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蜂群失王是养蜂者在饲养中蜂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的麻烦。蜂群失王后,外出采集积极性降低、蜂群散乱无序,由于没有蜂王产卵,群势会越来越弱,对养蜂生产造成极大影响。2014年发现一群蜂群有些异常,箱外观察发现该群工蜂体色黑亮、瘦小,带花粉回巢的不多,且有体型较小的雄蜂进出。开箱对巢脾和箱体内壁有蜂的地方认真检查,排除了有伤残蜂王存在的可能性。进一步检查发现,该蜂群虽然有8个巢脾,但工蜂数量稀少,群  相似文献   

2.
春繁期间核群的使用核群是养王用的小蜂群,由1只蜂王,最多5张巢脾和大约1千多只蜜蜂组成。蜂蜜生产者利用核群来贮存备用蜜蜂、蜜蜂幼虫和产卵蜂王。以备紧急时应用。商业育王者在蜂王交配季节利用核群饲养新蜂王。这里我们仅就采蜜利用核群的方法介绍一下。核群没有...  相似文献   

3.
巢脾是蜂群贮存蜜粉和生活繁殖场所。没有足够的优良工蜂房巢脾,对幼蜂繁殖蜂王产卵都会受到限止。巢脾上有成片的雄蜂房,就会减少工蜂的繁殖,孵育出大量雄蜂,消耗了饲料。一群蜂,使用的巢脾有10%的雄蜂房,一年孵育6代雄蜂,就可能消耗蜂蜜约12斤、少培育工蜂2万只左右。每次检查蜂群时割除雄蜂蛹也要占用管理蜂群的许多时间。在养蜂生产上,筑造和使用优良巢脾是获得养蜂稳产高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读了《蜂箱这样改革行不行》一文后 ,对孙先生将长方形巢脾改成正方形的大胆构思甚为赞叹 !把标准箱改成可容 1 0张方形脾的蜂箱值得探讨。我国养蜂大多用 1 0框标准箱 ,内围尺寸是长4 6 5mm、宽 380mm、高 2 4 5mm ,放 1 0张巢脾 ,约有 6万个蜂房。以蜂王平均每天产卵 2 0 0 0粒计算 ,2 1天可产 4 2 0 0 0粒 ,还有空余蜂房存放食物。 1 0张巢脾全附满蜜蜂 ,可容 2万~ 2 5万只 ,1只优良蜂王维持 3万~ 3 5万只工蜂 (加继箱 )群势 ,而使用方形箱要 4万~ 4 5万只才能附满巢脾 ,恐怕 1只蜂王产卵永远做不到 ,无法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来护脾…  相似文献   

5.
巢脾是养蜂生产的主要用具之一,分蜂、饲养强群、生产王浆都需要大量的优良巢脾。在夏末或主要流蜜期过后,群势一般都会有所下降,这时就需要从蜂群中撤出一些多余的巢脾,使蜂巢密集,有利于继续生产和蜂群繁殖。对撤出来暂时不用的巢脾,我们采取集中保存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选择不生产王浆的蜂群,使群内的蜂略多余脾,有一只产卵力强的蜂王,巢箱上面  相似文献   

6.
养蜂体会     
正我的养蜂经验很简单,三个字,养强群。一年四季蜂群变化大,养蜂工作很复杂,我将其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综合管理措施,后半部分是四季管理要点。一、综合管理措施保持清洁不动摇,养蜂基础打的牢;蜂稠群强饲料足,又分群来又取蜜;分群取蜜不要狠,只动多余不动本;蜂王巢脾勤更换,蜂群强壮不捣蛋;  相似文献   

7.
李小冬 《蜜蜂杂志》2006,26(6):19-19
夏季天气炎热,蜜源缺少,蜂王产卵减少,蜂螨密度增高,是养蜂的困难时期。如果管理不好,会造成蜂群衰弱,甚至逃亡,因此笔者认为夏季养蜂必须注意以下十点:1)调换蜂王老劣蜂王要全部换成新的优良蜂王,新蜂王产卵早,繁殖快。这样,在过夏后短期内就能使蜂群恢复和扩大。2)调整群势将蜂群尽可能调整为强群6~7框,一般群3~4框的群势。群势过强,当缺乏蜜源时会增加饲料消耗;群势过弱,如遇不利环境,群势恢复起来困难,不利于秋季生产。3)紧缩巢脾蜂王喜欢在新造的巢脾上产卵、育虫,同时新造的巢脾不易遭到巢虫的危害,可避免正在羽化的蛹受虫害而死亡…  相似文献   

