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重组瘦蛋白进行动物饲养试验,研究了重组瘦蛋白对猪内分泌代谢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腹腔注射0.5和1.0 mg/kg体重重组瘦蛋白后,血清胰岛素含量从注射7 d后开始降低,并且一直持续到试验结束,其中7~21 d显著低于对照组,降低的幅度为12%~20%(P<0.05);血清T3含量在注射后7~14 d和28~42 d有显著提高(P<0.05);T4含量在注射后7~21 d差异显著(P<0.05);GH含量在注射后7~28 d显著高于对照组,提高的幅度为9%~25%(P<0.05);血清IGF-Ⅰ含量在注射后7~21 d显著高于对照组,提高的幅度为9%~16%(P<0.05);同时,腹腔注射0.5和1.0 mg/kg体重重组瘦蛋白与对照组相比,胴体瘦肉率提高6.70%和7.30%(P<0.05);脂肪率降低16.00%和18.75%(P<0.05);背膘厚降低18.14%和23.01%(P<0.05);板油重降低22.95%和24.59%(P<0.05)。可见,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重组瘦蛋白后在一定时间内对猪内分泌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重组瘦蛋白可显著提高猪肉的瘦肉率,降低脂肪率、背膘厚和板油重,从而起到了调节猪胴体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选择健康、胎次相近、体重为15kg的6周龄云南长撒二元杂交仔猪2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Ⅰ、Ⅱ、Ⅲ组为试验组,于试验开始第一天各组每头猪分别腹腔内免疫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10mL、20mL和30mL抗体;、Ⅳ为对照组,注射20mL非免疫血清。研究结果表明: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可明显改善猪胴体组成。仔猪阶段(15kg)腹膜内免疫20mL、30mL抗体对猪胴体组成的改善效果最明显,脂肪率分别降低22.97%和22.25%(P<0.01);背膘厚分别减少18.85%和17.91%(P<0.05);板油重和花油重分别减少13.36%、13.70%和11.69%、11.03%(P<0.05);瘦肉率分别提高7.76%和7.62% (P<0.05);眼肌面积分别增加28.03%和24.21%(P<0.01)。  相似文献   

3.
选择四个屠宰体重区间对舍饲型合作猪12个胴体性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30 kg(即6月龄)屠宰,瘦肉率59.62 % ,屠宰率66.32%,具有皮薄(0.5 cm)、背膘薄(0.797 cm)、眼肌面积大(16.15 cm2)的特点,表明合作猪属于优良的瘦肉型小型猪.经分析可知,宰前活重与胴体重、眼肌面积,胴体重与屠宰率、眼肌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宰前活重与屠宰率、背膘厚、骨率,胴体重与背膘厚、骨率,屠宰率与眼肌面积,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皮厚与后腿比例,眼肌面积与骨率,瘦肉率与皮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背膘厚与瘦肉率,后腿比例与含脂率,瘦肉率与骨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12个胴体性状指标经主成分分析可获得5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胴体性状总变异量的87.025%.  相似文献   

4.
选择江苏龙山亲和农牧有限公司4头长约二元杂交猪和6头杜长约三元杂交猪进行屠宰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三元杂交猪平均膘厚比二元杂交猪显著减少,差异显著(P<0.05),后腿比例和板油比例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眼肌面积、脂肪比例、胴体长和瘦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杜长约三元杂交猪进行瘦肉率与各胴体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后发现,瘦肉率与眼肌面积、胴体重、屠宰率呈强正相关,而与脂肪比例呈强负相关。利用眼肌面积、平均膘厚、屠宰率分别建立了对胴体瘦肉率的回归方程,其中眼肌面积、平均膘厚对瘦肉率回归方程R=0.9417;平均膘厚、屠宰率对瘦肉率回归方程R=0.8540。  相似文献   

