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淀粉废水属于中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Fenton试剂氧化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试验结果表明:H2O2/Fe2+=5∶2时对马铃薯淀粉废水的氧化处理效果最佳,COD去除量最高达到48.5g COD/mol H2O2;废水pH值在7.02左右时COD去除量最高,因此实际马铃薯废水采用Fenton氧化处理时无需进行pH调节;Fenton氧化反应速率高,且受温度影响小,故该处理方法适用于北方低温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加工废弃物薯渣和废液处理工艺及设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马铃薯加工废弃物的特点在马铃薯淀粉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废液和薯渣等副产物,生产1吨淀粉将产生4吨-6吨工艺废水、2吨-3吨洗薯废水和0.8吨薯渣,薯渣含水率为88%-95%,成分主要为膳食纤维及少量的淀粉、蛋白质等有机质,腐烂后的薯渣有恶臭味,废液中含大量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混凝Ⅰ-Fenton氧化-混凝Ⅱ-活性炭吸附处理高浓度马铃薯淀粉废水,试验结果表明:混凝Ⅰ中,PAC和PAM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 000、10 mg/L; Fenton试剂中H2O2∶Fe2+最佳配比为5∶2(体积比),COD的去除量达到51.6 g/mol H2O2;混凝Ⅱ中PAC和PAM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3 500,35 mg/L.经混凝Ⅰ-Fenton氧化-混凝Ⅱ-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后的马铃薯废水,COD去除率达到99.1%,废水脱色率为100%,SS去除率为96.4%,出水达到《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浓度限值.可见该方法对高浓度马铃薯淀粉废水具有较好地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辐照处理对淀粉糊流变特性的影响,采用60Co-γ射线对马铃薯淀粉进行0~400 kGy辐照处理后制成淀粉糊,使用流变仪研究了不同剂量处理辐照后马铃薯淀粉糊的流变特性。静态流变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辐照剂量处理后马铃薯淀粉糊均呈假塑性流体特征,符合幂定律;辐照剂量越大,马铃薯淀粉糊的表观黏度和剪切稀化程度越低,并逐渐偏近牛顿流体。动态流变特性测定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糊的弹性模量峰值及其相应的峰值系统温度和20℃弹性模量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研究结果可为辐照处理后淀粉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淀粉是食品、医药、化工、纺织等工业部门的主要原料。淀粉加工过程中要排放含高浓度有机物的酸性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长期以来,国内采用沉淀分离与好氧生物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处理淀粉加工废水,水质较好,但要产生大量难以处理的污泥。而且需消耗大量的能源。自1982年以来,我们进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加工淀粉后会产生大量马铃薯渣,薯渣中含有淀粉、纤维素、果胶及蛋白质等可利用成分,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由于薯渣松散、含水量高、容积密度小,且腐败后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脱水难、储运难成为了制约薯渣开发利用的瓶颈。为此,综述了近年来马铃薯渣利用的发展现状以及薯渣脱水设备和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目前影响薯渣高效利用的关键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思路与对策,为马铃薯渣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马铃薯盆栽膜下滴灌试验,研究了补水时期、补灌定额、与施氮、磷、钾肥的交互耦合作用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着重研究其对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影响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氮肥、磷肥对马铃薯含量的影响基本呈先增大后减小,说明过多的氮肥、磷肥会对马铃薯淀粉含量产生负效应。单因子显著性按系数大小排显著性大小为X4X3X5,二次项X1、X2、X3系数为负,说明补水时期、补灌定额、施磷量对品质产生负效应。由交互作用可得,不恰当的补水时期和补灌量会对马铃薯淀粉含量产生负效应,而且补水时期,氮、磷、钾肥对马铃薯淀粉呈现交互影响态势。发现建立良好的水肥耦合比例不仅可以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更好地提高马铃薯品质。在以马铃薯淀粉含量为目标函数时,最高淀粉含量时的最佳合理配合为:苗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灌水量均为灌溉定额的25%;补灌定额为856.20m3/hm2;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236.55、183.75、75kg/hm2。  相似文献   

