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油菜抗根肿病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9-2010年在云南根肿病重发病区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进行油菜抗根肿病品种筛选试验研究,对云南省近年来主栽的9个油菜品种和7个从国内各育种单位引进的品种进行根肿病抗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模拟苗期渍害明显加重根肿病为害,显著降低油菜最终收获产量。根肿病从苗期始为害油菜、苔期最重、成熟期为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略有下降。供试的16个品种抗根肿病能力大体可分为3个类群,‘A35’、‘花油7号’和‘云油双1号’3个品种全生育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根肿病能力,可作为云南根肿病常发区主导品种和育种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2.
湖南湘西特色烟叶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筛选适合湘西地区种植且优质、高产、抗性好的品种,2011年2-11月,从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发病率、经济性状、外观质量6个方面对该地区引进的‘云烟97’、‘南江3号’等7个烟叶品种与对照品种‘K326’进行了比较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各品种生育期主要植物学性状差异不明显。(2)株高以‘中烟201’和‘HY-9-7’最高,达到115.0 cm;‘中烟201’、‘贵烟4号’的茎围和节距均大于对照。(3)各品种发病率以‘中烟201’较少,‘KRK26’和对照‘K326’发病率较高,(4)小区产量和产值均以‘贵烟4号’最高,‘中烟201’次之,津巴布韦引进品种‘KRK26’最少。综合各项研究结果,‘中烟201’与‘贵烟4号’品种表现较好,建议小规模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3.
不同来源菜用大豆品种适应性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适合广东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利用21个主要菜用大豆品种,通过其口感品质,茸毛色、标准荚个数、百粒鲜重、两粒荚长宽等外观品质和产量性状鉴定与评价,筛选出适宜广东春季种植的优质高产菜用大豆品种有‘华春4号’、‘毛豆2808’、‘浙鲜豆7号’、‘交大133’、‘K丰73-3’、‘AGS292’,高产优质菜用大豆品种有‘七星1号’、‘浙鲜豆4号’和‘交大02-89’。春播菜用大豆品种为短青春期品种,植株较矮、分枝少、生育期短,这些品种可以作为供体亲本,利用长青春期普通大豆品种为受体亲本,通过回交育种选育长青春期分枝较多、生育期适中的优质高产菜用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新台糖22’、‘桂春2号’、‘柳豆3号’和‘桂春8号’为间作套种试验材料,研究探索不同大豆品种、不同播期及不同间种密度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管理和施肥条件、种地养地、保证甘蔗品质和产量的前提下,以第2播期间种2行中熟大豆品种效果最好。综合经济效益最高的是第2播期间种2行的晚熟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5.
红塔区杂交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玉米品种层出不穷,但其适宜种植的范围各有差异,为全市品种审定和更好地筛选出适宜红塔区种植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此试验引进7个玉米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对各品种的特征特性、抗逆性、产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西单5号’和‘DY205’比对照‘海禾2号’增产,生育期适中,株型特紧凑、成株整齐,锈病、灰斑病轻,总体表现好。其中‘西单5号’每公顷产量最高达11400.00 kg,全育期134天,株高270.6 cm,穗位高123.9 cm,穗长20.3 cm,穗行数15.8行,行粒36.2粒,千粒重378.9 g,可适当扩大示范种植,注意及时收获;‘DY205’每公顷产量11125.00 kg,全育期136天,株高289.7 cm,穗位高137.3 cm,穗长21.3 cm,穗行数14.8行,行粒32.6粒,千粒重400.8 g,可适当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6.
优质油菜新组合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菜是遵义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近年来 ,由于品种退化 ,产量徘徊不前 ,为探索适应本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下 ,丰产性好 ,抗逆性强 ,生育期适中的杂交优质油菜新品种 ,推进全市优质油菜产业化建设 ,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0 0 1年进行了优质油菜品种比较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参试品种及来源品种     供种单位遵油一号   贵州省遵义市种子公司遵油二号   贵州省遵义市种子公司油研九号   贵州省油科所杂选一号   贵州省种子站油研七号 (ck) 贵州省油科所1.2 试验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以油研七号为对照 ,设 5…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具有重庆山地特色的烤烟新品种,在重庆12个烟区设立试验点,以目前重庆种植面积较大的烤烟品种‘云烟87’和‘K326’为对照,对新引进的‘贵烟4号’、‘南江3号’、‘韭菜坪2号’、‘中烟103’、‘云烟202’等5个烤烟新品种进行比较鉴定。结果表明,‘南江3号’叶片数较多,单位面积产量、产值、上中等烟率均居参试品种首位,化学品质较协调,但叶脉较粗;‘贵烟4号’的单产和产值分别居第2位和第3位,化学品质协调性较好。建议‘南江3号’和‘贵烟4号’作为搭配品种在重庆适度种植。  相似文献   

8.
