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番茄种子及其幼苗为试验材料,以蒸馏水和0.40%氯化钠溶液为对照,研究番茄种子在海盐苦卤浓度为0.05%、0.10%、0.20%和0.40%处理下发芽率和发芽势。试验以Hoagland’s营养液及含0.40%和0.60%氯化钠的Hoagland’s营养液为对照,研究番茄幼苗在海盐苦卤浓度为0.05%、0.10%、0.20%和0.40%的Hoagland’s营养液处理下的株高、干重、鲜重、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及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浓度为0.05%和0.10%海盐苦卤处理对番茄种子及幼苗无负面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番茄种子的发芽势,增加了番茄幼苗的株高、干重和鲜重,有效降低了番茄叶片的电导率,并且对番茄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及脯氨酸(PRO)含量影响很小;浓度为0.20%和0.40%海盐苦卤处理对番茄种子萌发无明显影响,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具有负面影响,且其负面影响低于同浓度氯化钠对番茄幼苗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链霉菌TD-1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抑菌活性和盆栽试验测定方法,研究了白黄链霉菌TD-1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及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TD-1菌株发酵液对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8.1%和98.3%;TD-1发酵液在番茄植株上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6.98%。喷洒TD-1发酵液24 h后接种灰霉菌孢子悬浮液,番茄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均有所提高,分别在处理后第4,3,2,3天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3.
番茄品种对ToMV抗性与氧化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6个不同抗性番茄品种接种ToMV两周后POD、PPO和PAL活性,以及P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接种ToMV后POD、PPO和PAL活性均比相应未接种株高,而且POD、PPO和PAL的酶活增长率与抗病性成负相关;感病品种接种株的POD同工酶谱带数都比相应未接种株多出2条酶带,而抗病品种只增加了1条酶带。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发育阶段及开花期番茄植株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番茄防御酶同工酶酶谱及防御酶活性的差异。结果发现,同叶龄番茄叶片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酯酶同工酶酶活性随植株生长均显著增加;叶龄较植株发育阶段对三种同工酶酶谱的影响较小。同叶龄番茄叶片的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在不同发育阶段有显著差异,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分别在开花初期和六叶期植株中最高;β-1,3-葡聚糖酶活性随着叶龄的增加而升高,而几丁质酶活性变化不大。该研究表明,植物的一些抗病防御相关因子与植物发育时期密切相关,植株发育阶段对叶片防御相关因子的影响显著高于叶龄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芽孢杆菌B96-II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芽孢杆菌B96-II对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Sacc)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89.62%,对孢子产生的抑制率为99.65%;对芦笋茎枯菌的田间防治效果为93.10%。研究表明,B96-II的拮抗蛋白对芦笋茎枯菌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对芦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均有激活和诱导作用。B96-II处理后30 d,芦笋组织的SOD活力较对照提高254.98%,CAT活力提高81.84%,POD活性提高22.13%,PPO活力提高146.67%,PAL活力提高171.60%。  相似文献   

6.
