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7种木腐菌生物活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木腐菌中的活性物质,挖掘潜在的药用价值,利用真菌次生代谢物资源,7种木腐菌在大米固体培养基上发酵获得菌丝体及其代谢产物。利用薄层层析(TLC)-生物自显影-MTT法、96孔板液体稀释法和TLC-DPPH法检测了7种木腐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以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的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抗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为4.1 mg/mL,其活性组分的比移值(Rf值)为0.85。红缘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表现出明显的抗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1.03 mg/mL,其活性组分的Rf值为0.65。同时,红缘拟层孔菌提取物中的3个成分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桦剥管菌(Piptoporus betulinus)、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香栓菌(Trametes suaveolens)提取物中的单一组分也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余提取物未表现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上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木腐菌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裂蹄木层孔菌发酵产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裂蹄木层孔菌发酵产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裂蹄木层孔菌不同发酵时间的产物对7种供试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将裂蹄木层孔菌的发酵产物进行不同的处理,分级纯化抑菌活性多糖,比较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裂蹄木层孔菌发酵产物对7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发酵时间为20天的裂蹄木层孔菌发酵产物对杨树烂皮病的抑制率最高;裂蹄木层孔菌发酵产物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存在于发酵上清液醇提物中;醇沉级别为30%(浓度为50 mg/mL)醇提物中的多糖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供试醇沉级别中最高。说明裂蹄木层孔菌含有抑制病原菌的有效成分,具备成为新型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五脉地椒粗提物对果蔬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冷浸法以体积分数75%的乙醇提取五脉地椒浸膏,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减压浓缩得到5种粗提物组分,测定5种萃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和葡萄轮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抑菌试验(生长速率法)结果表明,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菌丝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水萃取物的抑菌作用不明显;在质量浓度10 mg/mL下,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4种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在60%以上,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4.
采用冷浸法以体积分数 75%乙醇提取五脉地椒得浸膏, 依次用石油醚、 氯仿、 乙酸乙酯、 正丁醇萃取, 减压浓缩得到 5 种粗提物组分, 测定 5 种萃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 黄瓜枯萎病菌、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和葡萄轮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抑菌试验 (生长速率法) 结果表明, 石油醚、 氯仿、 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的菌丝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水萃取物的抑菌作用不明显; 在质量浓度 10 mg/mL 下, 氯仿、 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 4 种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在 60%以上, 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可达 100%。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究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作用活性。采用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抑制率法、扫描电镜观察、盆栽试验等手段对补骨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EC50为30.8159 mg/L,当浓度为810 mg/L时对菌核萌发的抑制率为43.33%,扫描电镜下补骨脂提取物作用5天后的水稻纹枯病菌菌丝体排列及形态均有明显变化。盆栽试验结果显示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150倍液对水稻纹枯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94%、78.46%;田间试验表明,按90 g/hm2剂量于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齐穗期施药3次后的防效为72.22%。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可抑制纹枯菌丝生长、菌核萌发、破坏其形态结构,其微乳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国槐(Sophora japonica L.)是中国重要的园林植物和药用植物。本研究旨在挖掘国槐在抑制植物病原菌方面的功能。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国槐树枝中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萃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并运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国槐树枝提取物及其萃取物均对4种植物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差异显著。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它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毒性最高,48 h的EC50为2.58 mg/mL,其次为Ectophoma multirostrata、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和臭镰刀菌(Fusarium foetens)。从乙酸乙酯萃取物检测出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脂肪族和萜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是五氟丙酸十八烷基酯(14.77%)。国槐树枝中起抑菌作用的活性物质主要集中于乙酸乙酯相,其次为正丁醇相、水相与石油醚相。  相似文献   

7.
夏枯草生殖生长期总黄酮积累规律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淼  白月梅  苗芳  周乐 《华北农学报》2012,27(2):170-174
通过测定夏枯草生殖生长期各阶段不同器官的总黄酮含量,揭示夏枯草各器官总黄酮的积累规律。采用70%乙醇超声波提取,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以BHT为对照,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夏枯草根、茎、叶中的黄酮含量随着生长进程而升高,至终花期达到最高;花穗中的黄酮含量在花盛期最高;各器官相比,叶中黄酮含量最高。夏枯草不同溶剂提取物及对照BHT清除DPPH.的能力高低次序为: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BHT>水提物,清除.OH的能力高低次序为:BHT>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提物,并且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黄酮含量呈较显著的相关性。夏枯草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在夏枯草花终期或果穗干枯期采集叶或全草提炼加工。  相似文献   

