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2006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病虫基数调查结果,结合作物布局、气象预测和水文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2006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为偏重发生年份。小麦条锈病、小麦蚜虫、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玉米螟、棉铃虫等重大病虫害仍将呈严重或偏重发生态势,东亚飞蝗、草地螟等迁飞性害虫发生为害呈下降趋势。1发生趋势1.1蝗虫1.1.1东亚飞蝗。夏蝗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00万hm2,需要防治面积70万hm2。其中山西、陕西等黄河河泛蝗区与江苏、安徽等沿淮蝗区偏轻发生;河南、山东等黄河河泛蝗区及山东、天津、河北等环渤海湾沿海蝗区及湖库蝗区中等发生;河北沧州、保定、…  相似文献   

2.
分类指导搞好治蝗查兴(安徽省植保总站合肥230031)东亚飞蝗是我省历史性的严重灾害,我省沿淮蝗区由于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不同,从整个沿淮蝗区的结构来看,大体可分为滨湖蝗区、河泛蝗区、内涝蝗区。自贯彻“改治并举,根治蝗害”的治蝗方针以来,已改变了蝗虫...  相似文献   

3.
利用河南省5个重点河泛蝗区1988~2007年东亚飞蝗系统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分别对飞蝗出土始期、出土盛期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组建了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历史资料进行回检,符合率均为100%,预报值相对准确率平均达83.9%以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白洋淀滨湖蝗区东亚飞蝗及其优势种呈持续大发生。作者于2000-2002年对该蝗区鸟类蝗虫天敌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白洋淀有丰富的鸟类资源,其滨湖蝗区、河泛蝗区、内涝蝗区计有鸟类192种,其中鸟类蝗虫天敌有13目、34科、97种,并对区系分布、地理分布、生态分布、居留类型及优势种的控制能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 158年至公元 1948年的 2 106年间,东亚飞蝗在河北省曾发生蝗灾 486次。蝗害给人们造成“蝗食禾稼,草木皆尽,饿殍遍野,则人相食”的悲惨灾难   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大力除治蝗害,仅仅用 4 a的时间,便于 1953年基本控制了东亚飞蝗的为害。蝗区经过治理,在内涝、河泛、湖淀、水库等蝗区,蝗虫的虫口密度已很稀少。但是,近年来东亚飞蝗群居型蝗群显著回升。为此,作者对其发生原因和治理对策进行了调查分析。 1东亚飞蝗群居型蝗群回升的原因分析   1)大水 (包括沥涝 )和干旱,为飞蝗产卵繁…  相似文献   

6.
黄河内蒙古段弯道因其特殊的热力、动力和河道形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流凌期极易形成卡冰结坝的现象,造成冰凌灾害。在黄河内蒙古段2013年度冬季流凌至封河期间冰情观测的基础上,对三湖河口弯道处冰凌动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弯道处在河道形态影响下的冰凌动力条件和封河特征,模拟了三湖河口弯道岸冰形成区域、形成过程和可能形成冰塞冰坝的位置。结果显示,受弯曲河道地形的影响,流凌在弯道内摆动轨迹复杂,流凌期首先在凸岸处会有大片岸冰生成,随之,在凸岸顶端下游束窄的断面处封河,此断面也成为可能最易形成冰坝的河道位置。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方典型流域河道与沙丘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水交互作用是干旱区常见的地貌现象和重要的地表过程,河谷沙丘是发育在河谷环境中迭置于河流地貌之上,受风水两相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风沙地貌。本文选择不同气候区克里雅河、毛布拉格孔兑、西拉木伦河3条河流作为研究区,分析其典型河段近30 a河道与沙丘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结论表明:自西向东3个流域空间格局分别为河道穿越流沙区、河道穿越流沙区与沙丘斑块镶嵌河道二者兼有、沙丘斑块镶嵌河道3种格局;同一气候区不同河段具有不同的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特征:河道穿越流沙区的格局为上中游河段不稳定型、中下游平衡型、尾闾段的稳定型三种类型;沙丘斑块镶嵌河道的空间格局均以支流入河口的动荡型以及主河道"短命沙丘"变化比较突出。气候因素影响风水交互作用的强弱和方式,从而形成不同河岸风沙地貌格局及其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1 演变规律及成因 利津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入海口西侧.利津县蝗区用GPS实测得面积为1.08万hm2.分为利津1、2号两个小蝗区.从蝗区类型上区分,均隶属典型的沿海蝗区.但这两个蝗区由于其自身的顺序演变,又具备了内涝型的次级结构.  相似文献   

