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叶片是感光部位。子叶和未展开叶的感光效应确定开花节位,叶片的感光效应确定生长速度。不论短光或长光叶片,均以延长开花天数中90%的时间用于提高开花节位,以延长开花天数中10%的时间用于增长叶龄.短光叶片生长速度全用于由于叶和未展开叶确定的开花节位,反应短光促进发育。长光叶片生长速度增长叶龄同时,提高开花节位,反应长光促进生长.叶片在扩大生长中产生的感光效应上递3节,在上递过程中发生感光效应综合平衡作用.复叶发生始到定形为展开感光效应持续期。本文还提出研究大豆光温生态的适宜光温条件。  相似文献   

2.
磷在植物代謝过程和能量的传递中起一定的作用,也是构成核酸、磷脂等重要物质的組成部分。植株中存在的无机磷,具有保持細胞液浓度和調节緩冲的作用。在生育期間供給大豆植株充分的磷素营养,可以加速光合磷酸化过程,促进叶片营养物质的外运,从而能增强叶片的光合能力,促进大豆营养器官的生长。磷素还可以增强大豆根部  相似文献   

3.
氮肥对大豆结瘤及叶片氮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3个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大豆结瘤特性及氮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肥高施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大豆的根瘤形成均有抑制作用,其持续时间长短因品种而异。不同大豆品种叶片氮素积累动态相同,但长生育期品种(东农42)氮素积累峰值期出现时间晚。施用氮肥可提高叶片氮素积累量、拖后氮素积累峰值期。施用氮肥能促进大豆生长,优化产量构成因子,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4.
正大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田豆类作物,在大豆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病害的侵袭,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现将大豆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大豆霜霉病1.1危害症状:病苗子叶无症,第一对真叶从基部开始出现褪绿斑块,沿主脉及支脉蔓延,直至全叶褪绿。以后全株各叶片均出现症状。花期前后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最后病叶变黄转褐而枯死。叶片受再侵染时,形成褪绿小斑点,以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6,(9)
正随着新一轮种植结构调整的实施,玉米和大豆合理轮作的面积将有所增加,这种栽培模式不仅能够培肥地力,促进种植结构调整,而且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但应注意在大豆生产时避免上茬玉米除草剂的危害,影响下茬大豆生长。1除草剂对大豆药害症状表现叶片皱缩而扭曲,叶片子叶失绿有灼烧状病斑,真叶黄绿卷缩干枯,复叶不完整、小而皱缩严重的生长点坏死;幼苗矮小畸形,生长缓慢,茎细节长、干枯  相似文献   

6.
采用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生物种衣剂对大豆发芽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生物种衣剂不仅可促进大豆种子的发芽 ,而且可以促进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的生长及增加胚根和胚轴的重量 ,以 0 .10~ 1.0 g.kg-1种子的包衣浓度为最好 ;促进大豆苗期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提高根系活力 ,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提高大豆叶片的光合利用率 ;提高大豆体内 CAT和NR的活性 ,降低 POD的活性 ,表明生物种衣剂可以提高大豆植株的抗衰老性和抗逆性 ,促进氮素的吸收 ,从而促进大豆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酰胺类除草剂的代表品种乙草胺单用及与广灭灵混用不同施药方法对大豆苗期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乙草胺无论是单用还是混用混土处理都会使大豆出苗时间延迟,并且降低最终出苗率。乙草胺单用及与广灭灵混用不混土处理,对大豆植株地上部影响较大,大豆出苗后真叶和1复叶叶片皱缩,以后再长出的叶片生长正常;大豆苗期株高、地上部鲜重均低于不施药对照,而对根的影响较小。乙草胺单用及与广灭灵混用混土处理对大豆苗期地下部有明显影响,大豆幼苗主根短、侧根少,大豆苗的根长比对照短,但根鲜重没有明显差异,对地上部影响较小。广灭灵单用无论混土处理还是不混土处理对大豆苗期生长均无明显影响,对大豆安全。  相似文献   

