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经研究获得抗香蕉枯萎病的基因改良植株。将抗香蕉巴拿马病害(即香蕉枯萎病)的单个基因插入香蕉基因组中,该基因能阻止香蕉细胞在受到病菌攻击后凋亡。该研究将给非洲贫困国家的香蕉种植业带去希望。但在澳大利亚本土,蕉农却反对将基因改良香蕉商业化。香蕉枯萎病已经导致澳大利亚北部地区香蕉业瘫痪,一旦传至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等地区,将会产生同样的后果。该病害可通过土壤和水传播。  相似文献   

2.
《广东农业科学》2007,(2):79-79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陈厚彬副研究员等选育的抗枯萎病“粤优抗1号”香蕉新品系,于2005年11月8~9日,由广东省教育厅在广州市番禺区主持召开了成果鉴定会。鉴定专家结合考察珠海和番禺的香蕉试验示范基地情况,充分肯定了该技术成果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建议课题组加强该品系配套技术研究、扩大中试。  相似文献   

3.
由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承担的“香蕉真菌病害发生、病原菌鉴定及防治技术研究”项目于2001年2月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通过对广东省和海南省香蕉真菌病害的普查、病原菌鉴定、发病规律、新杀菌剂筛选及果园、采后防治技术等综合研究,查明了广东省香蕉真菌病害发生、分布和为害情况,发现国际新病害1种、国内新病害11种,鉴定黑疫病菌和炭疽病菌青蕉菌系为国际新记录、叶瘟病等16个病原菌为国内新记录,弄清了香蕉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和侵染特性,在国内率先鉴定出高抗尾孢霉叶斑病香蕉品种1个、中抗或抗炭疽病香蕉品种8个,筛选出高效内吸性新杀菌剂5个和低毒新杀菌剂4个以及无毒保鲜薄膜1种,并对6个新杀菌剂进行安全评价,制订出相关药种合理使用技术和安全准则,提出香蕉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经省内外香蕉产区推广应用,累计面积15.3万hm2,创社会经济效益11.9亿元。专家鉴定该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其中黑疫病和炭疽病菌青蕉菌系等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加强该成果在国内蕉区的推广力度,加大对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研究的投入,尽快提供防治技术措施,以利我国香蕉业的顺利发展。 (广东省农科院科技处梁镜财)  相似文献   

4.
巴西农业研究机构Embrapa选育出2个抗香蕉黑叶条斑病新品种并推荐给种植者。Embrapa是由40家国营研究中心联合组建、专攻农田生态系统的机构,自1998年香蕉黑叶条斑病首次在巴西发现以来,该机构就一直在寻找抗病防治的方法。现在该病害已蔓延到圣保罗附近的Ribeira山谷(巴西香蕉  相似文献   

5.
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ITA)采用一种新举措防治香蕉细菌性枯萎病,即先从甜椒中提取一种抗香蕉细菌性枯萎病(由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usacearum病原引起的,简称BXW)的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形成新的香蕉品种。该举措将测试该品种对BXW的抗逆性,对各个消费转基因(GM)香蕉国家的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甜菜碱对低温胁迫下香蕉幼苗细胞膜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2.5~10mM浓度的甜菜碱水溶液喷施5叶1心的巴西香蕉组培袋育苗,经7C处理24h后,研究甜菜碱对香蕉幼苗低温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碱预处理降低了低温胁迫下香蕉幼苗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水平和膜透性增加的程度,减小了SOD、POD活性的下降幅度,并提高了CAT的活性,从而提高了香蕉幼苗的抗冷能力,证明甜菜碱列减轻低温胁迫引起的自由基伤害,提高香蕉的抗冷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以7.5mM甜菜碱处理的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香蕉抗真菌病基因工程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香蕉生产的真菌病害有枯萎病、黄叶斑病、黑叶斑病等,尤其是枯萎病4号小种,危害严重,造成毁灭性损失,目前尚无理想的防治药剂,迫切需要培育抗枯萎病的香蕉品种,但是栽培香蕉多为三倍体,难以通过有性杂交的方式改良。抗病基因工程是提高香蕉抗枯萎病能力的途径之一,随着香蕉转基因技术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香蕉抗病基因资源的挖掘及植物抗病新基因的不断克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抗病新种质、培育抗病香蕉品种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抗香蕉枯萎病新品种粤优抗1号香蕉和抗枯5号香蕉于2006年12月分别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和登记,现将其特征特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日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所科研人员经过多年努力,在抗“巴拿马病”香蕉种苗培育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培育出了“8818—1”抗“巴拿马病”香蕉植株,已在广东省的香蕉种植区进行田间试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香蕉抗逆境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为研究香蕉抗逆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从抗病性、抗旱性和抗寒性三方面对香蕉的抗逆境生理机制进行了综述。[结果]在逆境下,香蕉通过复杂的基因调控改变光合作用系统、代谢系统、细胞膜系统和酶系统的功能,促使防御酶系活性增加、活性氧迸发、酚类合成及氧化、木质素积累等,形成相应的防御机制。[结论]加强抗逆境机制研究,可为香蕉抗逆性品种的选育、抗逆性栽培方法及抗病药剂的研发提供依据,对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第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获悉,深圳市百绿生物科技公司以抗黄叶病(枯萎病)的大蕉为供体,以巴西香蕉为受体进行杂交,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培育出抗黄叶病“大蕉-香蕉”新品种。这个新品种对世界香蕉产业的发展将具有重大意义,或将掀起我国香蕉种植业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2.
合理吃香蕉     
《福建农业》2012,(7):39-39
香蕉属于高钾食品,而钾对人体的钠具有抑制作用,多吃香蕉,可降低血压,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研究显示,每天吃两条香蕉,可有效降低10%血压。 香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香蕉属高热量水果.据分析每100克果肉的发热量达91大卡。在一些热带地区香蕉还作为主要粮食。香蕉果肉营养价值颇高,每100克果肉含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1.2克、脂肪0.6克;此外,还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能促进生长,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是维持正常的生殖力和视力所必需;硫胺素能抗脚气病,促进食欲、助消化,保护神经系统;核黄素能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13.
江建斌  王国鑫 《福建农业》2012,(7):41-F0003
香蕉是南靖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全县香蕉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28万吨,是全国最大的县级香蕉生产基地县。近年来,南靖县各乡(镇)相继发生香蕉枯萎病,而且有进一步蔓延之势,严重威胁着香蕉产业的发展。 为了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3月31日,南靖县农业局组织全县香蕉种植大户及植保员40多人,在农业局5喽会议室召开香蕉枯萎病防控技术培训会议,并现场组织参观香蕉抗枯萎病品种示范园。  相似文献   

