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研究苜蓿、玉米和大豆3种茬口与施肥对连作大豆虫食率的影响,2003-2005年在黑龙江龙镇农场采用两因素有重复完全随机试验,3年的连作大豆虫食率结果表明,茬口主效应和施肥主效应的互作对连作大豆虫食率的影响不显著,并且二者互作的各组合虫食率变化也没有明显的规律;施肥主效应对连作大豆虫食率有显著和极显著的影响,但施肥类型和施肥量对连作大豆虫食率的影响也没有发现规律性;2003年和2004年茬口主效应对连作大豆虫食率影响不显著,但2005年茬口主效应对连作大豆虫食率有极显著影响,从3年分析结果看,大豆茬上连作大豆的虫食率都相应高于同年苜蓿茬和玉米茬上连作大豆的虫食率,说明连作大豆年分越长,虫食率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全国261个大豆品字为材料,研究豆乳产量、品质、加工性状及籽粒营养成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干豆乳产量与豆乳蛋白量、蛋白抽提率、脂肪抽提率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总糖含量、豆渣蛋白量、总糖量、豆渣蛋白损失率、脂肪损失率极显著负相关;干豆乳蛋白含量与籽粒蛋白含量、豆乳蛋白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干豆乳总糖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干豆乳脂肪含量与籽粒脂肪含量、豆乳脂肪量极显著正相关;干豆乳总糖含量与籽粒总糖含量、豆乳总糖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蛋白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蛋白抽提率与脂肪抽提率极显著正相关。以上相关系数均较大,为70%-100%。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栽培地点对大豆东农163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脂肪及蛋白脂肪总含量在地点间极显著差异,其中脂肪含量受地点影响最大,蛋白脂肪总含量受地点影响最小。明水、集贤属于高蛋白栽培区,虎林、绥化、依兰属于蛋白脂肪含量双高栽培区,汤原、红兴隆属于高油栽培区。  相似文献   

4.
绿洲灌区小麦秸秆还田与耕作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北干旱绿洲灌区玉米长期连作导致其产量提高受限的关键问题,基于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和耕作措施(传统翻耕、免耕)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茬小麦秸秆还田和耕作措施对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叶面积指数均有显著影响,且二者的互作效应显著。从玉米全生育期平均来看,秸秆还田较秸秆不还田显著提高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4.2%~8.2%和7.1%~13.0%;与免耕处理相比,传统翻耕显著提高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20.2%~24.1%和11.0%~16.0%。秸秆还田和耕作措施对玉米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显著,但二者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秸秆还田较秸秆不还田、传统翻耕较免耕玉米籽粒产量分别提高21.9%和20.0%,其主要原因是提高了穗数。因此,在干旱绿洲灌区小麦秸秆还田结合传统翻耕有利于提高玉米叶面积指数,促进干物质积累,进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5.
大豆DNA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大豆DNA的玉米在自交选育2~3年后,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大豆DNA可影响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3个选出的玉米材料1DA5、5DB2和26DC1的总蛋白含量均比对照提高了3个百分点以上,使玉米籽粒的总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13.44%、12.84%、13.83%,且材料5DB2的醇溶蛋白在其总蛋白中所占的比例较对照降低了1.7%,而材料1DA5和26DC1的醇溶蛋白在其总蛋白中所占的比例均较对照明显提高。这说明,大豆DNA的转入引起玉米发生了不同的可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大豆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试验自2002年开始至2004年止,从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两方面对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大豆籽粒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种植密度与大豆籽粒的脂肪含量存在着负相关性,与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之间为正相关。中国品种的脂肪含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大于美国品种,而中国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小于美国品种。蛋脂总含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小,并且不存在品种间的差异性。磷酸二铵的施用量与大豆籽粒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中美品种的品质对磷酸二铵施用量的反应不同。