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桥山林区矿山范围内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和相同生态区位废旧矿山植被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黄陵矿区矿山植被保护与恢复技术措施,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桥山林区矿山范围内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和相同生态区位废旧矿山植被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黄陵矿区矿山植被保护与恢复技术措施,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菱镁矿矿山生态植被恢复为例,简要介绍了矿山生态治理的技术与方法,如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树种选择的原则、苗木栽植及后期养护等,以期为辽宁省矿山废弃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废弃石灰岩矿山植被恢复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废弃采石场的植被重建是废弃矿山植被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创造植物生长所需环境、改善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重建植物群落等方面对废弃采石场的植被恢复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建群树种补植法以促进矿山植被恢复演替的进程,从而构建生态功能稳定的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5.
我国热带南亚热带石质岩溶山地植被恢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热带南亚热带石质岩溶山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一直是国土整治的难点。文章论述了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石质岩溶的分布和植被特点,探讨了其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可行性;评述了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石质岩溶山地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研究现状;据此提出了未来需优先发展的研究领域,为我国热带南亚热带石质岩溶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简要概述了矿山污染、生态修复的现状,强调了矿山污染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并根据矿山污染土壤的特点,从边坡治理、基质改良、植被修复三个方面介绍了矿山污染生态修复的几种主要方法。阐述了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和社会产生的影响。结合矿山污染特性的类型,总结了方法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程措施,从而在一定的理论依据上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提供技术参考。希望能够保证在矿山开采的同时,又恢复了生态系统的功能,使其能够自我维持,从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脆弱生境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岷江上游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加之"5·12"汶川大地震对该区生态环境的破坏,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成为其恢复重建的重点之一。为此,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主要观点,恢复与重建的主要类型,主要目标等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岷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研究状况及其主要成果;针对岷江上游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研究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研究重点、方向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矿山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易产生地质灾害隐患,同时导致矿区生态功能退化,不利于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徐家坡建筑用石灰岩矿山的调查,分析其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初步探讨了该矿山的植被恢复方案,主要包括植被恢复设计原则,开采立面、弃渣场的治理,排水沟的修建及相关技术措施,旨在为该矿区及其他矿区的植被恢复治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及现状分析,得出该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森林和草原生态破坏、水资源和水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方面。同时,依据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特性及植被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恢复机理,提出较为具体的植被恢复措施,试图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映秀镇视野区地震灾后生态植被恢复技术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汶川大地震使处于震中的映秀镇城镇视野区1681.7hm^2林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造成511.3hm^2林地毁损,542.7hm^2林地受到严重影响,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森林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显著降低,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影响。本文针对映秀镇视野区生态植被毁损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态植被恢复原则和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崩塌(滑坡)体绿化等生态植被恢复重建措施,以期加快映秀镇生态植被恢复重建,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植被恢复是灾后重建的重要部分,森林火灾后植被恢复重建对保护城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对隆阳区"呢喃山"森林火灾后植被恢复重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隆阳区"呢喃山"火灾后植被恢复的技术措施。以期促进隆阳区的生态与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是生态恢复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利用生态修复相关理论和技术体系,将因采矿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于矿山开采前的自然状态,或重建成符合人类某种有益用途的状态,抑或恢复成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状态。所有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都是以植被恢复为前提,因此植被恢复研究是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内阿拉善盟丰源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三矿、五矿环境治理区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省星云湖区的森林生态环境、径流区的生态状况、生态恢复措施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径流区生态恢复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提出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石漠化土地治理、恢复水土侵蚀严重地段及废弃矿山地段的植被、护岸林建设以及适度控制养殖业等星云湖径流区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张掖市甘州区林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改变经济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现有的植被、恢复与重建荒漠化地区植被及提高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昆明市西山林场位于昆明城西郊,针对林场内城市面山"五采区"提出采用乡土树种重建"五采区"生态环境,其中包括植被重建、生态恢复;同时从行政管理和运作方式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为昆明地区"五采区"生态恢复寻求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将现有的矿山复绿生态治理先进经验、模式、成果应用于矿山复绿的生态治理,探索出适合播州区铝土矿矿山复绿生态治理的成功模式。紧紧围绕矿山开采后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控制水土流失,遏制土地石漠化、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造林育林发展森林资源,保护、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覆盖,以重点区域治理和开发为突破口,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限制因素及恢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包括土壤恢复和植被恢复2个层面。文中分析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存在着土壤因素、重金属含量、土壤生物肥力、土壤种子库等限制因素,提出矿山废弃地的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的物种配置、工程技术在矿山废弃地的应用等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主要策略,进一步分析了采矿扰动下受损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煤矿闭坑后进行植被恢复为例,详细介绍了矿山的采矿场地、工业场地、排岩场等功能区的植被恢复方法及技术,以期为辽宁省同类矿山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南方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恢复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对植被和土壤生态系统等产生的影响,认为林木受灾、珍稀濒危植物和名木古树受损、动物栖息地破坏和土壤生态系统受损等雪灾引发的生态问题影响巨大而长远。探讨了灾后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措施:开展植被与生态环境受损情况监测与调查,受损生境及土壤生态系统恢复,受损植物物种的恢复,受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恢复与完善,以及灾区可持续发展规划与防灾减灾对策制定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阔步前进和发展,乡村居民点可视范围内历史遗留中小型矿山生态环境问题逐渐被社会广泛关注。与大型矿山相比,乡村居民点可视范围内中小型矿山废弃地往往很不规范,甚至很破碎,复垦与植被恢复难度大,效果和效益较难体现。为达到深入开展乡村居民点可视范围内中小型矿山废弃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治理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目标,采用工程地质测绘、跟踪监测、遥感等方法,对遵化市新店子镇团瓢庄乡东李庄子村居民点可视范围内遗留中小型矿山废弃地的复垦与植被恢复实效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是:在相同气候区条件下,影响乡村居民点可视范围中小型矿山废弃地复垦与植被恢复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废弃地的形态、物质组成、植被结构匹配设计等几个方面;高陡岩质边坡复垦与植被恢复率是影响乡村居民点可视范围内中小型矿山废弃地整体植被景观重构的关键。结果表明,对乡村居民点可视范围内矿山废弃地复垦与植被恢复,应充分考虑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并结合当地乡土植被和自然气候条件等因素,针对废弃地类型,因地制宜地进行复垦与植被恢复规划和工程设计,既要考虑生态效益,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景观和社会等效益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