9.
黄河宁蒙河段河道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下河沿、青铜峡、石嘴山、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和头道拐6个水文站不同时期水沙资料的分析,宁蒙河道的冲淤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60年以前河床处于微淤状态。1961年至1986年,宁蒙河道呈冲刷状态。1986年以后宁蒙河道呈淤积状态。水力因素、水库调控和风沙入河等因素影响了河道的冲淤演变。黄河自1986年以来出现枯水系列,汛期来水少,挟沙能力降低,河道淤积严重。1987-2006年黄河上游主要控制站年平均径流量、输沙量均比多年均值分别减小8.7-25.5%和13-53.1%。水库调蓄造成宁蒙河道汛期水量、沙量占年水量、沙量的比例减小。宁蒙河段是黄河流域风成沙直接入黄的主要河段。风沙入黄使河道泥沙粗化,由于粒径大于0.1mm颗粒很少形成悬浮物质,影响了泥沙的输移和淤积状态。在维持河道健康的前提下,对宁蒙河段的治理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10.
明代河南大水灾城洪涝灾害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水灾城灾害是洪水灾害中的特大水灾,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对明代河南大水灾城灾害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明代河南大水灾城洪水灾害共发生101次,平均每3.65年发生一次。1580、1470、1530、1590年代灾害最为频繁。灾害季节性强,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具体为农历的6、7、8、9月间。主要为河灌型灾害,占水灾总次数的46%,河溢型、雨灾型各占水灾总次数的35%、19%。明代河南有64个州县发生灾害,约占全省的61.5%,祥符、睢州等受灾最为严重。处于黄河南泛区的开封府、归德府受灾严重,南阳府、汝宁府,受灾最轻。总体特征为东部密、西部疏;黄河沿岸及其泛区、沁河流域、伊洛河下游密,其他流域及支流疏。黄河南泛河道不固定、泛溢无常,以及太行山东南缘河道短促,暴雨集中、宣泄不畅等是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郭尔溥 《植物保护》1965,3(3):99-99
河北省海河流域大平原,适于飞蝗滋生,这里包括沿海、内涝、河泛、洼淀等四种类型的蝗区。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由于大力防治,连年控制,蝗情基本上趋于稳定,虫口显著下降,形成面积大、密度稀,点片发生的特点。因此,在防治策略和技术措施上,从1963年起,也有了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广西的蝗虫种类繁多,已报道的达140余种,许多种类为农林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其中,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害虫,在广西亦有800多年的成灾历史.近年来,在广西农区除东亚飞蝗外,尚有印度黄脊蝗、稻蝗、棉蝗等多种蝗虫对农作物造成局部、甚至较大范围的危害.为了掌握南亚热带蝗区的蝗虫发生动态,以便更有效地控制蝗害,作者于1990~1991年对广西岩溶内涝蝗区、岩溶泛涝蝗区以及左江、右江、郁江、柳江、红水河等江河流域的历史性蝗区的蝗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和总结,并编制简易分类检索表,以其为有关部门的蝗区飞蝗发生动态监测和指导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是我国历史上东亚飞蝗重灾区之一,在史志中飞蝗的发生消长与旱、涝的关系,特别是与旱的关系不绝于书。早在两千多年前,河南省就有涝、旱、蝗方面的记载,据沿黄河灵宝、陕县、湖滨区、孟津、孟县、吉利区、巩县、温县、荥阳、武陟、邙山区、中牟、原阳、开封市郊区、开封、封丘、兰考、长垣、洑阳、范县、台前等21个县(区)对公元47年至公元1947年历史上涝、旱、蝗灾资料分析,发生较重的涝灾共42个年(次),旱灾50个年(次),蝗灾53个年次。蝗灾与旱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理,基本上将历史遣留下来二千六百多年飞蝗灾害控制住了;适宜孳生飞蝗的环境(宜蝗区),也由解放初期的6000多万亩,压缩到1500多万亩。由于黄河入海口连年泥砂淤积成新的滩涂,河水滚动、河床位移、泥砂淤积,中下游不断出现新河滩;加上过去改治蝗区中失调,在经济和生态效益两差的情况下,有些已退耕还苇、还草:一些大型水库脱水干涸等情况出现:七十年代以来,不断形成约二百五十多万亩适宜孳生飞蝗的新蝗区。文革动乱期间,蝗区原设治蝗专业机构大部份归拼撤销,技术队伍迁升、老化、体解;  相似文献   