14.
<正>香蕉可抗艾滋病,疗效如吃药。可别小看香蕉,科学家说,它可能是未来人类对抗艾滋病扩散的关键!美国最新研究显示,香蕉内含有一种蛋白质,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5.
<正>印度香蕉研究中心已经培养一个富含铁质香蕉转基因品种,该项目开始于1年以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生物技术部和班加罗尔园艺研究所加入了该项目的开发。班加罗尔园艺研究所Padmanaban博士在香蕉研究中心成立的大会上表示,香蕉是富含维他命、矿物质和铁质的水果。该研究目的是提高香蕉的铁质,有益于缺乏铁质的人群。该香蕉研究中心在开发香蕉附加值产品特别是香蕉纤维产品处于领先地位。除了鼓励农  相似文献   

16.
以巴两香蕉幼苗为材料,研究了热激处理对香蕉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2℃、2 h热激处理的香蕉幼苗抗冷性明显提高,其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低于对照,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与对照相比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从1998年开始,通过化学诱变育种的方法研究培育可抗“巴拿马病”的香蕉新品种,目前已经取得重大进展。该所培育的“8818—1”抗病新品种经过实验大棚、实验田试种,均表现出了预期的强抗病能力,目前已经在广东的香蕉种植区进行种植试验。  相似文献   

18.
金鑫  张英俊  刘霞  于莉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4):82-84,88,封2
为了解生防菌株白g1在香蕉体内、根表和根际土壤中的的定殖动态,采用浓度梯度诱导法,获得抗利福平300μg/mL且能稳定生长的白g1标记菌株.通过小区试验,研究分析了该菌株在香蕉植株体内的定殖动态及对香蕉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在香蕉植株体内有较好的定殖能力,在香蕉植株根部、球茎和假茎的定殖量先增长后缓慢下降;接种后60d,分别维持在1.23×102、0.91×102、0.24× 102 CFU/g.根部土壤和根表中标记菌逐渐下降,接种后60d维持在1.29×102、1.13×102 CFU/g.盆栽试验和小区试验表明,该菌对香蕉苗都有明显的促生作用,显著提高了香蕉苗的株高、鲜重和茎粗.  相似文献   

19.
谈香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贤 《吉林农业》2011,(4):184+179-184,178
香蕉是我国南方四大水果之一。其四季常青,在市场上可常年供应,用途也较广泛,深受人们喜爱。香蕉品质优良,肉质软糯,清甜而芳香,营养丰富。常食香蕉对促进人体健康和增强人体抗捕能力,都有好处。香蕉具有速生速长,投产早,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因此,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可以取得栽培香蕉高产,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综述了香蕉枯萎病的危害及防治、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香蕉抗病研究中的应用,发现香蕉受枯萎病菌侵染与JA信号途径有关,编码乙烯合成酶ACC氧化酶的基因和乙烯应答转录因子(ERF)在病原菌侵染香蕉后强烈表达.因此,今后可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香蕉基因组进行研究,在香蕉基因组已经测序完成的基础上,通过转录组分析技术挖掘香蕉抗性突变体抗枯萎病的基因资源,获得香蕉抗性突变体抗Foc4的基因和位点;通过比较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准确定位物种表型变异相关的基因组区域,加速香蕉中未知功能基因的挖掘和利用;克隆并研究控制重要抗性基因,掌握其抗病规律,为生产中防控香蕉枯萎病提供依据和指导,从而加速抗病品种的选育过程,获得抗性持久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