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云南昭通烤烟大田期气候对烟叶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摘 要 为促进昭通烟叶生产发展,本文着力探讨烤烟品质与气候问题。采用对比分析和系统聚类法,研究云南昭通烤烟气候特点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对昭通烤烟化学品质进行了客观分类,研究并解译了昭通4类烟叶化学品质的气候成因,明晰了昭通烤烟气候的优势和不足。昭通烟区大田生长期光热总量和累计雨量都偏少,但4-6月光照条件优于贵州烟区、7-8月光热总量多于云南主烟区。这种气候有利于形成糖、氮、碱含量总体适中,钾含量偏低、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略高于滇中烤烟的烟叶。  相似文献   

2.
云南普洱市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普洱市多站点气候资料,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隶属度函数模型,结合烤烟生态学理论,分析了云南普洱市烤烟气候特点,论证并构建了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精细区划。结果表明,普洱烤烟气候与云南主烟区气候既有相似性又差异显著;普洱烟区温度适宜度普遍较高,而降水适宜度总体偏低,北部区域光照适宜度明显较高;烤烟种植综合气候最适宜区和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北部6县中、低海拔和部分中高海拔地带,南部区域因降水过多、日照不足,适宜植烟面积小。区划结果与近几年烤烟生产实际相吻合,具有较高精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云南黄金走廊烟区气候类型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进一步评价气候条件对云南黄金走廊烟区烤烟生产的影响,通过对云南黄金走廊烟区10个州53个县1971—2004年共34年的光照、温度、降雨量等主要气象因子数据进行分析,以烤烟生育期均温、生育期最高气温、生育期最低气温、生育期累积日照时数、生育期降水量、生育期蒸发量、生育期平均相对湿度等为指标,基于SPSS系统聚类方法将云南黄金走廊烟区划分为4个气候类型区域,并分析了各类型的气候特点,结果表明生育期均温、最高温、累计日照和平均相对湿度在4个气候类型区之间差别较小,而生育期最低温、降雨量和蒸发量在4个气候类型区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可能是影响黄金走廊烟区特色烤烟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云南烤烟大田生长中后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48年多站点平均气候数据,使用EOF分析、典型相关和变化特征值进行研究。1961~2008年烤烟大田生长中后期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光、温、水匹配和气温两方面;光热水总量年际变化幅度稳定,平均值年代际差别明显;光、温、水匹配和要素值倾向率有年代际差别,1990年以来升温加剧、雨量和日照线性倾向率加大;平均气温、日照和雨量的48年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09℃/10年、-10.9h/10年和-8.6mm/10年;夏季、年气候总量都不能代表烤烟各生育阶段气候。夏季光、温、水匹配的变化对云烟品质风格特点影响小,气候变暖有利于改善烟叶质量,日照减少和小概率夏季低温是不利因素;大田生长中后期气候年际波动对烤烟产量、质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黔西南州烤烟种植气候特点,本研究选用烤烟大田期不同月份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采用比较研究、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黔西南州与国内外主要烟区烤烟大田期气候的差异和相似性.结果表明:黔西南州烤烟大田期的日平均温度在20℃以上,降水量在900mm以上,日照时数在700 h以上,具有日均温中等,降水量较多,光...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烤烟气候地区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利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多种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云南省烤烟气候条件及区域间的差异性。同时,利用系统聚类以烤烟大田生育期的主要气象指标为影响因素对不同区域进行分类,并概括出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烤烟大田生育期间的主要气象指标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州(市)间烤烟气候条件总体差异明显,部分区域有一定相似性。初步把云南16个州(市)分为4类,其中玉溪、楚雄、曲靖、文山、昆明、大理、红河、丽江、昭通为一类,此区域光温水条件适宜,非常适合优质烤烟生长;普洱、保山、西双版纳、德宏、临沧为一类,此区域雨水较多,光热资源丰富,可生产具有特色的优质烤烟;怒江为一类,此区域温度和降雨适宜,日照偏少,不利于优质烟叶品质形成;迪庆为一类,温度过低,热量不足,不适宜烤烟生长和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烟区气候特征分析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江西省烟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对烟草生产的适宜性,从江西省气象部门系统观测数据中筛选16个产烟县近40年(1970—2010年)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平均气温、降雨和日照时数3组要素,分析江西省主产烟区的气候特征;并根据江西省烟草生产节令,讨论各县烟草生长季节气候特点及其与国内外主产烟区烟草生产气候条件的异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烟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8.82℃,年平均日照时数1623.11 h,年平均降雨量1632.14 mm,适宜烟草生产。但是,个别年份烟草生长前期可能出现低温,成熟期温度可能过高,或降雨偏多,对烟草生长和烟叶品质不利。江西省烟草生育期和大田期生长期平均温度与美国接近,高于云南玉溪、福建三明、巴西和津巴布韦,但苗期温度最低,成熟期温度最高;平均日照时数略高于福建三明,低于巴西、津巴布韦和云南玉溪,远低于美国;烟草大田期和成熟期平均降雨量与福建三明相当,远高于巴西、津巴布韦、美国和云南玉溪。江西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能较好地满足烟草生产需求,但也可能出现前期低温寡照、后期高温烈日或暴雨成灾的不利气候。与国内外著名烟区相比,江西省烟区气候条件有其明显的特点,烟草生产上必须注意扬长避短,或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津巴布韦烤烟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发挥普洱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改善普洱市植烟品种布局,在普洱市进行津巴布韦烤烟品种比较试验,对6个烤烟品种KRK22、KRK23、KRK26、RK28、T27和K326(CK)的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KRK22、KRK23和KRK26的经济性状综合表现较好,有较高的产值量、均价,烟叶中上等烟所占比例较大。从各品种烟叶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综合分析来看,品种KRK26表现最好,可以在普洱市墨江县烟区进一步示范验证。  相似文献   

