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提高长双歧杆菌BBMN68的冷冻保藏效果,以冷冻存活率和菌株活力为评价指标,分别评价了4个类型的18种冷冻保护剂.结果表明,脱脂乳、海藻糖、果糖、甘油、维生素C、L-Glu能对BBMN68有效保护.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对筛选得到的6种保护剂进行复配,得到复配保护剂的最优配方(质量分数)为:甘油3%、海藻糖5%、果糖5%、脱脂乳8%、维生素C 0.05%、L-Glu 0.05%.在复配保护剂的作用下,-80℃保藏期间BBMN68菌数稳定,活菌对数值始终保持在10.5lg(cfu/mL);冷冻浓缩物作为直投发酵剂应用于酸奶中,在21d内菌数变化不大,始终保持在107cfu/mL以上.  相似文献   

2.
低聚甘油的碱催化制备和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油为原料,碱作为催化剂,在高温和充氮气保护的条件下,采用聚合反应制备低聚甘油。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和催化剂使用量对低聚甘油生成比率的影响。得到较优的聚合条件为:260℃条件下加3mol%(甘油摩尔数)氢氧化钠催化反应4h,得到产物中低聚甘油的含量为39.8%。反应得到的产物分别通过120℃和210℃下二级分子蒸馏分离纯化,得到含量为94.1%的低聚甘油产品,回收率为96.3%。  相似文献   

3.
高静压处理对鲜切南瓜杀菌效果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超高压处理对鲜切南瓜果肉品质的影响,将鲜切南瓜果肉("蜜本"品种)在超高压(压力150~550 MPa,保压时间10 min)处理后,评价处理前、后鲜切南瓜的杀菌效果、可溶性固形物、主要单糖、pH值、硬度、色泽、总酚含量、抗氧化性和风味。结果表明:550 MPa、10 min的超高压条件可将鲜切南瓜中的细菌、霉菌和酵母全部杀死,且该处理前、后鲜切南瓜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蔗糖、pH值和总酚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维生素C、硬度、色泽参数、葡萄糖、果糖及抗氧化性有显著性下降(P0.05),维生素C含量损失18.9%;挥发性香气成分中烯类、醛类、酚类和酮类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但仍保持鲜切南瓜的特征风味。  相似文献   

