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吨谷一号”是山西省农业大学吨谷研究所董富海选育的一种超高产优质谷子新品种,夏播一般亩产500~600公斤,高产田可超700公斤;春播稳创1000公斤。该品种在我国各地均  相似文献   

2.
苏农 《农家致富》2005,(7):24-25
华粳2号 大华种子集团公司.2000年育成,2003年审定(苏审稻200308)。(1)特征特性。2001~2002年省区试平均亩产676.65公斤,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6.3公斤。每亩有效穗22万,每穗实粒120粒,结实率85%.千粒重25~26克。  相似文献   

3.
去年金秋十月,从吕梁地区传出一则令许多人难以置信的轰动性消息:一种名为“吨谷一号”的谷子新品种,亩产量竟达到1035公斤。这与常规谷子200至300公斤的亩产量来比,好像是在放“卫星9909月24日,来自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和部分地县农业部门的数名专家、领导、技术人员聚集“吨谷一号”生产基地临县,在临县公证处的监督下,对6亩“吨谷一号”进行了为期9天的取样、实打、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2005,(1):1-1
姜宝贵是集安市青石镇长川村农民,今年47岁,全家5口人。1984年,姜宝贵在自家承包的责任田建起了7.5亩葡萄园,栽培品种为“公酿一号”葡萄和“双优山”葡萄。十几年来,无论是酿造葡萄畅销还是滞销,他始终坚持在优质高产上下功夫,由于他科学规范化管理,葡萄园连续多年稳产、高产。“公酿一号”葡萄亩产稳定在2000公斤以上,“双优山”葡萄亩产稳定在1300公斤以上;2002年萄萄果实、  相似文献   

5.
一、城郊型农业的六种高效种植模式 为充分利用成都平原三熟不足,两熟有余的温光资源,提高有限耕地的经济效益,在2000年,选用了优质早熟玉米品种垦粘一号,在同一块地上分别于2月14日、5月26日和7月23日育苗移栽,获得了第一季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630公斤鲜穗,第二季亩产682公斤鲜穗,第三季亩产422公斤鲜穗的好收成,我们集5年多熟试验的实践,以该玉米品种为基础,在城郊型农业上探索出了6种高效种植模式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冯慧民 《农友》2002,(4):11-11
吨谷一号谷子是由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谷子研究室董海富和农民技术员李东历时九年培育出来的优质、高产、耐旱、节水、抗病、粮草兼用的谷子新品种。连续三年亩产量突破1000公斤,故取名为“吨谷”。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2009,(19):19-19
苏秀9号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4天。株高100.2厘米.穗长16.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9.5万,每穗总粒数155.5粒,结实率87.4%.乇粒重25克。2006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4.7公斤.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638.4公斤。此品种中等腮力田每亩需施纯氮20~25公斤、五氧化二磷10~15公斤、  相似文献   

8.
<正> 该品种是河北省晋州市农丰良种部最新培育出的新品种。该部技术人员在“吨谷一号”的基础上,采用连续优选和放射线辐照等技术手段进行选育而成。在2000年前旱后涝的不利气候下,仍取得了公顷产16950公斤的产量,比对照“吨谷一号”增产15%。具有超高产、稳产、茎粗根大、秆矮特抗倒伏、极抗病、抗草、抗盐碱、耐旱性极  相似文献   

9.
甜玉米具有味甜、口感好、风味独特等优点,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一种果蔬兼用型的新兴食品。为了提高种植玉米经济效益,惠安县于2006年引进甜玉米华珍1号试种,平均亩产鲜穗936公斤。2007年春季示范225亩,平均亩产鲜穗847公斤,每公斤鲜穗玉米市场价为1—2元,一般每亩可获800—1200元.纯利400-600元。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04,(15):27-27
该品种2000-2002年在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两年多点试验中.平均亩产量分别为171.56公斤和185.7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2%和15.9%;2002年湖北省区试平均亩产179.98公斤,比对照增产17.62%.产量居首位。2001年安徽省区试.平均亩产189.0公斤,较对照秦油2号增产10.74名,2002年安徽省区试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0.98%。  相似文献   

