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北京郊区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信息管理平台研发与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士伟  李红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167-171
为提升北京郊区农村信息化和都市型现代农业水平,依据郊区农村和农业现状,利用Oracle数据库、ArcSDE和3S等相关技术手段构建了北京郊区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信息管理平台。从前期准备、系统平台开发、平台测试、平台培训、平台运行与维护和数据更新等角度讨论了该系统平台的研发与建设工作,同时指出了系统平台建设的主要特点及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实践证明,该系统平台可以实现北京郊区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信息的空间一体化管理,为各级政府农村和农业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和分析工具,对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广平县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土地整治规划及工业、商业等建设用地规划满足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采用调查和统计方法,测算了广平县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潜力。结果表明:从潜力来源类型看,广平县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潜力从大到小依次是: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从潜力来源组合的区域分异看,广平县可分为:耕地和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区、耕地整治开发区、耕地整治为主兼顾农村居民点整治区。由此得出,优先安排广平镇城乡土地综合整治及东张孟乡沙荒地开发项目,适度推进其他乡镇耕地及农村居民点整治,制定鼓励村集体和农户自主开展土地复垦的政策,而无需安排复垦项目。  相似文献   

3.
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提出了一系列利农政策。但农村改革仍面对诸多难题,农村社会文化水平低、体制风俗落后、思想封建等问题都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主要阐述了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吸水性树脂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其超高吸水和保水性,高吸水性树脂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并且在无土栽培中显示出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首先回顾了高吸水性树脂的超高吸水性、保水性和保肥性;其次简述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然后从栽培基质的角度总结了高吸水性树脂与其他栽培基质混合使用作为保水保肥剂以及其单独作为栽培基质——水晶泥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状况;最后为促进高吸水性树脂在无土栽培中的大范围推广应用,笔者提出了今后的几个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改善对农村水利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农村水利改革发展的基础,进一步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水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种业导刊》2015,(2):30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全文约12000字,一共涉及5大方面,分别是:一、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二、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三、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四、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五、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重庆市綦江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夯实产业扶贫新基础三角镇中坝村是綦江区有名的贫困村,如何让中坝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区科普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华  刘义诚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162-167
随着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由乡村转移到城镇,农村也由村落向社区发展。农村社区作为农村居民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能够反映农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具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多功能性。笔者在分析对比农村科普、现代科普、城市科普特点的基础上,简述了农村社区科普的内涵,回顾了中国农村社区科普实践。在总结农村社区科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社区科普工作运行机制框架,提出了开展农村社区科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为农村社区科普工作开展和农民素质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大片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生活急需保障。为了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消除城乡二元发展的弊端,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被提出并实践。通过对昆山这一社会保障领跑城市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昆山社会保障的现状,归纳出该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着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差距依然存在以及农民自我保障的能力相对不足两点问题,并基于这些不足,结合昆山市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推进昆山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几点意见,即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农村社保资金、建立地方性法规、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出台就业扶持政策、增强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安海燕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7):101-104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难点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而欠发达地区的成功案例具有较大的推广意义。以贵州湄潭县为例,在认识其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后,对首批新农村建设的13个试点村进行系统调研分析。结果表明:调研区生产方式基本发生了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适合每村自身发展的主导产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黔北新民居的打造村容乡风有了较大的改善;“四民”项目的实施推进管理民主化。另外对调研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进行总结,主要有特色产业带动性、立体农业带动型和企业带动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冬枣引种栽培区气候适宜性的灰色综合评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建立一套适合冬枣引种栽培区气候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为冬枣的引种栽培和生态生产区划提供依据。在构建了冬枣“理想产地”的气候生态场的基础上,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山西省冬枣主要引种栽培区和冬枣原产地(山东沾化和河北黄骅)的气候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山西南部黄河沿岸的气候最适宜,、运城盆地和临汾盆地次之,晋中盆地和忻州盆地气候不适宜,冬枣原产地--山东沾化和河北黄骅均为冬枣的适宜产地,这与生产实际相一致。建议冬枣可在运城盆地、山西南部黄河沿岸和临汾盆地推广栽培,而晋中盆地和忻州盆地不宜引种栽培。灰色关联度分析用于冬枣引种地气候适宜性的评价,简便可行,且结果客观。  相似文献   

12.