4.
葡萄酒发酵过程主要参数近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葡萄酒酒精发酵中葡萄糖、果糖、乙醇和甘油4个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化学指标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对近红外数据进行筛选、变量标准化等预处理,比较了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定量分析的模型质量,以决定系数、校正均方根误差、预测均方根误差为模型质量的评价指标.通过比较发现,对于葡萄糖和果糖,主成分回归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预测精度相当;对于乙醇,主成分回归预测结果较优;对于甘油,偏最小二乘回归的预测结果要优于主成分回归.主成分回归所采用的成分数要多于偏最小二乘回归,但二者都可以用于上述4种成分的定量分析,其预测精度也相近.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芒果渗透脱水预处理和未预处理两种不同情况下,针对长期玻璃态冻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使用不同浓度(30%、40%和50%)的混合糖液(蔗糖、葡萄糖、果糖3种糖,质量比为3.6∶1.0∶3.0)对芒果进行渗透脱水预处理,然后玻璃态冻藏(-55℃)6个月。结果表明,与未处理样品相比,渗透预处理使得总色差减少15.6%~62.3%,汁液流失率降低8.2%~29.5%,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3%~9.4%,同时硬度增加48.8%~82.3%,维生素C含量增加72.5%~120.6%,总可溶性固形物增加21.8%~53.7%。其中,混合糖液浓度40%进行渗透脱水是最佳的预处理条件。-55℃玻璃态较-18°C橡胶态,能更好保持芒果品质。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即使在玻璃态下,冷冻芒果的品质也会继续变化。然而,渗透脱水样品的品质变化程度小于未处理样品的品质变化程度。试验表明,在长期冻藏过程中,渗透脱水预处理和玻璃态贮藏可明显改善冷冻芒果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壳聚糖作为成膜材料,添加天然抑菌抗氧化物质茶多酚,制备菜心复合涂膜保鲜剂,以失重率、呼吸强度、维C和感官评价作为实验指标,研究不同浓度配比的复合涂膜保鲜剂对菜心低温(10℃)贮藏品质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和茶多酚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对菜心失重率有显著性影响,而对维生素C含量、呼吸强度和感官评价无显著性影响。其中采用壳聚糖浓度为2.0%、茶多酚浓度为0.2%的试验组(X3Y2)失重率24.96%,呼吸强度为99.59 CO_2mg/kg·h,维生素C含量为0.6289 mg/g,感官评价值为38,综合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冷冻芒果的品质,采用了渗透脱水前处理和冻结联合加工芒果。通过研究芒果渗透脱水的质量传递,确定了芒果进行渗透脱水的条件(质量分数50%葡萄糖溶液为渗透液,渗透温度30℃,渗透时间60 min)。实验结果证明,渗透脱水-冻结与传统冻结相比,冷冻时间减少、熔点下降、冷冻速率加快。渗透脱水-冻结在色泽、硬度、汁液流失率、维生素C含量和其他生理指标都优于未处理和漂烫组。渗透脱水-冻结可使新鲜芒果的PPO活性下降,POD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8.
碳源供给策略对水产养殖废水生物絮团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碳源供给策略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废水生物絮团处理的影响,以水产养殖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以蔗糖、乙酸钠和甘油为碳源,分别设置不同C/N比梯度(5、10和15)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均存在硝化作用和同化作用,在较低C/N比(C/N比为5)时,不同碳源硝化作用强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各系统稳定阶段,氨氮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乙酸钠为碳源时,系统达到稳定所需时间较短(4 d),并不受C/N比的影响,而另外2组随着C/N比增加,系统达到稳定所需时间逐渐减少(均由24 d减少至12 d),且氨氮去除效率逐渐提高。其次,不同碳源和C/N比对生物絮团系统碱度的影响不同,在系统稳定阶段,乙酸钠随着C/N比增加,碱度逐渐升高,且均保持较高的浓度,不适宜水产重复利用,而蔗糖和甘油相对稳定,且均低于200 mg/L。另外,结合生物絮团沉积指数可知,生物絮团的沉降性能对絮团氨氮去除效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低C/N比时,不同碳源其EPS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随着C/N比增加,不同碳源EPS多糖含量的多少及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9.
微波真空干燥膨化苹果片的能耗与品质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综合分析了微波真空干燥膨化苹果片的干燥能力、能量消耗、感官质量、维生素C质量分数和微观结构,并以纯热风干燥的苹果片为对照样品,进行了对比分析评价.微波真空干燥膨化的干燥能力比热风干燥增加48.46%,单位能耗节约32.32%;苹果脆片在质地和风味方面都好于热风干燥;维生素C保存率比纯热风干燥提高了15.8%;比热风干燥具有更显著的蜂窝状结构,更好的膨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含水率对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番茄的优质生产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探求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含水率与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之间的关系。以番茄苗期、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5个阶段的土壤含水率为试验因素,每个因素设5个水平,采取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盆栽试验。建立维生素C含量与不同阶段土壤含水率的数学模型,分析因子主效应、单因子效应及两因素的耦合效应,并对模型模拟寻优。结果表明,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对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最大,苗期次之,始花结果期最小。控制其它阶段土壤水分为(70%~80%)θf时,果实维生素C含量随苗期、始花结果期土壤含水率变化不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46%、3.08%);随果实生长初期、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呈抛物线变化,且影响程度依次增大(变异系数分别为5.79%、8.09%、17.25%),且这3个阶段土壤含水率分别为(67.79%~77.79%)θf、(65.58%~75.58%)θf、(68.86%~78.86%)θf时,维生素C含量有最大值,分别为24.10、24.21、24.10 mg/(100 g)。耦合效应表明,苗期与始花结果期和果实生长初期、始花结果期与膨大期、膨大期与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对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交互作用均呈正效应;苗期与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始花结果期与果实生长初期和品质形成期、果实生长初期与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间的交互作用均呈负效应。在5个阶段土壤含水率分别为(50%~60%)θf、(90%~100%)θf、(50%~60%)θf、(80%~90%)θf、(70%~80%)θf时,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达最高30.10 mg/(100 g),但不利于产量的形成。当5个阶段土壤含水率分别为(90%~99.9%)θf、(90%~99.8%)θf、(90%~99.6%)θf、(74.0%~81.8%)θf、(74.3%~82.5%)θf时,可以同时获得较高的番茄单株产量(996.75~1 037.99 g)和维生素C含量(25.40~26.02 mg/(10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