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青藏扁蓿豆在西宁地区生长良好,但播种当年不能形成种子,返青至成熟约需≥10℃积温3 520.8℃,生育期约167d,生长第二年地上生物量鲜草可达18 661.8 kg/hm2,干草达4 911 kg/hm2,种子产量为487.43 kg/hm2,叶、细枝丰富,茎叶比为1∶0.77。  相似文献   

2.
科尔沁沙地扁蓿豆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扁蓿豆在科尔沁沙地生长良好,播种当年即能形成种子,返青至成熟约需≥10℃积温2800℃,生育期约130d,生长第二年地上生物量鲜草可达14882.44kg/hm2,干草达6101.80kg/hm2,种子为516.26kg/hm2。叶、细枝丰富,茎叶比为1∶0.79。再生性较好,但早利用比晚利用总产减少约40.18%。地下生物量较多,播种当年根系入土深度达80cm,第二年可达120cm,并分化出明显的粗根、中根、细根。  相似文献   

3.
20份扁蓿豆材料在甘肃武威地区的生产性能与品质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晰不同扁蓿豆材料在河西地区的产草量和品质特性,在甘肃省武威黄羊镇对20份扁蓿豆材料进行了株高、枝条长、茎叶比、产草量以及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采集于天水的扁蓿豆在播种当年的干草产量为13 978.6kg/hm2,其次为宁县(13996.9kg/hm2)和镇原扁蓿豆(10 349.5kg/hm2),产草量较低材料是临夏(4 003.8kg/hm2)和夏河扁蓿豆(3 875.7kg/hm2);镇原扁蓿豆植株自然高度最高,为63.7cm,其次为宁县扁蓿豆,为63.3cm、天水扁蓿豆为57.7cm,永昌2号扁蓿豆自然高度最低,为32.9cm。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永昌2号扁蓿豆,为12.49%,其次是CF021287和临夏,分别为11.79%和11.49%;最低的材料是CF021284(8.87%)。天水、宁县和镇原扁蓿豆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3 192.4,2 846.7和2 654.6kg/hm2;临夏为1 315.9kg/hm2,景泰扁蓿豆最低,为1 295.4kg/hm2;CF021289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为56.87%,其次是土默特为56.19%;CF021294最低,为47.7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的是土默特49.25%,最低的是夏河,为37.66%。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天水扁蓿豆综合性状表现最为优秀,宁县和镇原扁蓿豆次之,CF021284和CF009614扁蓿豆综合性状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4.
利用新一代载人飞船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3个不同株型的扁蓿豆品种(直立型扁蓿豆、蒙农1号扁蓿豆、蒙农2号扁蓿豆)种子67h,以探求太空环境对3个扁蓿豆种子萌发及其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太空搭载促进了蒙农1号扁蓿豆和蒙农2号扁蓿豆种子萌发,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一些优异性状变异,诱变率为2.22%~4.26%.其中,第...  相似文献   

5.
选择禾本科牧草作为保姆作物在扁蓿豆生产中应用,混播较单播无论从牧草产量、牧草品质方面,还是返青率、越冬率、抗性方面都占优势,是进行豆科牧草种子生产中较适宜的栽培方式.在扁蓿豆进行种子生产时应选择一年生燕麦或青稞作为保姆作物,而在建植人工草地时应选择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作为保姆作物.  相似文献   

6.
扁蓿豆种子发芽试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集于甘肃镇原、天水和景泰的3份扁蓿豆种子为材料,研究了浓硫酸浸种、温度以及光照、预冷处理条件下扁蓿豆种子的发芽特性,确定扁蓿豆种子适宜发芽条件及发芽试验的初次和末次记数时间.结果表明,98%浓硫酸浸种10~40min均显著提高了扁蓿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其中30~35min处理下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3份扁蓿豆种子在15~30℃温度范围内均能发芽,适宜发芽温度为25℃恒温,其次为30℃恒温.8h、750~12501x光照有利于扁蓿豆幼苗的子叶脱离种皮,也有利于鉴别种苗健康程度.5℃预冷7d处理对扁蓿豆种子发芽促进作用不明显.在25℃恒温光照条件下扁蓿豆种子发芽试验的初次和末次计数时间分别为第6d和第14d.  相似文献   

