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昆虫与植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成分,研究昆虫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的维持及其演化机制尤为重要。植物叶片化石中保存有丰富的昆虫取食遗迹形态,是研究植食性昆虫和植物相互关系演化的绝佳材料。高山栎类为壳斗科栎属植物,不但是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横断山地区现代森林植被中的优势种,还具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楚雄州自然分布(少数几种为栽培)的双子叶植物有2939种(含种以下单位),隶属170科914属。本文对其区系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双子叶植物科的分布类型主要是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型(41科,占24.18%)和热带——温带分布型(31科,占18.24%)为主。属的分布类型主要以泛热带分布型(243属,占26.59%)、东亚分布型(112属,占12.25%)和北温带分布型(94属,占10.28%)为主。楚雄州双子叶植物区系特征有以下显著特点:①植物种类丰富;②区系成分复杂、起源广泛;③热带、亚热带成分突出。  相似文献   

3.
六种前胡属植物叶表皮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前胡属6种植物的叶表皮进行了观察, 从显微镜观察的结果表明:前胡(P.praeruptori)的叶片气孔仅存在于下表皮,红前胡(P.rubricaule),松潘前胡(P.songpanens),长前胡(P.turgeniifolii),滇西前胡(P.delavayi)和刺尖前胡(P.elegans)的叶片两面表皮均有气孔;气孔类型均为不规则形;上下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可区分为近平直、浅波状和深波状;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在属内种间,尤其是在近缘种间有所差异,可以作为鉴别特征。六种前胡属植物的叶表皮形态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葛兵兵  窦全丽  张仁波 《种子》2014,(4):53-55,59
通过科考及资料总结、标本馆查询、标本采集和鉴定等方法,对遵义市的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遵义市共有种子植物170科,包含982属3 596种,植物种类丰富;科级区系和属级区系都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本地区含有50种以上的大科占总科数的比例为11.76%,科的数量最少,但包含的植物属数和种数在总属数和总种数中比例均为最大,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的主要成分;仅包含1种的小属占总属数的比例最大,但所包含的种数占总种数的比例最小,说明属级区系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而属下包含的物种比较单一;中国特有科植物2科:银杏科和杜仲科;中国特有属植物46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保护海南省陵水河流域植物资源,在广泛查阅文献与外业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该流域的植物区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陵水河流域共记录到维管植物458种及种下单位,隶属于127科360属,其中蕨类植物19科23属24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105科334属431种;(2)种子植物中含10种以上的科有10个,含4种以上的属有8个;(3)种子植物科和属分别对应有9个和14个分布区类型、7个和9个变型,且二者的泛热带成分分别占非世界分布的53.49%、29.32%;(4)中国特有属数量稀少,只有3个,占非世界属总数的0.82%;表明陵水河流域植物资源丰富,被子植物居首,科、属分化程度比较高,区系优势现象较明显,植物分布类型多样化,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显著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和温带过渡性质;(5)陵水河流域记录到国家级、省级保护植物15种。对系统了解流域内植物起源和发展变迁进程、植物地区区域特征和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现在通常所说的杜鹃花是指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的总称.杜鹃花属是杜鹃花科中种类最多、最富特性的一个大属,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全世界杜鹃花属植物有1000多种,我国约570种,其中特有种400多种.我国西南地区是杜鹃花分布的集中地,其中云南、四川和西藏是杜鹃花种类最多、生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快速分析比较5种蜡梅属植物新鲜叶片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差异。结果表明:5种蜡梅属植物叶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蜡梅叶中的特有挥发性成分为罗勒烯(10.5%)、乙酸芳樟酯(27.8%);突托蜡梅叶中的特有成分有1,8-桉叶素(18.27%)和大根香叶烯(37.22%);柳叶蜡梅、浙江蜡梅及山蜡梅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有α-蒎烯、月桂烯、1,8-桉叶素、毕橙茄油烯、β-榄香烯、石竹烯、大根香叶烯、3-(4,8-二甲基-3,7-壬二烯)呋喃等萜类成分。在5种蜡梅属植物中,柳叶蜡梅、浙江蜡梅和山蜡梅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比较相似,蜡梅与突托蜡梅的成分与前3种略有不同。蜡梅叶中的特有成分罗勒烯、乙酸芳樟酯可与其它4种蜡梅属植物叶进行区分,1,8-桉叶素也是可以区分蜡梅叶和其它4种蜡梅属植物叶片的关键成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式可有效富集叶片中的香气成分,且方法简便,重现性较好,可作为蜡梅属植物叶片挥发性成分的前处理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概述越橘属植物的种类、分布及营养功能成分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乌饭树、蓝莓等典型越橘属植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为今后越橘属植物资源的深入研究与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玉米田植物线虫群落组成及垂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玉米田植物线虫群落组成和垂直分布,于2007年采用蔗糖梯度离心法对80份土样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13个植物线虫属,玉米田不同施肥方式下植物线虫大部分为共有属。