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海南‘金煌’芒果干物质及养分年积累量,为平衡施肥提供参考。通过采集‘金煌’芒不同器官干物质并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1)‘金煌’树体不同器官干物质年积累量顺序为:采收果>修剪叶>花及梗>修剪枝>落果;其中花及梗占17.17%、落果1.26%、修剪叶22.23%、修剪枝8.64%、采收果50.70%。(2)‘金煌’树体11种营养元素年积累量大小顺序为:N>K>Ca>P>Mg>S>Mn>Fe>Zn>B>Cu。(3)以生产1000 kg‘金煌’芒计,树体养分需求为:干物质464.68 kg、N 5.46 kg、P 0.57 kg、K 4.62 kg、Ca 2.69 kg、Mg 0.40 kg、S 0.33 kg、Fe 51.62 g、Mn 158.84 g、Cu 2.90 g、Zn 9.43 g、B 7.26 g。  相似文献   

2.
甜樱桃主要栽培品种多酚含量的测定与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建立包括植物多酚在内的樱桃果实品质评价标准体系,进而为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定量分析研究山西省栽培的樱桃品种‘那翁’、‘红灯’、‘佐藤锦’、‘大紫’、‘龙冠’、‘红玛瑙’、‘8-2’、‘6-19’果实的总酚、原花色素、绿原酸、总糖、总酸含量与果实形态指标对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多酚类物质总量与种类对樱桃果实的风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植物多酚类物质总量与种类可以作为衡量樱桃果实风味品质的主要指标。通过对试验测定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计算,提出樱桃果实风味品质分级的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通过基因突变途径创造新的小麦种质资源,在小麦苗的起身拔节期将0~50 μg/mL不同浓度的盐酸平阳霉素溶液通过叶鞘注射到小麦品种‘兰考矮早8’的生长点部位,其后代在株高、蜡质层、芒型、穗型、叶绿素、生育期等几个方面发生大量变异。通过对变异后代的系统选择得到了多个稳定的变异种质系;通过对‘兰考矮早8’及两个种质系pyms-6、pyms-2基因组DNA的SSR分子标记检测,引物xgwm148、xgwm645、xgwm6、xgwm107、xgwm213、xgwm219、xgwm260、xgwm400、xgwm295检测出了较丰富的多态性DNA片段。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在小麦苗起身拔节期向小麦生长点注射盐酸平阳霉素的诱变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烤烟鲜叶表面提取物主要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贵州主栽烟草品种的品质特征,开发生产特色优质烟服务。2009年选取4个贵州省主栽烟草品种为对象,研究其叶表面提取物特征。所用品种包括‘云烟85’、‘K326’、‘贵烟201’和‘南江3号’,每个品种均分下中上3个部位采取成熟鲜叶,用二氯甲烷提取叶表面物质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烤烟(Nicotiana Tabacum)叶表面提取物主要包括烟碱、新植二烯、腺毛分泌物和烷烃类。不同品种叶表面提取物主要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四个品种叶表面提取物总量、新植二烯含量和腺毛分泌物含量的排序为‘南江3号’<‘K326’<‘贵烟201’<‘云烟85’,烷烃物质平均含量排序为‘南江3号’<‘云烟85’<‘贵烟201’<‘K326’。各品种烟叶腺毛分泌物中松香油平均含量与其它萜烯类物质总量相当,西柏三烯二醇含量大于西柏三烯一醇含量,α-西柏三烯二醇平均含量是β-西柏三烯二醇含量的2倍以上。各品种烷烃物质含量均以中部叶含量最低,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麦农艺性状和子粒支链淀粉的多元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解高支链淀粉大麦种质资源的表型特性,以16份高支链淀粉含量的大麦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中芒长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3.26%,单穗粒数次之,子粒粒宽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76%。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8.844%,可依次归类为子粒大小控制因子、穗粒数控制因子和株型控制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支链淀粉含量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采用类平均法聚类将参试的16份大麦种质资源分为4个大类,第一、二类属于矮秆低产型;第三类的千粒重和芒均最长,可以作为以千粒重为选拔对象的亲本;第四类属于高秆型。为了改良糯大麦种质甘垦5号和C2-1的农艺性状可从第四类材料中选择优异亲本。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能较好地对参试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做出综合评价,为高支链淀粉大麦遗传育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为合理选配亲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膜下滴灌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试验以‘克新1号’品种的脱毒原种为材料,以覆膜不滴灌为对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膜下滴灌对马铃薯的生长、产量、块茎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对马铃薯的地上部分生长、块茎产量和品质(淀粉和还原糖含量)、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55596.00 kg/hm2和170.45 kg/(hm2?mm),分别是覆膜不滴灌的2.86倍和1.02倍;且收获时块茎淀粉含量增加了0.94%,还原糖含量降低了0.02%。  相似文献   

7.
