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回顾了新中国玉米生产形势和消费形势,尽管新中国玉米生产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未来继续提高玉米生产能力的难度加大,玉米消费需求呈现刚性增长趋势,国内玉米供求关系将由供大于求逐步转向供求平衡甚至供应偏紧,玉米有效自给的压力增大,玉米产业不确定因素增多,风险加大。在剖析农业资源紧缺、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等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中国玉米产业发展提出了科学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品种与区域布局、促进机械化发展等对策建议,旨在引导人们认清国内玉米产业形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国玉米产业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水稻抗旱机理和抗旱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资源短缺正成为制约中国水稻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培育抗旱性强的水稻品种,不但能够节约水资源,而且有利于稳产增产、节约能源。日益深入的干旱胁迫响应基因及QTL定位研究的积累为进行抗旱育种提供了依据和基础。对水稻在干旱胁迫下的伤害机理和抗旱的分子机制以及水稻抗旱育种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综述,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抗旱机理及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今后应加强对稻属抗旱基因资源的有效发掘、评价、创新和利用,进一步发挥抗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抗旱育种实践中的作用,改良水稻根系,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提高栽培稻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3.
上育418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5从日本引入的水稻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早熟、耐寒、适应性广等特点。已在黑龙江省水稻育种和生产中得到有效利用,是一优异的水稻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针对云南省水稻生产特点,回顾了科技工作者利用丰富的资源,在滇型杂交粳稻、楚粳系列、云粳系列、优质常规稻等科研育种历史及取得的成绩,对提高水稻单产、改善稻米品质,促进云南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了云南省水稻种业的优势与不足,即云南粳稻生产中应用的品种只能依靠云南省育种,长江中下游粳稻品种不能直接用于云南省生产;优质常规籼稻也以省内选育为主;杂交籼稻不论是品种还是种子,都还要依靠省外。从品种选育、做好试验审定和示范评价、做好种子生产和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水稻耐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胁迫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伴随工业化进程及淡水资源的匮乏,土壤盐碱化日趋严重,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因此,水稻耐盐机理研究及耐盐水稻品种的培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对近几年国内外水稻中报道的耐盐相关基因及其在耐盐水稻育种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水稻耐盐研究重点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水稻耐盐育种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水稻种植机械化现状及促进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广东省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迅速,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2009年种植机械化水平仅为1.73%与全国16.77%的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从种植机械化水平、种植方式、各区域发展情况等方面阐述了广东省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并对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最后从政策、技术及宣传和推广等方面提出推动广东省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的促进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育种家为美国农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了农民的经济条件,推动了农村社区的结构调整和发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通过鼓励农业产业化生产模式和补贴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育种家为农业开发新技术,提供适宜的品种,其主要贡献在于培育适应环境变化和机械化收割、运输的高产作物新品种。随着社会、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变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不断演化,农村人口不断向外转移。与此同时,多种社会、经济因素促使本土膳食主义、社区农业等新型食品系统模式产生。可持续发展指数反映了大型零售商希望消费者与食品生产之间关系更透明的愿望。这些因素,连同美国对农村生活质量的关注,为育种家解决新的客户需要、开发符合其价值观的技术以及以新的方式服务传统客户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8.
