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河蚌育珠户习惯于春季植珠手术,而忽视了秋季植珠手术。其实不然,秋季植珠手术比春季植珠手术更好。一、春季的河蚌因从越冬过渡而来,有体质较瘦、抵抗疾病能力差等弱点,因此早春植珠手术的育珠  相似文献   

2.
中国贝类学会根据当前国内河蚌育珠技术水平不高,产珠质量不稳定和各生产单位、专业户渴望学习河蚌育珠标准基础技术和新技术的要求,于今年3~4月份,在江苏省水产技术培训中心(唯亭)举办了两期各为20天的“提高珍珠质量及新技术”的培训班。学会邀请了贝类学教授、专家、工程师、技师和育珠能手担任教员。教学内容丰富、全面,包括淡水珍珠养殖生物学基础,植珠操作技术,有核珠培育技术,象形珠培育技术,珍珠养殖管理技术,蚌病防治技术以及珍珠生产发展趋势等。培训班宗旨是普及与提高、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3.
人工培育珍珠,对蚌体施行植珠手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进行植珠手术就不可能形成珍珠的规模生产。如果手术操作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到珍珠的产量和质量,甚至造成育珠生产的失败。现就目前生产上较多采用的手术操作方法介绍如下。1.手术时间的选择及手术前蚌的暂养褶纹冠蚌要在温度较低的季节进行手  相似文献   

4.
瑰丽、雅淡的淡水珍珠,是河蚌的杰作。近年来利用河蚌进行珍珠的人工培育和养殖已遍布全国,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水体综合利用效益,人们往往在养殖育珠河蚌水体中搭养一些家鱼,那么,养什么鱼较好呢?就是说哪些鱼适宜当育珠河蚌的近邻呢?  相似文献   

5.
刘伟 《内陆水产》1986,(5):39-39
邵东县在农业资源调查中,于丘陵地区的邵水支流槎江发现了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这两种育珠河蚌的形态特证与洞庭湖区分布的完全一样,而且体形大,成珠快,产量高,质量好。是培育淡水珍珠的优良品种。经有关单位签定,认为在丘陵地区分布育珠河蚌,是个新发现。据试验测定,每50公斤河蚌可培育普通珍珠1公斤左右,产值可达千余元。  相似文献   

6.
早在六十年代末,我县就开始河蚌人工培育珍珠,1982年河蚌育珠专家张元培亲临我县传经,近年来,在大抓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的大气候下,发展更快,为总结经验,将河蚌育珠技术要点综述,以便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7.
淡水珍珠养殖是一种投资多、效益高、时间长、风险大的特种水产养殖业。所谓风险,它包括多个因素,而最主要是蚌病,由于某个技术环节失误引起蚌病,导致大面积河蚌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在养蚌育珠过程中,掌握河蚌各个时期的生活生长规律,适时运用多种技术措施,采用生态防病技术可以普遍提高育珠蚌的成活率。笔者通过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珍珠养殖要健康持续发展,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一、水域选择是前提育珠蚌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品种,自然界的河蚌其对水质要求不高,抗病能力较强。人工育珠以后,采用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改…  相似文献   

8.
张元培 《淡水渔业》1976,(3):F003-F003
湖南益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珍珠养殖研究室,从1969年开始,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河蚌育珠的科学实验。数年来,通过不断实践,反复摸索育珠规律,取得了新成绩,培育成功了正圆有核珍珠、彩色珍珠、夜明珍珠等,为我国淡水珍珠养殖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9.
珍珠一般是用来做工艺品。1932年,安徽省科委下达了关于河蚌育珠方面的研究课题,并在它的主持下,成立了由安徽省水产局(系项目的牵头单位)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系项目的承担单位)等单位组成的河蚌育珠科研协作组,  相似文献   

10.
卞伟 《内陆水产》2001,26(9):23-24
我国江河、沟渠纵横交错,湖泊、池塘、水库星罗棋布,可育珠水面非常广。河蚌种类较多,分布广泛,资源十分丰富。再者珍珠的制片移插,它是一项精细的手工操作技术,即不能用电脑控制,也不能行机械操作,所以,特别适应我国劳动力多的现实国情。我国是世界上采捕与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到80年代中期,我国珍珠产量便跃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珍珠输出量最大的国家。1我国淡水育珠业的发展我国淡水珍珠养殖大体可分为研究试验、技术改革和技术改进成熟3个阶段。1.1研究试验阶段珍珠的人工培育技术,是人们在采捕天然珍珠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生产能力,做到一水多用,北京市海淀水产养殖场,在发展养鱼生产的同时,今年上半年从湖南常德引进了一批育珠河蚌,在成鱼池里进行了育珠试验,经过两个月精心饲养,四百只育珠蚌生长良好,目前均已形成珍珠囊。  相似文献   