陆刚  乔寒  董晓娟 《保鲜与加工》2023,23(11):71-75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城乡居民消费的升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冷链物流市场快速增长,但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滞后,存在明显的短板,已不能适应农产品市场的流通需求。河北省农产品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对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现状进行调研总结的基础上,从规划布局、技术标准、信息化建设、创新模式和构建冷链物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河北省冷链物流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基于河北省520个农户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农户意愿是当前保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城乡用地增减挂钩的原则之一。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城乡用地增减挂钩的主要目标。居民点整理的顺利实施需要农户的支持和配合。虽然整理政策的实施原则是尊重农户的意愿、保护农户利益,但是,农户对当地的实施措施和所得“实惠”是否满意,对此项政策是否支持,对居民点整理工作顾虑是什么。本文以河北省几个居民点整理县(市)为例,采用发放问卷和实地采访的方式收集数据资料,从“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的认识”、“认为是否能从整理中得到好处”、 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顾虑”三方面调查农户的意愿,并分析其顾虑。并提出居民点整理政策要以人文本、实事求是、完善相关整理措施等消除农户当前顾虑。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农村信息化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淑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460-463
本文在研究国内农村信息化水平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河南省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及《河南统计年鉴2008》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层次聚类法,准确、全面、有效的实现了对河南省农村信息化水平的评价。该评价对于全面掌握河南省农村信息化基本情况,研究制订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科学决策,更好地推进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此研究叙述了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险对构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并对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险严重缺位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分析表明: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根源在于筹资机制和筹资模式的不完善,根据这一筹资问题的现状,对如何完善河北省新农村养老保险的筹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村信息贫困的河北农民信息素质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农村信息贫困的成因是有效破解农村信息贫困的前提之一。农民是农村信息需求的最重要主体,其信息素质直接影响着信息需求的认识与表达。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最基本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法,从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两个方面对河北省564个农民的信息素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农村信息贫困在信息需求层面的原因,以期为农村信息贫困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立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5年江苏省土地利用、村镇建设和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对全省65个地域单元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省65个地域单元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分值介于18.3~83.4,基本呈正态分布规律。全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从南向北大致呈降低态势。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有序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南京市六合区为研究区域,以行政村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综合确定权重,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农村居民点整理在时间上分为三期:近期整理区:拟整理面积2247.21 hm2;中期整理区:拟整理面积9574.23 hm2;远期整理区:拟整理面积:2852.51 hm2。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研究,从理论层面上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民视角的河北省农村信息供给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信息供给层面分析农村信息贫困的成因是有效破解农村信息贫困的前提之一。农民是农村信息供给的主要受体,其对农村信息供给的了解和认知,是考察和评价农村信息供给的重要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法,从信息产品、信息供给主体、信息供给环境和信息受体等四个方面对河北省564个农民进行了农村信息供给状况的调查研究,探讨农村信息贫困在信息供给层面的原因,以期为农村信息贫困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e research on architectures with ethnic characteristics increase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objectives of which is to find whether there is good adaptability between the space and forms of architecture and area climatic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field measurement of parameters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of stilt style architecture of the minorities in Guilin of Guangxi province and ordinary residential building, and using Design-Builder simulation software to model, conducting the CFD simulation, thermal environment inside the building and indoor temperatures of the whole year were obtained, then we calculated that thermal comfort index inside the building for the full year. Compar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 concluded that thermal environment inside the building and thermal comfort index of stilt style architecture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ed the ordinary ones. Stilt style architectures are more suitable to the climates in Guangxi province.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stilt style architecture is still at an early age, and this paper can provide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of stilt style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