8.
通过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耦合盆栽试验,以补灌定额(X1)、氮肥施量(X2)、磷肥施量(X3)、钾肥施量(X4)为试验因素,选用4因素5水平的均匀设计,研究不同水、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影响,建立起马铃薯淀粉含量与灌水量、氮、磷、钾施用量的关系方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影响顺序为:X3X2X1X4,各因子交互作用对马铃薯淀粉含量影响顺序为:X1X3X1 X2X1 X4,二次项X1、X2、X3系数为负,说明灌水量、氮肥施量、磷肥施量过多和不足均会对淀粉含量产生副作用。以马铃薯淀粉含量为目标函数,最大值为17.60%时,各补水时期灌水量最佳分配为:补灌定额为930m3/hm2,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180、240、276.15kg/hm2。  相似文献   

9.
单级水力旋流器分离马铃薯淀粉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相似理论对单级水力旋流器分离马铃薯淀粉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应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起一组反映单级旋流器对马铃薯淀粉分离效果的有效高精度的回归方程。该方程可以对分离结果作出合理的预测,并对放大设计、优化以及在新领域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进行了马铃薯淀粉含量快速检测,并分析了表皮对光谱及淀粉含量检测精度的影响问题。本文对110个样品的漫反射光谱进行平均化(Mean centering)、微分处理及Norris滤波,建模方法选用主成分回归(PCR)及偏最小二乘法(PLS)。检测结果表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马铃薯淀粉含量具有可行性,但表皮对光谱及检测精度有影响。采用PLS法对经Norris滤波处理的去皮马铃薯一阶微分光谱与淀粉含量建模,效果最好,相关系数r为0.893,根校正偏差RMSEC为1.01%;对预测集样品预测,均方根预测偏差RMSEP为1.38%,精度明显优于带皮马铃薯的建模及预测精度(r为0.834,RMSEC为1.29%,RMSEP为1.74%)。果蔬品质光谱检测中,如要实现样品品质精确检测,表皮影响需进一步校正。  相似文献   

11.
滴灌下不同供磷方式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供磷方式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处理马铃薯的生物学产量显著高于不施磷处理,而不同供磷方式对马铃薯生物学产量的差异不显著;滴施磷肥处理有利于提高马铃薯块茎中的磷质量浓度;马铃薯块茎产量以50%磷肥基施、50%磷肥分10次追施的处理最高,且其商品薯率也最高,达到88.96%,比不施磷肥的对照处理高出6.54%;不同供磷方式对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含量、干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表现为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压缩特性与淀粉含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产紫花白品种马铃薯的整茎和圆柱形试样进行试验研究,获得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压缩参数和曲线,并对马铃薯圆柱试样和马铃薯整茎的压缩特性进行对比,分别确定了马铃薯整体压缩和圆柱形试样压缩时的模型.同时,通过碘比色法测定了试验后马铃薯样品的淀粉含量,并与相应的压缩力学参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马铃薯不同部位及整茎淀粉含量与相关压缩参数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利用力学参数预测马铃薯淀粉含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赵文亚 《农业机械》2011,(26):85-87
本文对荸荠淀粉的透明度、溶解度、膨胀度、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老化值及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并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荸荠淀粉直链淀粉含量为22.15%,透明度、膨胀度、溶解度、老化值及冻融稳定性均介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之间,是一种品质优良的食用淀粉。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宁夏扬黄灌区马铃薯水分生产函数,以"克新一号"马铃薯为供试品种,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以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水平为试验因素,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进行调亏灌溉,测定土壤含水率、耗水量、产量,研究不同生育期不同水分亏缺处理对作物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并对5种常用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建模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及淀粉积累期轻度、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及块茎膨大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对其产量影响显著;建立Jensen模型、Minhas模型、Stewart模型、Blank模型和Singh模型,根据获得的数据和模型分别求取水分敏感指数。通过分析,水分亏缺会造成马铃薯不同程度的减产,Jensen模型更适用于宁夏扬黄灌区马铃薯的需水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以大田马铃薯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再生水地下滴灌充分灌溉(FSI)、分根交替灌溉(APRSI)、沟灌充分灌溉(FFI)和分根交替灌溉(APRFI)4种灌水方式对马铃薯块茎品质、重金属积累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APRSI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和有机酸含量,与清水对照和再生水充分滴灌相比,淀粉含量分别增加0.37%和0.15%,有机酸含量分别提高4.17%和8.70%;APRSI处理的马铃薯块茎中Cr、Pb、Cu含量较清水对照降低12.5%、5.56%、3.15%,而比FSI降低了20%、10.53%、10.4%;地下滴灌不同灌水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影响不显著,但对水分利用效率较清水和充分灌溉分别提高21.01%和21.90%。因此,再生水地下分根交替滴灌滴灌可提高块茎品质,减轻重金属Cr、Pb和Cu在块茎中的积累,达到二级处理以上要求的再生水对马铃薯进行地下滴灌是一种实用的安全高效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6.
1993年,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化研究所为蒙古国建成一座每小时处理1t马铃薯的淀粉加工厂。当年10月开始试生产,12月7日通过了由蒙古国贸工部和我国外经部组成的验收组的验收,并被评为优质工程。此项目是我国和蒙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第一个经援项目,得到蒙古国经贸人士的好评。1马铃薯淀粉加工厂生产能力1.1每小时加工鲜薯1t,日生产时间16h,两班制生产,日加工鲜薯16t,年生产期5个月,加工鲜薯2000t。1.2年生产淀粉200t,其中150t加工成粉条,其余50t淀粉作为商品销售。2马铃薯淀粉加工工艺流程框图(图1)3工艺流程3.1马铃薯的浸泡和清…  相似文献   

