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于洪区地处沈阳近郊,萝卜、白菜种植面积较大,并进行优良品种的繁育。为搞好萝卜蝇(Hylemia floralis)的防治,我站连年进行了萝卜蝇的诱测和防治工作,收到很好的效果。1.诱测时间、地点和方法:每年从8月5日开始设诱蝇器,到9月30日止。地点选有代表性的白菜和萝卜田各一块,每块田设一台诱蝇器,早晨从诱蝇器中取回所诱成虫,如有活虫,用滴滴畏喷  相似文献   

2.
2019年秋季河南新乡草地贪夜蛾发生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9年秋季调查了河南省新乡市草地贪夜蛾在不同作物上的发生和为害情况。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严重为害白菜, 同时其还在夏玉米、甘蓝、秋高粱和秋玉米上为害。草地贪夜蛾幼虫种群数量于9月初在夏玉米、白菜和甘蓝上达到高峰, 9月中旬在秋高粱和秋玉米上达到高峰, 在夏玉米、白菜、甘蓝、秋高粱和秋玉米上高峰期时百株虫量分别为3、24、20、40头和88头。采用探照灯诱集草地贪夜蛾成虫, 发现秋季成虫高峰期在9月13日, 当日诱集蛾量达95头, 且成虫上灯一直持续至11月中旬。最后对2019年秋季草地贪夜蛾幼虫和成虫的发生为害规律进行了讨论, 以期为2020年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食物诱剂防治柑桔大实蝇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种大实蝇食物诱剂及不同防治方法防治柑桔大实蝇,试验结果表明,大实蝇食物诱剂点喷防治和挂罐诱杀效果明显,果瑞特果实蝇诱杀剂、桔丰大实蝇食物诱剂和综防区防效分别为91.3%、89.8%和91.0%,大实蝇食物诱剂挂罐诱杀效果明显.5月21日至8月30日挂罐诱杀,果瑞特果实蝇诱杀剂10个诱捕器共诱杀柑桔大实蝇309头,桔丰大实蝇食物诱剂10个诱捕器共诱杀柑桔大实蝇321头.  相似文献   

4.
萝卜地种蝇[Delia floralis(Fallen)]又名白菜蝇、菜根蝇,是甘肃省大白菜、冬萝卜、冬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上的主要地下害虫。分布全省,以西秦岭一线以北、海拔1700米以下的农业区密度大,危害重。1982年调查,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天水等地,大白菜、冬萝卜受害率高达30—70%。1987年在西峰调查冬油菜,受害率达53—100%,越冬死苗率达19.7—93.1%,翻耕改种面积达油菜播种面积30%以上。被害后的冬萝卜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5.
麦鞘毛眼水蝇在川、甘、陕、青等地发生普遍,为害较重。每年春季和秋季各发生一代,以幼虫蛀入小麦叶肉内,沿叶片基部转移至叶鞘危害,吃去叶鞘组织、使叶片枯黄,一般损失产量10—15%。目前,预测该虫的防治时期,常常以百株或丛卵量为指标。弄清麦鞘毛眼水蝇卵的空间分布型,确定合理的取样数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1985年春我们对麦鞘毛眼水蝇卵的分布型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概述如下。 一、分布型的测定 1.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在3月下旬麦鞘毛服水蝇产卵盛期,选不同地势、不同播种密度、不同施肥水平、不同品种的迟播小麦田共5块(田块面积在1亩以上),每块田根据小麦长势又划出10个样区,每区内随机取样10个点(每点15株),分株记载各叶片上麦鞘毛眼水蝇卵(包括卵壳数)的数量。其结果整理见表1。  相似文献   

6.
杜广平 《植物医生》2003,16(6):19-20
萝卜根蛆实际上是萝卜蝇(Hylemyia floralis Meigen)和小萝卜蝇(Hylemyia pilipyga Vill)幼虫的统称。主要为害十字花科植物,以萝卜、白菜受害最重。幼虫为害萝卜时,不仅为害表皮,造成许多弯曲的沟道。同时还能蛀入萝卜根内部形成许多孔洞,并引起腐烂,使萝卜商品品质下降,严重时丧失食用价值。目前,在生产上仍普遍采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进  相似文献   