化肥配施有机肥区有1个特有属为拟毛刺属(Paratri-chodorus),化肥区有1个特有属为小环属(Cri-conemella),无肥区没有特有属。玉米田植物线虫主要集中在0~40cm土层,其中,玉米田单施化肥和无肥处理植物线虫密度在20~30cm土层达到最大,然后随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植物线虫数量在10~20cm土层达到最大值,30~40cm土层又达到一个峰值然后下降。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近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科研团队在报春花属植物自然杂交与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学主流期刊《BMC植物生物学》上。我国西南地区具有丰富的报春花资源,这里被认为是世界报春花属植物的起源和分布中心。报春花属植物中真正的自然杂交研究实例很少,在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新品种开发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以野生宁前胡根、茎、叶为外植体对其愈伤组织诱导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野生宁前胡高效快速繁殖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佳条件为NAA 0.5 mg/L+TDZ 0.05 mg/L,最高诱导率为95.56%,黑暗或低光照度以及叶片远轴面接触培养基有利于叶片愈伤组织的形成,出愈最早时间为8d;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最佳条件为NAA 0.5 mg/L+6-BA 2.0 mg/L,最高诱导率达80.00%;根愈伤组织诱导最佳条件为NAA0.5 mg/L+6-BA2.0mg/L或2,4-D 2.0 mg/L+KT 0.5 mg/L,最高诱导率达78.89%.  相似文献   

12.
不同密度麻疯树林地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科学评价不同密度麻疯树林地的土壤肥力变化,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结合水肥调控技术等措施,来改善不同密度麻疯树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维持其林地生产力水平,为科学营造和管理麻疯树林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使之加快麻疯树的规模化发展,对云南省双柏县3种不同密度麻疯树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类群进行对比研究,并对麻疯树林地微生物进行聚类分析及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3种林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有明显差异,样地2最多,样地1和样地3相差不大;不同土层的微生物数量变化也有所不同,0~15 cm之间土壤细菌、真菌数量逐渐上升,11~15 cm处达到峰值;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细菌、真菌数量又呈现下降趋势;样地2物种多样性指数也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地,这可能是由于适度的密度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在种植麻疯树时,适宜密度为2 m×3 m。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讨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规律。选取冀北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地为研究对象,以退耕封育草地为对照,对比分析3种不同退耕还林样地(沙棘林、柠条林、榆树林)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明显。土壤容重平均值排序:沙棘林(1.17 g/cm 3)<榆树林(1.24 g/cm 3)<柠条林(1.26 g/cm 3)<封育草地(1.61 g/cm 3);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值排序:沙棘林(55.29%)>榆树林(52.55%)>柠条林(51.93%)>封育草地(38.85%);有机质含量平均值排序:沙棘林(3.191%)>柠条林(3.128%)>榆树林(2.804%)>封育草地(2.536%)。退耕还林实施后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积极作用,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存在差异,沙棘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文冠果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建立文冠果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从而为文冠果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从定西巉口林场文冠果人工林内选取健康嫩叶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影响ISSR-PCR反应各因素的浓度,分析因子包括模板DNA用量、退火温度、dNTP浓度、Mg2+浓度、引物浓度及TaqDNA聚合酶用量等。通过研究,找出了各因子合适的条件,建立并优化了文冠果ISSR反应体系,即20μL总反应体系含模板DNA约30 ng,Mg2+2.5 mmol/L,引物0.2μmol/L,dNTP 0.20 mmol/L,Taq聚合酶1 U。试验结果表明,在此反应体系下可得到多样性好、条带清晰的图谱。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生物测定法研究油松根际土对不同物种的化感效应,以期为油松林的乔灌草复合提供科学依据。设定油松根际土化感效应研究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5、1、3、5、7、10 mg/m L,测定提取液对油松、刺槐、侧柏、胡枝子、绣线菊、冰草、紫花苜蓿发芽与生长化感效应。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浓度下,油松根际土对刺槐、紫花苜蓿呈抑制效应,且随浓度的加大抑制效应不断加强;对侧柏起促进作用;油松根际土对油松、胡枝子、绣线菊、冰草的化感效应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因此,从油松根际土化感效应的角度考虑,在油松林营造乔灌草复合植被时,应优先考虑侧柏,慎重选择刺槐、紫花苜蓿,选择复合胡枝子、绣线菊、冰草时应该注意油松林的间伐以及间作的密度。  相似文献   

16.
