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为控制杨扇舟蛾的爆发危害,保护杨树健康生长,利用重庆中邦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进行了杨树杨扇舟蛾的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在杨扇舟蛾2~3龄低龄期进行施药,对害虫击倒率高,速效性较好,对杨树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2.
应用昆虫生命表技术,评价4种生物杀虫剂对杨扇舟蛾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和Bt乳剂对杨扇舟蛾种群直接毒杀作用较好,但只施用1次不能将1代杨扇舟蛾种群趋势指数(I)降至1.000以下。0.3%印楝素乳油+Bt乳剂、0.3%印楝素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对杨扇舟蛾的联合控制作用显著,I值均小于1.000,同时表明4种生物杀虫剂对天敌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不同树龄杨树叶片对杨扇舟蛾生长发育的影响角度出发,探讨了树龄对杨扇舟蛾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年生杨树叶片饲养的杨扇舟蛾幼虫发育历期要长于十年生杨树叶片和三十年生杨树叶片所饲养的杨扇舟蛾,并且其化蛹率、蛹的质量、产卵量均高于十年生与三十年生杨树叶片饲养的杨扇舟蛾。  相似文献   

4.
白僵菌粉炮防治杨扇舟蛾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食叶害虫是我国十大森林病虫害之一,而杨扇舟蛾又是一种主要的杨树食叶害虫。近几年洛阳市杨树食叶害虫发生严重,有的村镇杨树也被全部吃光,出现“夏树冬景”的现象,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使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为了指导杨树食叶害虫防治工作,我们利用白僵菌粉炮对杨扇舟蛾进行大田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5.
杨扇舟蛾发生及防治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扇舟蛾以幼虫啃食杨树叶片,影响树木生长,经济损失巨大。该文综述了杨扇舟蛾的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分析了爆发成灾的原因,总结了目前主要的防治方法,为今后杨扇舟蛾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栽植杨树新区,食叶害虫十分严重。据调查,杨扇舟蛾、杨尺蠖、杨毒蛾和杨梢叶(虫甲)等食叶害虫,近来经常猖獗成灾,对杨树生长造成了重大损失。为避免任意使用农药,消除害虫产生抗药性和环境污染,我们研究了杨树摘叶量、杨扇舟蛾食叶量与生长关系,找出食叶害虫虫口密度与食叶量多寡与树木生长关系,提出合理的防治指标,为实现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杨扇舟蛾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燕 《安徽林业》2009,(4):74-74
杨扇舟蛾,又名杨天社蛾,是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以幼虫危害杨树、柳树叶片,严重时在短期内可将叶吃光,影响树木生长.通过连续几年,对杨扇舟蛾的生活习性、危害症状的观察,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利用赤眼蜂防治杨扇舟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扇舟蛾是夏秋季危害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北京大兴县部分片林,林网发现杨扇舟蛾危害状。1999年秋季个别地段杨树叶片被杨扇舟蛾吃光,他们及时采取了化学药剂防治措施,对其进行防治,2000年入夏以后,又组织专入进行预测预报。及时测虫情,并对部分片林、林网成功地进行了生物防治──利用赤眼蜂防治杨扇舟蛾。 一、防治原理 赤眼蜂是杨扇舟蛾卵期的天敌,雌蜂将卵产在杨扇舟蛾的卵内,吸取营养孵化成幼虫,幼虫发育成蛹,蛹不断发育成蜂,羽化后破壳而出,雌雄蜂交配后。雌蜂继续产卵寄生于新的杨扇舟峨卵内,使杨扁舟…  相似文献   