7.
黄色黏虫板在3种果园对蚜虫及其天敌的诱集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减少黄色黏虫板(简称黄板)对果园害虫天敌的影响,明确黄板在果园中的使用方法,于2014年5月4日至9月30日在山西省太谷县的苹果、梨、桃园中进行了黄板诱集蚜虫及其天敌的动态调查。结果表明:在3种果园黄板可以诱集8目32科的昆虫,主要类群为蚜虫、叶蝉、瓢虫、食蚜蝇、草蛉和蚜茧蜂等。在苹果园和桃园中诱蚜量呈双峰谷线状,在梨园中呈三峰状;各果园寄生性天敌的数量变化趋势与蚜虫一致且有跟随效应,但苹果园和梨园诱集的捕食性天敌均在8月下旬至8月底出现高峰期,而桃园中捕食性天敌水平一直较高。3个果园在花期至幼果期即5月4日至6月22日益害比最小,苹果园仅为1:202.8,而在其它时段的益害比均大于1:150,甚至最高可达1:19.4,表明在果园中使用黄板的害处大于益处,建议在果园中慎用黄板诱蚜。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甘蔗二点螟的预测预报中,由于缺少发生量的预测,使防治工作往往又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为此笔者在对甘蔗二点螟多年调查观测的基础上,以性诱蛾量为依据,结合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法.试对甘蔗二点螟发生是作出预报,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一、研究方法1.资料来源甘蔗二点螟蛾量取自吉安地区农科所1986~1993年的性诱蛾量,为历年4月1日至10月31日止逐日4个性诱盆,每盆2个诱芯的实诱蛾量。气象资料为吉安县气象局1985~1995年逐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2.资料处理将甘蔗二点螟历年诱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划分世代(见表1),然…  相似文献   

9.
南亚果实蝇(Zeugodacus tau(Walker)),俗称南瓜实蝇,是一种重要经济性实蝇,被河南省列为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以诱蝇酮为引诱剂,自2013年至2017年在河南省9个地市27个监测点针对南亚果实蝇成虫开展了诱捕监测,并进行了种群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信阳、三门峡、南阳诱到南亚果实蝇成虫较多;南亚果实蝇在河南的发生高峰期在7―9月份,与寄主植物的结实挂果期基本一致。本研究能够为河南省南亚果实蝇入侵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东方实蝇蛹俑小蜂在山西可从4种蝇蛹内羽化出,每只蝇蛹羽化出一头蜂。成蜂6月出现,11月底消失,7~9月较多。主要活动于畜禽养殖场等堆粪场所。适宜宿主为家蝇、厩腐蝇与丝光绿蝇的1~2日龄蛹。该蜂以触角寻找宿主、辨别日龄。在20~25℃、RH80~90%、10小时光照条件下,完成一代需18~20天。雄蜂寿命4~15天;雌蜂10~20天。雌雄比为1.3~2:1。防治蝇蛹试验表阴:蜂蛹比例为1:5时,家蝇的死亡率为71%、厩腐蝇为94.4%、丝光绿蝇为99.9%、大头金蝇为53.3%。每头雌蜂可灭蝇蛹10~30头。  相似文献   

11.
诱蝇醚对柑桔小实蝇的防效显著.为了找到诱捕器最适宜的悬挂方位,笔者进行了诱捕器不同悬挂方位对柑桔小实蝇诱获效果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柑桔的种植行向为东西方向时,在1月至3月和10月至12月诱捕器应悬挂于树冠南面,在4月至9月诱捕器悬挂于树冠北面.当柑桔的种植行向为南北方向时,在1月至3月诱捕器应悬挂于树冠东面,在4月至12月诱捕器应悬挂于树冠西面.  相似文献   

12.
<正>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Goureau)]又称豌豆植潜蝇、豌豆潜叶蝇,属潜蝇科。主要寄主有大蒜、洋葱、豌豆、菜豆、豇豆、甘蓝、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莴苣、番茄、茄子等超过  相似文献   

