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河49大豆极早熟、高产优质、秆较强、不炸荚、适应性广,2005-2006年黑龙江省第6积温带区域试验10点次平均产量1 991.9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35增产9.4%,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962.1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35增产10.6%。高产栽培产量潜力可达2 300 kg.hm-2以上。该品种因其早熟、优质、丰产较适合黑龙江省北部第6积温带及北部山区、半山区种植,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黑河44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具有超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2003年-2004年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1721.98kg,比对照品种黑河14号增产15.18%;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910.6kg,比对照品种黑河35号增产16.3%;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分别达到39.31%和21.09%;中抗灰斑病。2007年初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大豆新品种黑河50特征特性及选育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新品种黑河5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选育的新品种,具有熟期早、产量高、商品性好、抗性强等特点。2006-2007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区域试验,两年区域平均产量分别为2327.19和1976.0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17分别增产12.1%和8.9%;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48.5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17增产10.9%;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分别达到41.10%和20.47%;中抗灰斑病。2008年初正式审定。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上限种植,并可用于南部迟播救灾。  相似文献   

4.
黑河44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大豆一室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具有超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2003~2004年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1721.98千克,比对照品种黑河14号增产15.18%;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910.6千克,比对照品种黑河35号增产16.3%;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分别达到39.31%和21.09%;中抗灰斑病。  相似文献   

5.
大豆新品种黑河51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选育的新品种,具有熟期早、产量高、商品性好、抗性强等特点。2005年-2006年两年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249.9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17号增产8.6%,2007年-2008年两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220.2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17号增产10.0%。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上限种植,并可用于南部迟播救灾。  相似文献   

6.
黑河28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选育的大豆品种,具有超早熟、高产、高蛋白、抗病等特性。在黑龙江省2001-2002年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251.9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2.1%;在2002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 925.5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14号增产16.5%;大面积生产试验中产量高达2 518 kg/hm2。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分别达到44.69%和19.46%。2003年初通过黑龙江省审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杂交育种与辐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以合丰35×吉林27的杂交F2代为材料经辐射处理后连续定向选择育成了合丰48.该品种油分含量22.67%,蛋白质含量38.7%,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553.1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增产10.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289.7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增产12.6%,抗灰斑病、中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适宜黑龙江省二、三积温带种植,2002年列入黑龙江省高油大豆良种化工程,2005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是国家大豆振兴计划重点推广品种,种植范围和面积迅速扩大,已累计推广7.4万hm2,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研究结果表明,合丰48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龙粳26的选育及寒地水稻“三高”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粳26是以垦稻7号为母本,以空育150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703.7 kg.hm-2,比对照品种空育131增产7.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210.4 kg.hm-2,比对照空育131增产10.0%,属于早熟、优质、丰产、多抗水稻新品种。2009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2009年全省种植面积预计30万hm2。"三高"是高成穗率、高结实率、高成熟度,是寒地水稻育种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合农64是2003年以美国品种HOBBIT为母本,九丰10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2013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生育日数115d,需≥10℃活动积温2 350℃,在黑龙江省为中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92.7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1.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01.7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3.8%;油分含量21.90%,蛋白质含量38.28%,为油用型品种;抗灰斑病兼抗花叶病毒病SMVⅠ号株系;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正>大豆新品种金源5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2003年将(黑交83-889×美丁)F2风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卫星半个月进行宇宙射线辐照处理,后经选育而成。适应区域为黑龙江省、内蒙古呼盟、吉林省敦化市、新疆北屯和阿尔泰市等北方春大豆早熟区。2010~2011年参加国家北方大区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84.0kg·hm-2,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787.0kg·hm-2,较对照黑河43增产7.5%[1]。  相似文献   

11.
High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21(6):348-352
  相似文献   

12.
以品种区试结果和示范推广的栽培研究为依据,阐述了鄂棉15的生育特点、高产的产量结构及农艺指标,从而论述了棉花“选用良种、两膜栽培、合理密植、巧肥精管、全程化调”为主要内容的“两高一优”栽培策略,建立了当前棉花大田生产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大豆高油品种黑农41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9个试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高油大豆品种黑农41不同处理组合效果差异显著。窄行密植处理组合多数优于垄作处理,不同窄行密植处理组合差异显著,具有增产、提高油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以窄行处理组合3效果最好,基本模式为行距28cm、保苗36万株/hm2、施磷酸二铵50kg/hm2、尿素5kg/hm2、生物钾15kg/hm2,获得产量4085.8kg/hm2,增加经济效益2580.9元/hm2,为黑农41高产优质节本高效栽培技术的最佳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培育壮秧、农艺与农机融合等方面总结高标准农田水稻机插秧高产高效关键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水稻机插秧普及率,达到补短板促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特点,因苗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栽培管理技术,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要,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长丰县优质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长丰县优质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种、育秧、定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长丰县水稻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师树旺 《北京农业》2011,(12):26-27
根据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特点,因苗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栽培管理技术,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要,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High Polymers     
  相似文献   

19.
大西洋马铃薯是薯片加工型品种,根据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大西洋马铃薯作物特性,从品种习性、种薯选择、种薯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介绍了高海拔地区高产栽培技术,以利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20.
高温胁迫─小麦超高产的主要障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小麦是冷季作物,最适生长温度为15~20℃。我国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夏季是同纬度除少数沙漠干旱地区以外最热的国家,淮河一秦岭以北冬小麦集中产区,小麦抽穗~成熟的日平均气温大于30℃的高温天气占到该生育期的1/3,大约70%的时间突破了临界温度。北方受高温干热风影响的小麦面积占到小麦播种面积的71%,为害频率为十年七遇,小麦年减产18.5~35亿kg,热胁迫危害成为我国北方小麦高产的主要生理障碍。小麦耐热基因型与热敏感基因型存在广泛的变异,耐热品种的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热敏感品种,为小麦抗热筛选提供了依据。提高小麦的抗热性水平,缓解胁迫为害,是今后小麦超高产育种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