9.
普洱市烤烟评吸质量特性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系统、深入地了解云南省普洱烟区烤烟感官品质特点,通过对普洱市不同区域烤烟评吸质量的综合评价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出:下部叶的香气量、浓度、劲头、余味、燃烧性、灰色和中部叶的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劲头、刺激性、燃烧性、灰色和上部叶的香气量、劲头、刺激性、余味、燃烧性、灰色表现较为一致,是共性较强的普洱烟叶感官特征。墨江县鱼塘乡烤烟评吸质量最优,上、中、下部位的各项评吸指标均位居前列,其次为宁洱县勐先乡和镇沅县九甲乡。  相似文献   

10.
旨在找出遵义产区烤烟大田期的气象因子对烤烟化学成分影响的主次关系,为特色优质烟叶生产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以2009—2013年贵州遵义烟区的气象数据和烤烟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基础,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对该区的气候适生性进行评价,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遵义烟区主要气候因子与烟叶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遵义烟区的平均气候适生性指数(CFI)均值为0.853,符合优质烟叶的生长条件,但遵义烟区各年份间气候变化大,尤其是年份间各生育期的日照时数和降雨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导致年际间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稳定性差。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表明,与遵义烤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关联度最大的气象因子主要是各生育期的日照时数,而影响烤烟烟碱和总氮含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则是旺长期的降雨量。  相似文献   

