大规模死亡现象 ,但种质退化现象开始出现 ,如生长速度慢、个体小型化、抗逆性差等现象 ,给养殖户…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刺参养殖业的发展,刺参的增养殖方法也逐渐多样化,由底播增殖、潮间带围堰养殖、池塘养殖、海上筏式养殖、海底沉笼养殖到人工控温集约化养殖,发展很快。刺参增养殖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为我国渔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就目前这些养殖模式来看,它们都只利用了底层的空间,而中上层水体未能充分利用,致使刺参的产量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产》2014,(7):15-16
<正>日前,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正式印发《关于发布2014年渔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将28个渔业主导品种和10项主推技术向社会公布。28个主导品种:1.刺参:原种或良种。适宜全省沿海进行池塘、工厂化养殖,烟台、青岛、威海、日照等沿海地区可进行筏式吊笼、浅海投石底播和潮间带围堰养殖。2.褐牙鲆:原种或良种("鲆优1号""北鲆1号")。适宜在全省沿海地区进行工厂化、池塘和网箱养殖。3.大菱鲆:引进种或良种("丹法鲆")。适宜在全省沿海地区进行工厂化养殖。4.半滑舌鳎:原种或良种。适宜在全省沿海地区进行工厂化、池塘和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18.
近10余年来,随着全球海参自然资源日趋枯竭与国内海参消费持续增长,我国刺参养殖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尤其在烟台、威海、大连、青岛等地,刺参现已成为举足轻重的水产养殖品种,并持续引起各界业主广泛关注。因此,刺参种苗的工厂化培育技术和养殖技术随之兴起。目前,国内刺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也多种多样。本文对我国刺参养殖技术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以期为刺参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刺参养殖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刺参已成为总产值和经济效益最高的水产养殖品种。刺参养殖苗种绝大部分来自陆地大棚式工厂化育苗场,然而工厂化育苗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却不容忽视:1)大量的育苗设施不仅占用了许多沿岸陆地,  相似文献   

20.
工厂化养殖仿刺参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工厂化养殖仿刺参的营养成分和品质,本研究采用国标等方法,分别对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底播自然生长和海捕野生仿刺参的各项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工厂化养殖仿刺参出皮率为62.7%~65.8%,煮后出皮率为24.8%~31.1%,显著高于其他来源仿刺参。工厂化养殖仿刺参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为0.46~0.50,氨基酸营养价值平均得分为87.89~90.42,均高于其他来源仿刺参,说明其氨基酸营养价值水平较高。在其他营养成分方面,工厂化养殖仿刺参与池塘养殖仿刺参较为相近。自然环境生长仿刺参由于摄食来源广泛、生长周期较长,其蛋白质与脂肪水平普遍高于其他来源仿刺参。综合分析认为,工厂化养殖仿刺参的营养价值与池塘养殖仿刺参相近,在出皮率和氨基酸营养水平上优于池塘养殖和自然环境生长仿刺参,说明工厂化养殖仿刺参具有较好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