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利用番茄专用催熟剂对番茄果实进行催熟处理,通过营养分析得知:与自然成熟的果实相比,对Vc、茄红素、TSS、总糖、滴定酸含量影响不大;应用番茄专用催熟剂能使绿熟期番茄果实提早10~15d成熟,白熟期能提早5~10d成熟,有利于提早上市,提高前期产量,增加蔬菜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套袋对日光温室硬肉番茄果实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Harvest’硬肉番茄为试材,研究了4种材质果袋内微环境的变化以及对硬肉番茄果实生长发育、商品品质和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材质的袋内相对湿度和温度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袋内光照强度较对照显著减弱;白膜袋和白纸贴膜袋处理的果实果径增长率、单果重有显著增加;果实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均无显著变化;套袋促进了番茄果实的提早成熟,着色级数提高,果实表面光洁无污垢。综合比较,白纸贴膜袋处理的果实综合评价指数高于其他3种材质的果袋,在番茄果径为2~3 cm时套袋最为适宜,果实生长发育最快。  相似文献   

3.
不同灌溉施肥方法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5):782-785
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灌溉施肥方法对设施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溉施肥方式下,滴灌施肥处理番茄的株高、茎粗、果径均较沟灌施肥处理高,均表现为滴灌8 d施肥处理滴灌16 d施肥处理沟灌8 d施肥处理沟灌16 d施肥处理;滴灌8 d施肥处理产量最高,与沟灌8,16 d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滴灌8 d施肥处理比沟灌8 d施肥处理增产23.3%;滴灌8 d施肥处理番茄果实Vc含量与沟灌8,16 d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滴灌8 d施肥处理比沟灌8 d施肥处理高13.7%;各处理间番茄硝酸盐含量差异不显著,滴灌处理硝酸盐含量整体低于沟灌处理,滴灌8 d施肥处理比滴灌16 d处理降低9.48%;滴灌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酸含量总体高于沟灌处理,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滴灌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与沟灌处理间基本没有差异。总体上说明,滴灌施肥处理方法比沟灌施肥更能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套袋对越冬番茄果实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明确套袋对番茄果实生长发育、果实特性、果实品质及农药残留的影响。【方法】以番茄品种JYK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材质果袋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套袋显著降低了番茄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减少了果实Vc、可溶性糖等物质含量,降低了果实的农药残留,加速了果实叶绿素的降解,但增加了果实含水量,促进了果实类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合成。番茄果实成熟时,硫酸纸袋、无纺布袋及塑料袋处理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分别比不套袋提高了8.2%、60.9%和41.7%,且不套袋和套袋之间番茄红素含量达到了显著差异。此外,套袋还可增加果实的单果重,其中以硫酸纸袋效果最佳,塑料袋和无纺布袋次之,三者分别比不套袋增加了15.34%、13.22%和9.02%,套袋与不套袋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套袋影响番茄果实的营养品质,但改善了番茄果实外观商品性状。  相似文献   

5.
营养液滴灌频率对设施番茄生长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营养液滴灌频率对温室番茄植株生长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为设施番茄实际生产中营养液滴灌频率的合理安排、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金鹏一号”为试材,采用槽式栽培方法,以常规滴灌施肥为对照,设置1 d 1次、3 d 1次、5 d 1次、7 d 1次(T1、T2、T3、T4)4个营养液滴灌频率,测定植株营养生长期的株高、茎粗以及成熟果实内可溶性总糖、有机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及番茄红素含量,并比较各处理的果实产量。【结果】营养液滴灌频率对植株株高影响不显著,但对植株茎粗影响显著,以T2处理茎粗最大,比对照增加0.82 mm;与对照相比,T1、T2、T3、T4处理番茄果实产量分别提高 37.0%,46.1%,36.5%和35.2%,但不同滴灌频率处理对番茄单株产量、果实产量无显著影响,且随着营养液滴灌频率的增加,番茄果实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及果实产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以T2处理果实产量最高;但T2处理果实糖/酸值最低,口感差;T3处理果实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糖/酸值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01%,22.41%,22.22%,果实口感好,风味较佳,且产量与T2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番茄最佳营养液滴灌频率为每5 d 1次,该处理可以同时促进果实产量及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6.