耐盐植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盐碱是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林绿化大害,培养耐盐植物品种是发展盐碱地农业的关键,笔者对国内外耐盐植物育种方法、耐盐突变体的鉴定方法及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提出了扩大品种资源,缩短育种时间的耐盐植物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曹中 《种子科技》2019,(1):24-24
当前,在杂交品种资源和遗传育种方面,我国仍保持领先优势,但在杂交稻种子生产、杂交种子经营管理、大面积生产方面与美国相比已无优势可言。如何让杂交水稻走出困境?调整杂交水稻的育种目标,培育出综合抗性好、资源利用效率高、一级稻米品质、优良的杂交稻组合,再通过轻简化和机械化栽培技术降低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成本和种子价格,便能有效地使杂交水稻走出困境。基于此,对转型时期杂交水稻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研究,并分析探讨了转型时期杂交水稻走出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铃薯产业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红旗  王春萌 《种子》2011,30(5):100-103
简要回顾了新中国马铃薯生产发展历程,指出中国马铃薯生产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亟待解决.在剖析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生产方式粗放、加工业落后等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中国马铃薯生产提出了优化品种与区域布局、加快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扶持加工业发展等对策建议,并指明了中国马铃薯生产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促进中国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进展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的目标,技术路线和育种理论,综述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概况,以及在亲本选育,品种选育和分子育种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阐述了通过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扩大亲本遗传差异,提高水稻生物学产量,改善水稻生理机能等技术策略,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进一步提高中国超级杂交稻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即将推广的水稻新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感特性以及筛选一批抗性育种材料,在岑溪设立自然诱发病圃,对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试新品种、广西水稻区试新品种及部分水稻育种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参加国家区试、广西区试的1171个水稻新品种未有抗级以上的,中抗水平也只有极少数品种,大多数新品种都是感病或高感品种;11236份水稻育种材料表现高抗的有82份、抗级473份、中抗987份,筛选出一批抗性材料供抗病育种用。自然诱发病圃不仅可以用于推广品种的抗性监测,还可作为抗病育种筛选基地。  相似文献   

13.
S. Wang    Z. Lu 《Plant Breeding》2006,125(6):606-612
Genetic diversity constitutes the raw material for plant improvement, and provides protection against genetic vulnerability to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 Diversity of parental lines of indica hybrid rice in China is not well‐characterized. The major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ntify genetic diversity of Chinese parental lines of hybrid rice via coefficient of parentage (COP). All 100 parental lines of hybrid rice widely used in hybrid breeding and commercial production during 1976–2003 were studied by COP analysis. The mean COP for the 100 parental lines was low (0.056), indicating a potentially high degree of diversity in Chinese hybrid rice breeding. Forty‐nine percent of all pairs of parental lines were completely unrelated by pedigree data. The low mean COP for the parental lines was attributed to a continual incorporation of exotic germplasm (wild rice, japonica and javanica etc.) into the genetic base over tim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rmplasm from the Philippines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Korea, the United States, Thailand, and Guyana as breeding stock. The mean COP from 1976 to 1990 was twice as much as that from 1990 to 2003. Cluster analysis wa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discriminate diversity, ten clusters were identified, and maintainer lines, restorer lines and other parental lines with special genetic background were clearly grouped. In addition, restorer lines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11 sub‐clusters, which basically was in agreement with hybrid rice breeding. Among ten provinces, Hunan, Sichuan and Fujian were outstanding for breeding 54 of 100 parental lines in hybrid rice production, and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parental lines in Fujian, Sichuan,Guangxi, Hunan and Jiangsu were all narrower than that in Hubei, Guangdong, Zhejiang and Jiangxi. The result of coefficient of parentage analysis for 100 parental lines may promote the management of parental diversity and hybrid rice breeding in China.