13.
捕蝇笼、物理诱黏剂均能同时诱集到南瓜实蝇和桔小实蝇且效果良好,捕蝇笼对苍蝇类卫生害虫诱集效果也非常好.捕蝇笼间隔距离20m、30m、50m,诱集的桔小实蝇数量均值差异不显著,但诱集的南瓜实蝇数量均值差异显著,以间隔50m距离的诱虫量最大,达每笼48头,显著多于20m距离的诱虫量18.67头,极显著多于30m距离的诱虫量11.89头.物理诱黏瓶间隔距离20m、30m、50m,诱杀的桔小实蝇、南瓜实蝇数量均值差异不显著.捕蝇笼、物理诱黏剂和性诱剂诱杀桔小实蝇的数量均值差异不显著.捕蝇笼诱集南瓜实蝇和其它昆虫的数量及总诱虫量均值明显高于物理诱黏剂,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捕蝇笼和物理诱黏剂均可作为实蝇类害虫监测、调查与防治的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试验观察自捕苍蝇笼诱集苍蝇和实蝇类害虫的效果,结果表明,1个捕蝇笼在17d内诱集到3758头昆虫,其中苍蝇3423头、南瓜实蝇161头、桔小实蝇38头;1个诱黏瓶在5d内最多诱捕到133头南瓜实蝇和桔小实蝇,平均102.2头.2种方法效果良好.自捕苍蝇笼和物理诱黏剂均可作为实蝇类害虫调查监测与综合防治的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贵州果园实蝇科害虫种类及多样性,评估贵州实蝇科害虫为害风险,保证特色果品质量及水果产业健康发展,本研究于2019年采用性诱剂、食诱剂等方式开展了贵州果园实蝇科害虫的诱集.经过1年持续调查监测,明确了贵州7个监测果园实蝇种类为8种,均属寡鬃实蝇亚科Dacinae,其中果实蝇属Bactrocera 2种,镞果实蝇属Z...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是中国黄淮海夏玉米区一种新的重要苗期害虫,为摸清二点委夜蛾在山西省的发生规律及动态,在山西设置了4个试验点,通过田间定点调查与随机普查、性诱和灯诱等方法对二点委夜蛾的越冬、发生世代和分布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可在本地越冬;在山西南部冬小麦-夏玉米复播区1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羽化出土,第1代成虫高峰出现在6月中下旬,第2代成虫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第3代成虫高峰出现在9月中旬;根据调查和诱虫结果,绘制了二点委夜蛾在山西临汾的年生活史;二点委夜蛾的分布范围不仅在山西南部夏玉米区,在山西中北部忻州市的春玉米区也有发生,但种群数量很少,不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农业迁飞性蛾类害虫在我国迁飞过渡带地区的种群动态。2015年—2019年,在河南省漯河市利用高空探照灯对迁飞性蛾类害虫进行监测。结果表明,5年诱集的主要迁飞性蛾类害虫共计7种70 026头,其中夜蛾科主要包括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 (Rottemberg)、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schler)和草地贪夜蛾S. frugiperda (J.E.Smith),螟蛾科主要包括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不同种类间年诱虫量差异较大。从5年的诱虫总量来看,棉铃虫和黏虫为优势种;小地老虎、二点委夜蛾和甜菜夜蛾为丰盛种;稻纵卷叶螟为常见种。混合种群发生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棉铃虫每年形成4个高峰期,其中8-9月(第3代和第4代)诱蛾量最大,占5年诱虫量的80.11%。黏虫有3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中旬。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8月15日灯下首见,和其他6种蛾类当年同期诱虫数量比较,为常见种。  相似文献   

18.
诱蝇酮[4-(对-乙酰氧基苯基)-2-丁酮]是引诱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Diptera,Tephritidae)]的类信息素(para-pheromone.又称cuelure).我国一些检疫单位目前都从国外进口该产品.本研究利用比较易得且价格低廉的覆盆子酮作为原材料,经过乙酰酯化得到引诱瓜实蝇的类信息素诱蝇酮.田间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与美国Bedoukian公司生产的诱蝇酮引诱活性无显著差异.在田间1g剂量的诱蝇酮诱捕活性持效期可以维持1个月以上,对瓜实蝇日诱捕高峰时问在6:30~14:30;在2m高的苦瓜棚架下,设置在1.5m高度(即苦瓜的高度)的诱捕器诱捕效果最佳,高于苦瓜架子时,诱虫量较少.  相似文献   

19.
豌豆彩潜蝇在桐梓县油菜上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家敏 《植物医生》2001,14(6):29-29
豌豆彩潜蝇又称豌豆潜叶蝇、菠菜潜叶蝇 ,属双翅目 ,潜蝇科 ,主要危害油菜、白菜、萝卜、甘蓝等十字花科 ,番茄、茄子、马铃薯等茄科及大蒜、洋葱、豆类等多种植物。往年在桐梓县发生危害轻 ,没有引起重视 ,今年在桐梓县大面积发生 ,影响油菜菜荚的饱满及菜籽的品质和产量 ,对桐梓县油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1为害特点在油菜上2月份即见此虫危害 ,成虫产卵于叶背边缘的叶肉里 ,以近叶尖处为多 ,卵散产 ,每次1粒 ,每雌可产卵50~100粒 ,幼虫孵化后即蛀食叶肉 ,在隧道内留下黑色粪便 ,叶面和叶背都可见隧道 ,以叶背隧道为多。隧道随虫龄…  相似文献   

20.
麦种蝇在陕西关中地区,近几年来,为害日益严重。从1960年4月以来,我们对麦种蝇的生活史、习性、犯獗的原因及其防治进行了研究。证明小麦受害程度和栽培技术有密切的关系。栽培技术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及麦田小气候;同时也影响麦稈蝇的活动、取食、繁殖和为害。改进栽培技术,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是防治麦稈蝇的有效措施。一、播种期:播种期与麦稈蝇为害的关系,在不同季节表现有明显差別。秋苗期,播种早的受害重。根据对南大2419,612,6028,碧玛1号等四个品种的调查,凡9月播种的小麦,秋苗被害株率达25.1%;—54.0%;10月上中旬播种的被害株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