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荷叶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荷叶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与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荷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80℃、乙醇体积分数60%和料液比1:20;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研究发现,在极性依次增大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相4个极性萃取组分中,乙酸乙酯萃取组分抗氧化活性(总还原力、FRAP法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1);通过验证试验发现该组分抗氧化能力(OD593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BHT和GBE(P<0.05).  相似文献   

2.
诃子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诃子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抗氧化活性及其初步物质基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50%、液料比20、提取温度60℃、提取次数4次、提取时间7min;总还原力、FRAP法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结果均显示诃子粗提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生物活性追踪结果发现,诃子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由存在于乙酸乙酯相的弱极性化合物组成,该相质量浓度为25、50μg/mL样品的总还原力OD700值分别为0.197±0.002和0.380±0.006,FRAP法抗氧化能力OD593分别为0.272±0.023和0.631±0.002,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6.838±0.600)%和(90.318±0.917)%。相关关系表明,诃子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为总黄酮和总多酚。  相似文献   

3.
丁香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优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0%乙醇、提取温度60℃、料液比1∶20和提取时间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率为(10 480.4±40.3)μmol/g,获得的相应丁香粗提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总还原力弱于相同质量浓度的阳性对照BHT和VC(P<0.01或P<0.001),FRAP法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弱于相同质量浓度的VC,强于相同质量浓度的BHT(P<0.05、P<0.01或P<0.001);通过生物活性追踪发现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其弱极性的乙酸乙酯部分,该部分100 μg/mL质量浓度样液的总还原力达0.634±0.040,FRAP法抗氧化能力达0.433±0.005,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85.294±0.499)%;相关关系表明丁香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为总多酚和总黄酮.  相似文献   

4.
丁香非挥发性成分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丁香非挥发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及采用酸水解处理对丁香有效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丁香非挥发性成分各极性部位(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中,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最强,为有效部位.相关性分析表明,抗氧化活性与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相关.薄层色谱表明丁香有效部位主要含有8种成分.有效部位酸水解后可显著提高其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5.
香椿叶抗氧化物提取工艺优化与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香椿叶抗氧化物(ATSL)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作用。以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ATSL的最佳提取条件是:以体积分数5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0.1g/mL,80℃回流提取2次,每次3h。以Fenton反应、邻苯三酚自氧化和DPPH法检测其清除自由基活性,结果表明ATSL对·OH、O2-·和DPPH·的清除能力呈量效关系。从ATSL对不同抗氧化反应的IC50看,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大于对·OH和O2-·的清除能力。用硫氰酸铵法评价ATSL在亚油酸乳状体系中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发现0.05g/LATSL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比相同浓度的BHT弱,比L-抗坏血酸强,与α-生育酚相当。  相似文献   

6.
不同沙棘籽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Soxhlet提取装置,用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4种不同溶剂对沙棘籽分别进行8小时萃取。粗提物被用来进行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筛选。在离体模型(清除DPPH自由基和脂质体模型系统)中的粉末减少和抗氧化活性评价显示在各种提取物中使用甲醇作为萃取剂的提取物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甲醇提取物也具有最高的抗菌活性。最低抑制浓度(MIC)评价显示,在加入甲醇提取物对蜡状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进行培养,MIC浓度分别为200,300,300,300,和350ppm。研究结果表明,沙棘种子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储藏。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牛蒡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液料比对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能力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获得了牛蒡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条件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8.6%、提取时间36.3min、提取温度52℃和液料比22mL/g,在此条件下牛蒡叶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最大理论值为97.40%。对此优化条件进行验证,重复3次,实测平均清除率为97.34%,表明该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8.
赵节昌 《农业机械》2011,(32):121-124
本文分别采用DPPH自由基法、羟基自由基法和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研究了黑小麦色素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黑小麦色素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能有效地阻断亚硝胺的合成,同时对亚硝酸钠也有一定的清除能力。黑小麦色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黄冠梨为原料,通过测定黄冠梨的梨皮与梨核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比较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黄冠梨的梨皮与梨核的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其抗氧化能力与多酚物质浓度均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综合各种抗氧化指标,梨核的抗氧化活性略高于梨皮,且均高于同浓度的VC及TBHQ。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伊贝母总生物碱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采用酸提碱沉的方法从伊贝母中提取总生物碱,以VC为标样,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伊贝母生物碱溶液的总还原力,羟基自由基(·OH)和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并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伊贝母生物碱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伊贝母总生物碱对羟基自由基(·OH)和DPPH自由基(DPPH·)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活性大小与生物碱的浓度呈明显的线性关系,但还原能力不明显。伊贝母生物碱溶液对无乳链球菌、地衣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有抑菌作用,且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5、5、10和10mg/mL,而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抑菌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