7.
选择禾本科牧草作为保姆作物在扁蓿豆生产中应用,混播较单播无论从牧草产量、牧草品质方面,还是返青率、越冬率、抗性方面都占优势,是进行豆科牧草种子生产中较适宜的栽培方式。在扁蓿豆进行种子生产时应选择一年生燕麦或青稞作为保姆作物,而在建植人工草地时应选择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作为保姆作物。  相似文献   

8.
青藏扁蓿豆在西宁地区生长良好,但播种当年不能形成种子,返青至成熟约需≥10℃积温3520.8℃,生育期约167d,生长第二年地上生物量鲜草可达18661.8kg/hm^2,干草达4911kg/hm^2,种子产量为487.43kg/hm^2,叶、细枝丰富,茎叶比为1:0.77。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覆盖模式对陇中干旱区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扁蓿豆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于定西市安定区进行了为期3年(2017-2019年)的田间试验,以平作处理为对照,设置垄沟覆膜、地膜平覆、垄沟覆秸、平作覆秸和垄沟5种处理,研究了扁蓿豆草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扁蓿豆生长第2年、第3年垄沟覆秸和平作覆秸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0~10 cm土层,垄沟覆膜、地膜平覆、垄沟覆秸、平作覆秸和垄沟处理与平作处理相比,生长第2年、第3年平均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4.4%、22.6%、33.9%、26.4%和3.4%;生长第2年、第3年平均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9.2%、4.9%、108.3%、105.0%和0.9%。总体来说,各处理对扁蓿豆生长第2年和第3年草地0~10 cm土层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且秸秆覆盖种植的土壤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
野生黄花型扁蓿豆染色体核型分析(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 L.)又名野苜蓿、花苜蓿,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典型草原或草甸草原的常见伴生植物,生于丘陵坡地、沙质地、路旁草地.它具有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叶量丰富和适应性强等优点,是我国北方分布较广的牧草之一.同时由于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适应性广等特点,被认为是优良的抗性育种材料.关于扁蓿豆染色体组型的分析已有报导,但至今未见有关野生黄花型扁蓿豆组型分析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在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石羊河流域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量,分别为常规灌溉(330mm)、节水20%灌溉(264mm)和节水40%灌溉(198mm)和施氮量0、40、80和120kg/hm2对种植第2年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土壤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全生育期总干草产量随灌溉量增加而显著增加,他们的次序是常规灌溉总干草产量(15 575kg/hm2)>节水20%(14 763kg/hm2)>节水40%灌溉(14 017kg/hm2)。节水20%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为27.49kg/(mm.hm2),显著高于常规灌溉25.96kg/(mm.hm2),节水40%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为26.89kg/(mm.hm2),与常规灌溉和节水20%灌溉之间相差不显著。各处理全氮主要富集于表层土壤(0~60cm),土壤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0~120cm土层,灌溉对各土层全氮含量的影响没有出现规律性变化;施氮40kg/hm2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和施氮80、120kg/hm2。当施氮量为40kg/hm2时,第2年紫花苜蓿干草产量15 905kg/hm2、WUE为28.62kg/(mm.hm2)以及土壤全氮含量达到最大值。在河西绿洲灌区石羊河流域种植第2年紫花苜蓿,从经济、生态和环境方面考虑,节水20%灌溉(灌溉量为264mm,不包括生育期降水量)和施氮40kg/hm2处理是较高干草产量、较高WUE及较高土壤肥力取得一致的处理,应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四川高寒牧区多年生牧草混播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多年生牧草4个混播组合连续4年的产量,结果表明:在4个组合中,以组合Ⅳ的产量最高,3年(播种当年除外)的平均鲜草产量为54 152.7 kg/hm2,干草产量为12 463.1 kg/hm2,与其他组合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为四川省高寒牧区退耕还草以及人工草地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草种组合。  相似文献   

