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依靠科技支撑是推进成都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关键,全面谋划是其首要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论证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路线图。成都市具备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基础和条件,但在技术链、产业链和科技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提出了成都市“十二五”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旨在从实用角度为其他省市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市场竞争力低和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加快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良种化工程实施2a来,我们坚持育、引、繁、示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努力从育种招投标这个源头抓起,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现总结如下: 1 健全了组织领导结构,为育种招标做好了组织保证 为了搞好育种招标工作,成立了农业(种植业)良种化工程建设项目招标领导小组,组长由省农业委员……  相似文献   

3.
杨佩林 《种子科技》2019,(14):131-132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植业和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重要内容。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成为了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的重要措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可以有效提取农业废弃物中的有机物,缓解土地资源污染问题,有效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从国家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的扶持力度、农民认知程度等方面,探讨了目前阶段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的发展状况,发掘出目前阶段进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策划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且提出对未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憧憬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罗芸  金溯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6):117-119,134
针对近几年悄然兴起的订单农业,从产生背景、现实意义、现状剖析及今后展望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突出论述了订单农业的生命力和对引领农民走向市场、实现诸多发展农业措施的重大意义,特别分析了订单农业推进中的种种制约因素和发展的艰巨性,从而明确指出,在引导订单农业发展的实践中,切忌过多干预、急于求成,而要在营造环境、健全市场、完善法治几方面创造条件,为订单农业健康发展廓清道路。  相似文献   

5.
凹凸棒石在农业生产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凹凸棒石作为一种稀有的非金属矿质资源,其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近几年来凹凸棒石在农业生产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良好的保水、保肥和改善土壤的能力,能很好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更好地应用凹凸棒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凹凸棒石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凹凸棒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指出凹凸棒石在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及对策,并对凹凸棒石在农业生产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合理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关中西部农业产业化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推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实现产业化经营,是提高中国农业的整体素质、综合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分析关中西部资源、产业现状、制约因素的同时,提出了促进关中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工业大麻育种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工业大麻的种植状况、品种状况、育种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系统分析了黑龙江省工业大麻的育种状况,明确了黑龙江省工业大麻的育种目标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今后工业大麻应采用传统育种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利用黑龙江独特的资源和地域优势,培育出适宜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抗、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工业大麻新品种。同时加快选育优质专用型工业大麻品种,以满足工业大麻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这对黑龙江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及提高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978~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种业形势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结束了干百年来“家家种田、户户留种”的历史,国有种子企业从应运而生到悄然退出历史舞台,种子市场从唯一主体到多元竞争,从垄断经营到民营、外资群雄逐鹿、百舸争流,种业不仅顺应时代潮流创造了自身的辉煌,而且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种子已经成为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重要因素,在农业进步的各种因素中,种子所占的贡献份额高达36%。  相似文献   

9.
依照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提出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的要点与实质,并展望了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带来的突破与贡献。  相似文献   

10.
GIS在现代化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出发,对国内外GIS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分别从农业用地评价、农业气候与生产区划、水资源管理与规划保护、农作物防虫治病、精确农业和数字农业、施肥管理以及其他方面进行了介绍。就GIS技术在我国今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研究和应用重点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杨瑞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11-14
清末民初以来,农学界人士开始集结同人,以学会组织的形式推进农学研究。中华农学会是民国时期会员最为众多,组织最为稳固,会务最为活跃的全国性农学团体。但是,关于其成立的时间、地点以及首任会长等基本问题,学界长期以来存在诸多不同说法,就连当事人的回忆也各不相同。参照比勘各方留存资料,重新考订中华农学会成立及其初期的基本史实,尽量呈现其"近真"历史图像。  相似文献   

12.
1840年以前的清代是农业发展的繁荣鼎盛时期,关中农学家杨屾是蚕桑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对关中农业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但其农桑并存的观点并未持续发展.以杨屾的农桑俱全的种植思想为切入点,总结了这一时期陕西关中主要副业发展的特点,即由蚕桑业发展为植棉业.试图分别从棉与桑发展的条件着手,用多个角度全面的分析清代棉桑关系变更的原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杨屾农桑观点在当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可行性,后未发展下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王树英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9):248-252
为了弘扬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继承传统农学精华,对晚清大学士祁隽藻撰写的《马首农言》一书,进行了全面探讨。对该书中关于整体提高“三农”经济、文化、风俗的改革性主张以及该农书中介绍的核心技术锄耕作业进行了总结,指出祁隽藻的《马首农言》所论所述,切合实际,针对性强,曾对当时及以后的国内“三农”活动,产生过积极的指导作用,并认为这是一部思想性和学术水准很高的著作。今天,重新认识和研究《马首农言》,对于进一步开发、利用、保护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吸取其颇具价值的文化营养,意义甚为重大,特别是对于培养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包括净化乡间民风而言,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考证了甘薯传入我国的时间及路线,根据甘薯耐旱、耐瘠薄以及高产稳产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甘薯传播、推广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探讨了甘薯引种传播对农业生产带来的重要影响。指出:甘薯的广泛传播是清代民国时期人口快速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royal gardens from the initial generation period (Zhou,Qin and Han dynasties) to the late mature period (middle Qing Dynasty to the late Qing Dynasty).Through the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royal gardens in different periods,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gardening skills and overall layout of the royal gardens in each period were obtained,and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hole historical period of the Chinese royal gardens were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16.
吴宾  党晓虹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405-405
明清时期,平原地区宜农土地的垦殖基本饱和,人口继续膨胀,人均耕地日益减少,严峻的生存危机迫使人们大量涌入资源丰富、荒而未僻的广大山区,从而掀起山区开发的高潮,山区经济成为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从明清时期陕南地区的人口迁移及其成因的分析,探讨该地区农业人口增长的基本规律及农业开发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7.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1870-1930),the social classes in Yangzhou were basically dominated by officials,businessmen,and scholars.In the building number,scale,and functional evolution of their home gardens,these three classes were different,reflecting abundant connotation of characteristic of the time and regional culture,revealing the inheritance path of Yangzhou culture,as well as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home gardens in Yangzhou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相似文献   

18.
Academy is a special education organiza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institute in ancient China, founded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prospered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Academy garden as 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 shows ethn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regions inhabited by ethnic groups.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brings forward the institution of a "Qing Dynasty Culture Heritage Corridor-From Beijing to Shenyang".This corridor spans more than 600 km,composes of more than 50 important historic nodes.There are 6 nodes in the world culture heritage list;12 nodes in the national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unit list and 18 nodes in the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unit list of Liaoning or Hebei Provinces.To establish and protect the "Qing Dynasty Culture Heritage Corridor-From Beijing to Shenyang" is the demand of protecting this linear cultural sight heritage1,is also the demand of constructing high effect and basic forward-looking zoology establishment,is the demand of developing cultural tour even more.Especially,this heritage protecting method like heritage corridor is not sufficiently recognized today,instituting one heritage corridor provided with characteristic of our country has important meanings.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业生产效率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1995—2009年中国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系统测度。分别分析和评价了中国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表明:规模效率对中国小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影响较大,而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生产方式限制了规模效率的提高。所以国家应该在此基础上完善中国土地经营制度,鼓励农户规模经营,提高中国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