11.
这种名叫“京科糯2000”的玉米新品种,品质优,子粒洁白如玉,种皮薄,黏软适口,糯中带甜,口味好。它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的.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商品性状好等特点。种植“京科糯2000”.一般亩产鲜穗1000公斤.还可以额外收获青贮饲料1000公斤。亩产值可达1500元,可大大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05,(8):24-25
淮稻7号淮阴农科所,1998年育成,苏审稻200412。(1)特征特性。2000~2003年区试平均亩产651.7公斤,每亩有效穗22万,每穗实粒数110粒,结实率90%,千粒重27克,株高95厘米,全生育期150天左右。株型集散适中.长势较旺,剑叶挺举,叶色较深,穗半直立,分蘖性中等偏上,抗倒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农民致富之友》2005,(1):23-23
2004年10月14日,我国13位著名育种、栽培和管理专家来到著名玉米育种之乡山东省莱州市,在金海作物所的高产攻关田,经过细致地土地丈量、抽样、测定,计算,最后核定“金海5号”高产田亩产146.74公斤。这比保持了15年全国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的“掖单13号”高出50多公斤,创造了新的全国夏玉米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14.
百色茶场“八五”期间新种茶园1000亩,其中最早于1993年10月份种植福云六号176.1亩(扦插苗),二队种子直播凌云白毛茶183.6亩。176.1亩福云六号于1995年采摘特级(一穿一叶)鲜叶9958.05公斤,平均每亩采特级鲜叶56.5公斤,折干茶12.56公斤,按当年平均卖价亩产值为564.22元(12.56×44.9元),1996年每亩采摘特级鲜叶85.04公斤,拆干茶18.89公斤,按当年平均卖价计,每亩产值为848.53元,比1995年收入增长50%。其中一队35亩,1995年平均亩产干茶20.2公斤,产值906元,1996年亩产干茶28.59公斤,产值达1283.门元,比1995…  相似文献   

15.
水稻 主推品种 赣晚籼 19号 此品种系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用“黑石头”作母本,“ 503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晚籼品种 (原代号:晚籼 9194)。 1992年通过江西省品审会审定。 全生育期 136.3天,属迟熟晚籼品种。株高 92.8厘米,亩有效穗 22.53万,成穗率 60.75%,穗长 21.94厘米,每穗总粒数 74.15粒,结实率 79.31%,千粒重 24.76克,出糙率 80%。米质和抗性均优于对照。 1988— 1989年参加省级区试,两年平均亩产 349.24公斤,比对照“赣晚籼 5号”增产 1.26%。大田试种、示范,一般亩产 350公斤左右。 适时早播,培养壮秧。一般在 6…  相似文献   

16.
《浙江现代农业》2005,(2):42-45
10月6日,杂交水稻新组合中浙优1号产量验收会在开化县举行。“中浙优1号百亩高产示范方”是浙江省2004年“8812计划”重点示范项目,示范面积112.6亩,其中1.44亩实割亩产815.97公斤,创我省单产历史最高记录。副厅长朱志泉参加了验收。  相似文献   

17.
10月6日,由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省农业厅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到宁晋县换马店镇北楼下村,对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承担的京津冀种植业高效用水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实收测产。数据显示,136亩夏玉米平均亩产823.46公斤,加之这些地块今年小麦平均亩产718公斤,至此,项目实施核心区冬小麦+夏玉米粮食亩产量已超过一吨半。专家认为,在同一块土地上,冬小麦+夏玉米粮食亩产量实现“吨半”,是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取得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邯豆四号(原邯195)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用邯73×邯81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脂肪含量高的特点。200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豆2003002号”。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编号“国审豆2003022号”。1产量表现2000~2001年国家黄淮海大豆区(中片)区试,2年平均亩产175.7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6.34%;2002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6.74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3.8%。2000~2001年河北省大豆区试,2年平均亩产159.3公斤,比对照冀豆七号增产8.44%;2002年河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6.6公斤,比对照冀豆七号增产…  相似文献   

19.
“云杂三号”是云南省农科院选配出来的杂交小麦新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早熟、适应性广等特点.是目前田麦品种的首选良种。屏山镇于2000年开始引入进行试验示范,历时4年,累计种植51hm^2(766亩)。该品种表现出分蘖力强、耐寒性好、穗多、穗大、千粒重高、产量高(一般亩产500kg,最高亩产达845kg)、品质好等优点,适宜海拔2000m以下水肥条件较好的田块种植。  相似文献   

20.
清徐县孟封镇小武村董东海的2.4亩小麦,1999年喜获丰收,总产1708.8公斤,平均亩产达到712公斤,创我县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他选用的小麦品种为京841,于1998年10月8日用铺膜机播种,亩播量8公斤。1999年6月8日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田间调查,亩成穗为49.6万,穗粒数为32.4粒,千粒重50克,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