冬春季节不同套袋对番茄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春季节,在节能日光温室中以“金棚一号”为试材,研究了5种套袋对番茄果实生长发育、营养品质和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套袋的袋内光照强度较对照均极显著减弱(P<0.01),相对湿度和温度(除晴天鲜膜袋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番茄果实提早成熟,着色级数提高,果径增长率、单果重和穗果重无显著变化;果实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变化,但白膜袋处理的果实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红膜袋处理(P<0.05);果实可溶性糖、带果皮番茄红素、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糖酸比均无显著变化;与CK相比,红膜袋处理后,去果皮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其他套袋处理间无显著变化;白纸袋可显著提高果实有机酸含量(P<0.05),其他套袋无显著影响。套袋可减轻番茄果实的受冷害程度,降低灰霉病发生率,提高镰刀菌果腐病发生率,对早疫病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综合考虑各指标认为,冬春季节日光温室番茄果实套袋应优先选择白膜袋,其次为紫膜袋和红膜袋,鲜膜袋和白纸袋不适宜在该季节使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试验和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植物营养剂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营养剂处理的番茄产量和品质显著高于叶面肥绿芬威、诺翠丰和清水对照。其中植物营养剂处理的番茄单果质量、单株产量、番茄红素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相比清水对照分别提高了9.5%、34.5%、82.6%、46.1%,增加了糖酸比,改善了果实口感,同时降低了果实的硝酸盐含量,提高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采后番茄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富氢水(HRW)浸泡番茄果实,研究氢气对番茄果实抗灰霉病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蒸馏水处理)相比,50%和75%HRW处理降低了损伤接种番茄果实的发病情况,接菌后9 d病斑面积分别是对照组的87.2%和77.9%;HRW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番茄果实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其中75%HRW处理组PPO活性在接菌后3 d与对照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是对照组的1.59倍;HRW处理提高了番茄果实中的一氧化氮含量,其中50%HRW处理组在接菌后3 d和9 d与对照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分别是对照组的2.56倍和3.13倍。综上所述,氢气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植物胁迫应答反应,增强了番茄果实对灰霉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外源褪黑素对樱桃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对越冬茬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叶面喷施50、100、150、200μmol/L的褪黑素溶液,以清水为对照,研究番茄果实内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机酸等风味指标及Vc、可溶性蛋白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褪黑素可提升果实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0μmol/L褪黑素溶液处理后樱桃番茄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13%;施用50~100μmol/L的外源褪黑素可增加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外源褪黑素可提高果实中有机酸含量,其中,200μmol/L外源褪黑素处理后可显著提高果实中有机酸含量;施用50~100μmol/L的外源褪黑素可提高果实糖酸比;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外源褪黑素施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果实中的Vc含量则随着外源褪黑素施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外源褪黑素可提高番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机酸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但降低了番茄果实中的Vc含量,其中,50~100μmol/L褪黑素浓度范围提升了樱桃番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水分亏缺对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品质和糖酸组分的影响,以基质栽培“181”番茄为试验材料,在其一穗果坐果率达到80%时设置正常供水(CK)、轻度水分亏缺(T1)、中度水分亏缺(T2)和重度水分亏(T3)处理,CK以90%、75%基质最大田间持水量为灌水上限和下限,T1、T2、T3灌水量分别为CK的80%、60%和40%。通过测定果形指数、单果质量、果实色泽和糖酸组分及含量在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水分亏缺调控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水分亏缺处理下,番茄单果质量显著降低,坐果后66 d, T3处理较CK下降13.6%;同时,水分亏缺提高果实色泽参数a*值,果皮颜色增加,T2、T3处理可以使番茄提前4 d着色。适度水分亏缺提高了番茄果实整个发育时期的可溶性总糖、果糖及葡萄糖含量,坐果后58 d各处理均达到最大值,其中T2处理效果最好。一定范围内,随灌水量的减少,果实中柠檬酸、苹果酸的含量增加,轻度水分亏缺可提高有机酸总量,但重度水分亏缺始终抑制有机酸总量。水分亏缺可以提高番茄果实糖酸比,坐果后58 d, T2、T3处理糖酸比显著高于CK...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涂膜对番茄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番茄果实藏期品质的影响,旨在为番茄果实采后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番茄为试材,采用浓度0.5%、1.0%、1.5%、2.0%壳聚糖(CTS)溶液浸泡1 min,在室温(10~15℃)下贮藏20 d,每5 d测定1次各项生理指标。[结果]结果表明:与清水处理相比,浓度1.0%和1.5%CTS处理明显降低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延缓果实贮藏后期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增加Vc的含量。[结论]适合的CTS浓度可以保持果实较好的硬度,提高番茄果实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2.
