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东平湖鲤8种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给东平湖鲤种质鉴定提供生化遗传指标,以便合理保护和利用东平湖鲤种质资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东平湖鲤6种组织(肝脏、心脏、脾脏、肾脏、肌肉和眼睛)的8种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G6PDH)、异柠檬酸脱氢酶(IDH)、乙醇脱氢酶(ADH)]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同工酶位点及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平湖鲤8种同工酶在6种组织中均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与各组织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新疆裸重唇鱼的生化遗传特性,丰富新疆裸重唇鱼种质资源研究的内容,借助聚丙烯胺凝胶对新疆裸重唇鱼5种组织(心脏、眼睛晶状体、肝脏、肾脏和脾脏)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以及酯酶(EST)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裸重唇鱼的LDH、MDH和EST同工酶系统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组织特异性。组织特异性主要表现在同工酶位点表达及其表达活性程度不同两方面,可能受遗传和代谢双重调控,与各组织执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LDH-C基因只在肝脏中表达,酶谱图上靠近阴极附近,为典型“肝带”。新疆裸重唇鱼同工酶个体差异性可能是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能适应特殊生境的需要。新疆裸重唇鱼心脏中上清液型苹果酸脱氢酶(s-MDH)最多表达出6条酶带,可能是新疆裸重唇鱼在进化过程中四倍体化使基因重复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从生化遗传角度为新疆裸重唇鱼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不同组织5 种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黄颡鱼同工酶系统的组织特异性,分析黄颡鱼的遗传多样性并为品种改良提供有价值的生化遗传指标。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法,对黄颡鱼的血,腮,脑,肝,心,胃,肾,性腺,肌肉,肠,头肾,脾和膀胱共13种新鲜组织中的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酯酶(EST)、葡萄糖醛酸酐酶(GD)共5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DH在脑、肾和头肾中分别具有特异性酶带;ME只在肝组织检测到酶带;SOD在肝、肠、脑和肌肉组织分别具有特异性酶带,EST在肌肉组织具有特异性酶带;GD在腮和脑组织中具有特异性酶带。说明黄颡鱼5种同工酶系统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黄尾鲴6种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黄尾鯝种质标准和种质鉴定提供生化遗传指标,以便合理保护和利用黄尾鯝种质资源。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法对黄尾鲴的7种新鲜组织(肝脏、心脏、脑、肌肉、脾脏、头肾和鳃)中的苹果酸脱氢酶(MDH)、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苹果酸酶(M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H)、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共6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同工酶位点及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尾鯝的6种同工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酯酶、苹果酸酶、苹果酸脱氢酶及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在肝脏中表达活性较强,乳酸脱氢酶在肝、脾以及头肾组织中表达活性强,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肝、脾脏组织中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张涛  张林  周剑光  甘金华  何力 《华北农学报》2021,36(z1):390-396
为了了解巨须裂腹鱼的生化遗传特性,丰富巨须裂腹鱼种质资源研究的内容,通过聚丙烯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巨须裂腹鱼5种组织(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所测样本鱼心脏LDH酶带数为6~7条、眼睛晶状体LDH酶带数为6~10条、肌肉LDH酶带数为5~7条、肝脏LDH酶带数为8~11条和肾脏中的LDH酶带数为8~10条;LDH-C基因只在肝脏中特异性表达.心脏MDH酶带数为4~8条、眼睛晶状体MDH酶带数为2~4条、肌肉MDH酶带数为3~4条、肝脏MDH酶带数为4~5条和肾脏MDH酶带数为4~7条.5种组织中LDH在肝脏中表达的酶带数最多,肝脏MDH酶带着色最深,表达活性程度最强.巨须裂腹鱼的LDH和MDH同工酶系统具有组织特异性和个体差异性.组织特异性主要体现在LDH和MDH酶带数目和表达活性程度不同两方面,与各组织执行特定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巨须裂腹鱼同工酶个体差异性可能是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能适应特殊生境的需要.研究结果可从生化遗传角度为巨须裂腹鱼制定种质标准和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尖裸鲤的生化遗传特性,丰富尖裸鲤种质资源研究的内容,通过配制不连续浓度聚丙烯酰胺凝胶,采用聚丙烯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尖裸鲤5种组织(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了电泳。结果表明:所测样本鱼心脏、眼睛晶状体、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LDH酶带数分别为:12~16条,17~18条,6~13条,6~10条和12~17条; MDH酶带数分别为3条,4条,3~5条,2条和4~7条。LDH在尖裸鲤厌氧器官(骨骼肌和肝脏)中表达的酶带数总体少于非厌氧器官(心脏和肾脏)。尖裸鲤的MDH分为上清液型(s-MDH)和线粒体型(mMDH)。尖裸鲤的LDH和MDH同工酶系统具有组织特异性,尖裸鲤相对较多的LDH酶带数可能与其独特的栖息环境和A亚基与B亚基的变异共同作用有关。本研究可从生化遗传角度为尖裸鲤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在果蔗生长中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不同的取样时期和植株不同器官,对8个果蔗品种利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电泳得出的叶片、根组织不同生育时期POD、EST同工酶酶谱进行聚类分析,并检测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间同工酶谱的遗传相似系数存在差异,特别是外引黑皮果蔗(Badila)与中国地方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2)不同生育时期叶片或根部的POD同工酶和EST同工酶酶谱的聚类图都存在着差异;(3)叶片中的POD、EST酶谱在各个生育时期均达到极显著相关。说明叶片是这两种酶基因表达的最重要活性部位,因此叶片可以作为同工酶分析较为稳定和适宜的采样部位。  相似文献   

