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对海岸风口沙地现状的观测和对该地段造林技术的综合分析表明:风口沙地营建防护林的关键是采用具有抗性强且又速生的木麻黄大苗,深穴整地,适时造林,放客土、施磷肥和建立有效的挡风屏障等综合配套技术,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8.3%;保存率可达90.0%以上,无需补植。研究还表明,海岸带风口沙地造林,其造林成本较高,资金投入约为13 508.8元.hm-2;而以往常规造林方法,资金投入约4 535元.hm-2,但造林保存率一般仅有10%~15%,需多次重造或补植,因此还是应用本项总结的造林技术更节省经费,造林效果好、成林快,防护效能可提前发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海岸风口沙地现状的观测和对该地段造林技术的综合分析表明:风口沙地营建防护林的关键技术是采用培育出的抗性强且又速生的木麻黄大苗、深穴整地、适时造林、放客土、施磷肥,并建立有效的挡风屏障等综合配套技术.研究还表明,海岸带风口沙地造林,其造林成本较高,但造林效果好、成林快,防护效能可提前发挥.  相似文献   

3.
木麻黄无性系在沙荒风口的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个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培育2 a生大苗,于1998年4月在福建平潭国有防护林场龙王头沙荒风口开展造林试验。2006年3月对试验林进行全面调查,通过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材积等方面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粤501、平18、惠安1明显优于A13、平20、莆20,与同一地点相邻的普通木麻黄防护林相比,其平均树高、胸径的生长量分别是后者的3.0倍和1.43倍,平均保存率是后者的1.57倍。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具有抗性强、生长快、郁闭早、树干直、冠形美、林相整齐等特点,在沙荒风口营建防护林效果显著,因此这6个无性系是沿海沙荒风口造林理想的木麻黄无性系,其中粤501、平18、惠安1表现最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省晋江市沿海大通道两侧海岸沙荒地为试验点,按照森林生态研究方法,围绕选育木麻黄壮苗这一关键技术及其在沙荒地段建立防护林等相关配套技术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沙荒地段采用抗逆性强的1年生木麻黄"惠安1号"壮苗,通过改进措施营建的防护林,其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可以达到90%和88%,3年郁闭成林.试验还表明,应用遮阳网建造的风障是一种成本低廉而且较为实用的防风挡沙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海岸带风口沙地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1998年5月以来,在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和东山县赤山林场木麻黄基干林带前沿风口干旱沙地,进行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配套技术研究。经2年试验研究,在分析风口困难立地造林失败主要原因基础上,从木麻黄抗逆品系选择应用,因地制宜确定造林方式,采用深挖整地、放客土、拌泥浆、提早造林季节、选择大雨天冒雨造林、大苗深栽等抗旱造林配套技术以及旱季培土抚育保墒、浇水保苗和筑沙堤设风障防潮防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造林方法,在造林屡次失败的风口沙地木麻黄造林保存率提高到80%~90%。在造林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海岸带风口困难立地国家特殊保护林带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为改变沿海地区造林树种单一状况,确保防护林生态系统稳定性,1992年在福建东山县赤山林场开展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和木麻黄纯林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木麻黄保存率、树高、胸径生长量均大大超过木麻黄纯林;混交林防护效益明显大于木麻黄纯林;混交林林地土壤肥力高,改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海岸带沙荒风口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效果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木麻黄无性系的防护效能和速生丰产性能为基础,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沿海沙荒风口6种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沙荒风口造林的6种木麻黄无性系中,粤501最抗风,其防护效能最高,平18次之;平18最速生丰产,粤501其次;莆20在6种无性系中无论抗风性还是速生丰产性能均最低。综合评价指标以平18最高,粤501次之,莆20最小。平18和粤501是沿海沙荒风口造林理想的木麻黄无性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沙质海岸风口地现状的综合调查分析,初步明确了沿海风口地段建立木麻黄防护林主要困难的因子与发生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风口造林成功的主要气候因子是台风与大风频繁、降水量不均、干旱无雨时间长以及流沙量大等,其中危害最突出的是秋、冬季频繁发生的大风,它不仅造成幼树大量水分蒸腾和机械损伤,还卷起砂粒埋没幼树。分析认为,要取得风口地造林成功最核心、最关键的技术是培育具有抗性强又速生的木麻黄大苗和抓住造林季节,同时要设置有效的挡风、阻沙屏障等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陈养根 《防护林科技》2005,(5):32-33,86
通过福建中部山地引种木麻黄造林试验,5 a的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与实生苗造林保存率都较高,分别达到98.15%和96.8%,差异不显著。试验还表明,采用木麻黄无性系造林,其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明显优于木麻黄实生苗的生长速度。前者比后者三项主要指标的生长量增加25.0%、26.5%和94.2%,差异较为显著。采用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造林,其林木干型通直、冠幅大、林相整齐;应用实生苗造林,个体分化较大、生长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丰富和增加海岸带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新材料,引进木麻黄新无性系进行育苗与更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的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5.9%以上;现有保存率也均达到95.5%以上,说明新引进的木麻黄无性系都比较适宜新的生态环境。试验还表明,木麻黄无性系之间最主要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处于快速成长水平,真正的竞争才开始,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对内蒙古西部乌兰布和沙区周边绿洲农区防护林体系的气候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并分析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之前,三北防护林工程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3个时期的变化趋势,建立防护林体系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防护林体系的变化对气候因子风速,大风日数,扬沙日数,沙尘暴日数有一定的影响,体现了防护林体系的生态屏蔽作用;(2)防护林体系的变化对年平均温度,湿度,降水量,持续干旱日数和霜期等因子影响不明显,这是因为这些因子的变化主要受大气环流控制所致。  相似文献   