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水稻新品种的主要特性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制订水稻品种改良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归纳统计的方法,对“十一五”期间国家审定的288份水稻新品种进行特征性状统计分析、不育系的配组分析及品质、抗性分析。结果显示,6个生态类型的水稻品种间形态差异比较大,其产量相关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也有较大差别;长江中下游单季稻生育期长和较大穗形是其高产的重要因素,在其现有穗型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有效穗数可进一步提高产量;长江中下游早稻和北方粳稻的有效穗数最多,进一步增产应在稳定其较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增加单穗粒数。北方粳稻和南方双季晚籼稻品质较好,而双季早稻的垩白粒率较高,具有较大的改良空间。国审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好,而对稻飞虱抗性普遍较差,因此,在今后水稻新品种培育中,在稳定提高稻瘟病抗性育种的同时,应重点加强稻飞虱的抗性育种。优秀不育系在杂交稻选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Ⅱ-32A、‘协青早A’等一批老不育系仍然大量应用外,‘天丰A’、‘五丰A’、‘川香A’等一批新的强优势的不育系脱颖而出。两系杂交稻由于‘株1S’、‘准S’等一批实用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选育与应用,对推动中国“十一五”水稻育种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指出和强调了华南双季优质稻选育种工作的原则、进展及选育标准和方法等,对该地区水稻科研、生产、经营等部门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水稻骨干亲本评定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亲本是作物育种的基础,骨干亲本指同一时期用于育种的亲本中在同样的世代内衍生的品种(系)数量较多,种植面积较大的育种材料。确定骨干亲本不但能够了解育种历史和亲本的贡献,而且对育种也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分析了以往确定骨干亲本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评定骨干亲本应该有一定的规范,即对同时代育成品种(系)和同衍生世代量化比较。以水稻数据库中我国育成的2398份水稻品种(系)为依据,按亚种分类,育成年代分组,以连续3代衍生的品种(系)数量及其种植面积为参数,分析育成品种在后续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状况,在此基础上,采用量化评选的方法,评选出我国20世纪下半叶用于水稻育种的骨干亲本,其中籼稻26个,粳稻23个。本文以水稻为例提出了评选骨干亲本的原则和方法,并对今后选择育种亲本和提高育种效率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水稻抗纹枯病种质资源、抗性遗传和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稻纹枯病以其常发性和对水稻产量造成的巨大损失而越来越受到重视,长江以南许多省份已将其列为水稻生产上的第一大病害。本文就水稻纹枯病抗病种质的资源发掘与利用、抗性遗传方式以及水稻纹枯病抗病育种进行了综述,认为目前水稻抗纹枯病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缺乏高水平(免疫)抗源;没有一套比较客观、准确和简便的抗性鉴定标准;有些高抗材料表现为部分抗性;分子遗传研究和抗病育种脱节;以及高抗亲本配制的杂交组合在生产上抗性不高等。结合本课题组所进行的工作,认为当前水稻纹枯病抗病遗传育种研究应着重于以下方面:继续筛选、创制抗源;抗性鉴定中宜将Rush的0-9级标准和相对病斑长、Groth指标以及叶片蜡质含量结合使用;遗传研究群体和育种群体宜尽量为同一群体;聚合杂交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应用,培育多基因抗病品种。同时展望了今后水稻纹枯病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31个扬稻系列品种(组合)特性、系谱组成、育种方法和推广应用的综合分析,阐明了扬稻系列品种(组合)选育的基本经验: 根据生产需求和发展形势,分析主客观条件,抓住主要矛盾,寻求切入点,确定“四稻并举、总体提高、重点突破”的育种策略,运用综合育种方法,不断推出适用品种。分析扬稻系列品种(组合)系谱,骨干亲本集中。如常规籼稻基础亲本为BG90-2;杂交籼稻注重籼粳亚种优势利用,育成的恢复系中百分之八十融入广亲和材料02428的血缘。常规籼稻选育采用“搭梯上楼”的育种方法,以基础亲本为主干,融合优良性状,提高综合性能;籼型恢复系选育则采用优势叠加的方法,实行优势互补,完善品种性能。根据“个体看匀称、群体看协调、机能看熟相”的多年育种经验,在不同世代对茎系、叶系、穗系进行各有侧重的选择。建立定型品系的小群体(10m2)鉴定圃,构建选择群体,进行综合性状的评估鉴定,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对杂交籼稻组合的选育,建立两个程序:对恢复系进行严格鉴定筛选,主要性状超过主栽杂交组合;对杂交组合进行大量测配鉴定,综合比较优势。对育成品种进行后续加工,利用剩余变异,改造种性缺陷。利用扬州与海南两个大跨度的生态区进行多世代适应性选择。 在品种推广应用中,组织多学科、多区域、多层次、多领域协作,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育、繁、推一体化,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实行跟踪服务,并注重信息反馈,着重抓了6方面工作:①多点示范,扩大应用范围。②配套技术同步进行,提高增产效益。③加强科普,提高技术普及率。④加强提纯复壮,提供优良种源。⑤建立产业链式开发技术体系。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稻虾生态种养对太湖区域优良食味粳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稻虾复合种养模式提供决策参考。选用5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系),进行稻虾复合种养和宽窄行两种栽插密度处理,分析水稻产量与品质形成特点。与常规大田栽培比较,稻虾种养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但茎蘖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降低;稻虾种养显著改善垩白性状,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崩解值和糊化温度升高,消减值降低;降低栽插密度能改善稻米品质;稻虾种养对品质的影响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种植模式与品种之间互作对稻米品质有显著影响。长期稻虾共作稻田宜选用适宜的优良食味品种,适量减施氮肥和减少栽插密度可以实现水稻安全稳产,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