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中国柑桔主产区的一些柑桔品种上,分离到25个柑桔炭疽病菌分离系。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中国柑桔上的胶孢炭疽菌可划分为三个致病性类型:Ⅰ类为致病力强,Ⅱ类为致病力中等,Ⅲ类为致病力弱。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柑桔上分离到的25个柑桔胶孢炭疽菌分离系,进行培养及生长特性测定。结果表明,25个分离系在培养及生长特性上存在着差异,但这种差异不能说明柑桔上的胶孢炭疽菌存在着生理分化,同时也与该菌致病性差异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树体的营养状态与柑桔炭疽病菌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与寄主发病有关。树体健壮,即叶片全磷、全钾含量高,秋冬季节含氮化物积累多则发病较轻。经复壮措施处理后,重病树体的生长势能逐渐回升。  相似文献   

4.
通过定点接种、整体透明及石蜡切片测定,接种后24小时,柑桔炭疽病菌可在温州蜜柑幼嫩叶(叶龄为14天)面上大量萌发并产生附着胞。4天后附着胞可进一步形成细长的侵入丝,直接穿透叶片角质层或者经叶背气孔侵入,然后在叶片上表皮或下表皮细胞内形成潜伏、休眠状态的菌丝,直至叶片受伤,这种菌丝才可进一步生长,扩展至叶肉细胞并形成典型的急性炭疽病分生孢子盘。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柑桔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潜伏于柑桔复芽的苞片、叶、花、果皮及枝、主干皮层中,品种问带菌率存在差异。病原菌对温州蜜柑的集中侵染期为5—6月及9月。  相似文献   

