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城市的发展,农民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现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造成这种不良状况的原因,最后提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相关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措施的配合.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201-203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量农民工外出流动,使其家庭结构发生改变,家庭功能失调,由此产生了许多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功能的重塑和整合。从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发生的变化着手,探讨了留守儿童家庭在情感支持、教育、保护等功能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通过构建多重路径重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以期使留守儿童重享家庭温暖,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203-204
近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报道触目惊心,无论他们的人身安全还是心理健康所面临的问题,都让人深思。父母进城务工,是为了给家庭更好的生活,但是留守儿童却在生活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比如性格、人生观、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不健康的行为,为此家庭和学校都应该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结合当今形势,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心理健康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社会化是儿童成长发育的必经环节。由于学校教育与日常生活的相对脱轨,加之社会转型梗阻了家庭、邻里及同辈群体与留守儿童的发展互动,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经验被剥夺,产生了以身心危机为表征的社会化困境。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应以完善学校教育为主线,优化课堂、课程形式,强化教师主体队伍建设,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解放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266-268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单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关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特殊的生活情境下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在成长过程中成为问题儿童。农民工常年外出打工为经济腾飞作出了贡献,但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他们的后顾之忧。未成年人的教育应该是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社会多元主体要合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7):274-275
留守儿童的现象是中国近年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家庭关爱和教育的缺失会对其认知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关爱的意义,并从多个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关爱的实施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16,(7)
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农村儿童成长中一个较为重大且又棘手的问题,处理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对于我国的国情来说更是刻不容缓。1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问题1.1日常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视野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志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854-6856,6858
以留守儿童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问卷调查结果,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出现的教育、安全、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从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4个层面提出了几点对策,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获得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期的特殊产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针对绥化市农村留守儿童在价值定位、人文氛围、教育监护以及心理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由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携手通力,共同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亲情关爱、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着重从家庭微观角度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与在外父母感情状况的感性研究却十分缺乏。利用四川省成都市T县农村中学3个年级全体260位农村留守儿童对自身和父母认知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农村留守儿童与在外父母亲近程度的8个家庭因素进行排序,将所得信息用于研究微观家庭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情感及成长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使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农村问题在社会转型期中的特殊表现。由于保护机制的缺失,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人身权、受教育权难以保障,发展权受到一定的影响,参与权被忽视。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不力既有社会因素、政府因素,也有家庭监护方面的原因。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保护需要健全相关法律,完善国家监护制度和委托监护制度,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一直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子女”的成长、教育、心理和监护等产生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给少年儿童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数量正在迅速的增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我国的社会转型而产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亲子长期分离.而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无力转变教育职能,监管力度不够,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观念不够重视,致使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如家庭情况和教育情况;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问题进行剖析,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三方面探索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研究提出了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方法,以期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城乡差距日益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向城市流动。这就导致了单独留在农村的儿童缺乏健康的成长环境,并引发一系列留守儿童问题,亟需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以浙江省东阳市黄泥坎村为例,浙江省东阳市黄泥坎村是一个偏僻、贫穷的小村庄,留守儿童众多。结合此次对黄泥坎村的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生活无助、学习失控、道德失范的问题,需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大力改变当前现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存在问题的家庭不仅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还常常成为了导致许多青少年产生各类不法行为的重要根源。同样,农村学校在教育孩子时总是既存在问题,也面临着很多困难。现在,家庭和学校必须要为留守儿童创造起有利于其学习和成长的健康环境,努力让那些问题儿童跟生活和世界重新达致和解。  相似文献   

17.
杨卿安 《农家参谋》2022,(11):174-176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农村教育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基础教育面临和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童年是孩子身体发育、性格形成和知识积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农村不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缺乏父母的照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此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218-2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人口涌入城市,其子女大多被留在原来的乡村继续生活求学,被留在乡村的孩子形成"留守儿童"群体。据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2亿人左右,留守儿童有6100万,占农村儿童总数40%左右。随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成长与教育成为城市化建设引发的一个问题,关于如何引导农村留守儿童更好的成长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因长时间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怀,在心理、情感、学习、行为等多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法律法规不完善、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制度缺陷,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存在弱化的情况。因此,需要从国家、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体系,维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运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影响因素,了解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研究认为,在“全面实施大数据”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应通过构建教育大数据平台,从政府职能、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层面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实行“一家一策”的精准帮扶措施,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真正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