为初步探究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抗氧化系统及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以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为靶标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发酵液为材料,测定了6~30 h内番茄早疫病菌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初步分析棘孢木霉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抗氧化和菌体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棘孢木霉发酵液处理和对照组的番茄早疫病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处理组高于对照组,为对照的3.10~4.03倍。与对照相比,棘孢木霉发酵液处理组番茄早疫病菌的CAT、SOD、POD活力及GSH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CAT、SOD、POD的活力降低率范围分别为38.99%~55.51%、9.00%~37.11%、34.70%~55.84%;GSH的含量降低率范围为5.33%~81.36%。棘孢木霉发酵液处理组导致番茄早疫病菌电导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30 h电导率高于对照的92.41%。棘孢木霉发酵液降低了番茄早疫病菌抗氧化防御酶的活力和GSH含量,增加了MDA的含量,同时其电导率显著升高,从而抑制番茄早疫病菌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拮抗BS-208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诱导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本文对拮抗BS-208菌株防治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在番茄苗上接种番茄灰霉病菌和拮抗枯草芽孢杆菌BS-208,测定PAL、SOD、POD和PPO的活性变化及MDA含量。结果表明,接种BS-208菌株发酵液处理48h后PAL、POD和PPO活性均升高,其中PAL和POD活性在处理后48h达到最大值,均为0.72,PPO活性在处理后96h达到最大值,为4.5,这些酶活性的升高增强了番茄抵御病原菌侵入的能力;而MDA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表明接种BS-208菌株后对番茄植株没有伤害。  相似文献   

8.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效试验表明,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有良好的防效,其中发酵液保护作用的防效为88.63%,治疗作用的防效为82.26%,表明该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治疗作用.通过对喷施发酵液后黄瓜叶片内的抗病相关酶的活性的测定发现,喷施Men-myco-93-63发酵液后黄瓜叶片内POD,CAT,PAL,PPO等酶的活性在一定时间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药效试验表明,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有良好的防效,其中发酵液保护作用的防效为88.63%,治疗作用的防效为82.26%,表明该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治疗作用。通过对喷施发酵液后黄瓜叶片内的抗病相关酶的活性的测定发现,喷施Men-myco-93-63发酵液后黄瓜叶片内POD,CAT,PAL,PPO等酶的活性在一定时间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樱桃番茄为研究对象,采摘后用质量浓度为0.1,0.3,0.5 g/L的水杨酸(SA)溶液浸泡果实20 min,在室温条件(20~25℃)贮藏,以清水作为对照。测定与活性氧代谢相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确立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5 g/L的SA涂膜处理,能降低樱桃番茄贮藏期间CAT,APX活性的下降幅度,有效地提高樱桃番茄SOD的活性,将樱桃番茄中的POD维持在一个较高活性状态,抑制超氧阴离子速率的增长,防止了过高的氧化伤害,延缓了细胞的衰老,从而延长果实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1.
苦葛提取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苦葛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为利用苦葛开发高效、安全、与环境友好的新型生物农药奠定基础,为苦葛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苦葛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梨黑星病菌、燕麦镰刀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等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苦葛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增强,其毒力回归方程为y=1.5599x+1.2562,相关系数R为0.9640,EC50值为0.2525 mg/mL;苦葛提取物对梨黑星病菌、燕麦镰刀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的菌丝生长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10 mg/mL浓度下,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达80%以上。苦葛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并且具有较广的杀菌谱,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土壤拮抗链霉菌R15菌株发酵产物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一株土壤拮抗链霉菌(Streptomyce spp.)R15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效果、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拮抗链霉菌R15发酵液对棉花枯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强,抑制率达98.37%。烟草赤星病菌孢子萌发后芽管顶端膨大成球形,芽管停止生长;烟草炭疽病菌孢子萌发后不能产生附着胞,且芽管顶端有突起。处理烟草黑胫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畸变、扭曲、菌丝壁消解;R15通过菌丝缠绕、穿透、紧贴的方式重寄生于烟草黑胫病菌菌丝上,致使菌丝断裂。链霉菌R15发酵液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较强,在20~55℃,pH3~9范围内都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组织分离与稀释分离法,对西部马铃薯生产基地(河西加工型马铃薯基地)贮藏期不同品种的种薯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种植年限较长、面积较大的品种陇薯3号、大西洋、费乌瑞它带菌率为25%~32.7%。共计鉴定出真菌性病原菌11种,细菌性病原菌3种,其中优势真菌为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硫色镰刀菌F.sulphureum、尖镰孢菌F.orysporium、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estans分离率为10%~46%。优势细菌为密执安棒形菌Clavibater michiganense、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分离率为10%~46%。茄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acearum是生产上值得监视的一个细菌。为马铃薯种薯包衣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2种杀菌剂对牡丹黄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春玲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122-125