贵州旱地绿肥箭筈豌豆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9份箭筈豌豆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3年的田间试验,对各品种农艺性状进行观测、统计分析并进行种质资源筛选评价.结果表明:小区单株分支分蘖数变异系数最高,达75.52%,主要根群分布深度次之,为73.61%,而全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为1.4%;通过聚类分析法将79种箭筈豌豆品种分为五类:第一类包括34份材料,第二类包括16份材料,第三类包括17份材料,第四类包括4份材料,第五类包括8份材料;基于主成分分析发现,排在前5位的箭筈豌豆品种为品种89、品种51、品种100、品种76、品种111.  相似文献   

8.
苦荞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的多元统计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了解苦荞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和发掘苦荞种质资源中的有益基因,本研究对100份苦荞种质资源的9个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以前6个主成分和遗传相似系数为基础,进行了二维排序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0份苦荞种质资源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76%,并依据品种性状主成分综合得分值,评选出性状优良的10份苦荞种质资源;在聚类图中,全部种质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布在0.03~22.63之间,在5.32的遗传相似性水平上将100份供试种质资源聚成3大类,第Ⅰ类包含37份材料,第Ⅱ类包含24份材料,第Ⅲ类包含39份材料。其中,第Ⅱ类的苦荞种质资源株高相对较高,籽粒质量重,丰产性好。将主成分分析、二维散点图和聚类分析结合起来发现,ZNQ098、ZNQ086、ZNQ048、ZNQ093、ZNQ082这5个品种的性状表现最好,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9.
豇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豇豆育种中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对41份豇豆品种资源15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枯萎病发生程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与豇豆产量关系密切的单荚重和单株嫩荚数2个农艺性状,与株型、嫩荚长、单株花序数和单荚种子粒数都呈现显著正相关,单株嫩荚数与开花期、叶宽和单株分枝数呈现显著负相关。15个主要农艺性状可以归纳为5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包括株型、初花节位、嫩荚长、单荚重、单荚种子粒数、单株花序数、单株嫩荚数和单株分枝数;第2主成分包括开花期、叶长和叶宽;第3主成分包括种皮颜色和嫩荚宽;第4主成分包括嫩荚颜色;第5主成分包括枯萎病发生程度。41份豇豆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25处分为2大类,在遗传距离为15处分为Ⅰ、Ⅱ、Ⅲ类,其中第Ⅰ类的品种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解引入澳洲坚果种质的遗传背景,以64份澳洲坚果种质为试材,采用41个形态性状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41个形态性状的差异性和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欧氏距离(D)≈11.72处,41个性状聚为两组,组内各性状的欧氏距离较远,绝大多数性状间相对独立,对澳洲坚果种质的演化各具独立的意义,在澳洲坚果的分类中有较好的分辨能力。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4份种质的欧氏距离在3.15~12.39之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D≈12处可将64份种质划分为二个类群:第一类群仅包含T2 1份种质,为澳洲坚果栽培种的近缘种;第二类群包含剩下的63份种质,为澳洲坚果的栽培种。第二类群在D≈10处,可细分成3个亚类:第Ⅰ亚类包括7份种质(即695、Tet.-2、900、D4、HY、Tet.-1和广9),属于粗壳种与光壳种的杂交种;第Ⅱ亚类包括A4和A16两个品种,属于粗壳种与光壳种的杂交种,但更偏重于光壳种;第Ⅲ亚类包括其他54份种质,都是光壳种的后代。获得的聚类结果与现有的分类体系一致;同时,获得了64份种质的形态性状聚类的亲缘关系图,其在生产种植中的品种搭配、育种中的杂交亲本选择和引种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旨在更加科学真实地评价甜菜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有针对性地对种质资源优异品质性状进一步挖掘利用。引用甜菜块根蔗糖可回收率、杂质指数、可回收蔗糖量3 个综合指标,排除甜菜块根中有害性非糖分钾、钠、α-氮的影响,对参试的162 份甜菜种质资源2 年试验鉴定结果的有关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菜块根中影响蔗糖提取的有害性非糖分钾、钠、α-氮在不同的种质资源材料间差异较大,其中钠含量在参试种质资源材料中极差达到4.763 mmol/100 g,为平均数的1.84 倍,变异系数34.43%;α-氮含量和钾含量在不同参试种质资源材料间也表现出较大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16.90%和19.03%。通过对参试种质资源材料的评价,筛选出蔗糖含量高、有害性非糖分含量低的高糖组种质资源材料10份、中高糖组48份材料,2组平均蔗糖可回收率分别为15.88%和14.95%;筛选出杂质指数低于4.0、块根产量在45.00 t/hm2以上的丰产型种质资源材料7份,杂质指数4.0~4.5、块根产量在45.00 t/hm2以上丰产性较好的种质资源材料14 份。甜菜块根中可回收蔗糖量指标综合了蔗糖可回收率和块根产量2个性状指标,利用该项指标评价种质资源材料,可以挖掘出丰产优质的种质资源。