9.
苦参碱烟碱乳油防治杨扇舟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扇舟蛾在安徽北部一般一年4代,以蛹在茧内过冬,越冬蛹一般5月份羽化出成虫,成虫羽化后不久交尾产卵.第一代幼虫6月份进入危害期,第二代幼虫7月份进入危害期,第三代幼虫8月份进入危害期,第四代幼虫9月份进入危害期,10月下旬老熟幼虫沿树干向下爬至地面寻找枯枝落叶吐丝缀叶化蛹越冬.随着杨树纯林面积的不断扩大,蒙城及周边地区杨扇舟蛾危害日显突出,杨树每年凶杨扇舟蛾危害,叶片被蚕食,光合作用降低,林木正常生长受到影响,林木生长量下降.为了有效控制杨扇舟蛾的危害,减少林农的经济损失,探索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的防治技术,蒙城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在省业务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进行了应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防治杨扇舟蛾试验.  相似文献   

10.
杨扇舟蛾在济宁危害现状及综合防控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扇舟蛾是影响杨树生长的重要害虫,具有危害性大,毁灭性强的特点。近年来济宁市全面推广造林营林新技术,健全杨扇舟蛾监测预报网络和完善防治措施,综合应用机械、生物、物理、药物防控技术,逐步建立起杨扇舟蛾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和组织体系,实施综合防控,有效遏制了杨扇舟蛾的发生危害,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农林复合模式蒸散耗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土壤分层水量平衡模型,对林带与冬小麦的根系吸水量、林带和农田的蒸散耗水量、林带影响农田土壤水分范围与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间,林带根系吸水以消耗农田土壤水分为主,主要表现在0.0~1.5H(H为树高)范围内。(2)林带可降低12.3%的农田蒸散量。(3)由于林带的影响,在农田中,0.0~0.5H为土壤水分降低区,0.5~5.0H为土壤水分提高区。总体平均,0~200cm农田土壤贮水量可提高11.2%。  相似文献   

12.
美国黑莓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对美国黑莓主要栽培品种进行培养。通过试验,筛选出一种高效防褐化剂和几种适宜的芽诱导、增殖及生根培养基。并且实验达到了黑莓工厂化育苗的技术要求,为黑莓优良品种提供了快速繁殖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探讨高校园林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构思、方法。以期对当今高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地处北纬°′~°′,东经 18102010°′~°′,属热带季风气候,适宜香1083711003草兰生长。年,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刘松1962泉教授从斯里兰卡引种墨西哥香草兰到海南岛儋州种植,多年来只开花不结果。年,在福建省亚1983热带作物研究所和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引种试种成功的鼓舞下,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从广东粤西亚热带作物试验站引进香草兰茎蔓条,试100种于海南万宁县兴隆试验站(现为热带香料饮料研究所,下称香饮所),按福建种植模式并改进为荫棚集约栽培。年,该站《香草兰在海南兴隆地1987区引种试种研究》项…  相似文献   

15.
以南方山地森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4个小班,分别采用角规抽样调查法、中心样圆法、样圆群法、六株木法、垂直样带法、标准地法共6种方法对小班蓄积量进行测定,并从6种方法的调查精度、误差大小、工作量及工具和仪器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对小班蓄积量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角规抽样调查法是最适合南方山地森林小班蓄积量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正交设计对美登叶面施肥试验结果分析得出,施肥种类是影响百果重的主要因素,施肥次数是影响株产果重的主要因素。单株产量是影响蓝莓浆果总产量的最重要因子,因此应选取单株产量最大的组合,即A1B1C1D1,施硫粉150 g.n-1和木醋原液,浓度200倍,1~2次。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定性定量分析、活性研究和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同食用菌多糖较难鉴别、真菌多糖提取纯化工艺需进一步加强、食用菌多糖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真菌多糖的提取工艺和构效关系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不同,结合目前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以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为例.分析生态旅游业的兴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给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20年3月上旬至11月上旬,在重庆市,以桑Morus alba枝屑发酵物、椰糠、珍珠岩为基质材料,选择楠木Phoebe zhennan、樟Cinnamomum camphora、油茶Camellia oleifera 3个树种为育苗对象,设置4种轻基质处理,即P1(桑枝屑发酵物:椰糠:珍珠岩=8:1:1,均为体积比...  相似文献   

20.
根据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提出了本地区生态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重点内容,并介绍了一些在工程建设中成功的经验和技术。提出了今后本地区生态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