17.
向小麦粉中添加马铃薯淀粉、绿豆淀粉和玉米淀粉,研究淀粉种类及添加比例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马铃薯淀粉和绿豆淀粉,面团吸水率随添加量增大呈下降趋势,添加玉米淀粉则吸水率呈上升趋势;面团拉伸能量随淀粉添加量增大而减弱,延伸度先增大后减小。综合来看,添加淀粉使得面团面筋网络结构不同程度弱化,小麦粉中淀粉添加量不宜超过20%。  相似文献   

18.
3种淀粉黏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淀粉样品配制成浓度为8%的淀粉乳,然后测定各淀粉糊的黏度曲线,并计算出冷稳定性、热稳定性、老化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糊化温度高于红薯及马铃薯淀粉,但玉米淀粉糊随着温度的降低极易老化。这3种淀粉相比较,马铃薯淀粉糊化温度低,容易糊化,黏度上升快,在较短的时间内即达到峰值,且峰值黏度最大,具有明显的黏度优势,但马铃薯淀粉糊的热稳定性较差。红薯淀粉在很多性质上与马铃薯淀粉相似。  相似文献   

19.
在分根区交替滴灌和施肥量相同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和施肥方式对冬种马铃薯产量构成、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以获得冬种马铃薯较优的水肥管理模式,为我国南方地区冬种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在相同土壤水分处理下,NK50-50(50%氮钾肥作基肥土施,50%氮钾肥作滴灌追肥)产量较NK100-0(氮钾肥全作基肥土施)提高17.0%.NK50-50时,WA处理[苗期60%~70%θf(田间持水量),块茎形成期70%~80%θf,块茎膨大期75%~85%θf,淀粉积累期50%~60%θf]马铃薯产量、单株薯重、单株薯数、商品薯率、维生素C含量、淀粉含量与WB(苗期50%~60%θf,块茎形成期60%~70%θf,块茎膨大期70%~80%θf,淀粉积累期40%~50%θf)的差异均不显著.NK50-50时,与WA处理相比,WB处理马铃薯还原糖含量低,有利于马铃薯油炸.此外,NK50-50时,WB处理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较WA处理提高20.7%.因此,在施N 150 kg/hm2,P2O590 kg/hm2和K2O 300 kg/hm2下,WBNK50-50处理是南方冬种马铃薯较优的水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淀粉清洗机是淀粉加工工序中的清洗设备,为淀粉的后序加工及保证淀粉的品质起到了关键环节。本文主要介绍马铃薯淀粉螺旋式清洗机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关键部件设计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