13.
不同苜蓿品种在雁门关地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雁门关地区,以28个紫花苜蓿不同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连续两年观测其再生速度、叶茎比、株高和干草产量,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对8个营养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阿迪娜”生长速度在2015和2016年均表现为最高,分别为2.78和3.19 cm·d-1;“WL363HQ”叶茎比在2015和2016年均表现为最高,分别为0.84和0.97;2) “WL298HQ” 在2015年的株高表现为最高(54.90 cm),“巨能7号”在2016年的株高表现为最高(84.27 cm);“鲁苜2号” 在2015年的干草产量表现最高,为6961.81 kg·hm-2,“巨能7号” 在2016年的干草产量表现最高,为8587.63 kg·hm-2;3)各品种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维多利亚”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占干物质的26.80%;“维多利亚”的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均表现为最高(分别为10.20%和 2.34%);“肇东”的干物质含量最高,达到94.55%;“康赛”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最低,分别为27.18%和33.31%;“雷达克之星”的瘤胃非降解蛋白含量最高(22.27%);“康赛”的干物质体外消化率最高(79.93%)。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显示,“维多利亚”、“康赛”、“WL298HQ”、“SK3010”、“巨能7号”5个品种的综合表现最优异,在雁门关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羊草、无芒雀麦、紫花苜蓿和扁蓿豆为材料,按照1、2、4物种梯度,构建3个多样性水平的人工草地,分析多样性水平对豆禾混播群落根系形态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结果 表明,直径0~1mm的根系主要分布于地下0~28cm土层,根长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增加;直径1~2mm的根系主要分布于28~56cm土层.禾本科牧草的根长随着物...  相似文献   

15.
高寒山区旱作条件下细茎冰草生产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3年的测定结果表明,细茎冰草Agropyron trachycaulum cv.Slender在青海东部农业区的高寒山区旱作条件下,可以安全越冬,越冬率为86%~90%,第2和3年的平均干草产量分别为3 856.6,5 386.7 kg/hm2,籽实产量分别为897,1 150 kg/hm2,生育期133~140 d,属中、晚熟多年生优良禾本科牧草品种,适合在海拔为2 750 m左右的旱作条件下种植,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退化过程与植被演替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北部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在1~30年的群落演替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等原因,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生产力普遍偏低,最高鲜草产量为4 000~5 000 kg/hm2,而且生长盛期持续时间较为短暂,最多不超过6年。建议对紫花苜蓿草地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比如中耕除草与施肥,改善苜蓿种群的基质条件、缓解种群竞争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人工草地的使用寿命。种植紫花苜蓿可以显著加快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经过10年时间紫花苜蓿草地即可以演替到该地区的稳定草原群落———长芒草群落。豆科、菊科与禾本科3大科植物在紫花苜蓿草地退化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属于这三大科植物的种数合计占相应演替阶段出现植物种数的54.5%~78.6%。茵陈蒿、草木樨状黄芪与达乌里胡枝子作为长芒草群落的主要伴生植物,反映了研究区干旱的气候条件与贫瘠的土壤肥力特征。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中东部野生扁蓿豆种子硬实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蓿豆是抗逆性极强的优良牧草,但其种子发芽率低,具有65 %~75 %的硬实。在恒温25℃时发芽率较高,在变温20 ~30℃时发芽率最高,若温度超过30℃或低于15℃时发芽被抑制,但短时间高温处理有利于促进发芽。采用机械或浓硫酸处理,发芽率分别比对照高40.6 %和45.6 %。野生种子的硬实率与采集地气温,特别是与7月份温度有着很高的正相关关系,而且不同产地的种子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以赤峰市北部采到的居群硬实率最高,比呼和浩特市采集的居群高9 %。随着储藏年限的推移,种子的硬实率不断下降,发芽率增加,储藏3.5年的种子发芽率达到了67.0 %,表明扁蓿豆种子采集后通过室温储藏可以达到提高发芽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尕海镇重度盐碱地上对青海省常用的10个燕麦品种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0个燕麦品种均能完成生育期,生育天数在94~115d之间;盖度白燕7号最高,为91.7%,青莜3号最低,为70.0%;植株高度加燕2号最高,为88.8cm,最低的是青莜3号,为79.8cm;地上植物量白燕7号最高,为870.8g/m^2,最低的是青莜3号,为547.5g/m^2;种子产量白燕7号最高,为281.6g/m^2,青燕1号最低,为204.5g/m^2;总体来看,青海省常用的10个燕麦品种在柴达木盆地重度盐碱地上虽然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但生产性能总体相对较好,表现出了较强的耐盐碱性,因此,可作为柴达木盆地重度盐碱地改良与重建的"先锋草种"。  相似文献   

19.
苜蓿播种量从10.0~45.0kg/hm~2设8个处理,研究不同播种量对越年草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苜蓿越年草产量有显著影响,播种量10.0~35.0 kg/hm~2,苜蓿越年草产量随播种量增加而提高,播种量超过35.0 kg/hm~2,苜蓿越年草产量不再随播种量增加而提高;陕西关中农区苜蓿播种量控制在15.0~35.0 kg/hm~2,有利于提高其越年草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