8.
对著名的地方特色品种五龙鹅进行不同营养水平试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析血液中脂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及蛋白质的多态.结果表明 试验组蛋白质结构新出现S1,S3,S4亚基组分、存在丰富的多态变化.EST同工酶快区Es-1位点,由于等位基因控制,消减Es-1D、Es-1F同工酶谱带,其活性下降20.7%.LDH同工酶基因表达调控A和B亚基的构成,出现LDH1亚基,其活性上升99.6%.提示营养环境直接或间接调控基因表达水平,与生长性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河川沙塘鳢同工酶系统的组织特异性,丰富河川沙塘鳢种质资源资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对河川沙塘鳢的腮、脑、肝、脾、心、肾及肌肉共7种新鲜组织中的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酶(ME)、苹果酸脱氢酶(MD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DG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共6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的6种同工酶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酯酶、苹果酸酶、苹果酸脱氢酶及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在肝脏中表达活性较强,乳酸脱氢酶在脑、鳃、心脏及肌肉中表达活性强,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鳃、脑组织中活性较强,肝脏中具有特异性酶带。  相似文献   

10.
采用淀粉凝胶平板电泳方法,研究了华中农业大学4个玉米新合成群体(WBM, LBM, WLS,LLS), 2个美国群体(BSSSR和BS16)和6个自交系的ADH, CAT, EST, GLU, GOT, MDH, PGD,PHI 8种等位酶的17个位点的47个等位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数量性状的相关。采用NC II遗传交配设计,6个群体与6个自交系组配成36个组合,田间试验在武昌、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同工酶的活性及酶谱变化规律,为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生理调控机制的分析探讨奠定基础.[方法]以赤霉素浸种前、浸种后、培养10 d、种子露白、胚芽长至1 cm时各阶段的阳春砂种子为材料,测定其种子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研究建立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酯酶(EST)同工酶的电泳酶谱.[结果]阳春砂种子在休眠和萌发过程中,POD、SOD、CAT和EST同工酶的活性及酶谱带的数量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POD和SOD同工酶活性均呈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CAT同工酶在萌发前期变化不明显,后期酶的活性增强,且酶的种类也增加;EST同工酶的酶活性呈先减弱后增强再减弱的变化趋势,且在种子露白时活性达到最强.[结论]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同工酶谱的变化特点一定程度上可反应出种子休眠与萌发不同阶段的生理特性,这些同工酶基因的差异表达导致了阳春砂种子打破体眠和最终的萌发.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苜蓿雄性不育系及其回交后代进行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苜蓿雄性不育系及其回交后代叶的POD同工酶在现蕾期和开花期的酶带数较返青期多。返青期的酶活性较现蕾期和开花期强;MS-4及其回交后代叶的EST同工酶活性变化规律与POD同工酶谱表现相似;(2)在花发育的不同时期,花蕾为绿色时期时的POD同工酶酶活性最强,MS-4及其回交后代小花的EST同_T-酶酶带数较叶的多。刚开过的小花EST同工酶酶活性最强,F1、BC1代不育株都出现了母本MS-4所具有的POD、EST特征酶带;(3)从MS-4回交后代中所选育的不育株的POD和EST同工酶谱明显偏向于轮回亲本MS-4,说明通过回交使MS-4的某些性状在回交后代中进一步得到表现,因此,可以初步认定原不育系Ms4的不育性是可遗传的。  相似文献   