8.
养蜂的直接要求是不断提高蜂群的单位产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在四川省大多数的蜂场都用卧式蜂箱养蜂(又称平箱)。用卧式箱养蜂,往往在一张巢脾上有子有蜜,难以分开。进蜜不摇,蜂王产卵受到限制,影响蜂群的繁殖,还容易产  相似文献   

9.
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蜂群与控制无偿增殖是饲养强群夺取高产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本人通过十多年来充分发挥王笼在养蜂生产各个管理环节中的作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一)在双王群中的作用饲养双王群是培养强群获得高产的重要途径,合理利用王笼在双王群中的作用则是管理双王群的手段。1.春季为夺取油菜蜜高产,双王群繁殖满箱,加继箱时可扣王一只挂到继箱巢脾间,这样做既能预防分蜂,又能增加采蜜量。大流蜜后可放王到单箱以快速增殖群势。2.双王弱群越冬不安全,可用王笼同时扣住两只蜂王挂巢脾中心,合并为一群,这  相似文献   

10.
巢脾是蜜蜂栖息生育劳作贮食的处所,其质量优,劣、育虫代次直接关系到蜂群的盛衰存亡.剖期自然蜂巢(如桶养群),观察箱养蜂群都能清楚地看到这种现象:中蜂王爱在4代次内的巢脾上产卵,5代次以上的巢脾绝少产卵育虫.可以说中蜂喜爱新脾的生物学特性,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适时更换老劣蜂王,是养蜂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夺得蜂产品高产、提高养蜂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从养蜂资料及养蜂实践来看,同蜂种不同蜂群的蜂王是不能任意交换的,只能通过繁琐的管理方法或造成无王状态后方能成功。既费时费力,又人为地缩短了蜂群的繁殖期,是当前养蜂事业迅速发展中的一大障碍。为解决这一难题,本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快速换王法,经五年来的上百次试验,成功率达98%以上。现将其方法与利用介绍如下:一、产卵蜂王的相互调换需交换的两群蜂王,不论是群势强弱,只需提出蜂王所在的巢脾,将甲、乙两王同  相似文献   

12.
<正>巢箱一分为二,左右室各养一群带蜂王,2只蜂王分别在巢箱产卵,继箱无王脾全部腾出空间储蜜。如果巢、继箱上下都有蜂王产卵,就没有地方储蜜,失去蜂群产蜜高的优点。蜜蜂喜欢在巢脾的上部储蜜,中下部育子,这是蜜蜂的特性。我们就是利用这一特性来取蜜。如果巢、继  相似文献   

13.
活框活格养蜂法的特点是根据蜜蜂群势、蜜源季节条件而确定蜂群巢脾数量由少增多。随着蜜源季节结束、蜜蜂群势下降,所采集花蜜成熟,蜜脾被抽出生产、加工蜂蜜,蜂群巢脾数量再由多变少。始终保持蜂脾相称,为下一个蜜源或秋繁培育越冬适龄蜂创造良好条件。7月中旬,我地荆条流蜜期基本结束。笔者将蜂群继箱所有巢蜜脾提出,每群巢脾均调整为4~6张,即巢箱4张子脾,继箱2张蜜脾。2012年我地荆条流蜜特好,7月下旬荆条仍流蜜良好,供应蜜蜂当天食用有余,但花粉供应不足,于7月15日将全场蜂王全部关起来,休整治螨。进入8月份,采用活框活格养蜂法生产蜂蜜,整个荆条花期巢箱留4张供蜂王产子的脾,根据群势、蜂王年龄,部分蜂群在蜜源期间加1~2张巢脾增至5-6张子脾,继箱是巢蜜脾6-8张,整个荆条花期没有摇取一次蜜,只是在7月中旬一次性生产成熟蜂巢蜜,全场平均群产25kg。“立秋”之后,蜂群治螨放王时,蜂群群势均在4-6框蜂。采用生产成熟蜜而不取蜜的方法,蜜蜂长期处于自然积累蜂蜜的状态,群内饲料充足,幼虫成长发育良好。加之7月中旬后适时补喂花粉,其结果荆条花期结束时群势下降缓慢,仍能保持5-7框蜂。  相似文献   

14.
"詹特盒"是一种促进育王过程中移虫工作的精巧设备,初养蜂者使用"詹特盒"可以克服移虫常遇到的困难.使用方法:将种蜂王限制在塑料巢脾盒里,置于蜂群约12小时.巢脾盒背面由活动的塑料巢房活塞组成,蜂王可在上面产卵.3天后卵孵化成幼虫,取下巢房活塞,开口朝下排列在育王框的王台条上,移入哺育群.此方法可以知道蜂王产卵的精确时间以及幼虫的准确日龄,能比较确定地在卵孵化后36小时内移虫,这个日龄的幼虫比较适合于培育蜂王,幼虫在移虫过程中也不易受损伤.幼虫由哺育群的饲喂蜂照料,在蜂王羽化出房前把王台转移到核群,进行交配及产卵.  相似文献   