8.
以菌草竹荪7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为供试药剂,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其对啤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作用,以期探索提取菌草竹荪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溶剂。结果表明,菌草竹荪2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相对较强,抑菌圈直径可达38.56 mm,乙酸乙酯提取物次之,抑菌直径为31.66 mm。鉴于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提取效率和抑菌效果的高低,乙酸乙酯为提取菌草竹荪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溶剂。  相似文献   

9.
为挖掘天然植物抑菌成分,以楼葱全株为原料,测定其不同极性提取液的总酚、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并以灰葡萄孢菌、扩展青霉、黑根霉、链格孢菌为供试菌株,利用牛津杯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抑菌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极性提取液的总酚、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依次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石油醚相>水提物>水相,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楼葱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石油醚相对4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黑根霉高度敏感,其中乙酸乙酯相抑菌活性最强,对黑根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56和6.25 mg/mL.相关性分析显示,楼葱不同极性提取液的总酚、类黄酮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其抑菌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楼葱中的多酚、类黄酮具有较高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乙酸乙酯相是挖掘天然植物抑菌成分的主要极性部位.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对桃褐腐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抑菌活性物质,采用三次浸渍提取法对中草药进行提取,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单位面积产孢量计算法和凹玻片悬低法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再经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抑菌活性物质对桃褐腐菌的形态、结构的破坏作用,得出结果:黄芩、甘草和威灵仙的4种溶剂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M. fructicol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芩丙酮提取物和黄芩80%乙醇提取物的抑制作用较强,抑菌率达到80%以上,对菌丝细胞有明显的破坏作用,且能够抑制分生孢子的产生与萌发;同时对供试的16种植物病原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抑菌谱较广。说明黄芩丙酮和黄芩80%的乙醇提取液中均含有抗菌成分。  相似文献   

11.
花脸香蘑对水稻细条病的抑制活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的培养方式对其发酵产物与活性有较大的影响。为了研究花脸香蘑不同培养方式对水稻细条病的抑制作用,以马铃薯葡萄糖为培养基,采用固体平板发酵、液体静置和液体摇瓶3种培养方式对花脸香蘑进行发酵培养,比较3种培养方式的花脸香蘑有机粗提物对水稻细条病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花脸香蘑液体摇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水稻细条病病原菌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最低抑制量为6.25 μg,而液体摇瓶发酵的菌丝体及固体平板发酵、液体静置发酵培养的花脸香蘑有机粗提物对水稻细条病无抑制活性。由此可见,花脸香蘑不同发酵培养方式对抑菌活性物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液体摇瓶发酵培养的发酵液中含有抗菌组分。  相似文献   

