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了获得高产蛋白酶的菌株,将其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从青岛市胶州湾海泥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蛋白酶的海洋菌ZR-Pw。通过菌株ZR-Pw的菌落形态、菌体形状、革兰氏染色,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对菌种进行鉴定;将ZR-Pw接入发酵培养基中,测定该菌株的生长曲线、产酶曲线,确定其产酶的最适温度及pH。结果显示:菌株ZR-Pw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在生长到18 h时,菌体生长量达到最大值。在菌株生长到24 h时,产酶量达到最大值。该菌株产酶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 8.0。试验为菌株ZR-Pw产蛋白酶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深绿木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灰树花染病时分离出一株具生防潜力的木霉菌,为了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并对其生长培养基、温度、pH、碳源、氮源和维生素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深绿木霉;该菌株在PDA、MEA、基本培养基和查彼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2天即能长满平皿。在10~37℃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以25℃时菌丝生长最快,30℃时产孢量最大。在pH 2~10范围内,菌丝菌均能生长,pH 5~7时菌丝生长最快。牛肉膏为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葡萄糖为最佳的碳源,维生素B6对菌丝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3.
蛋白酶在食品、医药、饲料、洗涤剂等行业中应用广泛。利用酪素培养基从牛粪中筛选出一株产蛋白酶的菌株2021-9,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16S r DNA鉴定,并对其生长条件及产酶情况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菌株属于Serratia属;该菌株最适生长的碳源为0.3%蔗糖,氮源为2%酵母粉,pH值8.7,温度为37℃。该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为3.2%麸皮,3%黄豆粉,4%玉米粉,0.4%Na_2HPO_4,0.03%KH_2PO_4,最大酶活达到29.834 U/m L,为产蛋白酶菌株筛选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鹿蹄草内生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生真菌对鹿蹄草的生长、抗逆等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1株鹿蹄草内生真菌R25(Nectria sp.)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报道,旨在为该菌株在鹿蹄草等园林绿化植物引种驯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研究发现:R25在培养的1~2天生长缓慢,3~10天生长迅速,11天后生长趋于稳定。该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0~25℃,最适生长温度为20℃;在pH 4.0~8.0之间均能生长,最适生长pH为5.0~6.0;在各光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黑暗对生长更有利;该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硝酸钾,且在OMA培养基中产孢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5.
杨梅汁中酿酒酵母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得到适合发酵杨梅果酒的酵母菌株,从优质自然发酵杨梅汁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酵母Y-9,对该酵母菌进行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等试验,结果显示,杨梅酒中的酵母菌为郎比可酒香酵母(Brettanomyces lambicus)。该菌在麦芽汁中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4℃,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分别为10℃和39℃;最适生长pH为4.5,最低和最高生长pH分别为2.5和9.0;耐酒精为14%。  相似文献   

6.
张聪颖  蒋继志  梁娇  乔柳  黄杰 《作物杂志》2019,35(6):162-33
为明确马铃薯致病疫霉拮抗菌HT-6的生物学特性及抑菌潜力,通过对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并测试了不同温度、pH、紫外线以及传代对该菌株菌液抑制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影响。综合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确定细菌HT-6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菌液中抑制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物质经100℃处理60min、pH值6~8处理24h、30W紫外线照射8h、连续传代10次,抑菌率仍保持在80%以上。这些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HT-6及其产生的抑菌物质除不耐酸碱外,耐热、抗紫外线且适于长期保存,将其开发成预防马铃薯晚疫病的生防制剂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环境因子对荔枝霜疫霉生长及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就环境因子对荔枝霜疫霉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孢子囊萌发及侵染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结果表明,该菌生长及产孢最适的温度为24℃,pH值为 7.0;菌丝生长最适的光照时间为20 h,产孢最适的光照时间为16 h;另外该菌孢子囊的致死温度为45℃,10min。另外,实验还明确了该菌在不同的温度条件、光照时间、pH值和营养成分下其萌发状态和萌发率不同。该菌pH值为7,光照时间为20h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所产生的孢子囊,在24℃条件下萌发率最高。此外,该菌在24-28℃条件下最易侵染荔枝果实,其发病最为严重。实验结果加深了对该病菌的了解,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长枝木霉TlCC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木霉TlCC,为明确其分类地位及其生物学特性,对该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并对其生长培养基、光照、温度、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和pH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 longibrachiatum)。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TlCC在PDA上生长量最大,查氏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生长量最小;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无明显差异,但在连续光照条件下可明显促进孢子产生;在15~40℃范围能够生长产孢,在35℃时菌丝生长最快,但产孢量在25~35℃最大;果糖最能促进菌丝生长,果糖、可溶性淀粉最有利于产孢;谷氨酸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都有促进作用;Cu最能促进菌丝生长,而Zn、K和Mg则对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Cu最有利于产孢,Zn对产孢明显抑制;在pH值在2~10范围内均可生长,在pH为5时为生长最佳,在pH值3~7范围内最有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9.