6.
棉花枯萎病菌同工酶电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棉花枯萎病菌的3、8和7号3个生理小种的标准菌株和新疆所采31个供试菌株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了酯酶同工酶谱、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各生理小种间的谱带存在明显差异,过氧化物同工酶出现的谱带数较少,酯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谱谱带数较多,同为7号小种的不同菌株间其谱带虽表现出多型性,但其谱带一致性较高.据此可以看出,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谱对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以酯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谱分析为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薄层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光密度计扫描方法,对玉米一组同核异质系和一组同质异核系及相应保持系的花药(单核—双核期)进行了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酶的同工酶在同核异质系间和同质异核系间及与相应保持系间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两者可能由质核基因共同编码,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是胞质基因占主导,酯酶同工酶是核基因占主导。本文并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省大蒜叶斑病菌 Cladosporium allii(Ellis.& Martin.)的越夏进行了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病株种蒜不传病;田间病残体易于腐烂,其上病菌不能越夏;病残体随种蒜把在室内越夏,播种时随种肥进入田间成为当年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梨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致病性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我国梨产区河北、江苏、浙江、台湾和四川等地不同梨品种上分离到的12个梨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的单孢菌株,采用田间抗病性不同的品种接种、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寄生在我国栽培梨上的黑星菌存在生理分化,供试的12个单孢菌株,初步划分为5个不同的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10.
对来自不同产地、不同寄主的A、B、C杨树溃疡病菌三菌系的酯酶同工酶、可溶性蛋白质以及致病性进行了分析测定,根据实验结果初步将这三个菌系分为两个不同的生理型,A、C两菌系属同一生理型,B菌系属另一生理型,该结果与三菌系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方面的差异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
对来自辽宁省几个番茄主栽地区的22个番茄叶霉菌菌株,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了可溶性蛋白质谱、酯酶同工酶谱、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谱分析。结果表明,番茄叶霉菌生理小种有缓慢分化趋势,不同生理小种间的谱带存在较明显差异。酯酶同工酶谱、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谱出现的谱带较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谱谱带数较多,但是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的清晰度不如酯酶酶同工酶谱带。不同菌株间谱带虽表现出多型性,但谱带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鹅观草属七个四倍体种的幼芽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根据酶谱的形态特征和相似性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这七个四倍体种的酯酶同工酶谱比较相似,且各种间相似性系数变幅不大,说明各种间有相同或相近的遗传基因,亲缘关系较近。但是这七个种没有哪两个种的酶谱完全相同,或多或少有些差异,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按形态特征建立起来的七个物种是合理的,不存在同种异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不同温度、光照、营养、不同种叶片浸析液及不同浓度柠檬醛进行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试验。结果表明:分生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5℃;黑暗是附着胞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亦是促进附着胞“黑化”成熟的条件之一;分生孢子在蒸馏水中便可萌发并形成附着胞,但加入营养可刺激萌发和产胞;供试五个柑桔属品种的叶浸析液均能刺激分生孢子萌发;柠檬醛显著抑制分生孢子萌发(浓度≥500ppm)及附着胞形成(浓度≥3500ppm),后者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在隔离的人工接种条件下,用小麦白粉菌的2个分离菌成功地侵染了小麦族的12属40个材料(不包括小麦属)。实验证明小麦白粉菌的侵染范围并不只限于小麦属,而是较为广泛地侵染小麦族的一些属和种。多数材料在接种后所产生的繁殖体,回接小麦也获成功。根据试验结果和野外调查,四川西部常见的披硷草和鹅观草等野生禾本科植物,可能在小麦白粉属的越夏和初侵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梨抗黑星病的遗传育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鸭梨、早酥等8个品种15个杂交组合的F1群体对黑星病的抗性表现为质量性状的遗传。抗病性对感病性为显性。80%以上的供试组合F1对黑星病的抗感分离比可用4对基因控制的抗病性来解释。亲本品种的抗性对杂交后代的影响较大,且品种间有差异。佳白梨、五九香梨是梨抗黑星病育种的良好亲本。西洋梨及其杂种在梨抗黑星病育种中作一亲或双亲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6.
鹅观草和大麦及其属间杂种F_1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鹅观草、大麦及其属间杂种的幼根、剑叶和幼穗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器官的酯酶同工酶谱表型有明显差异。鹅观草和大麦同—器官酶谱差异较大,表现在酶带数目、分布区域、酶带迁移和酶的活性上。佐证了鹅观草与大麦的亲缘关系较远。杂种F_1酶谱主要表现为互补两亲本酶谱的模式,并且有偏向母本遗传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用长白、雅南、内江等猪种及其杂交种,采用放射免疫法和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血液甲状腺激素、乳酸脱氢酶和酯酶同工酶的遗传特性以及它们与日增重和胴体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 血液生化性状的遗传表达随生长发育时期而变化,而且品种组合间存在一定差异;(2) 同工酶的定量分析较定性分析更能反映同工酶基因功能表达与“终结性状”的关系;(3)血液生化性状与日增重和胴体性状的关系在不同生长时期表现不同。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对瘦肉率及日增重进行选择的最优回归方程,并建议在猪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4个同核异质系(珍汕97、D(汕)A、G(汕)A和W(汕)A)及其杂种一代的二核期花药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二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酯酶出现了11条酶带;过氧化物酶出现了9条酶带;细胞色素氧化酶度现了13条酶带。水稻花药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酶谱和酶活性受亲本核质双方的影响。水稻花粉败育可能与酯酶同二酶E_8、E_9 E_(1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er_8、Per_9,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Cyt_5、Cyt_7、Cyt_9、Cyt_(10)的消失或活性降低有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19.
福建柑桔溃疡病菌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XC25和 XC29)和南京(XC31)菌株作对照,对从福建柑桔主要栽培品种上分离的28个柑桔溃疡病菌株进行培养性状,形态、生理生化、血清学,噬菌体敏感性和致病性的比较研究。试验初步表明,福建的柑桔溃疡病菌属于毒力较强的 A 致病型,且具有一定的分化。试验还表明,柑桔品种的抗病性变化较大。有感病、中抗和抗病等各种类型。在研究溃疡病菌菌系分化时,应选择中抗品种作为鉴别品种,采用无伤痍接种法较好。  相似文献   

20.
对玉米毛82-2交系的16个姊妹系或姊妹种分别运用垂直板聚丙烯酸胶凝胶电泳方法分析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功酶,运用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分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在姊妹系间、姊妹种间、姊妹系与其对应姊妹种间,酯酶同工酸酶谱差异甚微,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酶话有明显差异.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酸酶谱,用等电聚焦电泳所得酶带比用垂直板聚丙烯酸肢凝胶电泳所得酶带丰富,故显示出的差异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