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立地条件的水曲柳人工幼龄林生长指标的调查结果表明:缓坡造林,8 a生胸径最大值为6.0 cm,树高最大值为6.5 m;轻微水湿地造林,经2次施肥后,12 a生时平均胸径、平均枝下高生长量较缓坡造林的8 a生水曲柳仅具有微弱生长优势,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和平均枝下高低于8 a生缓坡水曲柳幼龄林;农耕地10 a生水曲柳人工幼龄林平均树高为4.50 m,为其他立地的150%,最大值为6.8 m,胸径最大值为7.3 cm,单位面积立木蓄积为其他立地的158.3%。水曲柳造林后第四年开始,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较快,胸径连年生长量由0.65 cm增至0.80 cm以上;树高生长量在4~6 a增长最大,连年生长量达1.00 m,平均生长量也持续在0.60 m以上;材积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自第四年开始,增幅较大,第六年连年生长量为第五年的1.92倍。  相似文献   

2.
福建南平引种赤桉和邓恩桉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福建南平进行了耐寒桉树赤桉和邓恩桉的引种栽培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造林后 2 0个月赤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为 4 0 0cm、5 4 0m ,邓恩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为 4 2 3cm、4 2 9m ,生长量大大高于乡土树种枫香和马褂木 ;两种桉树对低温和干旱均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以12 a生鹅掌楸属种间杂交子代测定林为对象,利用连年生长数据进行了生长差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和生长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2 a子代测定林平均胸径23.3 cm,平均树高14.50 m,平均材积0.229 m3,杂交组合之间连年生长差异极显著。造林后第6年与第11年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3、0.911、0.914,相关密切,早期选择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杂交子代测定林的速生期为第2年~第8年,胸径、树高生长数量成熟在第8a和9a,此时材积生长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其生长数量成熟要晚于第11年。  相似文献   

4.
在北亚热带的南京丘陵和紫金山风景区引种测定表明,从杭州富阳、建德引种的乐昌含笑能适应栽植地条件,正常生长。山洼圃地4年生平均树高3.82m、胸径5.3cm,达绿化幼树标准。14年生平均树高达10.00~11.00m、胸径16.2~19.7cm;21年生树高、胸径分别达16.50~18.00m、27.1~28.2cm。中山陵景区侧方混交栽植,14年生平均树高达16.2m、胸径29.1cm。缓坡平地,树高8.80m、胸径20.5cm。在较差坡地立地,采用异龄复层混交方式,在郁闭度0.75的松阔混交林下栽植,5~6a也能形成树高3.26~3.93m、胸径3.0~3.6m、冠幅2~2.36m的复层林冠,显著改善风景林景观。  相似文献   

5.
杉木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年龄和增益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赵承开 《林业科学》2002,38(4):53-60
对 4块试验地 10 7个杉木无性系在造林后第 2~ 6a、8~ 9a、13~ 15a时进行每木调查 ,计算各试验地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试验地各无性系遗传力的平均值及遗传变异系数 ,分析其树高和胸径的年 -年表型相关、遗传相关 ;不同林龄树高和胸径与 1999年单株材积的相关。通过分析计算得出 :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是可以在早期进行的 (但不宜在造林后 2~ 3a时进行 ) ,其初选年龄应是造林后 5~ 6a ,精选年龄在 8~9a。如果选择年龄过早 ,普遍存在着错选和漏选的问题。在 8~ 9a时入选的无性系其增益较高 :树高、胸径、材积实际增益分别是 17 87%、2 3 4 6 %、6 4 5 0 % ,遗传增益分别是 15 19%、2 0 4 1%、5 5 4 7%  相似文献   

6.
在福建省诏安国有防护林场引种不同种源(家系)的交趾黄檀,造林2年后通过对其胸径、树高和存活率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交趾黄檀不同种源(家系)间幼树生长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造林2年后,平均胸径为2.92~6.19 cm,平均树高为2.78~4.79 m;而保存率差异不明显,为93.3%~100%。经综合评判,初步选出初期生长表现较好的2个优质种源和7个优质家系。  相似文献   