5.
选择健康、胎次相近、体重为15kg的6周龄云南长撒二元杂交仔猪2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Ⅰ、Ⅱ、Ⅲ组为试验组,于试验开始第一天各组每头猪分别腹腔内免疫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10mL、20mL和30mL抗体;、Ⅳ为对照组,注射20mL非免疫血清.研究结果表明:抗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可明显改善猪胴体组成.仔猪阶段(15kg)腹膜内免疫20mL、30mL抗体对猪胴体组成的改善效果最明显,脂肪率分别降低22.97%和22.25%(P<0.01);背膘厚分别减少18.85%和17.91%(P<0.05);板油重和花油重分别减少13.36%、13.70%和11.69%、11.03%(P<0.05);瘦肉率分别提高7.76%和7.62%(P<0.05);眼肌面积分别增加28.03%和24.21%(P<0.01).  相似文献   

6.
《养猪》2016,(2)
选择4个屠宰体重区间对舍饲型合作猪胴体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30 kg屠宰,后腿丰满度理想,产肉性能高,瘦肉率59.62%,屠宰率66.315%,具有皮薄(0.5 cm)、背膘薄(0.797 cm)、眼肌面积大(16.15 cm2)的特点,属于优良的瘦肉型小型猪。宰前活重与胴体重、眼肌面积,胴体重与屠宰率、眼肌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宰前活重与屠宰率、背膘厚、骨率,胴体重与背膘厚、骨率,屠宰率与眼肌面积,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皮厚与后腿比例,眼肌面积与瘦肉率、骨率,瘦肉率与皮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背膘厚与瘦肉率,后腿比例与脂率,瘦肉率与骨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海南特种野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胴体品质,试验通过对F2代海南特种野猪的生长发育性状和胴体品质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F2代海南特种野猪体型较小,初生重和断奶重较低,生长速度较缓慢;F2代海南特种野猪胴体重为25.19 kg,屠宰率为73.56%,背膘厚为2.46 mm,眼肌面积为37.47 cm2,后腿比例为14.93%,瘦肉率为52.38%,骨率为28.66%;屠宰率与宰前活重、眼肌面积、瘦肉率、后腿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胴体重、皮脂率、背膘厚、板油比例、骨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瘦肉率与皮脂率、骨率、胴体重、背膘厚、板油比例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眼肌面积、后腿比例、屠宰率、宰前活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海南特种野猪体型小,生长缓慢,但屠宰率和瘦肉率均较高,胴体品质呈现中国优质猪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将随机选取的育肥猪分为对照组、西药组、中西药结合组,中药组4组,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育肥猪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证明中药添加剂能显著(P0.05)提高胴体瘦肉率,增大眼肌面积,降低胴体脂肪率、背膘厚度和板油重量。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对五指山猪和长白猪胴体性状、肉质性状、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五指山猪肉和长白猪肉的肉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长白猪宰前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屠宰率、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及瘦肉率均极显著高于五指山猪(P<0.01);五指山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pH、熟肉率、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差异不显著(P>0.05);五指山猪肉的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因此,五指山猪肉品质优于长白猪。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大白猪主要胴体性能间的相互关系,选择16头活重100 kg左右的大白猪进行屠宰测定,计算了大白猪的屠宰率、胴体斜长、背膘厚、皮厚、眼肌面积、后腿比例以及瘦肉率等7个主要胴体性能指标,且计算了其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运用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分析了各胴体性能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大白猪的屠宰率为75.11%,胴体斜长为82.19 cm,背膘厚为2.36 cm,皮厚为0.32 cm,眼肌面积为59.08 cm2,后腿比例为31.69%,瘦肉率为67.05%;相关性分析表明,瘦肉率与背膘厚、眼肌面积以及后腿比例呈极显著相关,背膘厚对整体的胴体性能有负效应;通过通径分析可知,后腿比例对瘦肉率的直接影响最大,背膘厚对瘦肉率的间接作用最强。该研究结果表明,大白猪具有优良的胴体性能,背膘厚、眼肌面积以及后腿比例是影响瘦肉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