长枝木霉TICC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木霉T1CC,为明确其分类地位及其生物学特性,对该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并对其生长培养基、光照、温度、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和pH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 longibrachiatum).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T1CC在PDA上生长量最大,查氏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生长量最小;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无明显差异,但在连续光照条件下可明显促进孢子产生;在15~40℃范围能够生长产孢,在35℃时菌丝生长最快,但产孢量在25~35℃最大;果糖最能促进菌丝生长,果糖、可溶性淀粉最有利于产孢;谷氨酸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都有促进作用;Cu最能促进菌丝生长,而zn、K和Mg则对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Cu最有利于产孢,zn对产孢明显抑制;在pH/值在2~10范围内均可生长,在pH为5时为生长最佳,在pH值3~7范围内最有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10.
低温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新疆高海拔地区采集土样中定向筛选得到1株低温淀粉酶产生菌株LA77,初步鉴定为解淀粉类芽孢杆菌(P.amylolyticus)。摇瓶发酵实验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温度为35℃,最佳产酶pH值为6.0,生长高峰出现在第30h,产酶高峰出现在38h,低温淀粉酶的活力达到34.5U/mL,温度超过40℃时此酶极易失活。此菌株生长周期短,产生的淀粉酶在温度高于40℃极易失活,在化工和食品等行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土壤中氯嘧磺隆残留对土壤的危害问题,从长期施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分离出1株对氯嘧磺隆有降解作用的菌株。通过采用生理生化、16S rDNA鉴定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其生理生化特性和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最适生长温度30~35℃,pH 5~6,最佳接种量为5%。最终得出结论该菌在最适生长条件下,以100 mg/L的氯嘧磺隆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5天,其降解率达到80%以上,与L-7混合后其降解率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棉酚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醋酸棉酚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到2株棉酚降解菌,命名为MM-2及RP-3。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MM-2与基因登录号为AF219122.1(Fusarium oxysporum)的同源性达93%,推测MM-2属于镰刀菌属;RP-3与EU294522.1(Rhodotorula mucilaginosa)的同源性达92%,故此推测RP-3属于红酵母属。棉酚降解菌在不同碳源及温度条件下生长试验表明:MM-2在葡萄糖中生长好于在棉酚中,葡萄糖中最适取种时间为48~72 h,棉酚中最适取种时间为60~84 h,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RP-3在葡萄糖中的最适取种时间为24~48h,最适生长温度在25~30℃之间。RP-3在棉酚中生长时,由于醋酸棉酚本身为黄色晶体,影响了OD值的结果,但仍能显示出对棉酚具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高温高效分解茶渣的菌株。利用高温特殊生境分离方法,从废弃茶渣中分离到有分解茶渣作用的5株菌,其中Fb菌株产生的蛋白酶、纤维素酶的活力均最高。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以及生长特性等研究,并克隆Fb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Fb属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可耐受55℃的高温。最适生长条件为:装液量30 mL、摇床转速分120 r/min、培养温度42~45℃、初始pH 5.0~7.0、培养时间16 h、盐度1.0%~6.0%。本研究首次在茶渣中分离筛选出贝莱斯芽抱杆菌,为茶渣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正常发酵的生料醋醅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醋酸菌,通过形态学、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为巴氏醋杆菌。菌株发酵过程中,改变发酵温度和初始乙醇添加量,研究其对有机酸种类和含量的影响,为评价食醋品质提供参考依据。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样品,检测到的有机酸有草酸、乳酸、乙酸、柠檬酸,最高含量分别是2.5 mg/100 mL,5.0 mg/mL,3.4 mg/100 mL,0.17 mg/mL。在37,42,47℃这3个温度下最适宜有机酸生成的乙醇添加量分别是4%,6%,2%,最利于醋酸菌发酵的温度是42℃。  相似文献   

15.
菌株M降解硝基苯的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受硝基苯污染的土壤筛选出能以硝基苯为唯一碳源菌株M,其最佳培养条件:pH值为7,温度30℃,摇床转速200 r/min,接种量10%(v/v)。在此最佳条件下,考察了菌株M对硝基苯浓度的耐受性、降解动力学、培养基的TOC和生物毒性。菌株M对硝基苯的最大耐受浓度为900 mg/L。300 mg/L的硝基苯经菌株M降解后的代谢产物的TOC从1400 mg/L降到400 mg/L,生物毒性在12 h内逐渐降低直至无毒。当硝基苯浓度≤415.92 mg/L时,菌株M降解硝基苯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菌株M对硝基苯的降解也符合Andrews抑制模型,模型参数分别为qmax=60 h-1,Ks=100 mg/L,Ki=350 m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山西省重金属铅污染的问题,开展耐铅菌株的筛选工作,以期为微生物修复土壤提供理想菌株。[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重金属污染的新鲜土中筛选耐铅菌株,经生理生化分析及16SrDNA基因扩增测序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最终筛选出一株高耐铅菌株GDYX03,鉴定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该菌株最佳培养条件:接种量为10%,通气量选择10 mL装液量,温度为30 ℃,pH值为6。菌株GDYX03的最大耐铅浓度达2000 mg/L,在含铅水溶液中对铅吸附率高达98.88 %,吸附量达19.78 mg/g。[结论]该实验筛选出的高耐铅菌株对铅具有较高的吸附效果,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