12.
几种沙障在沙荒风口造林中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乐市在多年沿海防护林建设过程中,在沙障在基干林带沙荒风口造林中的应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通过采取筑沙袋土墙、插枝沙障、种植甜根子草、设防沙栅栏等形成的4种不同类型的沙障在长乐市沙荒风口的应用试验,观察其实际成效、分析其作用原理及其对沙荒风口新造林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沙障技术措施对基干林带沙荒风口的造林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沙袋土墙和防沙栅栏比种植甜根子草和插枝沙障更能提高苗木保存率。  相似文献   

13.
Wind Measurements in a Pine Forest During a Destructive Gal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LIVER  H. R.; MAYHEAD  G. J. 《Forestry》1974,47(2):185-194
Anemometer readings were recorded during a gale which blew downsome of the trees in an even-aged 16 m stand of Pinus sylvestrison sandy soil at Thetford forest. Gusts at the top of the canopyattained 17•5 m/sec. Wind profiles agreed well with thetheoretical logarithmic profile above the canopy and the exponentialprofile below. During the gale the zero plane displacement androughness length values were similar to those at lower windspeeds. It is therefore possible to estimate wind profiles andthe forces to which a tree in the crop is subjected from measurementsof wind speed at a single point within or above the forest.The wind speeds which blew trees down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predicted as necessary from ‘tree pulling’ studiesin the same forest. This discrepancy suggests that any considerationof windthrow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tree vibrationon the deterioration in the strength of the root-soil complex.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惠安县崇武半岛海岸木麻黄林带为研究对象,探讨木麻黄林内的林窗套种巨尾桉的林分生长效果,开展了复层林结构的林带防风效能观测。结果表明,块状套种巨尾桉后生长较快,4年树高平均可达8.75 m,胸径9.95 cm,并形成异龄复层林。该林分平均可降低风速81.35%,这对改善林带结构,提高林分防护效能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5.
对5种灌木防风阻沙林的防风效益与流沙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梭梭和花棒由于植株高大,遮挡面大,总体防风效果好,沙拐枣、杨柴、沙木蓼3种灌木植株相对矮小,总体防风效果较差。这一顺序恰与各灌木的枝丛密度、冠幅和高度等因子由大到小的排列相吻合。在同一风速条件下,5种防风阻沙林的输沙量均较旷野流沙明显减小,且杨柴的输沙量减小幅度最大。在营建防风阻沙林时要重视乔灌草相结合,充分考虑地被物的作用,为防风阻沙林整体结构和功能更加完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开展不同施肥量对交趾黄檀幼树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5年生交趾黄檀胸径、树高、材积、冠幅生长量最大的为处理3(350 g/株),分别为7.12 cm、5.96 m、0.012 8 m3、3.20 m,分别比林分平均胸径6.24 cm、树高5.23 m、材积0.009 2 m3、冠幅3.06 m提高14.1%、13.96%、39.13%、4.58%。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综合得分最高的为处理2(250 g/株),表明在合理范围内增加施肥量可加速幼树生长,但交趾黄檀冠幅大,侧枝发达,易受风害,不是施肥量越大越好,应适当控制施肥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扦插基质、不同扦插时间对杜茎山进行扦插繁殖试验,并在不同郁闭度环境下对杜茎山进行栽培试验,结果显示:以100%黄土做扦插基质,其扦插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达95%;50%营养土+50%黄土次之,其平均成活率为85%;50%细沙+50%营养土最差,其平均成活率仅为70%。扦插时间以10月扦插成活率较高,达94.5%;6月扦插成活率较低,为85%。杜茎山在郁闭度0.6~0.7的林下平均高88cm,平均地径0.423cm,生长较好;在郁闭度0.9的林下平均高仅22.5cm,平均地径仅0.33cm。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毛竹天然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对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生长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空间利用比较合理,群体结构相对稳定,其中8竹1杉1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较适中,分别为1 970株/hm2和10.8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以及竹叶面积、叶面积指数等因子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1.7%、118.5%和130.5%以及111.4%、111.4%;7竹3杉+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次之,分别为1 542.2株/hm2和10.1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4.7%、107.8%和100.0%,叶面积指数与纯竹林相差甚小,竹林生长良好,体现了冠幅与胸径、林分密度之间的密切相关规律。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各种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其中4竹4松1杉1阔混交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最大,为6 861.2 m2/hm2,是纯竹林的17.48倍,对光利用率较高,生产的物质较多。  相似文献   

19.
克拉玛依农田防护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与面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农田防护林林带有效防护距离和面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发区现有林网规划不合理,在达到防护成熟时,林带树高不能满足对所需防护的空间范围形成有效防护的要求。如果要形成有效防护,就需增加主、副林带的密度。一般风速条件下,中等立地条件主林带的间距应为270m,副林带间距以400m为宜。并得出开发区防护林网在降低风速20%~50%的条件下,有效防护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6.55%,13.54%,10.65%,7.54%,4.87%,2.59%和1.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