磷酸二铵的施用量与中国品种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含量呈正相关,而与美国品种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含量呈负相关,但相关程度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基因型和环境及两者互作对棉籽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11个陆地棉品种在长江中下游流域部分棉区10个试点的样品为研究材料,测定棉籽中蛋白质、油分、棉酚、植酸、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6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并分析其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结果】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以及两者互作对棉籽中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环境对棉籽中棉酚和植酸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基因型对棉籽中棉酚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对植酸含量有显著影响,但二者对棉酚和植酸含量互作效应不显著。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的基因型效应不显著,但环境效应显著,地区间的生育酚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此外,蛋白质含量与油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二者之和稳定在75%左右。【结论】在棉籽品质育种中不仅要依据品种的差异,还要考虑环境以及品种与环境的互作。棉籽主要成分含量的表现是基因型和生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翻压春油菜对土壤钾素及后茬玉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绿肥在天津地区进一步推广种植,采用田间试验,以春季闲田为对照,种植并翻压了9个春油菜品种,研究不同品种春油菜对土壤钾素含量及玉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春油菜生物量及养分含量间存在差异,其中,中油肥1901(7 716.50 kg/hm~2)、1804(6 577.02 kg/hm~2)、1907(6 457.03 kg/hm~2)品种油菜生物量高于其他供试品种。2 a间,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其中,中油肥1901、1804、1907品种春油菜处理不同时期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高于其他供试品种,且2020年各处理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均高于2019年。3个品种后茬玉米整株吸钾量及公顷玉米总吸钾量均高于其他供试品种,且相比于2019年,2020年不同春油菜处理玉米整株吸钾量增加了15.70%~24.34%。2 a间不同春油菜处理穗位叶NR、GS活性分别增加了2.16~14.22 nmol/(min·g),0.99~2.30μmol/(h·g),玉米穗位叶NR、GS活性排在前3位的处理与玉米整株吸钾量结果相同。种植并翻压春油菜后茬玉米产量增加了10.02%~33.47%,是CK的1.09~1.41倍,2 a间产量最高为15 700.94 kg/hm~2(2020年中油肥1901)。由通径分析可知,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起主要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中,叶片蛋白质含量通过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对玉米籽粒蛋白质贡献最大。由相关分析可知,油菜全钾、土壤钾素、玉米吸钾量、玉米叶片氮代谢关键酶及玉米叶片蛋白质含量、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间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申晓慧 《中国种业》2013,(12):59-60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大豆叶部性状及品质与产量的关系,以合农63号大豆为试验材料,试验设置了3个不同施肥处理,分别测定了开花后5个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及各时期蛋白质、脂肪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合农63号大豆在R1-R7期的主要叶部性状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各个施肥处理的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R1、R5期叶面积指数和全生育期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R6与R7期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5、R6期与全生育时期平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生育后期达到显著负相关,脂肪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选用30个菜用大豆品种(系),测定其食用品质与籽粒的化学组分,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再选其中3个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的品种(系)测定食用品质组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每个组分的作用,研究其积累动态。结果表明,蔗糖、果糖+葡萄糖、蜜三糖、水苏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脂肪对菜用大豆食用品质的总贡献率为67.8%;其中蔗糖含量与菜用大豆食用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0.864**),蛋白质含量与菜用大豆食用品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0.439*)。鲜食期不同菜用大豆品种籽粒中蜜三糖和水苏糖的平均含量仅有成熟期的7.4%和12.4%,对菜用大豆食用品质影响有限。菜用大豆的鲜食期一般在开花后42 d,可维持一周左右。此期蔗糖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比成熟期低3%左右,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成熟期,而蜜三糖、水苏糖含量最低,果糖+葡萄糖居中,食用品质最佳;鲜食期过后,籽粒中蔗糖和单糖含量降低,脂肪与蛋白质积累增加,蜜三糖和水苏糖含量显著增高,导致食用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1.