彩色甜椒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获得适合广东大棚栽培种植的优良彩色甜椒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对引进的5个彩色甜椒品种‘锦紫’、‘锦玉’、‘锦黄’、‘锦红’和‘锦桂’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品种间植物学性状、产量、商品性和果实品质分析的结果表明:品种间植株生长势差异显著;‘锦紫’和‘锦红’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高,但‘锦紫’果实品质差;‘锦红’和‘锦黄’维生素C含量高、含糖量高、口感好、商品性最好,可作为广东大棚大面积推广的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9.
不同澳洲坚果品种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36个澳洲坚果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持续干旱胁迫下测定其9项生理指标,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云澳7号’、‘云澳24号’、‘云澳36号’、‘云澳32号’、‘云澳17’号为高度抗旱品种,‘云澳29号’、‘云澳2号’、‘云澳19号’为抗旱性弱的品种,其余品种为中度抗旱。运用灰色关联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对36个品种的抗旱性与9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游离脯氨酸含量可作为36个澳洲坚果品种重要的抗旱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抗早花烤烟新品系‘华烟06’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出适合广东烟区生态条件并具备优质、适产、抗性好特点的烤烟新品种,2008-2009年在广东韶关烟区始兴产区烤烟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对新品系 ‘华烟06’和对照品种‘K326’的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外观品质及内在质量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华烟06’大田生长期稍长,有效叶片数多且显著高于‘K326’,虽中上等烟比例和烟叶内在质量2个品种相近,但‘华烟06’的烟叶产量和产值显著高于‘K326’。综合2个品种烟叶产量、质量和抗性来看,以‘华烟06’表现较好,可以在始兴烟区进一步示范验证。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NEA胞质不育双低杂交种川油5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杂交种种子纯度,协调杂交种高产与优质、多抗矛盾,一直是油菜杂交育种的主攻方向。利用笔者研制的NEA胞质雄性不育(NCMS)材料及其恢复材料,通过测交、连续回交、连续自交、杂交,实现三系配套,再经过品质测试、育性鉴定、抗性鉴定和产量比较试验,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高纯度杂交种。川油58为甘蓝型油菜NEA胞质雄性不育高产双低三系杂交新品种,不育系JA1,保持系JB1,恢复系JR2。JA1花朵不育度、不育花朵率及群体不育株率均达100%,不育性稳定彻底,不受环境因素影响,异交结实高,完全不同于现有波里马胞质不育(Pol.CMS)类型。JR2恢复力强,花粉量充足,散粉性好。川油58制种程序简化,制种产量高,杂交种纯度易保证,杂交优势强,综合性状好,品质优,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在各级中间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2005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蓝型油菜NEA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及其恢复材料实现双低三系配套,不仅保证了杂交种种子纯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高产与优质、多抗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油菜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年试验,测定了优质油菜品种产量、经济性状、生育期、抗病性和品质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好的双低油菜新品种KT0601、 20-5-26,适合在云南保山市大面积推广应用;20-5-14表现较好,下年可进行示范种植;KT0607、 KT0610可续试一年;KT0604各方面表现均较差,抗逆性较弱,可淘汰。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油菜育种中利用杂种优势组配获得高产时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油菜杂交高产组合材料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油菜杂交高产组合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结果表明,杂交油菜高产组合产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种植密度、生育期、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结荚密度、平均荚粒数、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分枝部位高。云南玉溪市利用杂种优势组合油菜高产育种工作中,在合理密植的前提下,应适度增加播种密度,并适时早播,当株型合理时,应加强对千粒重、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性状的选育。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四川省成都平原区种植且综合生产效益高的油蔬两用甘蓝型油菜品种,并研发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选用‘菜薹-1'(CT-1)、‘菜薹-2'(CT-2)、‘菘蓝油菜1号'(SLYC-1)和‘菘蓝油菜2号'(SLYC-2)4个甘蓝型油蔬两用油菜品种为材料,以‘蓉油18'(RY-18)为对照,研究品种和采摘次数对油菜薹和油菜籽产量、品质及综合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摘薹1次相比,摘薹2次显著降低了菜薹外观品质、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但显著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与不摘薹相比,摘薹显著降低了株高。与不摘薹相比,摘薹1次显著增加了单株有效角果数和菜籽产量,而摘薹2次则显著降低。摘薹对油蔬两用油菜籽品质影响不显著。SLYC-2菜薹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综合生产效益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在本试验条件下SLYC-2的菜薹品质和综合生产效益最高,适合在四川省平原区种植。摘薹1次是保证油蔬两用油菜籽产量和综合生产效益的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5.
