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退耕还林 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当退耕还林工程开始全面实施时,水利部提出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来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思路,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这一新思路的要意就是,要抓住当前国家开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的有利机遇,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即在地广人稀、降雨条件适宜、水土流失轻微的地区,通过退耕还林、封育保护、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植被覆盖程度,进一步减轻水土流失强度。在生态脆弱区,要通过封山禁牧、轮牧、休牧,保障生态用水,使生态休养生息,促进植被恢复,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甘肃省多年的…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的一项重要举措。山西省整体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实施退耕还林潜力大、群众意愿强烈。对山西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开展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是治理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为全面实施好该项工程,本文总结秭归县实施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效及做法,结合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对其实施所面临的新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成刚 《中国林业》2008,(13):48-48
退耕还林工程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要认真搞好调整林区产业结构,发展林区经济,防治水土流失,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实现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的有机结合。要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退耕还林“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所以,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浅议毕节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途述毕节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主要表现是水土流失严重。而水土流失主要来自于 2 5°以上的陡坡耕地。要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 ,关键是要在陡坡耕地上实施退耕还林。当前 ,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建设高度重视。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宝贵机遇 ,积极探索 ,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 ,把退耕还林这一重要工程抓实抓好 ,从而使我区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6.
济源市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为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工程,对我国林业建设与生态环境修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退耕还林工程对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影响在之前的研究中考虑得较少,该影响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与发展,特别是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济源市的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进行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通过对济源市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国民生产总值、粮食产量、农村人均收入、农民就业率、第1、2、3产业的变化的分析和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邵阳市自2000年6月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经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已完成造林验收任务2.13万公顷,为生态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全市目前还有水土流失面积4212.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0.2%,年水土流失量达1299万吨,每年因泥沙淤积损失各类水库库容2766万立方米;全市石灰岩地区向石漠化逼进,花岗岩地区土壤向沙化靠拢,实施退耕还林的任务仍很艰巨。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物质上、技术上、队伍上,充分做好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打硬战、打恶战的各项准备。第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落实退耕还林任务。各级党政领导和林业…  相似文献   

8.
开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工程效益显著。通过对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分析发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并促使了新型行业的产生,促进了农村居民大幅增收。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是治理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也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巴林左旗旗委、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旗的绿色发展理念,把退耕还林作为造福左旗、惠及民生的一件大事,远谋近施,持续发力,走出了一条生态造林与环境保护并重,加强推进绿色崛起的新路子。该文通过对巴林左旗退耕还林工程推进情况的走访,对巴林左旗退耕还林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力求能够为类似的退耕还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退耕地是具有一定高度和坡度的特殊土地体系,受地形因素和自然规律的综合作用,孕育了经营模式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分析四川水土流失现状和退耕还林工程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设计退耕还林经营模式,从宏观上提出特殊区域地方特色的退耕还林模式,以指导退耕还林工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南方低丘山区降雨量大,水土流失也很严重。针对南方生态脆弱区坡耕地的特征,分析了退耕还林(草)的必要性;提出了退耕还林要加强党的政策宣传,走群众路线,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实施生态移民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对策,并阐述了在南方生态脆弱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生态修复的涵义、理论、实践及模式的论述,研究分析了生态修复对黑龙江省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中的优化作用,指出了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既有利于对治理工程的保护,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实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南方集体林区生产力低下,群众生活差,水土流失严重,国家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出了退耕还林建设工程,以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坡耕地为原则,以政策为导向,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工程。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工程以恢复植被、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等为基本出发点.本文对包头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包头市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进一步提高了生态服务功能,实现了退耕还林工程目标,为扎实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是国务院站在国家利益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经济建设和环晓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退耕还林,恢复森林植被,对于减少水土流失加快国土生态修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四川洪雅县3种植被模式的土壤入渗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新世纪实施的六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于1999年率先在全国启动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旨在防治水土流失、改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目前关于退耕还林的报道很多,主要涉及退耕区造林模式、退耕还林工程存在问题、建议以及三大效益如何统一等方面(徐振华等,2003;傅新红等,2003;杨时文,2002)。但是,退耕还林区不同植被模式对土壤入渗率影响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袁建平等,2001)。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工程,主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工程覆盖了我国中西部所有省区及部分东部省区.生物篱营造技术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项生物技术工程措施,生物篱不但能保持水土,还可提供大量绿肥、饲料和薪柴,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2001年,赤峰市的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实施,2002年全面铺开。工程实施以来,全市12个旗县区,217个乡镇苏木,53个国有场圃,约43.69万户受益,水土流失耕地、耕作不便的耕地和沙化退化严重的耕地得以退耕还林。截止2005年底,全市已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571万亩,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使全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同时,通过多树种混交造林,使全市的树种结构得到调整,林木的分布逐渐趋于合理,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9.
李贵远 《绿色科技》2015,(3):306-307
指出了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治理水土流失、防御洪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的重点生态计划,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效益。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对相关内容研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沟壑水土保持林区位于六盘山以东,子午岭水源涵养林以西,南北分别于陕西、宁夏交界,总面积282万hm2。该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区,也是甘肃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随着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区坡度大于25°以上的耕地全部要退耕还林。酸枣作为温带黄土性土壤上富集氮量极高的树种犤1犦,在本地分布较广,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也是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如果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充分利用陡坡退耕地资源规模化发展、经营,对以恢复植被、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地力为中心的生态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