Seed protein and oil contents are important quantitative traits in soybean. Previousl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associated with seed protein and oil were mostly identified in single genetic background.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identify QTL and their epistatic effects underlying seed protein and oil contents in three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s (two of them used one common female parent) across eight environments by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Forty QTL underlying protein content and 35 QTL underlying oil content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m, nine were universal QTL underlying protein content and four were universal QTL underlying oil content. Epista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QTL underlying seed protein/oil and different genetic backgrounds were detected. Different pairs of epistatic interactions were observed in diverse genetic backgrounds across multi‐environments. Common marker intervals were observed to simultaneously underlie seed protein and oil contents with different epistatic interactions.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a specific genotype with high oil content and low protein content migh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election of soybean lines for high seed protein.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的最佳比例,以施用常规尿素为对照,设5个处理,研究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对土壤氮含量及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配施能够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和全氮含量,在整个生育时期碱解氮呈下降趋势,土壤全氮呈上升趋势。控释尿素不同比例的施用,提高大豆不同生育期的生物量,R4到R8时期提高最明显,以控释尿素100%(T5)处理提高最大。大豆蛋白质上升,脂肪下降,蛋脂总量提高,改善品质。5个处理中,以控释尿素占50%(T3)产量最高,达到3019.88 kg/hm2。与常规施肥(T1)相比提高11.3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大豆品系在黄淮南部主产区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筛选适宜黄淮南部大豆产区种植的大豆品种,于2011年和2012年对河南、安徽和江苏3省5个试验点测试的107份大豆品系的产量、品质及其他相关性状的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大豆品系的平均产量为2601.73 kg/hm2,与对照‘中黄13’相比,共有48份大豆品系表现增产,占总数的44.86%;各试验点的大豆平均蛋白质含量总体较高,而且蛋脂双高的品种比例在各试验点均在70%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品质性状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0.23和-0.48;与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41,r=0.48,r=0.59,r=0.64)。偏相关分析也表明,大豆的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且单株粒数是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通径分析显示,该性状对产量的通径系数最大。蛋脂总量与株高、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20,r=0.23),与有效分枝呈显著负相关(r=-0.19),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0.29,r=-0.44,r=-0.37)。生产中,在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应考虑到大豆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在育种时应注意各性状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研究窄行密植免耕对大豆根系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处理,30 cm 窄行免耕、19 cm窄行免耕和68 cm传统垄作,分别用NT1、NT2和CT表示。研究结果表明,NT1和NT2单株根系干重、鲜重显著低于CT处理,但是群体根系干重、鲜重却显著高于CT处理;窄行免耕对大豆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农艺性状影响显著,NT1、NT2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CT,NT1、NT2处理产量较CT处理分别增加27.8%和22.1%;窄行免耕对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脂蛋总和影响不显著。但对脂肪总量、蛋白总量以及脂蛋总量影响显著。NT1处理的脂肪总量、蛋白总量,显著高于NT2处理,NT2处理显著高于CT处理;而NT1和NT2处理之间的脂蛋总量差异不显著,但是显著高于CT处理。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对谷子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30个有代表性的谷子品种在全国10个生态点的试验材料,研究谷子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的品种间及地区间差异,同时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主要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生态环境对谷子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有很大的影响,蛋白质和脂肪随纬度和海拔的增高而增加,而淀粉则相反.对光照时间敏感的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高,淀粉含量低.②不管是来自北部高原北片的品种还是全国各地的品种种植在北部高原北片,其蛋白质、脂肪的平均含量均最高.③蛋白质、脂肪、淀粉三者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关系,高蛋白质,高脂肪有可能结合于同一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选择综合性状较好、脂肪含量23%以上的大豆品种与具有Peking、Hartwig抗线虫基因的抗线虫品种(系),有性杂交。杂交后代的低世代,在大豆胞囊线虫病圃进行抗线虫鉴定、选择;高世代,进行大豆胞囊线虫病土盆栽鉴定及品质跟踪分析,定向选择。选育出庆农05-1028、05-1009、05-1071、07-1115、07-1568、08-2535等6个兼抗大豆胞囊线虫1、3号生理小种,脂肪含量22%以上的新的种质资源。该种质聚合了国内外抗线虫病、高脂肪、高产品种(系)的优良基因,遗传基础广泛,可做为大豆抗胞囊线虫兼高脂肪育种的亲本材料,这些品系将对推动大豆生产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Soybea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rops worldwide for its protein and oil as well as the health beneficial phytoestrogens or isoflavone. This study reports a relatively dens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based genetic map based on ‘Hamilton’ by ‘Spencer’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 and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for seed isoflavone contents. The genetic map is composed of 1502 SNP markers and covers about 1423.72 cM of the soybean genome. Two QTL for seed isoflavone content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is population. One major QTL that controlled both daidzein (qDZ1) and total isoflavone contents (qTI1) was found on LG C2 (Chr 6). And a second QTL for glycitein content (qGT1) was identified on the LG G (Chr 18). These two QTL in addition to others identified in soybean could be used in soybean breeding to optimize isoflavone content. This newly assembled soybean linkage map is a useful tool to identify and map QTL for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and enhance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genes involved in these traits.  相似文献   

18.
柠条籽的粗蛋白含量为35.58%,经脱皮处理后其粗蛋白含量可达到42.79%,比大豆粗蛋白含量高出了7.69%,是一种很好的蛋白饲料资源。柠条籽的含油率为12.61%,经脱皮处理后,其含油率可提高到15.91%,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与大豆油很相似,完全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