用可回收蔗糖量指标评价甜菜品种,筛选丰产、高工艺品质的品种,兼顾甜菜种植者和制糖企业双方利益,有利于甜菜制糖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开展杧果种质资源筛选工作,对杧果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以86份红河流域杧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9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及概率分级。结果表明,9个性状变异系数范围是4.7%~28.81%,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果重,最小的是果实宽度。K-S检验显示,叶长、叶宽、叶柄长、可溶性固形物等4个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单果重、果长、果宽、果厚、可食率等5个性状呈偏态分布,去除拖尾部分,也近似看作正态分布。9个数量性状均采用(X-1.2818S)、(X-0.5246S)、(X+0.5246S)、(X+1.2818S)4个点分为5级,使性状1~5级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单果重与果长、果宽、果厚、可食率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的开展可为杧果种质资源的评价及优异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甘蔗野生种蔗茅的形态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蔗茅(Erianthusfulvus)是甘蔗育种中极为重要的野生种质资源,研究其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对选育抗旱、抗寒、耐贫瘠、高蔗糖分含量的甘蔗新品种极为重要。为深入研究利用蔗茅野生资源,以保育在云南农业大学甘蔗研究所甘蔗种质资源圃的48份蔗茅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包括株高、叶宽、节间长度、茎径、锤度的田间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8份蔗茅材料在所调查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介于9.37%~33.52%之间;基于5个性状的聚类分析将所分析材料分为了3类以及很多小类群,表明所研究蔗茅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对蔗茅资源在甘蔗育种中的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采收期甜玉米品质性状的变化,以7个国内生产主推甜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授粉后15、18、21、24、27、30天共计6个采收期,动态监测甜玉米籽粒含水率、果皮厚度和糖组分等指标。结果表明:(1)参试甜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率在授粉后15~30天呈下降趋势,其籽粒含水率变幅为80.09%~68.76%。不同甜玉米品种间籽粒含水率的平均下降速率各异。‘京科甜608’、‘京科甜533’和‘中农大甜413’籽粒含水率下降速率相对缓慢。(2)参试甜玉米品种果皮厚度随授粉后天数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授粉后21天左右。不同品种间籽粒平均果皮厚度以‘京科甜608’和‘米哥’最低,为78.40 μm;‘中农大甜413’最高,为91.63 μm。(3)参试甜玉米品种籽粒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授粉后15~30天呈降低趋势,‘京科甜533’、‘京科甜183’、‘京科甜608’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授粉后15~24天相对较高。蔗糖和山梨醇含量随授粉后天数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授粉后21~30天,蔗糖含量以‘京科甜158’和‘米哥’含量相对较高。籽粒发育初期(授粉后21天之前),籽粒中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之后蔗糖逐渐增加。不同品种间,‘京科甜533’、‘京科甜183’、‘中农大甜413’和‘京科甜608’籽粒中总糖含量均高于‘米哥’,其籽粒中糖组分主要以果糖和葡萄糖等还原性糖为主,而蔗糖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南瓜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变异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20个具有代表性的南瓜自交系,分析其K、Ca、P、Mg、Cu、Fe、Zn、蔗糖、葡萄糖、果糖、总糖、β-胡萝卜素、干物质、蛋白质、纤维、淀粉、Vc、酸等物质的含量,旨在弄清不同南瓜间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这些品质性状中,β-胡萝卜素变异系数位于第一,而纤维的变异系数最小。Mg和K、Ca、P、Cu,Ca和Zn,蔗糖和总糖、干物质,果糖和葡萄糖,β-胡萝卜素和Vc、蛋白质等之间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该研究为南瓜育种的早期选择、种质资源的利用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银杏种质资源库中新收集30份特异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对AFLP遗传关系和叶片黄酮总量和3个主要单体(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及可溶性糖含量分析,探究各特异种质资源间遗传联系。研究表明各种质资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差异,不同种质资源黄酮总量和单体组成比例均具有较大差异,筛选出具有较高特异性的种质资源C16。以黄酮单体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系统聚类,与UPGMA聚类结果不能完全吻合,说明UPGMA聚类分析结果和叶片内含物含量聚类具有一定的差别。