8.
大豆的生长过程中,养分的供给对于大豆的产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施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肥料施用科学合理与否是高产的关键所在,在施肥过程中,不仅要确保肥料能料充分吸收,还要注意避免出现烧苗现象,力争肥效时间长,这样才能保证不浪费,并达到大豆生长的营养所需。本文主要对大豆种植过程中的高产施肥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对大豆种植者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间作大豆对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生长及药材质量的影响,在固定半夏播种密度下,设置35、50、65 cm的大豆株距,分析间作大豆条件下半夏生长环境的改变、生长状况、间作系统的土地当量比和种间竞争力以及半夏产量和药材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种植密度的增加,半夏冠层光照度降低,叶面温度降低,土壤温度降低;间作大豆显著增加了半夏主叶叶面积、出土部分叶柄长及叶片SPAD值;间作系统中土地当量比增加,大豆竞争力强于半夏;间作大豆显著增加了半夏产量以及千粒重,其中以大豆50 cm株距间作下半夏产量最高,较半夏单作增产42.9%;间作大豆下的半夏药材质量和对照无显著差异,均符合药典要求。间作大豆为半夏提供了更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强了半夏生长势,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10.
正大豆是短日照喜温作物,在温暖的环境下能较好生长,生育期间以15~25℃最适宜;同时大豆是喜光作物,对光照条件好坏反应较敏感。由于大豆花荚分布在植株上下部,因此上下部各位置叶片都要求得到充足的阳光,以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以便将有机养分输送到各部位花荚。所以栽培过程中要保证大豆群体生长植株透光良好,每层叶片都能得到较好的光照条件,进行光合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产量。1品种选择要选择通过审定的优良品种,目前滑县主要种植  相似文献   