7.
在杉木采伐迹地上 ,引进秃杉、江南桤木进行造林试验 ,结果表明 :2个树种都很适合引种区的生态环境 ,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秃杉、江南桤木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平均达到 98%以上 ,两项指标与杉木 (对照 )相比 ,平均高出 34.1~ 4 0 .6个百分点 ;试验还表明 ,江南桤木年平均树高生长达到 1.5m、秃杉达到 0 .5m以上 ;平均胸径生长也分别达到 0 .98cm和 0 .4 4cm ,而同期营造的杉木平均树高与平均胸径仅为 0 .3m和 0 .16cm ;由于江南桤木年凋落物总量可达 16 .2t·hm-2 ,为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集水造林不同密度林分生长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黄土高原 ,集水造林与常规造林相比 ,林木的生长规律和林分的生产力水平有显著的差异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集水造林通过增加植树带汇流量改善了林地土壤水分条件。通过对 4种密度 (84 0、1110、2 2 2 0和 3330株·hm- 2 )自然坡面集水造林的 15a生刺槐林及拍光坡面集水造林和常规造林 (密度同为 10 0 0株·hm- 2 )的 9a生刺槐林进行研究 ,表明林分密度越小 (集水面积越大 ) ,微型集水区产流率越高 ,则植树带汇流量越大。以密度为 84 0株·hm- 2 的林分植树带汇流量为 10 0 %计 ,则从小到大其余 3种密度的林分植树带汇流量分别占 93 6 0 %、81 77%和 84 4 3% ,密度最小的林分年均土壤含水率比密度最大的 2林分高约 2 0 %~2 5 % ;集水造林比常规造林植树带年汇流量多 30 %左右 ,土壤水分相差约 10 %。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和密度效应 ,各密度林分间及集水造林和常规造林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差异显著 ,尤其生长总量最为明显 ,从小到大 4种密度林分 15a时树高分别为 12 10、10 31、8 4 5和 7 2 2m ,胸径分别达到 17 14、11 6 1、9 17和6 5 6cm ,林分蓄积量分别为 2 14 5 8、110 2 9、12 1 35和 84 0 3m3·hm- 2 ;集水造林和常规造林 9a时的树高生长分别达到 9 13和 7 0 4m ,胸径生长分别达到  相似文献   

9.
2016年在福建省龙海林下国有林场,采用从泰国等引进的交趾黄檀26个家系的营养袋苗,进行引种造林试验,2019年对其胸径、树高、冠幅和保存率指标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年生交趾黄檀不同家系间幼林生长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平均胸径4.3 cm、树高4.89 m、冠幅2.62 m、保存率95.82%;表现最优的家系为13号,平均胸径5.3 cm、树高5.44 m、冠幅3.02 m,分别比林分平均值增加23.3%、11.2%、15.3%。根据胸径、树高生长量2个指标,用隶属函数法初步选出5个幼林期生长表现较好的家系(13、22、2、18、15号),可为交趾黄檀的引种与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育苗和造林试验表明,花旗松苗期抗病性比油松强,幼林抗鼠害能力强,抗寒性稍差,保存率和造林成活率与油松接近,2年生苗木与对照油松苗木之间苗高生长差异极显著,平均地径0.53 cm,平均苗高18.3 cm,苗期生长表现优于当地油松。20年生林分平均胸径8.4 cm,平均树高5.3 m,最大单株胸径15.3 cm,树高7.5 m,生长表现与当地油松差异不显著。通过育苗和造林试验表明花旗松适应小陇山林区的生态条件,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早期在杉木伴生下的闽楠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早期在杉木伴生下的28年生的闽楠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期以杉木为伴生树种的闽楠人工林,无论是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都明显高于闽楠纯林,28年生时平均木的单株材积达到0.24628 m3,比闽楠纯林增加100.9%。其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8~10年生时,峰值为1.02 cm.a-1,连年生长量在0.8 cm.a-1以上的年份有14a;树高连年生长量在10~12年生时最大,峰值为1.07 m.a-1,4~16年生时生长量都保持在0.8 m.a-1以上。闽楠纯林树高总生长量只有15.89 m,连年生长量在8~10年生时最大,峰值为0.95 m.a-1,比以杉木为伴生树种的闽楠要小。  相似文献   

12.
杉木无性系造林效果及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12个杉木无性系扦插苗作2片造林对比试验,8年生时无性系间的高生长、胸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高生长9个超过对照,胸径生长4个超过对照。本省12个优良家系无性繁殖造林对比试验,6年生树高间差异显著,高生长7个超过对照。可提供采穗圃或良种选育材料。  相似文献   

