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文章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了汉语新词的构成形式,探讨了汉语新词翻译的原则和翻译标准,分析了汉语新词翻译的八种方法,分别为零翻译法、直译法、音译法、直译加音译加注、意译法、直译加注、借用法和合成词法。  相似文献   

2.
歇后语的英译是习语翻译中的一大难题.比喻生动形象而又浅显易懂的歇后语,可以采取直译;有些歇后语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采用套译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对于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比喻歇后语以及双关歇后语可采用直译加意译、直译加注释、意译等方式.  相似文献   

3.
]对英语影片名的汉译技法进行了探讨 ,将其归纳为 :1直译——按英语片名的意义直接译成对应的汉语片名 ;2意译——以英语影片的片名内容为依据译成与片名内容相仿的汉语片名 ;3直译加意译 ;4音译——按英语片名的发音直译出相对应的汉语片名 ;5音译加意译 ;6编译——按英语影片内容另取片名或翻译成汉语成语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语言的载体,语言受文化因素的制约。中英文化的差异直接制约着颜色词的翻译,汉译英时可采取直译(意译)加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词汇空缺现象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因为它给英汉互译造成一定障碍。本文通过理论和举例分析了词汇空缺产生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英汉互译时处理词汇空缺现象的一些合理的方法:(1)音译法;(2)直译法;(3)意译法;(4)替代法;(5)用泛指词或特指词。  相似文献   

6.
首先分析了科技隐喻的功能,以便阐明在科学语言中使用隐喻的必要性,进而详细讨论了科技隐喻的特点,阐明其系统性、清晰性和持久性特征。最后指出,科技隐喻存在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必须根据译文读者对其文化内涵的熟悉程度,分别采取直译、直译加注和转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着眼于《黄帝内经》的价值及英译历程的简要梳理,介绍较为成功的威斯译本、吴氏父子译本和李照国译本,从中总结中医文献翻译的共识性原则,即阐释医理和传递民族特色。同时,在生态翻译观的视域下阐述了翻译生态环境和翻译中的适应性选择。深度结合李本翻译实例,详细分析了采用直译、音译、转换译法和加注译法,分别体现其在翻译过程中的适应性选择。从而得出李本成功的经验:译法的选择应该结合对译入语市场需求的准确判断,以及读者群体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对中医术语、中医思维可接受程度的合理前瞻。这在新时代下,关于中医翻译如何继承中医文化精髓,如何体现译者对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信,如何服务文化强国战略等,都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论视角下看英汉商标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起着宣传产品的作用,目的是促成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发生,这一目的性决定了商标翻译应遵循目的论的原则,以"信息、文化、审美、联想"等作为衡量英汉商标翻译成功与否的标准,灵活选用"音译、直译、臆造、缩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常见的电影译名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和重命名,也有直译法和意译法兼用的。不管采用何种翻译方法,都要忠实于原片内容——主题思想,注意言简意赅,力求"形似"与"神似",做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10.
基于钱钟书先生所认为的"诱"、"讹"和"化"三种分别关于翻译的功用、易犯的毛病和理想的最高境界,从音译、直译、意译、仿拟和增减等翻译方法的角度探讨广西贺州市著名旅游景区紫云仙境各景点名称里文化词的英译,最后建议旅游文化翻译工作者应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以完成其对外宣传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姓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社会性和历史性。对不同民族姓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本民族及其他民族的认识和了解。汉语姓名英译,应以汉语拼音方案拼写译注中国人姓名为准,废止威妥玛式拼音;英语姓名汉译宜采用音译法,适当保留西方人创立的一些中国古代哲人的英译名,在英译汉语姓名里的字、号时,可酌情加注释。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以鸦片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为界,可将这段历史分为三个时期。汉语词汇通过中英直接接触或通过中介语传播,以音译、译借、音译加英语词缀等方式进入英语,并在语音、词形和语义上发生不同程度的同化。英语向汉语的借词是由英语词项缺位和两种语言接触引起的。目前,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还不够系统且理论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商标英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时既要考虑译入语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又要尽可能地保持原语的意旨。在分析中英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意译、音译或音意合译等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直译与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的效果入手,系统论述了二者在英汉翻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阐明了翻译中不应片面地褒贬其中任何一种,而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正确的翻译方法,才能达到信、达、雅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商标词翻译中,音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商家的青睐。文章分析了音译产生的原因,指出由于语言、文化及社会性差异,直接意译有时会带来理解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汉译英中究竟如何选择直译与意译,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对比和解析,领会意译在现实生活表达中的妙用,同时也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和研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英语科技新词ecological footprint的汉译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ecological footprint的词义,然后评析了现有的几种汉译的优劣,最后从有利于信息传播和交流的角度指出,直译是科技词汇翻译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田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35-22837,22880
运用实例分析了汉语成语在科技论文翻译中的运用情况,指出:科技英语原文已经使用成语或习惯用语时,科技翻译中应该尽量运用在意义和用法上基本对应的汉语成语,以实现习语美学价值的转移;科技英语原文并未使用成语,但是原句中的某个单词、词组或分局在意义上与汉语中的某个成语基本对应时,科技翻译中可以运用汉语成语,使译文简约、精炼;科技英语原文并没有接近汉语成语的语句的直接表达时,在原文的字面意思外,加以修饰,使意思完整,更易于理解,此时运用汉语成语可以收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科技英语原文某些含义用其他字眼难以准确表达时,科技翻译中可以运用成语,使译文更加准确贴切、生动传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提出了汉语成语在科技论文翻译中运用时需注意的问题:要准确理解原文所表达的内容;审慎选用与原文含义契合的成语,切忌不求甚解,望文生义;要根据情况适当变通,增强语言效果;要考虑文体风格的协调性,使译文既得体、地道,又能体现出科技英语简约的美感;另外,在科技翻译中运用汉语成语时,不宜使用民族色彩过浓的以及陈腐冷僻、艰深古奥的汉语成语,以免破坏原作的意蕴和形象,使译文读者产生误解。认为科技论文译文中恰当运用成语是达到“信、达、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