夜间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探讨夜间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方法】以冬小麦超优-626(冬性)为试材,利用红外辐射器模拟大田条件下的夜间增温环境(增温从4月3日小麦起身开始,到6月15日小麦收割结束),研究夜间增温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红外辐射器增温设施增温稳定,使小麦冠层增温2.5℃。夜间增温导致冬小麦生育期缩短,各物候期提前,产量显著降低。夜间增温导致冬小麦乳熟期提前4 d,成熟期提前达5 d,其它各物候期提前1—2 d,灌浆过程缩短5 d;春季夜间冠层增温2.5℃导致冬小麦无效穗数显著增加,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减小,冬小麦减产达26.6%。【结论】春季夜间增温可导致冬小麦大幅度减产。从生长发育角度分析得出,物候期提前使生育期缩短、灌浆过程缩短使千粒重下降是夜间增温导致冬小麦减产的重要原因;从产量构成分析得出,生育期缩短相应产生的无效穗数大幅度增加、穗粒数大幅度减少是产量降低的最重要影响因子。同时,增温导致蒸散增加,土壤水分降低可能是导致产量下降的另一因子。建议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采取适宜措施应对夜间气温升高,以确保冬小麦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加工番茄的影响,为其在加工番茄上推广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以加工番茄品种H1015和H3402为材料,分析叶面喷施ALA对功能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动态变化及果实产量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叶面喷施ALA浓度增加,加工番茄功能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增加。50.0 mg/L的ALA处理下,H1015的平均产量比对照增加15.12%,而H3402的平均产量比对照增加12.01%;H1015的可溶性固形物增加10.43%;H3402的番茄红素和a/b色差值分别增加14.06%和13.86%。【结论】在加工番茄幼果期叶面喷施ALA后,外源ALA参与了加工番茄叶光合色素的合成过程,促进了叶光合色素的合成,提高了加工番茄叶的光合色素含量,不仅促进叶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叶光合物质积累,促进加工番茄果实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影响了各组织器官中光合物质的分配,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加工番茄部分品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协同处理对番茄贮藏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番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千禧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外源2 mmol/L GSH和0.25 mmol/LSNP分别单独处理及协同处理浸泡采后成熟期番茄果实5 min,以蒸馏水浸泡5 min为对照,进行贮藏期番茄果实品质、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相比,外源GSH与SNP协同处理下番茄果实在整个贮藏期失重率显著降低52.86%~56.07%(P<0.05,下同),原果胶含量显著增加29.67%~39.34%,从而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贮藏前中期(5~10 d)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增加23.36%~46.25%,整个贮藏期间的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增加93.95%~96.78%和8.32%~11.21%;番茄果实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17.25%~53.82%,果实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分别显著降低49.28%~52.27%、34.71%~42.75%和23.82%~53.60%;果实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显著增加12.73%~143.80%、37.11%~95.24%和20.73%~91.45%,GSH、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NO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6.01%~44.63%、38.49%~39.73%和48.56%~73.96%。【结论】外源GSH与SNP协同处理能通过保持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SOD、CAT和POD活性,以及GSH和AsA含量,维持果实体内的活性氧平衡,减少贮藏期产生的氧化损伤,从而提高其耐贮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架式对日光温室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红旗特早和火焰无核在新疆温室篱架和棚架两种架式下的物候期、品质和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表现的观察,表明篱架具有成形快、结果早的特点.而棚架具有新梢生长势缓和,易于控制生长,夏季修剪等管理方便,操作技术易于掌握.