13.
八个榆黄蘑菌株同功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榆黄磨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利用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计算了8个榆黄蘑供试菌株间的Pearson相似系数;并采用类间平均法(Between-groups linkage)进行系统聚类,对供试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在2个同工酶系统中均有共同特征谱带,同时又体现了一定的多态性.菌株pc-5与其他各菌株遗传差异均较大;菌株pc-2与菌株pc-7的遗传差异很小,可能是源于同一种或为亲缘关系很近的变异类型;其余各菌株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研究水稻在10%PEG预处理及复水和更强的水分胁迫(15%PEG)处理条件下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PEG预处理能提高叶片SOD、CAT和POD同工酶的产生,并诱导产生新谱带。当水稻受到更强的水分胁迫(15%PEG)时SOD同工酶的酶II和IV的活性升高,并有新诱导出的酶III参与其中;对POD而言酶Ⅱ升高,酶Ⅴ减小,并有新诱导出的酶VI参与抗氧化过程;而对CAT同工酶却有着不同的调节作用。此外,直接15%PEG胁迫(即对照组2)的Cu/Zn-SOD、APX1和CAT1基因在转录水平有明显的上调,而预处理复水组和预处理组CAT1较对照组1略有降低,预处理组APX1与对照组1相似。说明15%PEG会使水稻受到伤害,但是经过预处理后的水稻能提高抗性使其抗氧化酶基因与对照组1有着相似的表达,表明植物在遇到较强的水分胁迫时,会通过调节自身的基因表达水平来抵抗外界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发育阶段及开花期番茄植株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番茄防御酶同工酶酶谱及防御酶活性的差异。结果发现,同叶龄番茄叶片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酯酶同工酶酶活性随植株生长均显著增加;叶龄较植株发育阶段对三种同工酶酶谱的影响较小。同叶龄番茄叶片的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在不同发育阶段有显著差异,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分别在开花初期和六叶期植株中最高;β-1,3-葡聚糖酶活性随着叶龄的增加而升高,而几丁质酶活性变化不大。该研究表明,植物的一些抗病防御相关因子与植物发育时期密切相关,植株发育阶段对叶片防御相关因子的影响显著高于叶龄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s of various copper (Cu) concentrations on the antioxidative system in the roots of Medicago sativa were explor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u content of the roots reached a value of 854 μg g?1 DW at 10 μm Cu and a value of 4415 μg g?1 DW at 100 μm Cu, suggesting that M. sativa has better ability to tolerate and accumulate Cu than other Cu‐bioaccumulators, and is a potential plant for phytoremediation. Treatment with Cu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ment in the levels of H2O2, O2˙? and OH˙. The reduced form of ascorbate and glutathione reached a peak at 30 μm Cu, and was followed by a sharp depletion to a lower level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In contrast, the levels of the oxidised forms of ascorbate and glutathione showed a progressive increment with increasing Cu concentrations, suggesting that the antioxidant system was unable to cope with Cu stress at higher Cu levels. Under the Cu concentrations tested, the activity of catalase (CAT, EC 1.11.1.6),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EC 1.11.1.11) and glutathione reductase (GR, EC 1.6.4.2) increased at lower Cu concentrations, and then decreased, reaching a maximum at 30 μm of Cu for APX and GR, at 10 μm for CAT, whereas the activities of guaiacol peroxidase (POD, EC 1.11.1.7) were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u concentrations. PAGE analysi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EC 1.1.5.1.1) revealed that one band is a Mn‐SOD and five bands are identified as Cu, Zn‐SOD, whereas Fe‐SOD isoforms were not found in the roots of alfalfa. Cu at 10–100 μm increased the intensity of constitutive isozymes of CAT, APX and POD, whereas it decreased the intensity of isozymes of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H, EC 1.1.1.49) significantly. The activities of lipoxygenases (LOX, EC 1.13.11.12) were gradually augmented with increasing Cu concentrations, demonstrating that LOXs are probably involved in production of lipid hydroperoxides and superoxide anion. There was a continuous and pronounced enhancement in the activity of esterase (EST, EC 3.1.1.1) in roots treated with 10–30 Cu μm , whereas EST activity in roots exposed to above 30 μm Cu declined, suggesting that EST plays a protective role under lower Cu concentrations stress.  相似文献   

17.
银鹊树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宏伟  刘姝  陈发菊  熊丹 《种子》2006,25(5):38-40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珍稀濒危植物银鹊树种子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POD同工酶在萌发初期出现新酶谱带,随着萌发的推进,一些原有的谱带加深;EST同工酶在萌发过程中没有新的谱带出现,但原有谱带颜色不断加深,表明酯酶代谢合成的增强。  相似文献   

18.
张丽 《华北农学报》2004,19(3):77-79
以3种萝卜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为试材,系统研究了它们在营养生长期及生殖生长期过氧化物酶(POD)同IM、酯酶(EST)同工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的营养器官中,3种不育系的POD活性均低于保持系,而在生殖生长期的花蕾中,不育系的POD活性却高于保持系;EST活性变化表现出与POD相反的趋势;而作为清除氧自由基的SOD与败育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