油菜“源”器官中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的效率是提高油菜收获指数的关键环节,而“源”器官中淀粉酶活性影响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输强度。β-淀粉酶(β-amylase, BAM)及其基因家族成员与油菜高收获指数形成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本研究选择高产高收获指数型、高产低收获指数型、低产低收获指数型 3 类油菜品种,在终花期后 5、10、15、20、25d 分别取茎杆、叶片、角果皮与种子,分析β-淀粉酶活性及其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β-淀粉酶活性在所检测“源”器官中酶活性总体随发育时期增加。高收获指数型油菜叶片、角果皮中的β-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低收获指数型油菜。β-淀粉酶基因家族中, BAM1、BAM4 与 BAM5 在油菜茎、叶及角果皮中的表达量总体随发育时期增加。花后25 d 时, BAM1与BAM3在高收获指数油菜叶片、角果皮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收获指数油菜。BAM4 与 BAM5 在高收获指数油菜角果皮中的表达量分别于花后 15 d 与 20 d 开始显著高于低收获指数油菜。综合分析认为, BAM1 和 BAM3可能通过促进叶片与角果皮淀粉分解而加强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运输强度;BAM4 与 BAM5 可能主要通过作用于角果皮淀粉分解而调控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运输。BAM4 与 BAM5 也可能参与了油菜种子中淀粉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分析1988—2017年四川省油菜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为进一步稳定四川油菜种植面积和优化油菜生产区域布局提供科学参考。对1988—2017年四川省油菜生产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利用区域重心分析法和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区域布局和优势差异进行量化计算。结果表明,1988—2017年四川省油菜播种面积与总产量呈正相关的波动增长趋势,且油菜产量较油菜播种面积增长更快,油菜生产在区域间和区域内部分布不均。油菜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对油菜总产量有直接影响。1988—2017年四川省油菜生产重心基本稳定,油菜的主要生产区域由成都平原向川东北迁移,同时向川南地区扩展。结合分析结果,四川省应重视油菜生产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油菜种植规模化,积极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推广双低、高产、多抗、广适应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蓝型油菜抗旱育种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干旱条件下节水、高产的新品种。笔者通过形态及生长发育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光合作用、渗透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水分利用率等)、产量和品质指标、综合评价指标等对油菜抗旱性鉴定研究进行了回顾式分析,认为水分胁迫对油菜不同时期形态及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回顾式研究,对甘蓝型油菜抗旱性鉴定研究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指标与技术展开讨论,以期为油菜抗旱性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同时甘蓝型油菜抗旱性分子机制的阐明必然将油菜抗旱育种研究带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The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 is an evergreen woody plant with a high economic value. Guangxi Province is adjacent to the origin center of the tea plant in southern China. It has abundant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is a historically important tea-producing province.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introgression, and fingerprints of the tea germplasms from Guangxi Province. Here, we constructed a phylogenetic tree of 126 tea accessions from Guangxi Province using 20 SSR markers. This tree classified these tea accessions into three subgroups containing 19, 47, and 60 members, respectively. High genetic similarity was observed among the three subgroups, and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populations was ranked as follows: subgroup 3 > subgroup 2 > subgroup 1. Furthermore, we analyzed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168 tea accessions from Guangxi Province and neighboring provinces. The results of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we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clustering results, and genetic introgression was observed. We identified six SSRs as the core marker set, because they could sufficiently distinguish between all 126 tea accessions. The results provide a crucial theoretical basis for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ea germplasms from Guangxi Province, and will help improve the breeding and popularization of elite tea cultivars.  相似文献   

19.
稻田三熟制油菜谷林套播技术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克服江西三熟制稻田季节矛盾,确保三熟制稻田的三熟高产,通过采用二晚稻田油菜谷林套播栽培方法,研究这一栽培方法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二晚接茬油菜相比,谷林套播油菜尽管个体发育受到抑制,植株比较瘦弱、总角果数、每角粒数较少、千粒重也较小,但其每公顷株数最多,在一定范围内充分发挥了群体生长优势,因而产量最高,为1680.59 kg/hm2,比前者增产30.49%;每公顷的净收益也最大,为3044.95元/hm2,是前者的2.3倍。  相似文献   

20.
在相同茬口条件下,比较油菜两种飞播种植模式的产量及效益,为鄂东地区晚收稻田油菜轻简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以冬油菜为试材,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获得两种飞播种植模式的油菜产量和效益数据。与旋耕飞播相比,两年免耕飞播的油菜籽产量平均增加561.5 kg/hm2,增产率平均为25.7%,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单株角果数显著增加,平均增幅为28.6%;两年免耕飞播的油菜产值平均增加3023元/hm2,毛收入平均增加4523元/hm2,主要原因是免耕飞播减少了秸秆离田、种子农药用量、旋耕整地和除草防病四个方面投入,两年投入共计平均减少1500元/hm2。油菜免耕飞播种植模式不仅降低了油菜生产成本,还提高了油菜产量和效益,具有节本增效的优势,适宜在鄂东晚收稻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