11.
长季节岩棉栽培中番茄的叶片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长季节岩棉栽培中番茄叶片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及深入的研究, 认为番茄第一果穗下的基生叶, 光合养分主要用于自身建设, 随叶位提高叶片面积增大,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2 = 0-99) 。两果穗之间的三片叶中以果穗上的第一叶叶面积较小, 这主要表现在叶宽的差异上, 而叶长相差不大, 这是由于养分竞争影响了叶宽的扩展而造成的。果穗之间充分成熟的叶片, 叶形比小于1 , 即叶长小于叶宽。而未充分成熟的叶片, 叶面积随叶位上升而减小, 并且叶形指数在增大, 表明叶长生长先于叶宽。在植株的整个生长期间, 最大的叶片通常出现在1 ~5 穗果之间( 第10 ~25 片叶之间) , 这与前期座果少、冠层未封闭、见光好有关。叶片的这些生长特性受营养液组成(EC= 10ds/m) 及蒸腾势处理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密度下大豆叶部性状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种不同密度大豆群体的研究,探讨了不同密度下大豆叶部几种主要性状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大豆不同密度下的单株叶干重、单株叶柄重、单株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呈抛物线型变化,单株叶柄的平均长度呈S型曲线变化,比叶重的变化呈"升-降-升"的趋势;单株叶干重、单株叶柄重、单株叶面积及比叶重均随着群体密度的降低而增加,叶面积指数及单株叶柄的平均长度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烤烟鲜叶的形状因素与其水分之间的关系规律。[方法]以云烟99为试验材料,选取其处于旺长期的鲜叶60片,采用传统方法测定叶片的形状因素参数及水分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覆膜及未覆膜的烤烟鲜叶叶片重量和叶片含水量均随叶片长度、叶片宽度的增加呈近似直线的增加,且叶片宽度对其影响比叶片长度对其影响显著,因此可以选择叶片宽度作为诊断叶片重量和含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鲜烟叶含水率与叶片宽度、叶片伸缩率和叶片面积这些形状因素相关性很小,线性相关系数几乎为0;未覆膜的叶片含水率稍大于覆膜的叶片含水率,所以在旺长期雨量充足的情况下,覆膜对保水作用不大。[结论]可选择叶片宽度作为诊断叶片重量和含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为了提高大豆叶片图像的分类精度与效率,进一步对大豆叶片图像进行存储与管理。[方法/过程]本文利用深度学习方法,针对肉眼观察准确率较低且不同人群分类结果差异较大的大豆叶片图像数据提出了一种自动分类方法。本研究首先对大豆叶片进行ROI感兴趣区域划分,进而利用分水岭分割方法对大豆叶片进行提取,最后通过深度学习高效精确的实现了大豆叶片的分类识别。[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大豆叶片形态图像特点后,基于深度学习开展了对大豆叶片形态的分类识别的研究,达到了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期对大豆生育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研究不同播期对大豆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发现大豆的生育期随着播种日期的延迟而缩短,大豆播期与生育期长短呈显著相关;不同播期对大豆的株高、主茎出叶数、叶面积指数均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株高、主茎出叶数、叶面积指数最大值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大豆不同叶形叶面积校正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叶面积扫描法、复印称重法和Photoshop图像处理法等3种方法,分别对大豆圆形、卵圆、披针等3种叶形的三出复叶进行叶面积校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3种测定方法,叶面积校正系数依卵圆形、披针形、圆形叶形依次升高;三出复叶中左小叶和右小叶的叶面积校正系数相近,均高于中小叶;叶面积扫描法和图像处理法数据吻合程度较高,复印称重法数据误差较大。卵圆形、披针形、圆形叶形的叶面积校正系数分别为0.67、0.68和0.70。建议今后测量中,以中间小叶为准,数据采用叶面积仪测定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烤烟叶片的生长规律。[方法]以烤烟G80为试验材料,利用2014—2016年烤烟育苗、大田栽培的试验数据,分析烤烟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叶片生长规律。[结果]烤烟新生叶片全日生长量不断加速,依次成为全株生长速度最快的叶片,然后,依次进入不可逆转的生长减速。各叶位叶片长度和宽度最快生长期均在从主要依靠功能叶片输入有机物生长向主要依靠自身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生长期间出现。指出烤烟叶片生长过程中长度和宽度增加、叶面积增加、干物质增加最快时期和光合生产率最高时期依次出现,烤烟不同品种、不同部位叶片因外形不同和同一叶片不同时期因外形变化叶面积校正系数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烤烟叶片生长规律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垄作、密植2种栽培方式下,研究干旱对大豆不同品种、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垄作还是密植,干旱严重影响大豆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周长的大小、不同部位叶长、叶宽及比值、叶片形状因子等,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作物产量。因此建议要重视干旱,提早预防。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栽培条件下大豆主要叶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以垦农4号大豆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的处理,分别测定了在5个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片干重、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3项主要叶部性状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单位土地面积上的3种主要叶部性状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各处理不同生育时期群体的中部、中上部节位的叶干重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R1期与R5期的叶面积指数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R6期叶面积指数和全生育期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与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在R5期,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 b)的含量与产量达到了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吉林省大豆复叶面积及叶柄直径和长度的变化,为高产大豆的改良及种质资源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吉林省1923年以来生产上主推的42个大豆品种的第4、10、16节位叶片为对象,研究复叶面积、叶柄长度和叶柄直径随年代变化的趋势。[结果]吉林省不同年代大豆复叶面积和叶柄的生长均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叶片面积和叶柄的生长进程不同,叶柄长度的生长较叶片面积的生长推迟3~5d,较叶柄直径的生长推迟5~7d。大豆第4节位叶叶面积有随育成年代推进而增大的变化趋势,但第10和第16节位叶叶面积则随育成年代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大豆叶片的叶柄长度和直径在所有节位均随育成年代推进而增加。[结论]吉林省生产主推的大豆品种的底层叶面积递增,中层和上层的叶面积随年代的推进而递减;叶柄长度增长;叶柄直径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