12.
土壤拮抗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获得高效广谱的原始拮抗细菌菌株用于油茶病害的防治,并探索其生物防治效果。从土样中分离到223株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发酵产物活性测定进行拮抗菌筛选。结果表明:以油茶炭疽病菌和根腐病菌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初步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21株,其抑菌圈宽度在5.0~12.5 mm,占分离到的细菌总数的9.9%,其中菌株Z26抑菌效果最好;复筛表明21个菌株发酵液对供试6种植物病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有8株对油茶炭疽病菌抑菌效果良好,有4株对油茶根腐病菌抑菌效果良好,其抑菌圈宽度≥10.0 mm,分别占被测菌的38.1%和19.0%,菌株Z26抑菌效果最好;发酵产物活性测定表明6个菌株的发酵液能完全抑制油茶炭疽病菌生长,效果明显,过滤液抑菌率为33.3%~58.3%,效果不明显,抑菌率超过50.0%的只有Z17、Z26 2个菌株。由此可知,菌株Z17和Z26对油茶病害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可作为油茶病害的备选拮抗菌株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优化小叶榕抗菌活性内生菌的发酵条件,提高其发酵液生物量和抗菌物质的量。笔者采用单因子试验对小叶榕内生细菌QYPT-B01菌株发酵条件优化,确定了QYPT-B01菌株在本试验中的最优发酵条件为:玉米粉3%,豆饼粉4%,K2HPO4·3H2O 0.3%,初始pH 8.0,装液量30%,接种量1%,摇床转速160 r/min,培养温度34℃。在上述条件下培养48 h,发酵液中生物量达到峰值,测得OD值为7.95,与优化前相比较,OD值提高了52.0%(优化前OD值为5.23)。培养72 h,抗菌物质产量达到峰值,此时发酵滤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6.42 mm,与优化前相比较,抑菌圈直径提高了13.5%(优化前抑菌圈直径为23.28 mm)。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QYPT-B01菌株发酵液的生物量和抗菌物质的量均有明显增多,为后续分离纯化、鉴定其发酵滤液中的抗菌物质,探究其抑菌机制,开发生防菌剂或新型抗生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给菌株XZG-11粗提蛋白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法分离抗菌蛋白,通过抑菌圈测试法检测其对植物致病真菌和细菌的抑菌活性,并对其生物稳定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粗提抗菌蛋白对番茄青枯病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最强,同时对茄子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西瓜枯萎病菌、赤霉菌、镰刀霉菌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如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对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绿脓假单胞菌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抗菌蛋白在pH5.0~11.0范围内较稳定;在80℃以下,热稳定性好,对RNA酶不敏感,对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敏感。菌株XZG-11粗提抗菌蛋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拟康氏木霉和黑根霉混合发酵对苹果链格孢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黑根霉和拟康氏木霉混合发酵液对苹果链格孢菌的生物防治效果,探索开发为新型绿色环保生物防治剂。对2种生防微生物进行形态学鉴定和ITS鉴定;生长速率法测定混合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在烟台莱阳进行田间实验对发病较为严重的果园进行为期一年的多次灌根与喷施处理,测定其防治效果并测定其对苹果叶片SOD、POD等防御相关酶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黑根霉和拟康氏木霉混合发酵可显著提高对病原微生物链格孢菌的抑菌能力。平板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发酵液对链格孢菌的抑菌效果达到了66.73%,显著高于黑根霉和拟康氏木霉单独发酵液的51.23%、17.28%;田间实验发现,混合发酵液处理后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病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相对防效达到42.46%;对其叶片防御酶测定结果表明,混合发酵液处理后,苹果叶片的防御酶SOD、POD、PAL活性均有50%以上的提高。黑根霉和拟康氏木霉混合发酵液对苹果链格孢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有效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提高苹果抗病能力,为新型生防制剂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雷公藤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对内生真菌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从雷公藤不同器官中共分离出22株不同形态型的内生真菌,其广泛存在于植株的根、茎、叶中,其中植株枝中的分离数量高于根和叶。大多数内生真菌都具有抑菌活性,与菌丝体相比,内生真菌的发酵液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不同类型病源菌的比较结果表明,筛选的内生真菌对病源性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产广谱抗菌物质芽孢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筛选出对果蔬病原菌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以9株病原真菌和3株病原细菌为指示菌,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通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得到一株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的拮抗芽孢杆菌NCPSJ7。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手段,该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抑菌谱实验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NCPSJ7对果蔬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都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该菌株产抗菌物质的适宜发酵培养基、发酵条件优化,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组成、性质和抗菌稳定性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P-r21的抑菌广谱性及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优化了菌株P-r21发酵条件,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该菌株对6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离体接种试验研究了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菌株P-r21最佳发酵条件为在PYJ中培养初始pH 6.0,培养时间为12 h。菌株P-r21对供试的6种植物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Fusarium proliferatum、Rhizoctonia cerealis、Gaeumannomyces graminis、Fusarium graminearum、Colletotrichum karstii)的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对C. karstii和B.cinerea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达到88.0%和84.5%。发酵滤液对B. cinerea孢子萌发抑制率达80.6%,对叶片和果实灰霉病的防效达到100%和80.0%;发酵液10倍稀释后防效也可达到67.1%和60.7%。本研究明...  相似文献   

19.
砀山梨果醋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优质梨果醋是以新鲜梨为原料,经液体深层发酵而成的优质调味品。以砀山梨为原料,经过对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工艺的研究,得到了梨果醋。确定了混合菌种发酵的最佳比例,以及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最优发酵条件,对果醋产品混浊的原因及其澄清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砀山梨果醋风味纯正,并具有水果香味,是一种价值较高的营养保健型果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