12.
荣家平 《内陆水产》2002,27(8):17-18
河蚌育珠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人们在不断摸索育珠新技术,努力提高育珠水平,以培育质优价廉的珍珠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安徽贵池市地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和沿江重点水产经济带,有养鱼水面1.186万公顷,水质优良,养殖条件得天独厚,素有“珍珠之乡”美誉。早在20世纪70年代贵池率先在全省取得人工育珠和河蚌繁殖的突破,到2001年,贵池地区三角帆蚌繁育能力达3亿只,育珠水面2000多公顷,吊养手术蚌1200万只,已成功地探索了一条三角帆蚌当年繁殖当年插珠新路子。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人工繁…  相似文献   

13.
万云辉 《内陆水产》1997,22(4):19-19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给珍珠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近几年来,万年县珍珠生产发展迅速,现已形成了繁蚌、育珠、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群体优势,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部分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生产效益差距较大的问题。现就提高珍珠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浅述如下:一、蚌种质量要优。在我国淡水育珠河蚌种类中,三角帆蚌优于其它蚌种,它具有手术操作便利,产珠质量最佳,珠质光滑细腻,形状较圆,光泽好,市场畅销,价格上乘等优点,选用这种蚌育珠较为普遍。但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要选择健康…  相似文献   

14.
育珠蚌最适植片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淡水育珠插片手术中,每只育珠蚌插植组织小片的数量与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最适植片数是育珠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57只不同植片数(28-37)的珍珠蚌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植片数以31-32为最适,植片数在31-37时,珍珠的绝对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随着植片数的增加,珍珠的月增重量反而呈下降趋势,植片数小于30时,珍珠产量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吴德喜  余乃凤 《内陆水产》1998,23(10):22-22
南平水口、沙溪口电站的相继建成,使南平库区水面扩大到8000hm~2,成为福建省最大的水库。1993年底开始发展库清河蚌育珠,并逐步形成规模。1997年河蚌育珠面积达80hm~2。但由于一些库湾生态条件差、管理不规范等因素,致使育珠蚌的死亡率高达50%,并且成珠慢、产量低、质量差,极大地影响了珍珠养殖业的发展。为了加大库区渔业开发力度,提高水域立体利用水平和整体效益,笔者详细调查了养殖珍珠库湾水域生态和管理现状,现将库漳河蚌育珠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小结如下。1河蚌的选购与暂养1.1育珠蚌的选择库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许多地方推广河蚌育珠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小蚌选择 摒弃过去河蚌育珠要求蚌的规格在8cm以上的做法,选用当年小蚌作手术蚌,规格一般在5~6cm,有的4cm亦可。实践证明,这样的小蚌生命力旺盛,珍珠囊形成快,分泌机能强,蚌、珠能同时生长,珍珠产量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17.
福建漳州市郊芝山乡洋坪村著名淡水育珠专业户吴加盛,在漳州一中生物教师的指导下,于1985年初试验培育“像形珍珠”,当年获得成功。1986年8月产品通过国家级鉴定,并命名为“大型像形珍珠”。去年,他把生物工程技术引进河蚌育珠,采用人工制造模核,大批量吊养又获得成功,共育成财子寿,弥勒佛、嫦娥奔月、麻姑献寿等23个品种705片。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珍珠养殖是在1904年由御木本幸吉成功地育成有核珍珠以后,才正式以生产规模发展。日本的植珠手术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日本的小片蚌与手术蚌均经夏、秋两个季节的育肥暂养处理。育珠蚌的植珠手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淡水渔业》1973,(8):25-25
三角帆蚌是淡水人工养殖珍珠的优良品种,主要产区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地的湖沼中。随着全国珍珠养殖的不断发展,河蚌需要量大大增加,出现了天然河蚌资源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人工繁殖河蚌是当前育珠生产上急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方地区一年四季都能作河蚌育珠手术,但实际生产中往往只选在春季插片,因为春季的水温适宜蚌做手术,术后成活率高,细胞切片生命力也强,手术蚌的伤口不易感染且愈合也快。但四川内江市珍珠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