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牡丹黄斑病的有效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分析12种药剂在10mg/L质量浓度下对牡丹黄斑病的相对抑制率,测定12种杀菌剂对牡丹黄斑病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在10mg/L质量浓度下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强,相对抑制率为(65.19±2.80)%;其次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相对抑制率为(64.81±4.49)%;32%叶斑净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弱,相对抑制率为(25.56±4.01)%。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嘧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最小,为2.6268mg/L。其次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EC50值次之,为2.9781mg/L。32%叶斑净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的毒力最弱,EC50值最大,为26.3957mg/L。研究结果为牡丹黄斑病的大田防治提供药剂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黎药艾纳香在农业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利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化学成分预试法研究不同艾纳香提取部位的抑菌活性成分。醇提水悬萃取法依次获得艾纳香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以及水相部位。供试样品浓度依次为1、0.5、0.25和0.125 mg/mL。结果显示,石油醚提取部位活性最强,在1 mg/mL浓度下对Alternaria solani (ACCC 36023)和Fusarium gramineum (ACCC 36249)的抑制率均达到71%。乙酸乙酯部位对菌株Alternaria solani (ACCC 36023)和Fusarium gramineum (ACCC 36249)也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在浓度为1 mg/mL时,抑制率分别达到58%和69%。结合化学成分薄层预试验,推测石油醚部位中的主要抑菌成分为挥发油和萜类成分,乙酸乙酯部位中主要为黄酮类成分。这意味着艾纳香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富含抗植物病原菌的萜类和黄酮类活性成分,具有开发为植物源杀菌剂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黔东南州太子参立枯病的病害分析及生防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贵州省黔东南州太子参(Radix pseudostellariae)在每年3月~5月份都会发生严重真菌病害,经实地调查、组织分离和显微鉴定,得到主要致病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其导致的病害为太子参立枯病。同时还在病土中分离纯化得到对太子参种苗有致病能力的病原菌互隔文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生防实验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acillus spp.) F18菌株对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p.) 多种菌株对病原菌互隔文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美人蕉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美人蕉叶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筛选最适常用药剂,为美人蕉叶斑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引起美人蕉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并对其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45℃,碳源和氮源分别以蔗糖和硝酸钠为佳,在pH为3~1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生长最适pH为7,光照条件和通气状况对菌丝生长没有明显影响。在供试的5种药剂中,10%苯醚甲环唑效果最好,在推荐的使用浓度下相对抑菌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测定了马铃薯早疫病菌对腐霉利和戊唑醇的敏感性与敏感性基线。2008~2009年在黑龙江省共分离了60株马铃薯早疫病病菌,并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这些菌株对腐霉利和戊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分离的马铃薯早疫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其敏感性呈连续的单峰曲线分布,EC50值在0.3472~8.1799μg/mL之间,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是最敏感菌株的23.56倍,平均值为4.4457±0.6019μg/mL,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因此可作为马铃薯早疫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基线。不同年份分离的马铃薯早疫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地区分离的马铃薯早疫病菌有一定的差异,其敏感性呈连续的单峰曲线分布,EC50值在3.0903~23.5613μg/mL之间,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是最敏感菌株的7.62倍,平均值为10.3584±1.6331μg/mL,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因此可作为马铃薯早疫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总之,腐霉利和戊唑醇可作为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药剂,但应注意监测其抗药性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9.
引进菌株Bionectria ochroleuca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挖掘对植物病害防治有效的生防菌株,研究了引进菌株Bionectria ochroleuca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效应,旨在对其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引进菌株B. ochroleuca对植物病原真菌Alternaria solani、Botrytis cimerca、Fusarium oxysporum.sp cucumebrium Owen、Fusarium graminearum Sch1. f. sp vasinfectum (Atk.) Snyd&Hans.、Colletotrichum capsici、Fusrium moniliforme、Fusarium graminearum、Cercosporidium sofinum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平均抑菌带宽度在3.5~14.4mm范围内,且其发酵产物对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萌发也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表明B. ochroleuca菌株能够分泌胞外抑菌物质。B. ochroleuca菌株发酵产物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抑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对F. oxysporum.sp cucumebrium Owen抑制效果最好,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73.3%,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高达78.2%,并使萌发孢子的芽管发生畸变。B. ochroleuca发酵产物能够显著降低病原真菌菌丝内的SOD、CAT保护酶活性(P<0.05),处理21h时,F. oxysporum.sp cucumebrium菌丝体内的SOD酶活仅是对照处理的28.8%,CAT酶活是其对照处理的34.8%。引进菌株B. ochroleuca作为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菌株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