通过结合AFLP分子标记技术和生理特征探究特异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发掘银杏种质遗传变异,可以为选育银杏特异种质资源提供思路,后续种质资源筛选与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田间种植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的3个菜用大豆品种,在R5.5、R6、R6.2、R6.5和R7期取样,分析籽粒种皮、子叶和胚轴中蔗糖含量及4种关键酶活性动态,结果表明,籽粒不同部位蔗糖积累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R6.2期是高峰期,此时期品种台292、中科毛豆1号和品系121的胚轴蔗糖含量比子叶分别高57.6%、53.6%和44.2%;比种皮分别高71.6%、75.3%和73.6%。由于子叶干重占整粒重90%以上,因此整个籽粒的蔗糖含量主要由子叶决定。子叶的蔗糖磷酸合酶(SPS)活性高于胚轴和种皮,在R6.2期表现更加明显,且蔗糖含量高的品系121子叶中SPS活性高于另外2个品种;蔗糖合酶(SS)在籽粒形成期活性变化呈前期高于后期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灌浆前期R5.5期胚轴中;两种转化酶活性变化差异较大,中性转化酶(NI)活性一直呈不断下降趋势;籽粒不同部位NI活性无明显差异,而酸性转化酶(AI)活性差异较大;胚轴和子叶中AI活性明显低于种皮,且种皮中AI活性与种皮中蔗糖积累显著负相关(r=–0.59)。蔗糖积累与4种关键酶活性的相关分析发现,籽粒中蔗糖的含量并非受某一种酶绝对调控,SPS活性与SS+AI+NI活性总和之差与籽粒中蔗糖的积累显著正相关(r=0.53**)。  相似文献   

18.
The investigation of acid and sugar content in an array of apricot cultivars and progenies indicates the existence of marked variability. Citric acid varied from 0.17 to 1.20% and malic acid from 0.21 to 1.51% on fresh weight. Fructose varied from 0.27 to 1.60%, glucose from 0.90 to 3.13% and sucrose from 1.92 to 6.92%. The estimate of heritability was high for total and main sugars, reaching over 0.50%. Acids generally showed low coefficients, although those for citric (0.27) and malic (0.36) were good. With the exception of one progeny, all genotype/year comparisons were not significant, showing constant patterns for acid and sugars over the years regardless of the variability in absolute values. This means that the patterns of each genotype are under genetic control. The wide range of diversity in acid and sugar content in apricot germplasm and the independent heritability for most of these compounds make it possible to breed and select cultivars with improved flavour on the basis of superior phenotypes.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番茄糖组分的配合力及遗传力。采用6个性状不同的番茄材料作为亲本(编号分别为1、2、3、4、5和6),按照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p2),配成30个杂交组合。分析了番茄6个亲本和30个杂交组合果实中糖各组分(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配合力及遗传力。本试验得出蔗糖品质性状组合间的F值只有亲本达到极显著的水平,而杂交组合和基因型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所以不能对它做配合力分析,也就是说蔗糖在各个组合中的差异是不明显的。葡萄糖和果糖品质性状在亲本、组合间和各基因型间的F测验值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它们的差异较大,可以按照Griffing I进行番茄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遗传研究表明亲本3和4为优势育种中番茄高糖育种的优良亲本,而组合3×4也是选育含糖量高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0.
盐胁迫对苗期番茄蔗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伟  姜晶  李天来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84-184
研究了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番茄苗期蔗糖代谢相关酶(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变化与糖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盐胁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番茄幼苗体内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降低蔗糖的含量。短期盐胁迫可以提高番茄幼苗体内转化酶的活性,使相应的可溶性酸性转化酶mRNA水平提高,处理后期转化酶活性及可溶性酸性转化酶mRNA水平下降;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降低,但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表明盐胁迫主要通过调节转化酶表达与活性变化来影响番茄苗期的蔗糖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