15.
我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南部靠近黄河故道,西和西北部靠近黄河。由于历史上的黄河多次改道,形成了适于东亚飞蝗发生的自然地理特点。解放以来,通过认真贯彻“改治并举”的治蝗方针,取得了战胜蝗害的巨大成就。但近几年来蝗虫发生的重点由湖库和内涝大洼转向黄河滩区,每隔2、3年就会严重发生1次,并出现群居型蝗群。大有起飞成灾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北方去年干旱 ,秋天残蝗基数大 ,冬季气候条件适宜蝗卵越冬 ,致使天津、山东、河北、河南等 14个省市今年夏蝗发生面积达 15 0万hm2 ,比去年同期扩大 18%。今年蝗虫主要发生在环渤海湾沿海湖库区 ,黄河下游部分滩区、微山湖区及沿淮部分地区。其中虫情最为严重的天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球 20多个国家发生了严重蝗灾,我国蝗虫也连年暴发,涉及 12个省(市、区)的 160个县。据调查分析,蝗虫屡治不绝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所处的特殊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所致,目前我国尚有飞蝗孳生地 130多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黄河河道、淮河行(蓄)洪区、沿海滩涂及湖库周围等难以改造的地区,尤其是近年来气候干旱,河滩裸露,湖库脱水,蝗虫孳生地增加,繁殖速度加快,加之哈萨克斯坦等国外蝗虫的迁入,造成蝗虫暴发频繁, 1998~ 2001年连续 4 a暴发,对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1 2001年夏蝗发生情况 由于上年蝗卵越冬基数大,成…  相似文献   

18.
近三十年黄河上游冲积河段的河道平面形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上游冲积河段的加速淤积已经严重威胁到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为黄河上游冲积河段减淤措施的制定、消除洪灾隐患,文中基于遥感影像和水文资料,结合地质地貌资料,将冲积河段划分为四段,并根据河道的平面特征,将它们归入不同的河型。对比了1978、1990、2002和2010年四期近三十年宁蒙河段河道的平面变化,发现河道总体上表现出萎缩趋势,但在不同河型上变化过程表现不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交错复合型和近顺直型河道主流线长度变化较小,游荡型先减小后增大,弯曲型逐渐增大;从河道平均宽度来看,近顺直型和弯曲型河段都是先加宽后束窄,而游荡型的变化却与前两者相反,呈现出先变窄后加宽,仅交错复合型河段逐渐变窄;四个河段河心洲数量变化呈现出两种情形:略微增加和先增加后减少。这些变化与近几十年上游水库的拦水拦沙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生态控蝗实现蝗灾的可持续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蝗灾的控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政治面貌和综合实力的体现。渭南市是陕西省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Meyen)]的主要蝗区,每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蝗虫的防治。近年来,渭南市通过在宜蝗区植树造林、开挖鱼塘、栽植莲藕等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措施,根治蝗害效果十分明显。表现在发生范围、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围绕生态治蝗,同时开发了洽川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建立了万亩连藕荷花基地、万亩芦苇荡景区等旅游事业,带动和促进了市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本市蝗虫的分布及变化…  相似文献   

20.
6月20~22日,农业部副部长、全国防蝗指挥部指挥长范小建赴天津北大港、河北沧州和山东东营检查督导夏蝗防治工作。范小建副部长深入蝗区实地调查夏季东亚飞蝗发生情况、蝗虫地面应急防治站和治蝗专用机场的运转和功能发挥情况;参观了改造蝗区植被、发展当地农业的生态治蝗现场;亲切慰问了战斗在一线的防蝗人员,要求务必做好“防蝗、防暑、防中毒”工作,确保生产安全;还走访基层植保人员和农民,了解了基层植保工作现状。在督导活动中,范副部长强调,为进一步做好当前及今后的防蝗治蝗工作,各地要注意抓好4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治蝗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