果林下六种牧草的光响应特性与地上生物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果林下间作菊苣、紫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驯鹿)、红三叶、鸭茅、无芒雀麦,对6种牧草的产量和光响应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不同牧草在果林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六种牧草产量的高低依次为菊苣>驯鹿苜蓿>新疆大叶>鸭茅>红三叶>无芒雀麦。利用叶子飘新模型[15~16]对6种牧草的光响应曲线拟合表明菊苣、紫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驯鹿)的光合能力较强,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大于15μmol CO2.m -2.s – 1。六种牧草的光补偿点的大小为鸭茅<菊苣<新疆大叶<驯鹿苜蓿<无芒雀麦<红三叶,光饱和点为驯鹿苜蓿>新疆大叶>无芒雀麦>鸭茅>红三叶>菊苣;六种牧草在光量子小于400μmol m-2.s-1时Pn均值与第一茬鲜草产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效玉米秸秆降解菌复合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秸秆降解所需的酶系及微生物之间的协调性,通过增加菌种多样性,实现秸秆降解菌剂的高效稳定;首先采用驯化和分离纯化的方法,得到不同的天然菌群和单菌株,然后将其进行有效的组配和限制性继代培养,以构建秸秆降解复合菌剂。结果表明,通过单菌种组配,得到由纤维素降解菌Y11-4和X2、木质素降解菌L3、酵母菌J6组成的秸秆降解率最高的菌种组合:Y11-4+X2+L3+J6。以秸秆为唯一碳源进行限制性继代培养,依据pH恒定,得到5种分别来自腐烂秸秆、森林土、菜园土、竹林土及麦田土的驯化系。通过菌系组配,得到了一个来源于森林土、竹林土和腐烂秸秆的驯化系组合,其秸秆降解率为38.3%。进一步将驯化系组合与单菌株组合复配并限制性继代培养,得到的秸秆降解复合菌剂在14天内秸秆降解率达到45.7%。结果表明,通过增加菌种多样性和继代培养构建秸秆降解复合菌剂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城市森林自然演替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加强城市植被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完善城市植被生态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对哈尔滨城市森林自然演替格局进行研究。采用植被社会学调查与每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哈尔滨11种城市森林类型进行天然更新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木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组成有所差异,不同城市森林类型在维持木本植物多样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胸径级频率分布的形状,将各树种的种群结构归纳为3种类型:种群结构单峰型的为中东杨(Populus berolinensis)、黑皮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var. mukdensis)、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L型代表种为山杨(Populus davidiana)、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榆树(Ulmus pumila);间歇型主要代表种为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研究结果表明,生境、种源、种子扩散方式为哈尔滨城市森林林下植被自然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用不同浓度山羽藓水提取物(0,0.04 g/L,0.40 g/L,4.00 g/L)处理青海云杉种子,探究山羽藓对青海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显示,高浓度(4.00 g/L)山羽藓水提取物对青海云杉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及幼苗的胚根和干重均表现出抑制作用,而中等浓度(4.00 g/L)水提物则促进幼苗胚根和胚轴的生长,但各浓度水提物均对青海云杉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山羽藓水提物均显著降低CAT和SOD酶活性;对POD酶表现为中、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对APX酶活性仅在低浓度(0.04 g/L)存在促进作用。各浓度山羽藓水提物均显著抑制青海云杉幼苗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处于分裂期细胞数量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减少。本研究证实了高浓度山羽藓水提物对青海云杉存在化感抑制作用,这将为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林下的地被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