15.
"詹特盒"是一种促进育王过程中移虫工作的精巧设备,初养蜂者使用"詹特盒"可以克服移虫常遇到的困难。使用方法:将种蜂王限制在塑料巢脾盒里,置于蜂群约12小时。巢脾盒背面由活动的塑料巢房活塞组成,蜂王可在上面产卵。3天后卵孵化  相似文献   

16.
米勒育王法     
丁桂玲 《中国蜂业》2009,60(1):51-51
米勒育王法是由Miller博士发明的。Miller博士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养蜂者,他提出的育王方法简单易行,无需移虫,可以总结为:取出优质蜂王所在蜂群的一张巢脾,换为安装有两片巢础的巢框(Miller巢框,如图1),1周后此巢框被修建好,蜂王在上面产卵。修剪巢脾边缘,使刚孵化幼虫所在的巢房暴露出来,把这个巢脾放到一个无王群中。10天后,巢脾边缘会有封盖的王台(如图2所示),把王台割下后放人核群或无王群。  相似文献   

17.
华标 《蜜蜂杂志》2003,(6):33-33
本人定地养蜂 30余群 ,因并不忙碌 ,常仔细观察处女王交尾过程。我发现蜂王被围的原因 :一是婚飞在巢外逗留时间过长 ,二是巢内无虫、蛹脾。当这两个条件同时存在 ,十有八九蜂王要被围。交尾群内无子脾 ,蜂王飞出 30分钟左右 ,蜂群就有失王的感觉 ,表现为不安静。蜜蜂先在巢脾上乱爬 ,随后在框梁、箱底、箱身甚至巢门外乱爬 ,有的在空中飞舞 ,像是在寻找蜂王。如果这时蜂王回巢 ,立即会有数只工蜂跟随其后表示“亲热” ,而这时蜂群并没有安静下来 ,仍满箱乱爬 ,蜂王被越来越多的工蜂包围。这些工蜂起先不会刺死蜂王 ,如果蜂王惊慌乱跑 ,就会…  相似文献   

18.
<正>一、春季养蜂重保温,发展蜂群勤饲喂蜂群的春季管理是指蜂王恢复产卵、蜂群恢复发展到主要采蜜期前一段时间的蜂群管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蜂王在立春前后开始产卵,新蜂逐渐更替越冬老蜂。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和蜜粉源的出现,群势不断发展,经过23个繁殖周期才能形成强群。蜂群的春季管理,应着重解决低温和蜂群迅速繁殖之间的矛盾。1.加强保温要做的工作一是撤出多余的巢脾,使蜂数密集,做到每张巢脾上布满蜜蜂。随着气温升高,群势发展,只有不影响产卵圈的扩大,才能适当降低密集度;二是将箱内的空隙装满保温物,并及时翻晒,提高和保持巢内的温度。箱缝和纱窗部分用纸或泥糊严;三是群势中等以下的弱群,最好采取双群同箱饲养,即两群合养在一个巢箱内,中间用闸板隔开,分别在两边各开巢门便于出入。  相似文献   

19.
蜂群失王是每个养蜂者都不愿看到的情况 ,因为它会给养蜂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在黑龙江椴树蜜源区 ,春繁期只有 90天 ,如果春季失王 ,既没有备用王 ,又远离育王期 ,养蜂者只好将失王群合并 ,失去一只蜂王就等于丢掉一群蜂的产蜜量。如果是夏季失王 ,也会造成采集蜂积极性不高 ,从而降低了采蜜量。如果是秋季失王 ,会因为失去了繁殖越冬适龄蜂的大好时机 ,削弱了越冬群势而造成春衰。常言道 :“蜂王贵如金” ,道理就在此。一、失王是养蜂者管理粗放所造成蜂群失王主要出于以下原因 :1 蜂王受到挤、压、碰、而掉落箱外。2 用老王越冬 ,在越…  相似文献   

20.
自然换王法     
在养蜂生产中,蜂群失王或分蜂介绍蜂王是常有的事。用王笼扣王对蜂王会有一定影响,现将我所用的换王方法介绍如下:先从强群中提出正在出房的子脾,从3个以上强群每群各提1张脾,加到失王群中,目的是把群味混合,不会引起蜜蜂间的斗杀。上午完成组合以后,下午提入巢脾上的老蜂均飞回原群,黄昏前把育王箱中的蜂王连同蜜蜂一同提到失王群靠箱边右侧,中间加1张蜜脾,盖好箱盖。第二天下午把蜂脾靠到一起即可。这种换王方法成功率高,对蜂群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