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循环农业是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山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经济的背景与取向,在山区探索循环农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山区已经在发展循环农业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笔者通过总结山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对发展实践的实证分析,提出应把加强舆论宣传,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建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方面作为促进北京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经济可持续增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经济增长具备共存性和互动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顶层设计依据.本文按照生态系统的原理、结构特性和规律,研究和改进农业经济系统功能以促进系统创新,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日前,循环农业科技发展研讨会在安徽合肥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的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循环农业发展战略、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循环农业体系建设理论原理、我国不同区域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农业关键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讨论。与会专家认为,循环农业不是技术复古,而是依靠现代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及新产品支撑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与网络发展概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此文详细介绍了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日本、韩国7个国家在农业信息技术及网络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对中国农业信息技术在研究进展、应用领域、数据资源、网络发展等方面做了简要的分析概括。以期对中国农业信息技术及网络建设的发展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低碳农业背景下闽台有机农业交流与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而提出发展“新的工业革命”--“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本文在对“低碳经济”兴起和“低碳农业”原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应用“低碳农业”技术,借鉴台湾低碳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经验,以有机农业作为发展福建低碳农业的切入点,以期促进福建有机农业的发展和加强海峡两岸农业经济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进一步明确,要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可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既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离不开农资的改革和创新。农资发展在加快推进产业体系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耕地质量保护及污染防治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耕地质量及污染防治攸关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局。由于长期受工业污染的影响以及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抗生素等不当生产方式,中国耕地污染呈日益加剧的趋势,耕地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利用江苏、湖南、黑龙江和吉林4 省的实地调研资料,对耕地质量保护及污染防治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尽管4 省采取了一系列耕地质量保护及污染防治举措,但仍存在顶层设计有待加强、传统农业技术精华有待继承发展、科技与政策支撑不足以及各相关主体意识有待提升等问题。最后,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耕地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技术研发以及加大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循环农业综合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实践,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文章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构建了北京市循环农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计量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北京市循环农业发展进程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循环农业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与你我有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吸引着世人的眼球,随着人们对会议内容的关注,低碳经济也成了一个热门词汇,被人们广泛使用着、议论着。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其实在我国低碳农业经济早已破题,并已呈方兴未艾之势。循环农业、立体养殖、休闲观光生态园等都是低碳农业经济的模  相似文献   

10.
山区生态烟草农业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贵州省为例,提出了生态烟草农业的概念,阐述了其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分析山区烟草农业的存在的问题及优势的前提下,对如何发展山区生态烟草农业,促进山区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阐述中国大城市郊区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总结了代表性模式,系统地分析了房山区循环农业发展的3个典型模式,即以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为特征的循环农业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循环农业模式,以主导产业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园区型循环农业模式。在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房山区循环农业发展的3条对策建议:一是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二是延伸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业链条;三是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方式。最后,提出了中国大城市郊区循环农业发展可参照的模式类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首都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低碳经济”的概念首先是由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出的,其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农业经济能够减少农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威胁,并实现首都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笔者从低碳产业、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环境、碳汇减碳五个方面提出低碳农业经济在首都新农村可持续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循环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与博弈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循环农业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循环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与博弈关系,以期克服循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因素,明确循环农业的投资主体和发展目标。在分析循环农业发展的社会性瓶颈、经济性瓶颈和自然性瓶颈的基础上,对循环农业的投资主体和循环农业的生产结果进行了博弈关系分析,进而提出了循环农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低碳型新农村建设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环  仪坤秀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359-363
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意志和中国的现实选择。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根本问题。本文阐述了低碳型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5.
县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变当前中国县域农业经济粗放型发展的现状,实现生态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寻求一种适合县域农业的发展模式,以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学为依据,以山东省东阿县为例,探讨了农业循环经济思想在农业上的应用;从该县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生态环境等条件出发,论证了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初步构想了东阿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模式,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相关对策和建议。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构建循环型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转型的必然发展趋势;笔者所做的初步研究期望为县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花生壳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花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花生壳作为其副产物占花生产量的30%左右,花生壳含有多种矿物质及功能成分,在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功能性产品开发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目前由于研究技术受限及研究工艺落后,花生壳大部分仍用作饲料和肥料,附加值与利用率低。文章对花生壳的组成成分及其在农业、食品、医药、环保、化工及建筑方面的重要应用及关键技术进行综述及分析。认为深入开发花生壳是未来花生壳利用的重要方向,今后应以工艺优化及技术提升为主,将目前实验室阶段的研究成果形成大规模生产,真正实现循环农业和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7.
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构建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未来的主要方向。本文针对果树生产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可行性,结合我国实情开展了果树生态栽培与循环体系的建立与链接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以果树产业为龙头,以牧草(市场)为纽带,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将加工工程技术、废弃物资源利用纳入果树产业的循环系统的模式构建,分析了应用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循环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循环经济为本 规划现代农业园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作用,建设、发展都市农业,以哈尔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方案为例,结合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方法,对农业园区进行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9.
充分发挥茶园碳汇功能,促进茶叶低碳生产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球气候变化已引起世界各国关注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采用可持续的低碳农业技术措施发展低碳农业,是解决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介绍了茶园碳汇功能:茶树生长对空气中CO2的固定和茶园土壤碳库对有机碳的富积和保存。总结中国茶叶生产实践和茶叶科学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低碳茶叶生产技术: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合理开垦防止烧山垦园、合理密植因缺补缺、平衡施肥促进茶树无机有机物质循环过程的进程、立体栽培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免耕或减耕减少土壤碳排放、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C/N率等;提出提高茶农对低碳的认识、建立茶叶低碳生产示范园区、加强对茶叶生产低碳技术的研究、大力发展有机茶、政府政策导向支持等促进茶叶低碳生产发展建议。采用低碳生产技术,挖掘茶园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增加茶园系统碳储量,必将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