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采用自制的板栗真空爆壳装置,对影响板栗真空爆壳特性的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板栗大小、形状对真空爆壳影响显著;爆壳率随绝对压力的降低而增大,爆壳温度的升高和爆壳时间的延长以及在适当温度下对板栗进行预热处理,可有效提高爆壳率.板栗真空爆壳的适宜板栗和合理工艺条件为:板栗大小7.5~10.0 g/个,半球形;预热温度80℃,预热时间40 min;绝对压力2 kPa,爆壳温度80℃,爆壳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2.
根据板栗真空爆壳机理及工艺试验,设计出板栗真空爆壳设备,以蒸汽喷射泵为真空获得系统,并采用单真空源与多个真空爆壳室相结合的合理配置,有效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为了实现栗仁与栗壳的彻底分离,设计出机械脱壳装置,对爆壳后的板栗进行自动脱壳及分离,该装置采用对心打滚的特殊结构,提高了板栗大小的通用性,减小了对板栗仁的损伤。实践表明:设计的真空爆壳及机械脱壳设备,其栗仁获得率达95%以上,并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3.
板栗真空破壳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半球形板栗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方法和传递过程原理建立了板栗真空破壳的有限元模型,并采用间接顺序耦合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模拟与试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模型模拟分析板栗真空破壳力学特性可行;真空破壳过程中应力和应变主要沿栗壳边缘分别向弧顶和壳底中心递减分布;湿应力是真空破壳的主导因素;绝对压力对破壳的影响很大,绝对压力的降低不仅使压差应力增大,同时也使湿应力增大.  相似文献   

4.
板栗激光划口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激光切割技术应用于板栗的划口生产工艺,设计了一种板栗划口机。该机主要由振动给料器、“V”字形板栗定位及输送带、电动机传动系统、激光发生器、激光反射和聚焦镜、控制面板等组成。板栗激光划口和爆壳试验表明:划口板栗的爆壳率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而提高,随着板栗输送速度的提高而降低;当激光功率为80W,板栗输送速度为0.12m/s(即每秒划3~4个板栗)时,划口板栗的爆壳率在98%以上,划口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的设计试验方法,建立了以糙米爆腰增率作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旨在为有效地确定稻谷真空低温薄层干燥的最佳工艺及真空干燥机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实验研究表明:干燥时间、真空度和干燥温度是影响稻谷真空干燥糙米爆腰率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3因素影响的先后次序应为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真空度;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正相关于爆腰增率,而真空度与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影响人参真空冻干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试验指标的主要因素是加热温度,试验因素主次排列为加热温度、干燥室压力、物料厚度。其较优组合为加热温度为50℃、干燥室压力为80Pa、物料厚度为3mm。  相似文献   

7.
龙眼的真空微波干燥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真空微波干燥设备对龙眼进行3因素(功率、装载量、上限温度)2指标[最终含水量/(装载量·功率)、爆壳率]的二次正交回归干燥试验,得出各指标的回归方程,进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并进行参数综合优化,提出了龙眼真空微波干燥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8.
张磊  赵祥忠  宋俊梅  宋飞  张娟  肖慧 《农业机械》2012,(15):115-118
本试验以江蓠为原料,探讨了汽爆技术在江蓠提取琼胶过程中的应用。确定了汽爆提胶最佳生产工艺:蒸汽爆破腔加热温度150℃、保压时间15s和装料比80%;碱处理浓度2.5%、时间0.5h和温度70℃;产胶率可达32.0%。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得了片状琼胶,并对2种工艺的琼胶凝胶强度、黏度进行了对比,发现汽爆工艺的产品略优于传统工艺,且生产过程减少了碱的用量及污染物排放,降低了生产成本,符合海洋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板栗深加工中的干燥问题,将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应用于板栗干燥,研究了板栗仁在不同风温(70、75、80和85℃)和风速(10、12、14和16 m/s)下的干燥特性;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了风温、风速和预处理(不烫漂、100℃热水烫漂和100℃蒸汽烫漂)的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板栗的整个干燥过程属于降速干燥,风温和风速对板栗的干燥速率均有显著影响,但风温对其的影响比风速更为突出;正交试验各因素对明亮度、蓝黄值和感官评分的影响顺序为:预处理>风温>风速,对缩短板栗干燥时间的影响顺序为:风温>风速>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能和氩气等离子体两种加热方式,考察流化床反应器内不同位置温度的变化。在电加热速率不变的条件下,测定玉米秸秆样品在热裂解试验的3个阶段的(预热、反应和反应结束)温度,通过对不同阶段温度随时间变化分析得出采用电预热反应器,预热时间长,流化床床层温差较大,约为200℃;电预热后再通入氩气等离子体加热反应器,预热时间短,反应器预热到设定温度的时间一般为1h,且床层温差小(50℃左右);反应过程中温度稳定,有利于影响因素和产物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与污泥制备陶粒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粉煤灰和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主要原料,开展了粉煤灰污泥陶粒的制备工艺研究。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材料配比、预热时间、预热温度、烧结时间、烧结温度等因素对陶粒制备工艺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制备建筑骨料还是水处理滤料,烧结温度及配方比例的控制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用于建筑骨料,建议配方中各组分质量分数为粉煤灰70%,污泥20%,黏土及煤粉10%,控制预热温度450℃,预热时间15min,烧结温度1 150℃,烧结时间20min;如果用于水处理滤料,建议配方中各组分质量分数为粉煤灰45%,污泥45%,黏土及煤粉10%,预热温度400℃,预热时间15min,烧结温度1 050℃左右,烧结时间25min。  相似文献   