13.
杉木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及重复力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浙江省12个杉木无性系扦插苗在Ⅱ、Ⅲ类立地的不同坡位上与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初级种子园实生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 a生时12个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冠幅、单株平均材积生长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枝下高因造林密度原因差异不显著;不同坡位造林对无性系的影响,除冠幅显著外,其它各生长性状均极显著;与实生苗对比,适宜本地发展的杉木无性系首选57号、28号,其次为38号、A1、110号,可作为建立采穗圃的优良种源.无性系各生长性状重复力测算结果表明,20 a生时各无性系与原株之间的遗传特性保持极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毛竹杉木混交造林对土壤养分及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省宁化县方田乡泗坑村营造的7年生杉木毛竹混交林和杉木、毛竹纯林的林下土壤养分及林木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杉木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比毛竹纯林和杉木纯林高,毛竹杉木混交林中毛竹、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生长量均比毛竹、杉木纯林高。表明,毛竹、杉木混交造林改善了土壤养分,促进林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不同抚育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与地力维持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杉木二代幼林采用3种抚育方式:①全面劈草;②全面劈草,局部松土除草;③全面松土除草。通过3年试验观测,结果表明:①和②方式比③方式植被覆盖度分别大24.3%~41.3%和22.8%~34.6%,表层土壤的侵蚀度下降50.1%和40.6%,A0层覆盖率分别提高57.1%和54.7%;3种抚育方式对杉木幼林的树高和冠幅生长无显著差异,但对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抚育效果以②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16.
对福建省邵武市桂林乡乐昌含笑人工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8年生乐昌含笑与杉木1∶1混交林的乐昌含笑和杉木胸径、树高年均生长量、单株材积及总蓄积量均大于各自纯林。不同坡位9年生乐昌含笑人工纯林的胸径、树高及蓄积生长量均以下坡林分为最高,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8年生乐昌含笑和杉木人工纯林的平均木生物量分别为31.55 kg和33.74kg;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41.73 t.hm-2和45.55 t.hm-2;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94.28%和96.85%,灌木层和草本层所占比例较少;乐昌含笑和杉木平均木生物量各器官的比例分别表现为:干>根>枝>叶>皮、干>根>叶>枝>皮。  相似文献   

17.
香梓楠 (Michelia hedyosperma L aw)又名香籽含笑 ,为热带和南亚热带木兰科(Magnoliaceae)常绿乔木 ,国家三级保护树种。香梓楠主干通直圆满 ,出材量大 ,寿命长 ,木材为散孔材 ,纹理通直 ,色泽美观 ,干燥后少开裂不变形 ,耐腐力强 ,加工容易 ,适用做横梁、桁条、门窗框以及车船、家具等优良用材 ;此外其花芳香 ,可提取芳香油 ,枝叶浓绿 ,树冠塔形 ,挺拔秀丽 ,是很优美的绿化树种 [1 ] 。其天然分布于海南白沙、昌江、乐东、琼中 ,广西那坡、靖西、龙州、凭祥 ,云南西畴、西双版纳 ;地理范围在 1 9°2 0′~ 2 3°2 0′N,1 0 0°~ 1 1 0…  相似文献   

18.
红锥不同模式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林俊平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3):59-61,80
对红锥纯林、红锥×杉木混交林以及红锥×木荷×杉木混交林等不同模式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 3种不同混交模式中 ,以红锥杉木混交效果最好 ,不但能明显地提高红锥的造林成活率 ,且两者混交种间关系较为协调 ,空间分布格局合理 ,充分利用营养空间 ,混交林分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8年生红锥杉木混交林中红锥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达 14 75m、16 5 0cm和 0 15 6 1m3 ,比红锥纯林分别提高了 10 0 0 %、14 34%、36 93% ,林分蓄积量高达 2 71 4 7m3·hm-2 ,是纯林的 1 30倍 ,可见红锥与杉木混交是值得闽南地区推广应用的针阔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3树种进行树种与苗木类型双因素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年生时,树种间新梢高、地径和冠幅生长差异极显著,生长量大小为杉木>马尾松>木荷,树种与苗木类型间互作效应不显著,属树种的遗传效应;容器苗与裸根苗间新梢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和冠幅则差异不显著;经多重比较,容器苗平均新梢高生长比裸根苗增产30.3%,效益显著,其中杉木增产14.5%,马尾松增产34.9%,木荷增产51.9%。  相似文献   

20.
从杉木全国优良家系区域试验中 ,选取安徽黄山、广西融安、广东信宜、江西分宜、福建洋口等 5个试验点 ,测定了其10年生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密度 ,分析了杉木木材密度及生长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规律。多点联合分析表明 ,木材密度、胸径、材积性状家系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并且家系与地点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通过Francis -Kannen berg模型对木材密度和材积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 ,按木材密度及生长对试验家系进行了联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