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机械化地膜垄盖沟植技术是农业部提出的“四节”工程(节水、节种、节肥、节药)之一。青海省湟中县农机推广部门引进该技术,对小麦、油菜作物进行了适应性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应用地膜垄盖沟植技术种植小麦、油菜,可充分发挥该技术所具有的增温、保墒、提高肥效、抗旱等特点,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其可解决海拔2700~2800m的脑山地区冷凉气候下小麦、油菜青秕不熟,千粒质重低,品质差等问题,对粮油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油菜机械垄覆膜沟植技术,就是使用农业机械,一次性完成开沟、起垄、施肥、播种、覆膜、覆土、镇压多道工序,以达到增产增效为目的的一种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它采用油菜全生育期垄上覆膜、沟内种植的技术模式,改写了在海拔2700mm以上地区甘蓝型油菜不能正常成熟的历史,从五年的  相似文献   

3.
油菜是我国农业种植与生产行业覆盖面积最为广泛的油料作物.如何将传统油菜种植与生产技术同现代科学技术下的机械化系统相适应是当前相关研究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油菜生产机械化过程中仅仅具有先进的机械化技术生产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对这些技术合理的掌握与系统的控制同样是相关作业人员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4.
油菜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几年来,随着稻麦生产机械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和油菜种植面积的大幅增长,油菜生产机械化问题也逐步受到重视,有关部省市分别立项,并且有多家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研制开发出油菜收获机械。国  相似文献   

5.
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青海省湟中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近2万hm2。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油菜价格看好,种植面积将会继续增加。通过近几年来,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引进、  相似文献   

6.
油菜是广协县种植面种仅次于水稻的主要农作物。农机部门探索总结出的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该技术包括机械的选配、油菜品种的选用以及结合农艺要求实施耕、种、管的机械化操作和机械化收获,该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7.
陶根宝 《安徽农机》2006,(1):22-22,20
油菜是广德县的主要农作物,广德县地处江南,具有适宜油菜生长的光、温、水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精耕细作的传统种植方式。每年的油菜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但近些年来由于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劳力不足,传统油菜种植方式需要大量劳力,强度大、效率低。为了提高种植效率,县农机部门选准油菜种植环节为突破口,在机开构撒(点)油菜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油菜生产的机械化生产模式,并得到大面积推广,普及程度达75%以上。该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同人工相比,每亩减少用工量为4—5个工日,亩增收油菜籽5—20kg。这种油菜生产机械化过程包括机械种植、机械化配套农艺和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我省油菜生产的现状、油菜生产机械化的主要内容,实施油菜生产机械化项目情况以及对我省发展优质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油菜收获机械化技术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油菜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当今世界主要油菜生产大国,普遍采用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很多国家油菜生产在上世纪就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10.
对湖州市油菜收获机械化技术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州市是浙江省双低油菜的重点生产区域之一,油菜以移栽为主,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以及茬口布局不合理、机具性能质量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影响了油菜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根据湖州市油菜生产现状,结合油菜收获机械的试验与应用,从5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油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在高原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青海省湟中县在高原冷凉气候条件下,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是一直沿用的畜耕人工手溜的落后种植方式,存在着投工多、效率低、产量低、收入少等问题.为此,湟中县试验推广了高原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出了适应高原地区特点、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技术实施要点,取得了提高效率、节种节肥、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作者根据多年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阐述了本县农机推广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农机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石文科 《湖南农机》2012,(5):101-102,104
旱灾在新邵县境内具有频率高、时间长、面积广、危害大的特点,笔者拟通过对全县水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对干旱成因的分析,探讨新邵县农机抗旱减灾能力建设整体规划设想:到2016年底,更新改造机埠663座,新建机埠436座,使全县新增提水量169593.6km3/a,新增灌溉面积38.06万亩,农业生产、农村人口生活用水、牲畜饮水以及生态环境不因旱灾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阜蒙县是辽宁重要杂粮生产基地,而谷子已成为当地耐瘠薄、抗干旱的重要避灾作物。介绍阜蒙县耕地特点以及谷子生产现状、种植优势,分析当前谷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新品种引选、栽培技术优化、引进深加工业、健全市场营销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阜蒙县谷子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滑县地处豫北平原,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属黄河冲击平原地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滑县县委、县政府针对滑县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重点从节水灌溉、实施水电等配套措施,彻底改善本地区旱涝不能保收、农机和水电等基础设施落后局面。农业综合开发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同时.也提升了项目区周边群众对农业开发工作的信心和热情,在全县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很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肥耦合微喷灌溉对香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水肥耦合微喷灌溉仅为微喷灌溉后撒肥或传统人工淋灌撒肥处理的70%施肥量条件下,研究水肥耦合微喷灌溉对香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耦合微喷灌溉可减少香蕉施肥量30%以上;较传统人工淋灌撒肥,在香蕉营养生长盛期和生殖生长期缺水干旱的雷州半岛,缩短香蕉生育期24.9 d,增加产量17.6%,在香蕉生殖生长期缺水干旱的珠江三角洲,缩短香蕉生育期12.3 d,增加产量12.1%。  相似文献   

17.
介绍昌图县的自然概况,提出实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本地区防旱保产的最佳选择,阐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点及其装备的合理选择。通过实地试验监测,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可以增收节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是农业部近年来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新技术之一,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技术的主要方向和技术重点。为此,对青海省湟中县重点推广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有关的技术与应用现状;分析了市场需求;从典型应用效果明确了机械化在旱作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旨在对西北地区大力推广应用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解决旱作农业生产中效率和效益、产量和品质、增产和增收、高效和可持续等矛盾中的技术问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旱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与健康地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累积相对湿润指数的遵义市农业干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区域农业干旱评估、风险管理及应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遵义地区及其周边国家级气象站点1953—2012年资料,考虑作物实际蒸散量及贵州喀斯特地貌对降水的有效利用能力,利用累积相对湿润指数对贵州省遵义地区农业干旱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遵义市县域净灌溉需水量年均值在160~353 mm之间,遵义各县域累积相对湿润指数Ma的年际变化范围为-0.44~0.68,年均在-0.24~0.23之间,1953—2012年累积相对湿润指数呈现略下降趋势。8—10月是抗旱管理的关键月份。遵义市累积相对湿润指数Ma在空间上呈现从北到南逐渐减小的分布特征,中部的桐梓县,南部的遵义县、湄潭县、余庆县是抗旱管理的重点县域。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农业旱灾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从旱灾的发生频率、时空分布、发生与发展过程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安徽省农业旱灾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粮食生产对干旱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安徽省的旱灾呈现明显周期性波动,轻重灾情交替出现,其波动周期大致为5~10年;严重以上旱灾的发生机遇平均约为4年一次,且旱灾在水旱灾害中所占的比例及其对粮食生产的致灾强度呈增长变化趋势;农业干旱灾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安徽淮河流域旱灾的年均成灾面积和粮食减产量均占全省的70%左右。粮食减产率与旱灾成灾率二者之间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成灾率的增加粮食减产率呈上升趋势,其拟合关系以多项式较为理想,为减轻粮食灾害损失、进行旱灾治理的重点区域是该省的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粮食主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