火焰无核果实成熟棚架比篱架早1 d,红旗特早棚架比篱架早6 d.火焰无核和红旗特早新梢长棚架比篱架分别长52.0 cm和62.3 cm,单果穗重棚架比篱架分别高出56.0和11.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棚架比篱架分别高出0.8和0.9个百分点.从栽培管理上及提高果实商品性综合考虑,棚架具有果实成熟提早和商品质量高的优点,以棚架栽培为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新旧膜棚内小气候差异及其对樱桃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千禧樱桃番茄为研究材料,对新旧膜棚内冬春季大棚密闭保温时段和春夏季全天通风时段的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差异性进行分析,对比观察樱桃番茄生育期并记录测定两种棚膜栽培条件下果实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新旧膜棚内均可比外界提高日均温近3 ℃,且两者差异不明显;冬春季晴好天气下,大棚密闭的白天时段,新膜比旧膜增温效果好;其余时段无论晴雨或大棚开闭与否,两者增温、保温效果均无显著性差异;无论季节或通风与否,旧膜的棚内湿度均显著低于新膜,平均偏低3.6%,旧膜在降湿防病方面有一定作用;新旧膜棚内光照差异明显,新膜棚内太阳辐射平均值比旧膜棚高20.6%;在新膜条件下,可以不同程度地将樱桃番茄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提前3~5 d;果实大小和病果数受新旧膜影响差异显著;单果质量、果实含糖量以及果实产量等其他指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褪黑素对植物具有多种有益功效,但其化学性质活泼,限制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包膜技术制备出含褪黑素的尿素缓释功能肥(以下简称功能肥),研究其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和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褪黑素高效施用和番茄节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以水泡法研究功能肥中褪黑素的释放速率,然后以穴盘育苗方式研究功能肥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方式,设置4个处理,分别是施磷(记作+P)和不施磷(记作-P)两个磷处理水平,再分别添加尿素缓释肥(对照,仍记作-P和+P)或功能肥(记作-P+M和+P+M),研究功能肥对植株生长和干物质分配、根系生长、磷素吸收和分配、磷肥利用率、肥料产量贡献率、根系磷酸酶活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利用褪黑素制备功能肥时存在一定的损耗,包膜后褪黑素的实际含量为包膜时褪黑素总用量的35%。水泡至60 d时,功能肥中褪黑素残余量为6.61%。番茄穴盘育苗中施用功能肥能显著促进幼苗生长,壮苗指数较对照提升70.2%。盆栽试验表明,-P处理下番茄根、茎、叶、果的生物量分别较+P处理下降低了19.64%、18.51%、28.99%和28.73%,根和茎的...  相似文献   

18.
有氧环境下外源NO熏蒸番茄的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为试材,研究在有氧环境下,不同浓度NO(60、100μL/L)气体熏蒸处理对采后番茄失重率、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果肉硬度、腐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60μL/L浓度的外源NO处理能够有效控制番茄果实采后重量损失、果肉硬度下降、控制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抑制果实转红和降低腐烂率。说明在有氧环境下适宜浓度的NO处理可以延缓番茄果实的成熟和衰老进程,保持番茄的采后品质和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验证由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研制的“鲁SC-1型”无土栽培装置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在大面积温室番茄无土多层栽培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番茄亩产量达12616.2公斤,亩产值超出土壤栽培184.98%,虽然生产成本比土壤栽培明显增大达138.34%。但由于增产基数超出土壤栽培较大,所以,亩净产值和盈利值分别比土壤栽培提高156.82%和227.73%。成本占用盈利率以及劳动盈利率等也均有明显超出。  相似文献   

20.
采用Promax因子分析法对12个番茄品系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番茄品系的品质性状可由4个公共因子(结果初期的株高生长速率因子、株形因子、果实成熟期的耐储性因子和果实成熟期的果形因子)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描述,果实外观品质(单果重和果径)与结果初期株高呈负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果实水分含量与开展度、茎粗与始花节位呈正相关;成熟果实的耐储性与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实糖酸比这3个营养品质性状呈正相关,而与早熟性呈负相关;果形指数与单株产量、果实维生素C含量、果实有机酸含量呈负相关。4个公共因子间不同的相关性揭示植株向上生长与横向伸展和果实水分含量之间,植株生长速率与果实耐储性之间,植株横向伸展与果实耐储性之间关系较密切,而果实形状的决定因子较为独立,受其他因子干扰小,表现为品系固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