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浙江灰岩分布区土地类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结合浙江灰岩分布区土地特点,提出了土地纲、类、型、相、面五级土地分类系统,并重点研究了灰岩丘陵土地基层分类单元的划分,经应用试验表明,该分类系统能正确地反映灰岩丘陵土地的本质分异,从而为土地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对矿山土地进行复垦再利用尤为重要。该研究以云南省某小型灰岩矿为例,对西南山地小型矿山土地复垦进行研究。在分析矿山气候环境条件及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复垦区范围、复垦土地利用方向及复垦技术标准:矿区复垦面积为2.863 4 hm2,复垦后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有林地,复垦率为91.62%。结合矿山实际情况设计了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获得了一定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达到了矿山建设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稳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上扬子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油气资源丰富,石炭-二叠纪的碳酸盐岩地层是其主要的储层发育段。综合运用岩石学、沉积学及地球化学等方法,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地层岩石学特征分析、镜下薄片观察等多种手段,对区内灰岩类型及其储集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根据灰岩的颗粒类型及原始沉积特征,将其划分为生物碎屑灰岩、砂-砾屑灰岩、粉屑灰岩、球粒灰岩、鮞粒灰岩、藻粒灰岩等6种类型;灰岩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以裂缝-孔隙型为主;储集性能以颗粒灰岩和粗晶灰岩最好,其次为细-粉晶灰岩。通过对区内不同储集岩物性参数的对比研究初步发现了有利油气勘探区分布。  相似文献   

4.
以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砾屑灰岩为研究对象,根据砾屑灰岩的发育规模、颗粒大小、磨圆、砾屑的主要成分等方面的差异,将砾屑灰岩分为小型砾屑灰岩、小型角砾化砾屑灰岩和大型角砾化砾屑灰岩3种类型,对其沉积特征及深水沉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小型砾屑灰岩、小型角砾化砾屑灰岩和大型角砾化砾屑灰岩这3种类型的形成均与碎屑流有关,所反映的碎屑流能量大小也有所差异;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砾屑灰岩沉积模式中,碳酸盐台地为砾屑灰岩提供物质来源,上斜坡一般不发生沉积,下斜坡处发育大型角砾化灰岩,盆地边缘处则沉积小型角砾化砾屑灰岩,深水盆地发育小型砾屑灰岩。  相似文献   

5.
米脂县土地利用评价及合理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丘陵沟壑区,长期的人类活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限制了农、林、牧业生产的发展。以峁状丘陵沟壑区的米脂县为代表,利用新近拍摄的1:5万彩红红外航片,对该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绘制了1:5万米脂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引用生态学上优势度指数分析了米脂县土地利用的格局,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待开发复垦土地资源分类及调查方法探讨,是使待开发复垦土地资源调查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标准化的基础性研究,本文通过对陵川县待开发复垦土地资源调查的实践,提出了科学实用的待开发复垦土地资源分类系统,以及待开发复垦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步骤、要求和科学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土地整治战略目标与分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土地整治战略目标为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人居环境和景观,促进形成合理、集约、生态、美观的土地利用格局。浙江土地整治类型可划分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和沿海滩涂综合开发等3个领域。根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类型等土地利用条件,将全省划分为浙北水网平原区、浙西山地丘陵区、浙中丘陵盆地区、浙西南山地区和浙东南沿海岛屿丘陵港湾平原区等5个土地整治分区,并分类提出土地整治方向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江西生态农业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勤  刘秀英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07-111,143
应用系统聚类法对江西生态农业进行了分类及分析。结果表明,依据该省农业自然资源状况及生态农业建设现状,可将江西省80个县(市)分成9个生态农业类型,即:平原农渔牧型、丘陵牧农渔型、丘陵农林牧渔型、丘陵低山立体农林果牧型、中低山农林牧型、丘陵农牧型、丘陵山区庭院经济型、山区农牧型、丘陵山区农牧型,并提出了不同类型区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模式及方向。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在我国广大的丘陵山区,土地开发具有较大的潜力,但只有产生良好整体效应的土地开发,才能促进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获取丘陵山区土地开发良好整体效应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土地利用的综合协调,而其根本的保证措施则是加强对土地开发的科学管理。对此,本文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灰岩金线莲种子无菌播种进行组培苗生产,为其工厂化组培育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灰岩金线莲种子为外植体,以MS或1/2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不同激素组合对外植体进行无菌播种、原球茎增殖、丛生芽分化及生根壮苗的影响。【结果】采用0.1%升汞处理灰岩金线莲蒴果20 min,灭菌率可达100%,且种子萌发不受影响。在种子萌发培养基中添加香蕉泥有利于种子萌发,最适合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1/2MS+0.5 mg/L 6-BA+0.2 mg/L NAA+60 g/L香蕉泥;在原球茎增殖培养中,低浓度的6-BA和NAA有利于灰岩金线莲原球茎增殖,最适合原球茎增殖的培养基为1/2MS+0.2 mg/L 6-BA+0.2 mg/L NAA+60 g/L香蕉泥;丛生芽分化的最适培养为MS+2.0 mg/L 6-BA+0.5 mg/L NAA+60 g/L香蕉泥+0.1%活性炭,原球茎分化丛生芽较多,生长势最佳;最适合灰岩金线莲生根壮苗的培养基为MS+0.5 mg/L 6-BA+2.0 mg/L NAA+60 g/L香蕉泥+0.1%活性炭。【结论】利用灰岩金线莲种子进行无菌播种,通过原球茎增殖和分化,可获得大量优质组培苗,是实现工厂化育苗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广西山地丘陵农村庭院经济结构初探刘吉元(广西农垦职工大学530227)一、概述广西是个多山的地区,全区山地和丘陵面积13.5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59.4%。在山地丘陵农村,农户庭院周围一般有0.5-1.0亩土地资源,利用庭院周围的土地资源可以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土地需求量越来越多,陆地资源正在逐步减少,真可谓寸土寸金。根据舟山市政府土地利用规划,丘陵地大多属于后备耕地资源,因此现实中丘陵地利用率还相当低,而陆地资源中低丘占了绝大部分。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课题组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舟山群岛新区丘陵土地情况的实际调研,通过对丘陵土地可使用情况的客观分析,尽可能地挖掘舟山丘陵(主要指低丘缓坡)的使用价值,立足于新区建设制定了舟山市丘陵地集约利用与开发策略,强调适度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土地,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通过丘陵地的充分利用来破解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土地需求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高温胁迫对灰岩皱叶报春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灰岩皱叶报春进行30、35、40和45℃24h的高温胁迫,之后置于室温下恢复12h,测定叶片的叶绿素、丙二醛、游离脯氧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相对电导率,以研究灰岩皱叶报春的耐热性.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各温度处理下,叶绿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持续上升,且随胁迫加剧各指标变化幅度加大.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40和45℃胁迫下先上升后下降,而30和35℃处理下持续上升.灰岩皱叶报春能耐受35℃以下较长时间的高温胁迫,以及40℃下24h的胁迫,而45℃处理12h即产生明显伤害,24h处理后较难恢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岩溶地区不同风化程度灰岩的地质雷达波形与频谱特征,以图步信至霍林郭勒一级公路为依托,采用SIR-3000型地质雷达在隧道施工期进行了大量的现场测试,从现场测试数据中筛选出从微至强风化程度灰岩的原始文件,利用RADAN后处理软件对筛选文件进行分析,得到了从微至强风化程度灰岩的波形与频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从微至中风化灰岩,其线测和点测图像反射较弱,无明显的强反射特征,反射频谱能量分布较散,主频突出,其分布范围为80~95 MHz;对于强风化灰岩,其波形及频谱特征与灰岩的含水率有关,当含水率低于40%时,线测和点测图像反射强烈,反射频谱能量分布较散,主频突出,主频的分布范围为42~90 MHz.当含水率大于40%时,线测和点测图像反射均变弱,线测图像中存在信号模糊区,反射频谱能量分布集中,主频突出,主频的分布范围为15~70 MHz,具有明显的低频特征.研究内容能为岩溶地区隧道施工期地质雷达预报的解译判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地形分类上来看,中国丘陵和山区分别占国土面积33.33%、9.90%,丘陵和山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2.23%,接近国土面积的一半。因受地形条件差、灌溉设施难配套、适宜农业机械缺乏等因素限制,土地利用率和效益相对较低。在丘陵山区建造日光温室可实现集约化生产,提高避灾减灾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2],并且利用机械建造厚土墙日光温室不仅保温性能好,而且施工简便,造价低廉。  相似文献   