12.
山茱萸真空干燥模型建立与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茱萸为试验原料,考察了真空干燥加热温度、干燥室压力对山茱萸干燥特性的影响,并建立了干燥时间和马钱苷质量分数与加热温度和干燥室压力之间的数学模型。利用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方法,确定了山茱萸真空干燥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性,当加热温度为68.1℃、压力为1kPa时,综合优化分值最高时所对应的干燥时间为248min,马钱苷质量分数为  相似文献   

13.
蘑菇热风、微波对流和微波真空干燥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蘑菇进行了热风、微波对流和微波真空干燥的对比试验.热风干燥温度为60℃,风速为1 m/s;微波对流干燥中,热风进口温度为60℃,风速为1 m/s;微波真空干燥其压力为5.1 kPa.微波功率密度均为0.5 W/g.试验建立了3种干燥方法下蘑菇的干燥时间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和蘑菇内部的温度变化曲线.通过测定干燥蘑菇的颜色和复水性来评价其产品的质量.结果表明,应用微波技术大大缩短了蘑菇的干燥时间.采用微波真空干燥,降低了产品温度,改善了干燥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自主研制的高温热处理装置,对罗竹蒸笼进行高温热处理试验。试验选取正交旋转试验方案,以温度和时间为试验因素,以不同直径蒸笼的可承受最大径向压力为研究目标,研究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不同直径罗竹蒸笼的径向压力影响。结果表明,直径130 mm、205 mm、460 mm蒸笼的最佳参数组合分别为:温度144.22℃,时间为2.99 h;温度148.53℃,时间为2.72 h;温度147.31℃,时间为2.42 h。该试验为延长罗竹蒸笼使用年限和改善力学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稻谷干燥后品质、提高干燥效率,基于不同含水率稻谷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出变温热风干燥工艺。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中心组合试验方法,以稻谷温度、初始含水率和热风风速为影响因素,以稻谷爆腰指数、整精米率和干燥时间为评价指标,研究稻谷玻璃化转变温度、恒温和变温干燥特性,模拟解析稻谷干燥过程中传热传质规律,以5、10、15℃的变温幅度进行变温干燥试验。结果表明,稻谷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其含水率呈负相关,恒温干燥最佳工艺参数为稻谷温度47℃、初始含水率22.0%、热风风速0.50 m/s,干燥后稻谷爆腰指数70、整精米率57.67%、干燥时间195 min;与恒温干燥相比,以5℃和10℃为变温幅度的变温干燥工艺,干燥后稻谷爆腰指数分别降低了20和10,整精米率提高12.6、7.7个百分点,干燥时间缩短30 min和60 min。研究表明,基于玻璃化转变的稻谷变温热风干燥工艺明显改善了稻谷干燥后品质,提高了干燥效率。  相似文献   

16.
生物炭与木质素混合成型及其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茶壳热解炭粉和胶黏剂为原料,利用万能试验机进行生物质混合燃料成型试验。通过对比不同成型燃料抗压强度、松弛密度和比能耗,确定胶黏剂种类对燃料品质的影响。选取木质素作为胶黏剂考察了成型压力、温度、含水率、木质素添加量对成型燃料品质的影响,当优化成型工艺参数为成型压力6 k N、成型温度80~100℃、含水率20%、木质素添加量8%~9%时燃料品质最佳。对成型燃料进行热重试验,研究其燃烧过程及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燃烧主要分为4个阶段,着火温度为356.9℃,燃尽温度为553.3℃;燃料的挥发分燃烧是一级反应,固定碳燃烧是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茶叶在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规律,以绿茶为原料,进行了微波真空干燥试验。通过绘制干燥曲线和失水速率曲线,研究相对压力、比功率对绿茶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的影响,并建立干燥动力学模型,量化比功率与干燥时间、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茶微波真空干燥过程按失水速率快慢可分为加速和降速2个阶段,无明显恒速干燥阶段;随着相对压力降低,干燥时间缩短,但-80 kPa后继续降低相对压力对含水率变化影响不显著;比功率越大干燥时间越短;绿茶微波真空干燥的动力学模型满足Page方程,该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含水率随干燥时  相似文献   

18.
山核桃外蒲壳制备碳酸钾工艺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分析得知:山核桃外蒲壳的无机成分中含有较高的钾元素,湿消化法和干消化法处理壳粉所得的结果基本一致.以山核桃外蒲壳为原料,采用热处理法制取碳酸钾,对灰化温度、灰化时间、材料粒度3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分别以灰化率、钾得率和碳酸钾含量为考察指标,并通过热值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灰化温度600℃,灰化时间6 h,材料粒度5~10 mm,钾得率约30%;进一步的煅烧条件正交试验表明:纯化后的粗碱煅烧温度600℃,煅烧时间0.5 h.制备的碳酸钾产品纯度高达98%.  相似文献   

19.
针对小麦胚芽快速酸败变质的特性,采用多层多室流化床装备对麦胚进行在线稳定化处理。 根据麦胚的性质和实际产量要求,将改良设计的多层多室流化床装备与面粉生产线连接,并 选取不同温度、风量等参数进行在线试验,研究流化床对麦胚的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出 风温度45℃为稳定化处理麦胚的优化条件。处理后的麦胚VE损失628%, 氮溶解指数下降111%,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未产生明显变化。产品经30d加速贮藏, 过氧化值72mmol/kg,酸价1847mg/g。试验表明,该技术与装备已达到了麦胚稳定 化处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栗壳的综合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研究从栗壳中提取食用棕色素,以应用于食品生产中。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正交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栗壳色素得率的影响。通过对结果进行极差及方差分析表明,当料液比为1:20、溶剂为50%的乙醇水溶液时,提取栗壳天然色素较优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80℃,提取3次,每次3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