11.
大叶种茶气候品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寻找大叶种茶品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为开展大叶种茶气候品质评价提供技术支撑。应用普洱茶主产区19个样本茶园平行观测小气候因子和普洱茶内含物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模糊数学等方法,确定了大叶种茶气候品质评价因子、指标,建立单因子适宜度模型和气候品质指数。结果表明,大叶种茶树生长季内平均气温与咖啡碱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对湿度与氨基酸含量也呈显著的负相关;结合大叶种茶树的生理学特性,确定了评价指标,并建立了单个气象要素和综合的气候品质评价模型;通过在研究茶区对评价方法进行验证,评价准确率为84%。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陈香茶饮用的安全性,以不同产地的陈香茶为原料,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对其主要的品质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普洱散茶菌落总数最多,在本研究范围内未检测出黄曲霉素、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有1个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农药残留符合GB 2763-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要求;重金属铅的含量在0.38~4.70 mg/kg,符合茶叶卫生标准和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总灰分含量范围在5.42%~7.27%,水不溶性灰分含量在2.1%~3.81%,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的50%以上,酸不溶性灰分在0.139%~0.793%,说明茶叶品质较好。总体来看,陈香茶的安全性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普洱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玉米单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GIS支持下,以中国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的DEM(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建立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大地形因子数据库及坡度、坡向、遮蔽度等小地形因子数据库。利用东北地区各县市1961—2000年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数据,采用三维二次趋势面模型进行逐步回归,构建东北地区逐月主要农业气候要素与宏观地理因子的数学模型。最终完成东北地区各气候要素空间分布的综合数学模型,并利用GIS平台建立空间分辨率为1km×1km的主要农业气候要素的网格化数字专题图。农业气候空间分布模型与栅格化数据库的建立对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与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普洱茶对被动吸烟小鼠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180只小鼠分为3组,空白组不吸烟、灌服生理盐水;试验Ⅰ组吸烟、灌服生理盐水;试验Ⅱ组吸烟、灌服普洱茶。饲养周期35d。试验Ⅰ组小鼠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P < 0.05)试验II组,试验II组低于(P < 0.05)空白组。血红蛋白浓度和碳氧血红蛋白浓度,空白组和试验II组差异不显著,显著小于(P < 0.05)试验I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试验组Ⅰ和II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P < 0.05)空白组。本试验结果证明,普洱茶可以显著改善被动吸烟小鼠生长性能和红细胞载氧功能,缓解烟毒危害。  相似文献   

16.
发酵普洱茶中微生物区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经过渥堆发酵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综述了发酵普洱茶中微生物的种类,并研究其与特有茶品质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烟台市旅游气候资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烟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而其境内沿海、内陆、丘陵、山地交叉分布,使各县市气候差异较大。对辖区内各地的气候状况及旅游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当地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游客选择旅游时间提供科学依据。经过对烟台各县市气温、相对湿度等主要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全年光照充足,冬不干冷,夏不湿热,气候宜人。根据人体舒适指数可知:莱州与烟台市区最佳旅游月份为4、5、10月3个月,其余各地为5、10月2个月;莱阳、招远适宜旅游的月份为5个月,其余各地为6个月。莱州、龙口、招远三地7月或8月份气候偏热,不适宜旅游,但相比于全国其他地方的酷暑难耐,烟台各地又因具有众多的天然海水浴场以及适宜的空气湿度和早晚的海陆风吹拂而显得凉爽宜人,其人体舒适程度甚至超过避暑胜地青岛。从避暑旅游来看,7、8月反而是烟台地区的最佳旅游时期。12月-次年2月全区气候寒冷,人体舒适度较差,均不适宜开展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18.
普洱市咖啡主要的病虫害有咖啡锈病、咖啡炭疽病、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咖啡旋皮锦天牛等.主要探讨了几种主要咖啡病虫害的症状、防治策略,以期为咖啡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普洱烟后玉米获得高产的最佳种植模式,进行了烟后玉米不同品种、不同密度和不同播种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种植模式为:种植玉米杂交种品种甘优1790,密度60000株/hm2,8月10日前播种。  相似文献   

20.
气候要素对自贡市中稻产量阶段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稻生长过程中受多种气候因子的相互影响,因此描述其产量极为复杂。为了减少气候因子间的相互影响,全面描述气候要素变化对自贡市中稻产量的影响,笔者运用多要素回归积分法的差分形式,建立中稻气象产量差值模型。该模型综合描述了温度、降水、日照等气候要素对中稻产量形成的阶段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产量影响指数,用于衡量中稻生育期各气候因子对最终产量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各气候要素对自贡中稻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段和要素为3月上旬的温度,可以造成136.7 kg/hm2的产量波动;6月中旬的降水,可以造成163.7 kg/hm2的产量波动;7月中旬的日照,可以造成94.4 kg/hm2的产量波动。5月下旬的温度、7月上旬的降水、3月上旬的日照,也可以造成89.6~131.5 kg/m2的产量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