16.
南海礁灰岩A油田因其原油黏度高、储集层裂缝发育等不利因素,整体开发效果不理想,采收率低。为改善开发效果,油田部分调整井应用了流入控制阀(ICD)控水工艺技术,但效果不明显,未从根本上实现稳油控水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分析了ICD控水工艺的原理及其在A油田的应用效果,认为油田发育微裂缝导致的网状水淹严重以及ICD对于裂缝性礁灰岩油田的适应局限性是影响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应用自主式流入控制阀(AICD)实现裂缝性油藏控水的措施,对比分析了ICD和AICD的优缺点,模拟结果也表明该工艺技术能增加单井累计产油量,改善开发效果,对南海礁灰岩A油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基于“3S”技术的灰岩矿开采对森林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3S"技术,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验证数据,从叶面粉尘厚度、植被指数、森林胸径生长量和森林健康4个方面分析了水泥灰岩矿开采对森林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灰岩矿开采对叶面粉尘厚度、植被指数、森林胸径生长量的影响是以矿界为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分布,由近及远影响逐渐降低;调查区内结果还表明,粉尘污染在一定层度上抑制森林的生长,但矿区周围森林健康的面积仍占80%以上,森林在矿区吸附粉尘的效能明显.因此,加强矿区森林植被恢复是净化矿区空气,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周边居民宜居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并可作为矿区植被恢复的初步依据.森林植被受矿区开采的具体影响范围和程度还不能严格地确定,需要进行长期宏观和微观的定位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贵州省修文县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探讨县级水土保持规划中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分类问题,提出了由小流域地形地貌类型、水资源功能定位、人类活动强度组成的县域生态清洁小流域三级分类系统。采用三级分类系统将修文县83个小流域级分为10个类型,分为山地水源低、中强度类,山地非水源低、中、高强度类,丘陵水源低、中强度类,丘陵非水源低、中、高强度类等10个类型。并在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各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及方向,旨在为县域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石灰岩山地的土壤和土地基层分类、生态重建模式试验、生态经济开发规划等项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石灰岩山地的乡级生态重建信息系统研制。实践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生态现状分析、土地资源基层分类单元划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和生态规划布局等功能,达到了科学、可行、超越传统规划的质量,为我国西南广大石灰岩地区的生态规划提供了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运用对比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阐释开发区土地利用分类的形式、内容及与其他分类的区别,探讨开发区土地利用分类的实用性。结果表明:开发区土地按照土地建设状况和供应状况划分为2类,统一编码排列;分类反映了不同的土地基本特性和本质差异,体现了由大到小、由一般到特殊、由高级到低级的等级层次,存在明显的从属和逻辑关系,且2种分类之间存在明显的并列关系;开发区土地利用分类与其他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在分类目的、适用对象、分类标准、层次设定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且应在土地分类中以科学方式增加一些新兴产业地类的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